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家深陷加盟商糾紛泥潭

2020-12-11 中國經濟網

  還未從「和頤事件」陰影中走出的如家酒店集團又深陷與加盟商的糾紛中。有多位瀋陽地區的加盟商日前公開指責如家偏袒直營店、App推廣費用過高、委派店長等問題……如何協調好與加盟商關係成為如家當務之急。

  事件回顧

  4月6日,如家酒店全國加盟招商會在遼寧大連舉辦,引來21家瀋陽地區如家加盟店的加盟商來到現場討說法。一名業主稱,如家在經營加盟店過程中出現訂房系統優先直營店;新直營店開在老加盟店附近壓低價格爭搶客源等現象,造成加盟商連年虧損。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如家酒店總數2273個,其中直營店693個、加盟店1580個。國泰君安發布研報稱,2015年前三季度特許加盟業務毛利佔當期如家酒店集團整體毛利的比例顯著增加,未來如家的毛利驅動因素也將主要來源於特許加盟業務。因此,如何處理好直營店與加盟店的問題,是如家當下面臨的首要難題。

  記者觀察

  直營店與加盟店打價格戰

  如家加盟商李先生五年之內在瀋陽投資了3家如家加盟店,其中一家開在長客西站附近。然而就在這家店150米之外,有一家如家的新品牌——莫泰直營店,該店2015年12月底開業,在李先生看來,這直接影響了加盟店的客流量。

  莫泰與如家雖然分屬如家旗下不同品牌,但定位差別不大。讓李先生感覺彆扭的是,無論客人在如家App頁面還是如家官網頁面訂房,這家莫泰直營店總是出現在加盟店之前。電話預訂系統也會優先把客源派到莫泰直營店。同時,莫泰直營店還經常會和自己的加盟店打價格戰。

  李先生提供的App頁面截圖顯示,在瀋陽和平區星島路附近用如家App搜索附近的酒店,頁面顯示的第一家是距離較遠(7.95公裡)的莫泰直營店,第二家才是較近(7.76公裡)的如家加盟店。並且直營店的價格為76元,評分5.0分,而加盟店價格為84元,評分4.9分。李先生稱,由於需要交納管理費、推廣費等費用,加盟店一間房的成本大約是92元,而附近的直營店打出76元的價格爭搶客源,讓加盟商覺得難以接受。

  對此,如家方面在給北京商報記者的回覆中表示,如家對不同城市、不同位置、不同距離和不同經營狀況的酒店有著不同的開店規定。同時對近距離開店有針對老店的保護政策。例如,遇到近距離開店問題,首選引導業主加盟集團旗下其他品牌等。同時,如家否認直營店存在和加盟店打價格戰的情況,並表示客房定價與調價是參考市場實際情況,並通過如家銷售系統進行調整。無直營特許店之分,同時加盟商對酒店定價調價有建議權。App和預訂系統也不區分直營酒店和特許酒店。

  App推廣加盟店成本過高

  李先生指出,自己的加盟店在如家App上的推廣過程中,贈送早餐、價格折扣等成本均由加盟商自己承擔,不會得到如家補貼。而且在客人使用App訂房時,加盟店還要額外繳納9%的平臺使用費。在李先生提供的一份流水單中顯示,2014年11月起加盟店根據要求向如家金卡會員贈送早餐。今年一季度,李先生的兩家加盟店該項支出分別為34980元和30295元。「App推廣成本由我們承擔,但推廣之後我們要使用還必須交納使用費。」李先生認為這樣的規定十分不合理。

  此外,如家在攜程、藝龍、去哪兒網等第三方渠道推廣中,也要向加盟商收取較高費用。有加盟商反映,自己未加盟如家的單體酒店與攜程、藝龍合作,費用是10%,去哪兒網收取的費用僅為5%。但如家要求加盟商必須打包入駐以上平臺,並收取15%的佣金。加盟商希望如家能夠調整渠道訂單的管理費用,降低運營成本。

  北京商報記者以加盟商的身份撥打了如家加盟電話,一位負責加盟業務的羅經理稱,攜程等OTA平臺有「直連」和「線下連」兩種模式,如家採取了「直連」的模式,其費用比獨立酒店的「線下連」更高一些。加盟商在客源充足時可以通過在OTA平臺上標註滿客等方式減少這部分支出。

  如家方面表示,特許店雖然採用的是直連方式接受OTA訂單,但是與OTA的佣金則由酒店直接與OTA結算。而如家在App建設過程中,對於平臺開發研製、疊代升級、宣傳推廣已經投入了大量費用,這些費用並沒有讓加盟店承擔。至於App訂單所產生的折扣以及房價上的部分優惠,是為促進酒店銷售,則應該由酒店承擔。因為App的訂單幫助酒店消除庫存,直接為酒店帶來營業收益。

  店長「歸屬權」引不滿

  令加盟商不滿的另一個問題是,店長始終是「如家的人」。「我們的店長都是由如家派下來的,直接對如家負責。他們每月拿5000元左右的工資,但是我們要向如家交納1萬-1.5萬元的店長費。」李先生說。

  另一位不願意具名的加盟商表示,近一兩年來店長人員極不穩定,如家發一份通知就把店長換了,並且出現缺乏培訓、火速提拔的情況。店長大多不能站在公司和加盟商雙方利益的角度工作,甚至出現強迫員工虛假操作修改客人資料完成App掃碼業務,處罰認真負責卻沒有完成優選訂單的員工等情況。讓酒店員工的工作時間被與加盟店利益無關的賣月餅、掃碼、優選任務、總部調查等事項糾纏得焦頭爛額,從而沒有精力做好酒店的運營管理工作,甚至只能選擇離職。

  「事實上,在我們籤訂的合同裡,如家酒店是同意經營一年以上的業主自行聘請店長經營的。但實際操作中卻找各種藉口再三拖延。」上述加盟商稱。

  對此,如家方面回復稱,委派店長是為了保障加盟酒店的經營品質,為賓客提供統一的優質服務。所以特許加盟目前以輸出品牌+輸出管理的方式經營,這樣確保了酒店統一的運營及服務。而隨著加盟業主的不斷成熟,對如家經營理念的認同,能在日常經營中很好地貫徹如家的理念,並且能嚴格執行酒店的運營標準與服務規範,具備以上條件的業主可以申請自行管理。目前,集團針對自行管理正在試點過程中尚未開放,但是在條件成熟後一定會開放自行管理。

  北京商報記者 陳杰 實習記者 張明陽/文 宋媛媛/漫畫

  業內觀點

  經濟型酒店收益下滑是誘因

  江蘇九州環宇商務廣場管理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方世宏認為,如家的做法也是目前很多經濟連鎖品牌的做法,莫泰和如家確實存在品牌錯位,雖然有一定重合,但說定位不一致也是正確的。而平臺推廣費和派駐店長也是如家維護品牌的正當舉措,加盟商合理的建議和監管是必要的。目前經濟型酒店行業整體下滑,再加上公共事件對品牌造成的衝擊,兩個合力讓加盟商收益下滑。「21家加盟店的事件表面上是管理方式的爭議,實際上是收益下滑的深層原因造成的。」方世宏說。

  華美酒店顧問有限公司首席知識管理專家趙煥焱認為,小業主的回報低於預期就會產生懷疑和猜疑。如果小業主利益到了忍耐下限,就會發生矛盾衝突,這對如家來說很危險。對於近距離開設新品牌加盟店的做法,趙煥焱表示,「如家是考慮對啟用的新品牌新酒店低價競爭擴大影響打開市場,這本身是合乎邏輯的。但是必須平衡其他加盟店的利益,在如家公司認為合理的舉措,在老加盟店看來是傷害了他們的利益,此舉是雙方的利益不同產生的。我認為,喜新厭舊的政策顧此失彼,有得有失。應該從加盟合同上找出遊戲規則,如果沒有,應該補充」。

相關焦點

  • 如家再陷加盟商糾紛泥潭:被指責偏袒直營店 推廣費過高
    【中國經營網綜合報導】還未從「和頤事件」陰影中走出的如家酒店集團又深陷與加盟商的糾紛中。近期,有多位瀋陽地區的加盟商日前公開指責如家偏袒直營店、App推廣費用過高、委派店長等問題……如何協調好與加盟商關係成為如家當務之急。
  • 如家陷加盟商糾紛:被指責偏袒直營店 推廣費過高
    (原標題:如家陷加盟商糾紛:被指責偏袒直營店 推廣費過高)還未從「和頤事件」陰影中走出的如家酒店集團又深陷與加盟商的糾紛中。有多位瀋陽地區的加盟商日前公開指責如家偏袒直營店、App推廣費用過高、委派店長等問題……如何協調好與加盟商關係成為如家當務之急。
  • 【重磅】「和頤事件」還沒完,如家又陷加盟商糾紛!
    這一陣對如家而言實在是禍不單行,「和頤事件」的影響還未散去,這幾天如家又陷入加盟商糾紛。第一財經記者4月21日採訪獲悉,日前有部分加盟商反映,其在加盟如家後連年虧損,如家在選址和收費等方面都有問題。更令這些加盟商「雪上加霜」的是如家在今年推出了幾乎「無門檻」的非標準化「雲品牌」,這更加劇內部的客源分流,使原本的加盟商難以盈利。
  • 【重磅】華住遭遇加盟商糾紛!董事長:要用愛對待加盟商!
    繼如家遭遇「和頤事件」、加盟商糾紛之後,又一家本土大型連鎖酒店企業——華住也遇到加盟商風波。第一財經記者5月24日獲悉,近期有部分華住系的加盟商赴華住總部,就近距離開店、管理問題、「霸王條款」等「討說法」。華住方面正逐步化解上述矛盾,甚至出臺近距離布點限制等一系列措施。
  • 如家攜手工商銀行 助力特許加盟商
    上海2010年12月1日電 /美通社亞洲/ -- 近日,如家酒店集團和中國工商銀行宣布雙方達成合作協議,推出「如家品牌連鎖通」融資服務,解決如家品牌加盟業主開發新店時裝修、新建、擴建方面的資金需求。這是繼2009年如家率先推出新特許加盟政策之後,又一吸引加盟商的創舉。
  • 如家低門檻推雲品牌 遭特許加盟商抵制
    當天下午,大連一家和頤酒店多名彪悍黑衣人又與加盟商發生衝突,驚動警方。4月6日下午,如家在大連舉行招商會。二十餘位如家酒店的瀋陽特許加盟商聞訊趕來,所攜「低價出售如家酒店」、加盟如家「我們真的賠錢」等廣告牌、條幅未及打出,便被多個黑衣人搶走。這些來自瀋陽的特許加盟商表示,加盟如家後連年虧損,而如家在2016年又推出幾乎沒有門檻的「雲品牌」,將令經營更加雪上加霜。
  • 如家雲品牌吸店幾乎無門檻 遭到特許加盟商抵制
    二十餘位如家酒店的瀋陽特許加盟商聞訊趕來,所攜「低價出售如家酒店」、加盟如家「我們真的賠錢」等廣告牌、條幅未及打出,便被多個黑衣人搶走。這些來自瀋陽的特許加盟商表示,加盟如家後連年虧損,而如家在2016年又推出幾乎沒有門檻的「雲品牌」,將令經營更加雪上加霜。但如家方面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當天並未發生衝突。
  • 如家一家酒店怎值360萬 誰拍板了首旅酒店收購
    日前,因一位女性旅客在如家旗下和頤酒店被襲,如家酒店深陷輿論漩渦。從消費體驗到品牌價值,正忙於私有化的如家酒店,遭遇全面的質疑。
  • 格林7天如家與加盟商矛盾激化 經濟型酒店將何去何從?
    格林7天如家與加盟商矛盾激化 經濟型酒店將何去何從?格林豪泰只收取品牌運營相關費用,酒店的盈虧則全部由加盟方承擔,這種輕資產模式看起來行之有效,但就加盟商反映的內容來看,格林豪泰對他們的支持與擴張速度並不同步,而加盟商的動作是否違規也難以保證。
  • 華住陷加盟商糾紛 被指開店過多、用會員卡「搶錢」
    加盟商:爭取平等談判的機會2016年以來,7天、如家、華住三大經濟型酒店連鎖巨頭與加盟商之間風波不斷。3月,20多名7天連鎖酒店加盟商打出橫幅「向7天追回投資人血汗錢」;同時,湖南省內70多名加盟商組建「湖南7天聯盟」微信群,表示要組團向7天維權。
  • 如家首酒合併報表淨利降7成 面高負債和加盟商矛盾等難題
    此外,合併後的首旅酒店和如家酒店集團還面臨負債率高企,以及現有加盟商與新推出的酒店品牌矛盾激化等諸多矛盾。  合併報表淨利潤下降近七成  9月8日,首旅酒店披露第六屆董事會第十九次會議決議公告顯示,公司第六屆董事會通過了《關於聘任公司總經理的議案》同意聘任孫堅(原如家酒店集團CEO)任公司總經理,任期2018 年8月 4 日。
  • 日本全家與頂新糾紛後,加盟商的未來猜想
    原本雙方是授權合作關係,日本全家授權頂新集團在中國市場發展全家便利店,然而因經濟糾紛,雙方對簿公堂,日本全家稱頂新試圖將品牌使用費從1%降至0.3%或更低,稱頂新集團已7個月未繳納授權費,因此希望終止雙方合作。頂新方面則表示日本全家在近期發布的聲明內容,與事實有所出入,恐使外界產生誤解,日本全家近日對此事件的一系列聲明,頂新集團認為並不是妥適的做法。
  • 中國不會讓老朋友失望,巴鐵深陷泥潭,2萬中國人連夜奔赴
    中國不會讓自己的老朋友失望,在巴鐵深陷泥潭的時候,2萬中國人連夜奔赴,想要早點趕到現場進行支援,這種情況對於巴基斯坦來說無疑就是最大的安慰。
  • 中國不會讓老朋友失望,巴鐵深陷泥潭,2萬中國人直線奔赴
    中國不會讓自己的老朋友失望,在巴鐵深陷泥潭的時候,2萬中國人連夜直線奔赴,想要早點趕到現場進行支援,這種情況對於巴基斯坦來說無疑就是最大的安慰。03巴鐵深陷泥潭這不,因為巴鐵工業發展技術較為欠缺的原因,就導致當地的水資源不太好,很多河流也都出現了汙染的情況,為了能夠改善生態環境,巴基斯坦也在第一時間找到了中國,希望我國能夠幫助當地建設一個水電站,針對於老朋友提出的請求,於情於理我國也都不會拒絕,更何況基建建設還是我國非常擅長的一個領域。
  • 青海都蘭上百隻羊深陷泥潭 護林員挖泥施救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圖為羊群深陷泥潭中。&nbsp&nbsp&nbsp&nbsp「當時,我們將三五個護林員為一組進入泥潭施救,將羊陷入淤泥的身體部位往外拉拽,但是羊的腿部陷入淤泥過深,淤泥早已板結,阻力巨大。為了避免在施救過程中使羊受到二次傷害,護林員用手、鐵鍬等工具將羊腿周邊的淤泥進行深挖清理,減輕淤泥阻力後,採取推、搖晃、抬等多措並舉的方法將羊救出。」宋萬緒說。
  • 中越戰爭誰是贏家:蘇聯帝國夢碎,美國深陷泥潭
    >   本文摘自《中國經濟與應對方略》,佔豪著,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  美國借力中國抽腿越戰泥潭
  • 日本全家與頂新糾紛後,加盟商的未來猜想 | 樂言商業
    原本雙方是授權合作關係,日本全家授權頂新集團在中國市場發展全家便利店,然而因經濟糾紛,雙方對簿公堂,日本全家稱頂新試圖將品牌使用費從1%降至0.3%或更低,稱頂新集團已7個月未繳納授權費,因此希望終止雙方合作。
  • 大選局勢日益明朗,科技巨頭們為何深陷泥潭,也要力挺川普?
    原本所有人都以為這場選舉應該落下帷幕了,畢竟距離2021年越來越近,然而讓眾人未曾料到的是,在如今的12月中,各大科技巨頭們似乎坐不住了,他們紛紛站出來力挺川普,哪怕是面臨深陷泥潭的危機。
  • 突發:臨安暴雨中,他深陷泥潭......
    上午11時許,臨安公安高虹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轄區內某沙場有糾紛警情,值班民警邱立安和袁立春立即出警處置。出警途中,由於連日暴雨導致沙場內土地泥濘不堪,且沙場內道路狹小,車輛無法駛入。邱立安和袁立春只能在泥濘的小道上一前一後艱難行走,面前密集的雨滴讓他們的視線模糊不清。「啊!」
  • 進入中國市場已有15年時間 全家在華業務陷入泥潭
    該公司的中國業務陷入了泥潭。據悉,問題最早發生在2018年10月,全家起訴在中國展開合作的頂新,起訴地點是合資公司總部的註冊地開曼群島。全家方面主張,「從2012年開始,頂新不僅不向我方披露合資公司的業務內容,並且長期拖欠應支付給全家的品牌使用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