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野戰軍,前身是華東野戰軍,在解放戰爭時期,遭遇過最多國民黨精銳,是四大野戰軍中戰績最大的一支部隊,當然,三野也不是百戰百勝的,損失同樣不小,其中有7場著名的敗仗,讓我們回顧一下。
一、泗縣戰役
1946年7月,山東野戰軍去攻打泗縣,泗縣守軍是桂系第7軍的172師,特點是善守,而且都是老兵,戰鬥經驗豐富,山野出動了19個團,卻沒想到泗縣連降暴雨,城外一片河澤。進攻不利,又趕上援軍來襲,山野不得不撤退。此戰我軍傷亡在7000人左右,而國民黨軍隊傷亡僅3000人。此戰後沒多久,山野被編進華野。
二、淮陰之戰
1946年9月,桂系第七軍發動攻擊,在擊潰華中九縱後切入到了淮陰和陳毅兵團之間,接著,張靈甫的整編74師第一次出現在了國共戰場上。
整編74師一路突破華野的多條防線,到達了淮陰外圍,譚震林想要學關羽水淹七軍,卻沒想到淮陰城內地勢更低,17日,張靈甫準備發動總攻,於18日發起了夜戰,用假口令詐開了城門。華野無法組織有效反擊,不得不撤出淮陰。
張靈甫
三、第二次漣水保衛戰
1946年12月,在第一次進攻漣水失敗後,張靈甫又帶著整編74師和其他部隊共四萬多人,二攻漣水,這次張靈甫改變作戰方法,在漣水南面佯攻,自己帶著主力跑到了西面,我軍未能及時察覺。
在第一道防線被國軍攻克後,連忙調回了華野主力第六師,第六師確實打得很威武,用鋼刀肉搏把敵軍打了下去,可張靈甫馬上調來南城的軍隊,集合起來發動了炮轟,解放軍不得不撤出漣水。此戰國軍死傷八千餘人,我軍僅6師傷亡就有5000人以上,損失極其慘重。
四、南麻戰役
1947年7月,國民黨大軍集中到了魯中地區,在我軍進攻後又陸續後撤,被留在魯中的只剩下四個整編師,華野決定殲滅胡璉的整編11師,就向南麻發動了進攻。
沒想到胡璉在南麻周圍構築了無數子母堡工事,讓我軍付出極大的代價卻沒有多少進展,連續進攻三天,防線未能打穿,後來黃百韜的援兵快到,華野只能撤退,此次我軍傷亡14000人,國軍傷亡8000多人。
五、臨朐戰役
1947年,華野去攻打固守臨朐的李彌,沒想到還沒開打就遇到了暴雨,接下來就是山洪暴發。河水上漲導致很多士兵被大水衝走,非戰鬥傷亡嚴重。由於戰鬥環境惡劣,又加上國民黨援軍越來越近,華野只好撤退。此戰華野傷亡11000人,國軍傷亡5000餘人。
六、土山集戰役
1947年9月,整編11師被抽調到魯西南,華野知道其動向後決定報仇,在曹縣以南的土山集布置好口袋,想要圍殲整編11師, 11師師長胡璉反應很靈敏,馬上進駐附近村莊修築工事,解放軍集中優勢兵力開始進攻,卻被胡璉的18旅守住了。
3天激戰後,華東野戰軍的3、8兩縱受到重創,大義集的11旅又及時增援,讓4縱的阻擊失敗。這個時候國民黨14軍又趕了過來,華野只能馬上撤退。解放軍此戰傷亡六千餘人,11師傷亡3000多人。
七、金門戰役
金門戰役是解放戰爭末期發生了一場戰役,我軍部隊是三野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將軍,國軍方面是胡璉在指揮。這次由於我軍準備不夠充分,導致全軍覆沒。我軍有七千多人被俘,兩千多人犧牲,國民黨軍隊傷1982人,亡126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