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書法家劉亞麗,她會書法善詩詞,書壇才女名不虛傳

2020-12-11 悟思必得

在中國書壇中,有這樣一位女書法家,她不僅書法寫得美,詩詞寫得也很美,真可謂是詩美,名美、人美,字更美,她就是劉亞麗。

劉亞麗,女,字詩餘,號寬石齋主,現定居北京。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名家書畫展示中心副秘書長,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人氣風雲榜上榜書法家,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聯合會副主席,中華傑出女性書畫院院長,北京現代管理大學客座教授。

其書法作品在全國書法大賽中多次獲獎:1983年參加全國首屆隸書大賽榮獲一等獎。1986年作品入選中日婦女書法篆刻展,2002年其作品入選全國第三屆婦女書法篆刻展,2008年作品隸書《嶽陽樓記》被人民大會堂收藏;2009年入編《新中國國禮藝術大師》;2011年被文化部評為國家一級美術師;2012年其隸書作品被中央黨校收藏,同年獲中國文聯《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2013年被中華名人協會和世界華商聯合會評選為《中華愛國藝術家》,2013年至2017年連續五年榮登中國書法家風雲榜十強等。

劉亞麗熱愛書法藝術,幾十年來如一日,她能勤奮鑽練書法,使她在書法藝術上有很高的造詣,她學習古法,練習諸體,更能擅長行草書和隸書,她的行草書植根於晉唐,對二王、孫過庭法帖有著較深入的研究,行筆灑脫,氣勢奔放,剛柔相濟,自然舒展。她的隸書取法於《曹全碑》《乙瑛碑》《張遷碑》《石門頌》,作品寫得雄渾樸拙,圓渾流暢,運筆秀麗。不少網友看了她的書法作品說,她的隸書寫得格外好。

書法藝術需要繼承,更需要創新,這就是書法的入古出新,書法家需要當「雜家」,只有這樣才能悟書法之道,成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劉亞麗在書法創作上,從不涉奇獵怪,更不故弄玄虛,而是扎紮實實打下書法功底和文字功底,使她的書法作品寫出了新意,也寫出了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作為一個書法家,劉亞麗不僅只是苦練書法,更還喜歡讀書,愛好作詩填詞,她在詩詞文章方面也是出手不凡,她不僅是位女書法家,還是詩詞學會會員,眾所周知,詩書畫三則是相通的,學習書法要懂得作詩,如此才會相互促進。記得有人說過:「一個真正的書法家就必須學會作詩填詞,沒有這個真功夫就算不了是個真正的書法家。」劉亞麗女士是有這個能力的,她是一個痴迷於詩詞與書法的人,而且是在這兩個方面都有較高造詣的女書法家。

劉亞麗有這樣一首題畫詩:「萬山重疊萬山中,草廬傍溪臨深清。松果閒落敲破帽,風不明禪時翻經,」此詩作在詼諧當中透出一種機敏與智慧,也悟出了人生之道。書法書法,書而有法,要找到書法之道,就要多讀書、多練筆、多悟道,悟道比只知苦練字更重要,女書法家劉亞麗是位才女,這就是她在書法藝術上取得成就的一個優勢,相信,她在書法藝術的道路上會更上一層樓。

相關焦點

  • 著名書法家鄭少英:書法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著名書法家鄭少英做客天津美術網嘉賓:鄭少英,字耀雲,號紫瑜,1957年生於天津。畢業於天津師範大學,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天津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民盟盟員。簡介:鄭少英書法作品師傳統精華而不失時代氣息,四體兼習,尤以楷書見長。大字雄厚剛毅,小楷則清俊自然,布局嚴謹,極有法度,並給人以俊秀、莊重、寧靜,典雅的感覺。深受社會各界的好評。
  • 80後女書法家楊薇,楷書《四時讀書樂》欣賞,線條圓潤筆力飽滿
    當代書壇學習二田的楷書的比較多,學習顏體的比較少,特別是女性。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書法就是一位學習顏體和柳體的女書法家,他就是楊薇。他是80後的一位傑出的書法家,他的書法是將顏真卿之雄渾,歐陽詢之險峻,柳公權之剛勁,褚遂良之秀逸融為一體,從而使自己的正楷書法作品呈現出一種內秀外美的獨特風格。
  • 清代狀元的楷書,筆畫剛勁有力,書法造詣不在書法家之下!
    其中清代狀元王仁堪就是一位有才華的人,他不僅在詩詞上、文學上有著很深的研究,他的書法也是獨樹一幟。在書法的道路上,它始終以一個文人的標準要求自己,規規矩矩走在了書法的道路上,雖然他的說法有著融匯創新,但是總體上並沒有偏離傳統書法的審美要求。曾有人說過王仁堪作為一個文人,但是他的書法讓很多人感到汗顏,尤其是寫醜書的人。
  • 她是20世紀兩大女書家之一,書法獷悍雄強,鐵骨錚錚
    遊壽遊壽先生是著名的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和書法家,是一個真正的學者型書法家,和林徽因、冰心、廬隱並稱「閩東四才女」。遊壽先生的書法,是與其師胡小石一脈相承的碑派風格,雄強恣肆的書風,讓她與另一位碑派女書法家蕭嫻並稱為「北遊南蕭」,一南一北兩大書家,成為上個世紀最著名的女性書家。
  • 書法詩詞作家——我的鐵道兵戰友毛煥林
    圍繞在他們周圍的一批新生代書家異軍突起,虞立新以漢隸章草為發端,遊義雲以二王為根基,博採眾家之長,贏得文化部和國家書法家協會的多次褒獎;成為斐聲全國書法界的知名書法家。袁質斌、商宏志、呂琬等是承傳家學的又一批書壇青年才俊,他們有良好的家學基礎。袁質斌的父親袁慶武先生,一生浸潤魏碑之中,帶出了很多書學魏碑的後生。
  • 著名詩人、書法家易人《鵝.書法.黃庭經》
    鵝.書法.黃庭經 文/易人 兒時,祖母教餘背誦唐代駱賓王《詠鵝》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嗣後,又知王羲之愛鵝,並從鵝之體態、行走、遊泳等姿勢中,悟出書法運筆之奧妙。
  • 現代著名女書法家蕭嫻,精品書法鑑賞,筆力雄深蒼渾,真書法也
    書法的基本功及書法的意象簡述:書法的基本功,不僅僅是書寫技能的培養,更應注重文、史、哲、美學甚至心理學等文字詩詞內涵的修養。學習書法大致要經過三個階段。一是審美意識的初步形成,學習傳統經典要逼真、無我,要去除習氣,提高品位。
  •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陳振濂:今井凌雪與中國書法
    ,在當代日本書壇中顯然是一個特殊的範例;在中國書壇中,應該也是一個特殊的範例。就他的書法特徵言,是純正的中國風格,卻無法融入中國書法家的風格中去——因為其中還帶有些許的日本口味;那麼說他是典型的日本風格,他卻又在其中鶴立雞群,表現出典型的中國風格,不同於一般的日本口味。在1998年8月19日中國美術館會議廳召開的今井凌雪書法展座談會上,我曾經提到過今井凌雪先生在創作中最有價值的是他尋找「銜接點」的本領:中國書風中的日本口味,日本書壇中的中國「正宗」。
  • 書法家杜中信談「三秦書風」探索與創新(圖)
    李滋煊的書法和繪畫都功力深厚,人品有口皆碑,是書法界公認的楷模。他也是書法大家傅嘉儀、趙熊的老師,篆刻非常精到,數量較少,但每一幅都是精品,有著極深的功底。享譽三秦的書法大家吳三大,善寫行書、榜書,楷書,在陝西和全國的知名度和影響都很大。
  • 徵稿啟事---- 2021年深圳市女書法家協會慶祝三八婦女節書法作品展
    風和景麗,草長鶯飛,在海晏河清,萬象復甦的日子裡,在美麗的南國城市-深圳,一群美麗聰慧的書法女子,她們書寫著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她們用手中的筆心中的情感染著身邊的人,用自己絢麗奪目或清新淡雅的書法作品來歌頌這個時代的美與愛。
  • 樸槿惠書法:藏巧於拙,堪稱才女風範
    樸槿惠書法:藏巧於拙,堪稱才女風範書法不僅僅是屬於中國的,在東亞及東南亞也有一定的影響。樸槿惠作為韓國前總統,她也是深受漢文化影響。一直以來,國內流傳有不少關於樸槿惠的書法作品。由於韓國與中國有一定的漢學淵源,樸槿惠的書法在國內引起了討論。
  • 哥哥沈度是臺閣體之祖,弟弟沈粲善草書-明朝書法家沈氏兄弟
    如果你對書法稍有了解的話,應該有聽說過館閣體,也能看到很多人對它的分析和批判。說起館閣體,就不得不說被稱為館閣體之祖的明朝書法家沈度。今天我們的文章和之前相比有點特殊,我們要為大家介紹兩位書法家,他們就是沈度和沈粲沈氏兄弟。
  • 著名書法家柳佑平書法作品欣賞
    柳佑平,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禮書畫院院士、那蘭陀佛學院教授、中國將軍部長書畫院高級院士美國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名書法家劉炳森的入室弟子、現任職於中央電視臺微電影頻道擔任藝術總監,作品曾被國家領導人個人收藏,以及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外交部和外國領事收藏
  • 警界女書法家李荔書法作品展在北京警察博物館舉行
    本網訊/為進一步推動中國書法藝術事業11月18日由北京市公安文聯、北京市警察博物館聯合主辦警界女書法家李茘個人作品展在北京市警察博物館舉行。軍旅著名書法家、詩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協會的理事陳聯合。軍事博物館副館長齊忠亮等,及各界人士和媒體。李荔女1976年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畢業,北京市公安局海澱分局民警。2017年參加公安部首屆紹興蘭亭書院書法高研班及中書協第三屆臨帖班,師從劉藝、劉洪彪、田伯平、陳海良等老師多次參加國內外公益書畫展。
  • 解讀魚玄機《賦得江邊柳》:紅顏薄命,是誰讓這個才女香消玉損
    ,給了她容貌,也給了她才情,唯獨沒有給她愛情,她摯愛的溫庭筠卻無法愛她,只好和她詩詞相和;李億娶了她卻無法給她完整的愛情,棄她而去;溫璋想得到她,卻不被魚玄機青睞,最終將她殺害。他比魚玄機大30多歲,在魚玄機10歲的時候,就慧眼識珠,認可了魚玄機的才情,並教她詩詞。從此以後,二人詩詞來往不斷,想必溫庭筠沒對這個美貌的才女動心思是不可能的,而魚玄機正是情竇初開,在純潔的少女心中,這位大詩人也肯定是走進心房的。但溫庭筠畢竟大魚玄機30多歲,自覺年齡太過懸殊,把愛慕藏於心中,僅做一「筆友」足矣,於是在魚玄機14歲那年,溫庭筠離開長安去了襄陽。
  • 她10幾歲以書法震驚康有為,成為現代書壇碑學大家
    蕭嫻作為現代書壇唯一一位以碑學著稱於世的女書家,其碑學淵源與清代碑學大師康有為這位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風雲人物的獎掖、親炙有著不解的密切關係。蕭嫻出生於貴陽,幼年移居廣州,後舉家遷到上海。除「三石」外,給予蕭嫻最大影響的當然莫過於康有為書法。蕭嫻有一種觀點很有意味,也頗有重師尊道、執弟子禮的古風。她認為,入室弟子就要學老師的字,如不學老師的字,也就稱不上入室弟子。(大意如此)對於蕭嫻來說,她確實踐行了這一點,她一生書法基本沒有脫出「康體」的面目。
  • 百體書法將引領中國書壇的創新——郭謙
    他的新著《中國百體書法概述》,填補了書法史的空白,不僅展現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從新的視角談五大書法體系,令人耳目一新。他全面剖析、梳理當代書壇創新景象,為當代具有創新精神、自成一體的書家樹碑立傳,將進一步促進書法文化的發展與繁榮。剪刀篆:郭謙以一種駱駝精神,十八年如一日,認真踏實地研究、奮進。
  • 上海書壇後繼有人,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在中華藝術宮開幕
    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中華藝術宮共同主辦的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12月18日在中華藝術宮開幕,展品總計244件,反映了上海書法篆刻界的整體創作面貌。圖說: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在中華藝術宮開幕本次大展共收到作品1441件(書法1296件、篆刻117件、刻字28件),經過初評、複評、終評三輪評審及現場決賽,評選出入展作品共187件,其中優秀獎作品9件(書法7件、篆刻2件)、提名獎作品10件(書法7件、篆刻2件、刻字1件)、入展作品168件。
  • 「中國十大女書法家」王茁,最愛研究冷門書法,獲篆刻展最高獎
    「中國十大女書法家」王茁,最愛研究冷門書法,獲篆刻展最高獎。篆書是書法裡面最冷門的書體之一,真正願意練得人不多,畢竟這門書體太過小眾,學起來很難,一般人也根本不認識,就算寫得再好,也無人欣賞,所以大家都不願意坐這個冷板凳,而來自廣西的女書法家王茁卻是一個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