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止德國人恨猶太人,應該這麼說,猶太人在歐洲始終不受待見。這種情況體現在文學作品中,尤為突出,猶太人經常出現在歐洲的文學作品中,承包反派的角色。記得莎士比亞筆下的著名吝嗇鬼葛朗臺,他就是一個猶太人。
應該說猶太人在歐洲受到的歧視是全方位的,對於猶太人的仇恨,並不只是希特勒時代才有的。說來也搞笑,對於猶太人的仇恨,很大程度來自於宗教故事。在聖經故事中,耶穌就是因為一個猶太人猶大的出賣,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
對於這個故事,流傳極廣,不管你是否信仰基督教,都知道猶大是一個叛徒。猶大的猶太人身份,讓很多歐洲人,都不自覺的認為,猶太人唯利是圖不可靠。這真是一個天大的冤案啊,要知道他們所信仰的,所信奉的耶穌也是一個猶太人。這樣說,猶太人是不是有些不合適呢?
其次,猶太人極不合群,雖然猶太王國覆滅,猶太人被迫遷離了那塊上帝應許之地,過上了顛沛流離的流亡生活。可是這些猶太人在進入新的環境之後,從來不會去考慮融入當地的環境,他們會形成自己獨立的猶太人社區,和當地格格不入。
雙方互相缺乏交流,缺少溝通的管道,久而久之,雙方之間的誤會越來越深,誤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轉變成了讎隙,最終成為了仇恨,千百年以來,這個仇恨已經濃到無法化解的程度。
當然,德國也確實存在自己的客觀因素。一戰失敗後,為了防止德國的再次崛起,凡爾賽條約對於德國的限制可謂是非常嚴苛,德國魯爾區被法國人控制,著名作家都德最後一課中描述的被迫割讓給德國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重新回到了法國的懷抱。
這是德國的國際形勢,比這個更加糟糕的是德國的內部到處是餓殍遍地。在戰爭中負傷的軍人無法撫恤,到處是失業的,看不到人生希望的青年人。可是那些猶太人卻在此時中發了大財。
在這裡不得不說猶太人是天生的商人,他們看到德國有大量破產的地主和工廠主,他們就揮舞著支票,大肆進行併購,吞併優質資產。德國猶太人的財富,如同充氣的氣球一樣,越來越大。
而在貧困線上掙扎的德國人對於猶太人的仇恨,也如氣球一樣,正在迅速膨脹。在這樣的氣氛下,一個惡魔的身影,登上了政治的前臺,希特勒的納粹黨開始統治德意志。
為了讓德國再次偉大,希特勒決定對外擴展,可是對外擴張需要本錢,錢從何而來?希特勒把目光對準了猶太人。納粹黨利用他們高超的宣傳本領,大肆販賣他們所謂的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而那些猶太人是劣等民族。通過大造輿論,後來的行動作出鋪墊。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作為優等民族的德意志人生活困頓,而劣等民族猶太人卻個個腰纏萬貫,吃香的喝辣的,成功的激起了德國人民的反猶情緒。於是對猶太人進行無情的迫害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隨著猶太人被驅逐,猶太人所擁有的大量的財富,甚至他們的金牙通通被德國充公。德國人靠著這第一桶金,擴充軍隊,積極推行向外擴張的政策,走上了法西斯的不歸路。
所以說,德國法西斯排猶,所謂的種族歧視只是一個幌子。他們要猶太人的命,更要猶太人的錢,重點是要錢,有了錢他們才能重新恢復神聖羅馬帝國時代的榮光,洗刷一戰帶來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