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泰山天下雄,華山天下險,黃山天下奇,峨眉天下秀」,我只上過泰山,華山和黃山都因為夫人不願爬山而未能成行。這次到了四川,是不是應該爬一下峨嵋?未到成都前,兒子建議我別去峨眉山,我也早聽說峨眉山上猴子非常多,跟遊客搶吃的,甚至把一些女遊客嚇得掉下了山。
可是到了成都,一個山不爬也不像話啊,青城山離市區不遠,也不很大,爬爬如何?一了解,居然還有「青城天下幽」的說法,與前面的四個「天下」並列,沒聽說過,是不是他們自吹自擂的呀?
青城山是道教發源地,據說道教創始人張天師張道陵就躲在青城山中,奉老子為祖師,最後張天師就在青城山羽化仙逝。不管怎麼說,青城山是有些文化淵源的,值得一遊。
頭天晚上就在網上查好了去青城山的車次路線,次日一早,我們很順利地來到青城山。沒想到剛剛爬了幾個臺階,夫人已經招架不住,一屁股坐在石頭上說啥都不爬了。這時抬滑竿的蜂擁而至,但夫人拒絕坐滑竿,說不能剝削勞動人民。
這時有一位小姐要坐滑竿,剛往起一抬,離地只有一米,小姐立刻尖叫:「哎呀不行!我有恐高症!」。
我好不容易把夫人勸得又勉強爬了一截,到了山路上最低的一個景點「天然圖畫」,總算有個休息吃喝方便的場所,安排夫人就在這兒等著,不見不散!
於是我又繼續往上爬,首先遇到「五洞天」,據說青城山被道教列為「第五洞天」,所以有此稱。
再往上有一石碑,刻著杜甫的詩:「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魏碑體,鏗鏘有力,看起來「青城天下幽」正是來源於杜甫詩,並非旅遊公司自吹出來的。那麼我倒要好好體會一下這個「幽」字。
再往上山路漸陡,路旁百丈深谷,看不到底,山林茂密,不見天日,濃蔭幽暗,涼風習習,果然一個「青城天下幽」!當年張天師選此處布道,的確適合於隱居。
再往前有一面黝黑的巨大巖壁,遊人只能在巖壁下掏出的小路走過,這下我看清了,原來青城山跟其它名山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由含土的砂礫巖構成,比較鬆軟,利於樹木紮根,所以山林極為繁茂,遮天蔽日,由是造成青城的「天下幽」。
但也正因為砂礫巖比較軟,所以青城山也就顯得不那麼險峻陡峭,缺少奇峰怪石。
而泰山主要由片麻巖構成,所以雄偉,華山和黃山都由花崗巖構成,所以險峻,張家界由石英砂巖構成,所以千奇百怪。可知這些名山的巖質都很堅硬。青城山無法造成「雄」「奇」「險」,只能以「幽」取勝。
H.H. Dorje Chang Buddha III的山水畫《青城道上》
我想青城之「幽」恐怕也只能在古代,那時旅遊業遠沒有現在發達,各大名山遊人寥寥,才能營造出「幽」的意境。
正因為砂礫巖鬆軟,所以四川汶川大地震給青城山造成很大破壞,許多景觀路線都不能上了,最高的「老君閣」肯定到不了,我們也只能爬到祖師殿為止。
往前便是「天師洞」,張天師修煉的山洞,不過是山巖上凹進去了一塊,青城山的砂礫巖也很難形成真正的山洞。既然是仙風道骨,總得有個「洞」聽起來才夠味兒,比如「天生一個仙人洞」之類。挨著「洞」建有三清殿、三皇殿,供奉著軒轅、伏羲、神農,把這些中華老祖宗一股腦全劃拉進了道教老祖之列。
據說徐悲鴻曾在此處創作了《國殤》、《山鬼》等多幅作品,大師總得找些幽靜山野才好創作這類悲涼悽厲的題材,如果放在遊人如海的今天恐怕難得那種清靜了。
文/閒雲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