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古詩三首
寒食
【唐】韓翃
春城不出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注釋:
①〔寒食〕寒食節,通常在冬至後的第105天,過去在節日期間不能生火做飯。
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皇城裡的柳樹。
④〔漢宮〕這裡用漢代皇宮來借指唐代皇宮。
⑤〔傳蠟燭〕指宮中傳賜新火。
⑥〔五侯〕這裡泛指權貴豪門。
詩意:
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英繽紛,寒食節的東風吹拂著宮城裡的柳枝。夜色降臨,宮裡忙著傳賜蠟燭,嫋嫋輕煙,在王侯貴戚的府第飄散開。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扎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注釋:
①選自《古詩十九首》。作者不詳,寫作時代大約在東漢末年。
②〔河漢女〕指織女星。河漢,銀河。
③〔擢〕伸出。
④〔素〕白皙。
⑤〔札札〕織機發出的響聲。
⑥〔機杼〕織機。杼,梭子。
⑦〔章〕花紋。
⑧〔零〕落下。
⑨〔盈盈〕清澈的樣子。
⑩〔脈脈〕相視無言的樣子。
詩意:
牽牛星和織女星隔著銀河遙遙相望,織女伸出纖纖素手撥弄織機,但一整天也織不成紋樣,只有淚如雨下。這銀河看起來又清又淺,可兩岸相隔又有多遠呢?雖然兩人之間只隔著一條銀河,卻只能相顧無言。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注釋:
①〔十五夜〕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夜晚。
②〔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③〔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樣子。
詩意:
庭院地面雪白,樹上棲息著鵲鴉,秋露點點無聲,打溼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當空,世間人人仰望,不知道這秋日情思會落到誰家?
【日積月累】
長歌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第二單元·日積月累】
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第三單元】
匆 匆
林清玄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吧: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吧:現在又到了哪裡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裡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裡,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裡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裡,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遊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第四單元】
古詩三首
馬詩
【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
注釋:
①〔燕山〕指燕然山。這裡借指邊塞。
②〔鉤〕古代的一種兵器,形似月牙。
③〔何當〕何時將要。
④〔金絡腦〕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
詩意:
塞外大沙漠裡,黃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猶如皚皚的白雪。月亮高懸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彎鉤。什麼時候我能給馬帶上金絡頭,飛快奔馳著,踏遍這清爽秋日時的原野!
石灰吟
【明】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注釋:
①〔等閒〕平常。
②〔渾〕全,全然。
③〔清白〕指高尚的情操。
詩意:
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裡開採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石灰石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因為它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注釋:
①〔任〕任憑。
②〔爾〕你。
詩意: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兒也不放鬆,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經歷千萬次的磨鍊仍然堅韌挺拔,任憑東西南北風呼嘯也不動搖。
為人民服務
毛澤東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精兵簡政"這一條意見,就是黨外人士李鼎銘先生提出來的;他提得好,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採用了。只要我們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日積月累】
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栽柳柳成蔭。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
書到用處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第五單元】
文言文二則
學 奕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huì)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zhu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wèi)是其智弗若與(yú)?曰:非然也。
譯文:
弈秋是全國最善於下棋的人。讓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會神,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也聽講,可是心裡卻想著天上有天鵝要飛過來,便想拉弓搭箭去射它。這個人雖然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成績卻不如那個人。有人說,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回答:並非這樣。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譯文:
一天,孔子向東遊歷,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便問是什麼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升起時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剛升起時離人遠些,而中午時離人近些。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時看起來小而近時看起來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是近時熱而遠時涼嗎?"
孔子也無法判斷誰是誰非。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您十分有智慧呢?"
【日積月累】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
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舊。——《淮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