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昆明以前位於四川
昆明這個詞語可追溯到西漢時期,一開始叫昆、昆彌、昆淋等,也不是城市名稱,而是分布於我國雲南西部、四川西南部一帶的一個古代民族的名字,一直到南詔時,昆明族才東遷到滇池周邊區域。
唐代,昆明作為地名出現,「武德二年,於鎮置昆明縣,蓋南接昆明之地,因此為名。」
昆明縣,也不是今天的昆明,而是四川的定笮鎮,在今天鹽源縣內,因為定笮鎮挨著昆明族的居住區域。
今天的昆明,管轄區域也還與四川接壤。
2.最早使用BRT的城市
昆明是最早發展BRT的城市,1999年世博會時投入使用的北京路公交專用道全長4公裡,是我國首條內側式公交專用道。
不過除了小花園到文廟那一段可以看到路中間的公交車道外,其他部分都被拆除了。
3.幾條高速公路的終點
昆明是京昆、滬昆、廣昆、汕昆等高速公路的終點。
4.市區最高峰
五華山是昆明市區最高峰,海拔1926米,與螺峰山、祖遍山並稱昆明城中三山。
重點是,昆明的平均海拔都有1894米了。
5.忠愛坊是99年重建的
市中心的忠愛坊建於元代,後來毀於兩次火災,99年世博會時在原址重建,金馬坊、碧雞坊則是在98年重建的。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三坊,實際上也只有二十多年歷史。
6.最早的鐵路通往國外
清末修建的滇越鐵路,是昆明乃至雲南最早的鐵路。
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昆明的鐵路能通往國外,卻無法與國內其他主要城市通鐵路。
7.離市區最近的機場
長水機場投入使用之前,昆明巫家壩機場是國內各大機場中離市區最近的一個,大概只有七、八公裡。
8.市轄區名字起源
五華區因五華山得名;
盤龍區因盤龍江得名,上世紀六十年代曾改為東風區,兩年後恢復;
西山區因為西山得名;
官渡區因轄區內有滇池古代的官方渡口得名;
關於呈貢區的名字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呈貢區產寶珠梨,因比較好吃作為貢品呈到皇宮,於是產地命名為呈貢,還有一種說法是彝語「扯過」或「柴谷」的諧音,意為盛產稻穀的海灣壩子。
9.東寺塔不在東寺街
清道光年間,東寺塔因地震傾塌,光緒年間重建,因原址地基不牢,便東移了一段距離,所以今天的東寺塔不在東寺街。
10.滇池以前可以直通翠湖
以前,滇池可以直通翠湖,後來因昆明城市發展,才隔開,人民路和青年路都是在填河道、護城河以及拆城牆之後修的。
另外,滇池還與長江連通,滇池水經海口河出滇池,過石龍壩水電站後稱螳螂川,再過永定大橋後稱普渡河,最終在祿勸縣則黑鄉注入金沙江。
11.翠湖的別稱
翠湖以前被稱為翠海、菜海子。
海子是蒙古語,元朝時昆明人在翠湖種上蓮藕、茭瓜等水生蔬菜,於是稱之為菜海子。
12.北京路以前叫太和路
貴昆鐵路通車後,昆明人從昆明火車站可以直達北京,因此把太和路改名為北京路。
13.地名小知識
小花園因以前十字路口有一個小型街心花園得名。
小菜園在清代才形成,有大量種植蔬菜的菜園並成為當時昆明主要的蔬菜供應地,小菜園也因此得名。
珠璣街以前是買賣活豬的市場,叫豬集街,民國時期因名字太難聽,而且豬市已經搬離,因此改名為珠璣街。
14.昆明火車站
昆明人為了區分火車北站,習慣把昆明火車站稱為南站或南窯火車站,後來高鐵站建成後比南窯火車站還靠南,成為真正的雲南南站。
15.五華體育館不在五華區
昆明的五華體育館不在五華區,而在西山區。
16.人民中路來歷
1998年以前,人民東路與人民西路並不相連,後來將長春路、文廟橫街和武成路西段改造、拓寬、拉直後,人民東路和人民西路才真正相連。
因為位於人民西路和東路之間,這條路被叫作人民中路。
17.普吉路名來自彝語
普吉路中的普吉來自彝語,普為廟,吉為岔路口,普吉路是昆明通往沙朗和祿勸的岔路口,因以前有座廟而得名。
18.昆明方言
昆明方言主要有兩種,一種叫崑腔,主要是二環內及附近城區使用,一種叫官渡腔,主要流行於郊區。
官渡腔屬於昆明本地話,清末因四川人匯聚於此,融入了四川話,抗戰時期大量高校遷入,又融入了部分普通話,就變成了現在的崑腔。
比如「是噻」這個詞,崑腔和成都話讀音差不多,都發「s」音,但老昆明話讀「是曬」,發「sh」音。
另外,昆明人喜歡說一張車,而不是一輛車。
昆明人常說的跟愣絆倒、雀神怪鳥、神頭二五,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19.灶螞蟻和螞蚱蟲
昆明方言裡,灶螞蟻不是指螞蟻,蚱螞蟲也不是指螞蚱,指的都是蟑螂。
20.雲大醫院和雲大沒關係
雲大醫院全稱為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以前雲南大學有醫學院,後來院系調整,將雲南大學醫學院等醫科院校分出,成立了昆明醫學院,也就是今天的昆明醫科大學,但老市民還是習慣稱為雲大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