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起葷段子,臺灣人為何能完敗大陸人

2020-12-17 夢有千裡雪

段子都是大家喜歡的,裡面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幽默的精神,令人莞爾或捧腹,在哈哈一笑中化解了尷尬、拉近了距離、減輕了壓力。而這裡面的葷段子,更是受到成年人的鐘愛而歷久不衰。

說起講葷段子的水平,小編私下認為臺灣人不但喜歡講,而且水平要高過大陸人。

小編曾經在一家來大陸的臺灣教育服務公司待過兩年,有次公司開年會,一個高級經理(當時中高層都是臺灣人)在會上做培訓式演講,中間談到工作中應該具有的「力」(諸如「勤力」「專注力」)的問題,問一位大陸同事有「幾力」,那位同事說了有什麼什麼,這位經理便接道:「原來你有這麼多力,而我只有兩力(粒)啦。」幾個臺灣人哄然大笑,而大陸員工隔了幾秒鐘才反應過來。

還有一次跟以一位臺灣副總去江西南昌,在一個飯店吃早餐時,這位慈眉善目長得像彌勒佛一樣的40多歲男人突然說了句:「這裡車牌是A,那第二個字母的城市該怎麼念?」我一臉懵地看向外面的車牌號:「贛A*****」,然後差點把飯噴出來。

雖然小編接觸的臺灣人不多,但這兩位說起「葷段子」簡直就是不動聲色,信手拈來,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看過臺灣綜藝節目的都知道,大鬍子張菲、嬉皮吳宗憲,節目的調子都不高,而且葷段子滿天飛,不過大部分來說也只是點到為止,即便是思想正統的人也基本可以接受。

然而在諸多講段子高手裡面,被大陸網友封為「妖王」「祖師爺」的,卻不是他們,也不是巧舌如簧的周立波,還不是相聲牛鼻子郭德綱,而是唱起歌來一直以柔情著稱的費玉清。

費玉清長相稱得上「點玉樹臨風」,在「正經」的舞臺上文質彬彬、溫文爾雅,歌唱風格也是溫和婉約、抒情含蓄,從不唱那些「我愛你」「你愛我」之類簡單直白的歌曲,所以深得「正統人士」的喜愛。他在早期大陸舞臺的形象,非常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對個人道德的要求:「溫、良、恭、儉、讓」。

費玉清形象一直很好

不過由於歌唱風格顯得過於「溫吞」,導致進入1990年代之後年輕人逐漸把目光集中在直白火爆且更加多元化的香港歌曲上,整整十多年,費玉清在大陸的認知度很低。

這一切自從大陸可以看臺灣的娛樂節目之後就變了-----我們看到了一個把段子講得「出神入化」的費玉清,而這些段子裡面的「精品」,基本都是「帶色」的。

在不太「正經」的舞臺上,這位小哥真的是「一不小心就開車」,而且他那種輕聲漫語,舞姿蹁躚(不能用手「舞足蹈」來形容費玉清)的樣子,與他所講的內容形成了巨大反差,本身就充滿了喜感,所以經過他嘴巴說出來的葷段子往往不覺得低俗,反而更加好笑。

費玉清有時也很high

了解過臺灣基礎教育的都知道,他們的語文課本裡中國傳統文化的比例比較重,所以臺灣人普遍傳統文化底子厚一些。而至於「葷段子」的水平比較高,則也有它的文化基礎:

從清末開始,臺灣娼 ji 業興起,並主要集中在臺北大同區的歸綏街,逐漸發展成著名的「紅deng區」。國民黨退守臺灣後曾取消過這一糟粕,但由於幾百萬大陸過來的士兵單身者眾,故此私下 xing 交易嚴重而且導致xing病泛濫,無奈之下只好於1956年3月頒布《臺灣省管理妓女辦法》,將娼妓業合法化,希望能實現有序管理。此後,臺灣各地均成立不少公開娼ji場所。

四十七年後的2003年,最後一家公娼館在高雄關閉,公娼從此消失,但由於文化心理的巨大慣性,地下化的這一行業是幾乎是有增無減。即便是掃黃當成家常飯的大陸,也只能控制規模而無法做到杜絕,何況臺灣呢。

有此社會歷史背景,臺灣人生活中「se情」文化氛圍自然會比大陸人更多一些,相應的這種「文化素養」當然也會高一點啦。

「葷段子」其實也是成人世界裡一個正常的文化現象,只要不影響心理健康,適度講一講、聽一聽,釋放一下心理壓力,也無可厚非。

不過要把「葷段子」講到費玉清這種「葷而不huang,色而不 yin 」的水平,一般人還真不是通過短期努力就能達到的,我輩繼續努力呀。

親愛的網友,你覺得自己的段子水平怎樣呢?歡迎在留言區PK哦。

最後提醒一句,別忘了「關注」、「轉發」哦親!

相關焦點

  • 臺灣人為何對大陸優越優越論究竟是什麼?
    原標題:臺灣人為何對大陸優越優越論究竟是什麼?   臺灣人何以對大陸有優越感?   臺灣聯合報舉辦臺灣人對大陸觀感的民調,結果,超過一般的臺灣人對大陸沒有好感,有學者說:「大陸若要獲得臺灣民眾的好感,還要多所努力」。
  • 臺灣人的困惑:大陸沒學過繁體,為何大陸人都能看懂繁體字?
    臺灣人的困惑:大陸沒學過繁體,為何大陸人都能看懂繁體字?在很多年前,大約60多年之前吧,中國人使用的漢字,並不是今天的簡化字,而是繁體字,又叫正體字。應該說,繁體字要比簡化字更複雜,但是卻更符合象形文字。
  • 陳金富:大陸人為何鍾情臺灣飯店業?
    陳金富:大陸人為何鍾情臺灣飯店業?,筆者有限人脈就接待了十組以上朋友自大陸各地來的朋友,而且幾乎都會談到在臺灣購買房地產資產的話題。 從二月農曆年起,經清明節長假,再到剛剛過去的五一勞動節周假期,筆者有限人脈就接待了十組以上朋友自大陸各地來的朋友,而且幾乎都會談到在臺灣購買房地產資產的話題。
  • 在大陸生活了十來年的臺灣人,講出了臺灣經濟的真相
    關於臺灣的經濟總量、人均GDP、物價、健保等等方面,很多大能已經回答過了。但我想以一個2004年就到大陸,每年只回臺灣幾周,現在快搞不清楚自己是臺灣還是大陸人(確切地說是我回臺灣時,所有人聽我說話都問「你是大陸/中國來的吧?」
  • 杜特爾特愛講「葷段子」?菲律賓總統府如此回應……
    回應老杜說「葷段子」,總統府:個性使然無須過度解讀總統府再次對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總統經常講性笑話進行辯護,此前,菲人權委員會(CHR)敦促總統和其他政府官員不要支持也不要容忍針對女性的暴力行為。
  • 大陸人眼中的臺灣為何那麼好
    比如說我們看臺灣吧,我們最近幾年看到很多去臺灣的一些大陸學生,那些學生交換去念書,回來之後都在博客上寫過很多他們的感想和經歷,引起過兩岸網民的關注。        最近大陸有些知識分子,有些文人作家去了,比如說像韓寒,回來之後又被人說,怎麼就把臺灣說成那麼好,而且在韓寒的筆下那個臺灣好倒一個程度是連我臺灣朋友都覺得不可思議,我們有那麼好嗎?
  • 臺灣學生在大陸:逐夢電影 講故事給更多人聽
    臺灣學生在大陸:逐夢電影 講故事給更多人聽 2012年11月02日 09: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人不了解大陸鬧笑話
    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  事件:2011年在臺灣一個電視節目中,當嘉賓談到很少見到大陸店家賣茶葉蛋時,一位「店鋪輔導專家」高教授解釋,是因為大陸人均所得很低,「一般人消費不起茶葉蛋」。  批駁:大陸沿海地區的國民所得已超過臺灣,內陸地區雖然發展較慢,但也還不至於吃不起茶葉蛋。
  • 臺灣名嘴為何說大陸人吃不起榨菜? 賈靜雯說出實話
    借著收到大陸廠家寄去的榨菜,這位臺灣名嘴又在網上炒了一把。原來幾天前,他在某政論節目談到榨菜股價下跌時,認為是因為大陸人吃不起。而當五糧液股價上漲時,另一位名嘴說是因為需要借酒消愁。大陸民眾吃不起榨菜而喝得起五糧液,這個邏輯也真夠清奇的。幾年前,看到臺灣名嘴說大陸民眾吃不起茶葉蛋時,心裡還在嘀咕,他們也算是有頭有臉有見識的人物,怎麼會如此無知?
  • 說大陸人吃不起榨菜的臺灣名嘴到底是為何
    【兩岸快評第157期】近日,有所謂的臺灣「名嘴」黃世聰在臺灣的一檔電視節目中大放厥詞說「大陸人吃不起榨菜」,於是,榨菜被推向了繼辣條、茶葉蛋之後的新的「炫富高度」。至於這個黃專家為何會如此「孤陋寡聞」,就值得說道一下了。有人說,這個臺灣名嘴就是坐井觀天,但經常看臺灣新聞的人肯定知道,這些帶有綠色背景,或者說帶有「臺獨」傾向的名嘴或政客,他們在媒體上說的話可都是有目的的。
  • 臺灣名嘴為什麼老是講一些有關大陸的怪事情?
    (原標題:王豐:臺灣政論節目為何常常讓人「智熄」?)大陸朋友說,這種人真是「無所不通」,堪稱「宇宙奇才」。
  • 臺灣人為什麼都會講普通話?
    臺灣一直沿用國語一詞至今。  現在臺灣會說國語的人,將近百分之九十。五十歲以下不會說國語的人很少。  在臺灣是怎麼學普通話的?臺灣中小學都實行「國語教育」,老師用國語講課,學生要用國語回答問題,所以從小就學習講國語。  在1945年日本投降前,在臺灣會講國語的人並不多。那時候,臺灣人主要講閩南話和客家話。此外,那就是日語。
  • 臺灣人看大陸:低調精明的「阿拉寧波人」
    臺灣人看大陸:低調精明的「阿拉寧波人」 2010年12月22日 10:04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吳宗憲臺灣綜藝節目為大陸正名,大陸人吃得起茶葉蛋,不要小瞧了
    吳宗憲臺灣綜藝節目為大陸正名,大陸人吃得起茶葉蛋,不要小瞧了。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看娛樂綜藝節目,咱中國內地有那麼多個省級電視臺,每一個省級電視臺都會有很多的娛樂綜藝節目,所以咱中國人熟悉的內地的綜藝節目主持人也有很多,比如何炅汪涵,謝娜,大組,華少,等等。
  • 為何臺灣人都愛來大陸旅遊,內行人揭4大關鍵
    許多大陸人都會慕名去體驗臺灣的中華文化,環島遊、夜市遊一度是許多赴臺遊的噱頭。其實,除了大陸人喜歡去臺灣玩,不少臺灣人也喜歡來大陸旅遊。近日,有位臺灣網友就發帖稱,他身邊的長輩都很喜歡到大陸旅遊,因此好奇「臺灣長輩為何那麼愛去大陸旅遊啊?」帖子一出,便引發了臺灣網友的熱烈討論。
  • 山東話、四川話、湖南話……臺灣曾匯聚大陸各省方言,如今會講的人...
    劉以善將軍會說大陸多種方言按照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的說法,臺灣早年有40多種語言,其中也包括大陸各省方言,但現在僅剩下20餘種。劉以善在接受導報駐臺採訪時也感嘆,隨著老一代人的凋零,由於臺灣缺乏必要的語言環境,輕一代已很少會說大陸故鄉方言。
  • 吳念真: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講「最臺灣的故事」
    在臺灣,他是家喻戶曉的「老先生」;在大陸,很多人初識吳念真,還是因為電影——他曾與楊德昌、侯孝賢等導演掀起臺灣新電影運動,他是電影《魯冰花》《戀戀風塵》《悲情城市》的編劇,先後五次獲得金馬獎最佳編劇、兩次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被稱為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
  • 大陸女孩:臺灣人高素質是不是表演給大陸人看的
    沒什麼轟隆隆的重工業,也就沒有了爭GDP的野心,臺北人自嘲為「亞洲四小龍之末」,半是慚愧半是愉悅地,接下了「經濟停板,民生潦倒」的形容。是,國中生都知道臺灣經濟困頓,還會主動拿大陸作對比,可是他們繼而又一臉坦蕩地說:「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常去的冰店、打網球的場地、買滷味的老店,總歸一直都去得起啊。」
  • 臺灣為何「排斥」大陸?
    但近年來,特別是主張「臺獨」的民進黨再次上臺以來,臺灣社會對大陸的「恐懼」、「仇視」心理加大,外界普遍疑慮兩岸是否有能力避免重蹈李登輝、陳水扁時期緊張動蕩的覆轍,是否能維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有島內學者認為,出現這種狀況的癥結在於大陸發展迅速、過於強大,讓臺灣感受到強所未有的壓力,導致臺灣產生「遠離大陸」、「排斥大陸」的社會心理。事實究竟是否如此?
  • 核酸檢測價格為何是大陸十幾倍?臺灣一醫院副院長說「真相」:不能讓很多人負擔得起
    臺灣檢測費用為何如此之高?昨天(27日),在一檔臺灣政論節目中,一位名叫賈蔚的醫院副院長稱,如果說成本1000元新臺幣,收費2000元的話,很多人都能負擔得起,檢測人員工作量會增大,會把原本的檢測順序打亂,他說「這不是我們所樂見的」。這一說法隨即被島內網友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