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寫高質量 奮鬥新時代|70年蝶變,江蘇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2020-12-20 中國江蘇網

.TRS_Editor P{line-height:2;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2;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2;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line-height:2;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line-height:2;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line-height:2;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line-height:2;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line-height:2;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2pt;}.TRS_Editor A{line-height:2;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2pt;}.TRS_Editor P{line-height:2;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2;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2;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line-height:2;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line-height:2;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line-height:2;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line-height:2;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line-height:2;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2pt;}.TRS_Editor A{line-height:2;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2pt;}  中國江蘇網訊今天,江蘇舉行「蘇寫高質量 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城鄉建設高質量」專題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尤其改革開放以來,江蘇在快速嬗變中致力於經濟社會發展和美好城鄉建設的統籌協調,不斷提升城鄉建設水平,打造宜居宜業的城鄉環境,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百姓居住水平顯著提高

1949—1952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省委即將改善勞動人民居住條件作為城市建設的重點工作。改革開放以後,在市場機製作用下,住房資源得到高效配置,江蘇率先在全國進行住房制度改革試點,實行具有互助性質的住房公積金制度;率先在全省組織開展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情況調查,出臺住房保障行動計劃;率先提出構建「系統化設計、制度化安排、規範化建設和長效化推進」的住房保障體系。紮實推動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房建設,持續推進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省級適老化住區建設和省級宜居住區建設等民生工程,2008年以來,全省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318萬套,超過900萬城鄉住房困難群眾實現「出棚、解危、安居」。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46.9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了41.2平方米,基本實現了住有所居的目標。

市政基礎設施明顯改善

以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城市供水、汙水和垃圾處理為例。解放初期,江蘇地區只有南京、鎮江、徐州、常州、新海連5市有城市自來水廠,城市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也相當薄弱。到2018年底,全省供水能力達到2949.6萬立方米/日,經過深度處理達到優質水的比例近65%,位居全國前列,構建了完整的從「源頭水」到「龍頭水」的供水安全保障體系,城鄉統籌區域供水基本實現全覆蓋;全省建成投運城鎮生活汙水處理廠793座,汙水處理能力達到1700萬立方米/日,建成汙水收集主幹管網5.35萬公裡,建有生活汙水處理設施的建制鎮比例達到99.7%;全省建成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88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達到7.31萬噸/日,基本實現了全省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及垃圾焚燒佔比均為全國領先。近年來,江蘇還加快推進便民綠地、「廁所革命」、停車便利化等民生工程,僅2018年,全省新建、改擴建城市公廁1757座,新增停車泊位超過19萬個。

城鄉人居環境全面提升

江蘇先後實施了村莊環境整治行動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931」行動,實現了18.9萬個自然村環境整治全覆蓋,消除了8萬多個城市環境髒亂差問題。多年來,江蘇針對人口密集、城鎮密集、經濟密集的省情特點,積極探索人居環境改善路徑,全省累計獲得「聯合國人居獎」、「中國人居環境獎」的城市數量,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的數量,均位居全國首位。針對在快速城鎮化時期,城市發展中遺留下來的一些「水體黑臭」「雨後看海」等「城市病」問題,紮實推進黑臭水體整治、海綿城市建設和易淹易澇片區整治。在鄉村,江蘇建成了1千個以上省級美麗宜居村莊,帶動市縣共同建成1萬多個美麗宜居村莊;通過特色田園鄉村136個試點村莊建設,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的「江蘇樣本」;著力推進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近三年將完成30萬戶農戶改造任務,讓農民群眾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生活。

地域文化特色不斷彰顯

江蘇率先發布了《城市化轉型期江蘇城鄉空間品質提升和文化追求——江蘇共識》,編制實施全省城鄉特色空間戰略規劃,從省域尺度系統確定特色空間區劃、保護管控措施和風貌塑造指引。編制實施全省城市空間特色和建築風貌塑造指引,實施傳統建築和園林營造技藝傳承工程,推動各地建設具有地域特點、文化特色、時代特徵的高品質城鄉空間和建築。在經濟快速發展和城鎮化快速推進的背景下,較好地保護了歷史文化遺產,構建了完整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保護制度體系,目前保有全國最多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3座)、名鎮(31座)和歷史文化街區(5個)。

建設產業轉型持續加速

江蘇率先在全國實現新建民用建築全部按綠色建築標準設計建設,率先以立法形式推動綠色建築發展,綠色建築數量、節能建築規模、國家級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項目數量均為全國第一。積極推進建築業轉型升級和工程建設組織實施方式改革,推動工程建造方式向精細化、信息化、綠色化、工業化「四化」融合方向發展,推行精益建造、數字建造、綠色建造、裝配式建造四種新型建造方式。

江蘇建築產業規模、建築業總產值長期保持全國第一,2018年突破3.4萬億元,特級資質企業達到80家,總數位列全國第一,建築業增加值佔全省GDP比重5.5%,帶動就業近860萬人,對農民純收入的貢獻度超過35%,「江蘇鐵軍」遍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圍繞「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按照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們提出了「六個邁進」,即住房工作在實現住有所居的基礎上向住有宜居邁進、市政基礎設施在補齊短板的基礎上向基本現代化邁進、城市管理在強化精細管理的基礎上向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方向邁進、城市在完善功能的基礎上向品質提升邁進、建築產業在總量最大的基礎上向實力最強邁進、鄉村在人居環境改善的基礎上向美麗宜居邁進。」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顧小平說,希望為江蘇實現「紮實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工作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新徵程」這一目標作出更大更多貢獻。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曉映唐悅 白雪

相關焦點

  • 蘇寫高質量 奮鬥新時代|70年交通巨變,江蘇多項指標領先全國
    9月17日訊 記者從江蘇今天舉行的「蘇寫高質量 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城鄉建設高質量」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70年來,江蘇交通運輸系統以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為目標,全力以赴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江淮大地交通運輸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極大地推動了城鄉建設發展。
  • 「蘇寫高質量 奮鬥新時代」統籌協調城鄉巨變,生態宜居詩畫江蘇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尤其改革開放以來,江蘇在快速嬗變中致力於經濟社會發展和美好城鄉建設的統籌協調,不斷提升城鄉建設水平,打造宜居宜業的城鄉環境,城鄉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我省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全力開展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和生活汙水治理,全省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蔡恆介紹,目前全省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超94%,較2005年提高近40個百分點,農村公廁達4.2萬座,傳統用廁習俗和不良衛生習慣得以破除,農村地區寄生蟲病感染率、腸道傳染病發病率總體呈下降趨勢。
  • 江蘇舉行「蘇寫高質量 奮鬥新時代」
    原標題:9月24日江蘇舉行「蘇寫高質量 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生態環境高質量」專題新聞發布會  9月24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南京舉行「蘇寫高質量,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生態環境高質量」專題新聞發布會,邀請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周富章,揚州市副市長劉禹同,徐州市副市長趙興友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項目建設助力大埔美麗蝶變
    近年來,韓江高陂水利樞紐工程、大潮高速公路、廣州海珠(大埔)產業轉移工業園等大批重點項目落地大埔,有力增強了大埔發展的綜合實力,助力大埔美麗蝶變。今天的大埔正以嶄新的城鄉面貌迎接祖國70周年華誕。
  • 上猶城鄉面貌實現美麗蝶變
    養生休閒、散步垂釣、賞猶江美景……如今,走進上猶縣親水公園,清清的猶江水緩緩流過,新修的護岸護坡乾淨整潔,岸邊綠樹成排,鮮花飄香,青山如黛,猶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誰曾想,這裡一年多以前還是一個雜草叢生的荒蕪之地。而這一變化只是該縣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一個縮影。
  • 徐報集團「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系...
    徐報集團「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系...徐報集團「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系列宣傳活動啟動》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生動反映徐州歷史性變革和成就,徐州報業傳媒集團推出「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主題宣傳活動。昨天,首站走進睢寧。
  • 奮鬥新時代 闊步新徵程|雁塔區經濟發展連續2年穩居西部第一
    西安市舉辦「奮鬥新時代 闊步新徵程」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雁塔區專場)西部網訊(記者 趙雪 實習生 周昕)10月16日,西安市舉辦「奮鬥新時代 闊步新徵程」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雁塔區專場),雁塔區委書記趙小林介紹了全區經濟發展情況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忻府區發展成就巡禮
    70年間,我們勠力同心;70年間,我們步履鏗鏘;70年間,我們奮發有為;70年間,我們不忘初心。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忻府區幹部群眾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攜手奮進,開拓創新,全區經濟發展成就輝煌、城鄉面貌滄桑巨變、人民生活蒸蒸日上,書寫了千年古城繁榮發展的壯麗篇章。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湖南發展成就巡禮·市州篇」株洲:工業...
    幾代人接續奮鬥,終於迎來美麗青山、幸福藍天、生態株洲。 如今,霞灣港這條昔日的「五彩河」煥然一新;湘江株洲段水質由2013年Ⅲ類提升至Ⅱ類,2018年市區空氣優良天數比2013年增加兩個半月;曾經的「全國十大空氣嚴重汙染城市」,成功逆襲為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並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 山東加強民生基礎設施建設 推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優化人居環境,百姓安居宜居幸福滿滿  —山東加強民生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城鄉民生基礎設施建設,直接影響人民群眾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獲得感,是事關百姓福祉的大事。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平頂山:城市轉型「突圍」讓生態包袱成為生態...
    映象網快訊(記者 阮海峰 文/圖)9月16日,伴隨著編鐘悠揚的音律,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就「書寫高質量綠色轉型發展時代答卷」召開新聞發布會,這是「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河南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十一場。新中國成立後,1952年國家勘探發現了大煤田,拉開了平頂山礦區開發建設的序幕。
  • 崔根良:奮鬥新時代 奉獻赤子心
    「最美奮鬥者」由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等九部委聯合組織評選,涵蓋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各個不同歷史時期湧現的忠誠於黨、報效祖國、紮根基層、服務人民的英雄模範,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鮮明的典型性、強烈的時代感,是永載史冊、彪炳千秋的「群英會」。
  •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給奉化「三改一拆」五周年點讚
    曾經的髒亂差地塊,如今已經變成了公園,成為市民休閒遊憩的好去處;曾經亂糟糟的橋下空間,變成了體育公園;曾經的舊廠,拆除後變成了區重點民生工程所在地……這是日前記者在奉化區看到的新面貌。  奉化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奉化區自2013年啟動「三改一拆」專項行動以來,以大拆大整倒逼經濟轉型,破除要素保障制約;以大建大治重塑山河、優化環境,為群眾生活品質提升創造良好環境;以大破大立,加快「騰籠換鳥」鳳凰涅槃,重塑經濟結構。如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 山東加強民生基礎設施建設 推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優化人居環境,百姓安居宜居幸福滿滿 —山東加強民生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城鄉民生基礎設施建設,直接影響人民群眾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獲得感,是事關百姓福祉的大事。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 永州工業發展:砥礪奮進七十年 高質量邁進新時代
    發布會現場9月29日上午,永州市「壯麗七十年·奮鬥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舉行永州工業發展專場,展示70年來永州工業發展的輝煌成就。永州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周亮發布新聞。永州從一個農業經濟佔主導地位、工業基礎「一窮二白」的地區,發展成為工業規模不斷壯大、行業門類日益齊全、產業結構日趨優化、工業面貌煥然一新的魅力城市。從小到大工業經濟總量發生巨變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市現代工業幾乎為零,1949年工業生產總值僅有1200萬元。
  • 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新徵程的江蘇實踐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江蘇臺記者高彥: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是不斷創造偉大奇蹟、徹底改變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70年,江蘇的發展正是全國的生動縮影。在國新辦新聞發布廳,境內外媒體聚焦江蘇,感受江蘇70年奮進的光榮歷程,見證新時代江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聚力聚焦高質量發展,江蘇如皋用「幸福...
    近年來,江蘇如皋敢闖敢試、敢為人先,聚力聚焦高質量發展,民生亮點連連看,幸福工程挨個數,145萬如皋人民的美好生活幸福綻放。   ▲古城如皋風景如畫  江蘇如皋在蘇中、蘇北地區的縣級城市中率先獲評全國文明城市,摘得中國人居環境獎;去年發展水平再上新臺階,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0億元,稅佔比提高3.9個百分點,工業應稅銷售
  • ...70年·奮鬥新時代——湖南發展成就巡禮·市州篇】常德:桃花源...
    2017年,「石門柑橘」入選湖南省十大農業公用品牌。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魯融冰 整理) 奮進新徵程 建功新時代 中共常德市委書記 周德睿 常德市人民政府市長 曹立軍 70年砥礪奮進,70年滄桑巨變。
  • 求是雜誌社、江蘇省委聯合調研組推出重磅文章:朝著高質量發展篤定...
    「低調務實不張揚,擼起袖子加油幹」,正是江蘇幹部群眾幹事創業精神狀態的真實寫照。幹部群眾的這股奮鬥激情,得益於去年4月以來全省上下開展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憶崢嶸歲月,江蘇每一次重大轉型跨越,無不得益於思想大解放。走向未來,江蘇能否續寫新時代的發展華章?探路前行,如何跨越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這道坎?
  • 開封市舉辦「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70年來...
    開封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組織舉辦「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邀請各縣(區)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以及與宏觀經濟、民生關係密切的市直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出席新聞發布會,從各行業視角反映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開封市經濟社會取得的發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