Blue Smart 看上去線條硬朗,外形方正,裝飾簡單,和現在市面上的商務旅行箱沒什麼不同。不過它也沒準備靠顏值賺錢,買的人都是看中了其中的科技元素:可以定位、充電、稱重、遠程控鎖。
它安裝了全球定位系統,用戶可以在 Blue Smart 的手機應用裡查看行李箱的位置;內置的接近傳感器( proximity sensors)可以讓用戶在手機應用裡給行李箱解鎖或上鎖,如果你和行李箱分開了,系統會在應用裡給你推送提醒消息。
行李箱頂部設有兩個 USB 接口,裡面裝有 10000 毫安容量的電池,大約可供一部手機充 6 次電;背面的四個角設有重量感應裝置,稱重時把行李箱躺著放在平地上,重量會顯示在用戶的手機應用裡。
另外,它還可以記錄旅行時間和目的地、提醒登機。它還有社交功能,可以和其他 Blue Smart 的用戶加個好友,建立聯繫。
總的來說,功能超多。不過,Blue Smart 的口碑沒有那麼好。
第一代 Blue Smart 智能旅行箱。
第二代 Blue Smart 旅行箱。
旅行網站 The Points Guy 在 2015 年對 Blue Smart 第一代做過一次測評,並在網站上公布了它的一些缺點,包括輪子太薄、GPS 時斷時續、當關掉手機應用後旅行箱還是會自動上鎖,以及尺寸超出了美國大部分航空公司的規定。Blue Smart 在看到這篇測評後,起訴 The Points Guy 發布不實言論,根據網站的後續報導,Blue Smart 修改了官網上行李箱的尺寸公示,但實際上箱子還是原來的大小。
2014 年 10 月,Blue Smart 在美國眾籌網站 Indiegogo 上線,兩個月籌集了 2200 萬美元。Blue Smart 的 CEO 叫託米· 皮魯奇(Tomi Pierucci ),他說創立 Blue Smart 的緣由來自於一次行李丟失的經歷,「所有的東西,錢、護照、銀行卡全掉了。我覺得這種事情不應該發生在這個時代,後來我又發現旅行箱這東西近 30 年都沒什麼創新,我覺得這個市場有戲。」
今年 6 月,Blue Smart 發布了第二代,把旅行箱內置的電腦夾層去掉了,空間增加了四分之一;充電的速度提升到了第一代的 6 到 9 倍;在型號上除了第一代的 22 寸,增加了個 29 寸的旅行箱,一個電腦包和護照夾,售價分別為 380 美元、460 美元、235 美元和 100 美元。
Blue Smart 的CEO 託米· 皮魯奇。
託米今年 34 歲,阿根廷人,兩米的大個子,說話語速很快,簡明扼要。Blue Smart 是託米的第三次創業,第一次是他在高中的時候製作套頭衫校服,公司叫做 Little Blue。
託米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記者,Blue Smart 第一代到目前為止賣出了大約 50000 個,營收超過 800 萬美元。第二代在兩周內賣出了 6000 個,目前營收超過 200 萬美元,基本都是在亞馬遜和官網上銷售。
但在中國,Blue Smart 一隻的售價在 500 美元(大約 3300 元)左右,旅行箱市場中算是中高檔價位,這個價位的旅行箱現在市場上有很多,以全球最大的旅行箱集團新秀麗(Samsonite)為例,目前價位在 100 美元到 500 美元的旅行箱有 110 款。
2016 年,中國的旅行箱市場有 36.17 億美元,智能旅行箱的份額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如果要花上 3300 元,絕大部分人是會選擇買比較熟悉的傳統旅行箱,比如新秀麗這樣的標杆型品牌。去年,新秀麗有 10% 的收入來自中國,它的 CEO 表示希望在 2022 年這個數字能翻番。
老牌旅行箱同時也在考慮進入智能旅行箱這個市場。2015 年,新秀麗推出了有定位功能的旅行箱 GeoTrakR;德國高端旅行箱品牌日默瓦(Rimowa)也預計會在今年年末推出可以遠程辦理行李託運的旅行箱。
Blue Smart 現有的智能功能,比如 GPS、充電、稱重,實際上是把日常生活中已經有的技術集成在旅行箱上,本身算不上技術上的創新,也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
初創企業中,除了 Blue Smart,還有 Raden A22、Arlo Skye、Barracuda,Alloy+ 等等,它們和 Blue Smart 都有差不多的價位和功能。Alloy+ 是中國的一家旅行箱初創企業,相比其他智能旅行箱商務範的造型,它更活潑且具有設計感,價格只有 Blue Smart 一半左右。
中國智能旅行箱品牌 Alloy+。
根據行李箱追蹤系統 SITA 的統計,2014 年旅行箱遺失率在 0.73% 左右。雖然行李箱丟失是件挺可怕的事情,但也沒那麼容易就發生在了你的身上。花 3300 元買個 0.73% 發生率的保險,聽起來還是不太合算。
題圖/businessins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