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大染坊》的熱播和《旱碼頭》的拍攝,固然使周村古鎮名聲大噪。不過,當初令這座古鎮活下來的,卻是電影《活著》在周村的拍攝。
若沒有當年《活著》的拍攝,不僅不會有「周村古商城」,那些古韻悠長的老街巷能否存在都是個問題。
周村古街差一點「死掉」
原來,曾經如夢繁華的周村古鎮,原有商業老街巷36條,還有許多小胡同。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初「拆舊建新」大潮洶湧,儘管民間一些有識之士極力為古街巷保護呼籲奔走,但它們仍難逃厄運,絕大部分蕩然無存。
而周村的古街巷之所以得以倖存,一是當時沒有足夠的拆遷資金,其二因為張藝謀。
第一次到了周村的張藝謀,站在傳說當年乾隆皇帝御賜「天下第一村」的隅頭,用苛刻的目光審視這以絲綢商品享譽,並以特有的文化色彩著稱的古老街市時,他的眼睛真不夠用了。這裡有飛簷鬥拱的傳統建築,也有外來阿拉伯風格的商店遺存,又有清末中國洋務派改革的痕跡。那錯落有致的格局,變化多端的門市,還有豐富多彩的匾額和招牌,許多東西簡直是典型中國古商業街的活標本。
據說他當即表示:這樣的街市,全國只有這一處了。
電影《活著》前後拍了一年。如果不是這次陰差陽錯的拍攝,周村古鎮或許早已不復存在了。
千年古商城終於被激活
周村旅遊局有魄力有眼光請來有關專家「把脈」論證,著名古建築專家阮儀三等先生認為這是「中國活著的古商業建築館群」、「活著的千年古商城」。於是當地決定投巨資實行古街保護,修復了明淨寺、魁星閣、三益堂、晉商大德票號、狀元府等10個景點。
周村古鎮2001年作為「文化、歷史與民俗」旅遊區重點開發,2004年「周村古商城」正式對外開放,2007年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2008年被評為「山東省最具競爭力景區」,2009年入圍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初選名單。古商城保持了原汁原味原文化生態,留原居民繼續居住,避免了「人文空殼」現象。於是一座千年古商城復活了。
央視來這裡《周村尋古》,電視劇《中國商人》、《闖關東》、《誰為夢想買單》等來這裡拍攝。四方遊客紛至沓來,這裡天天熱鬧得像過年。外地人玩得興高採烈,眼界大開,大把花錢;當地人生活得恬淡閒適,怡然自得,腰包鼓鼓。
老謀子愛上丁家煮鍋
說到「老謀子」在周村拍電影《活著》,就不能不說說「丁家煮鍋」。
周村煮鍋,又名朝天鍋,是當地風味名小吃之一。據說「煮鍋」始於3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由周村三星廟前徐方明、鎮西橋李六所創始。當年周村旱碼頭,客商雲集,那時人們一路奔波只有乾糧,很難吃上連湯帶水舒服暖和的一餐,於是「煮鍋」應運而生。
1993年張藝謀率領葛優、鞏俐等來周村大街拍《活著》,一住就是7個多月,無處尋覓美食,便經常在附近吃「丁家煮鍋」。老謀子吃後大為稱讚,認為可謂「江北第一吃」。臨走,《活著》全體演職人員在店前合影留念。
今日「丁家煮鍋」正面牆上掛著的即是電影《活著》的大幅劇照。之後,電視連續劇《百姓》、《東方商人》和《大染坊》劇組來此吃後,也均嘖嘖稱讚,翹起大拇指。
周村那些群演今何在?
張藝謀在周村拍攝《活著》的時候啟用了大量的周村本地群眾演員,當時演一天群眾演員能掙10元錢。影迷「行者貓」透露,1993年他剛上初中,放了學沒事就跑去看拍電影,「那時候不知道葛優鞏俐還有張藝謀,只記得葛優很瘦,瘦的像是抽大煙的人」。
影迷「寂寞玩偶」則透露:「那時候俺不到10歲啊,光記得他們拍完上墳的那戲之後合影來著。還有一個挺俊的女人,據說是葛優的老婆。」
影迷「shibazhang」則更多的是遺憾,「記得張藝謀還上俺們班去選小孩來,選了一男一女,不過後來被刷下來了」。
影迷「小君」的回憶更有意思:「我小的時候奶奶就跟我說在周村大街上拍過一個《活著》,張藝謀導演的,那時候我才剛出生,奶奶還抱著我坐在家門口當了回群眾演員呢!」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電影中拿彈弓打正在送水的鳳霞的小壞孩是淄博周村的,他叫王丹寧。
來源:淄博觀影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