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人吳嘉紀有一首詩《煎鹽絕句》:「白頭灶戶低草房,六月煎鹽烈火旁。走出門前炎日裡,偷閒一刻是乘涼。」這首詩描寫了古人煮鹽時的工作場景。自古以來,鹽業向來被官方嚴控,能掌握食鹽運銷者,便如同掌控金山銀脈,大多都富得流油。所以,古人尤為重視鹽礦的開採。而現如今,我國最大的鹽礦便位於青海省。
人們如果到青海省旅遊,那麼青海湖和茶卡鹽湖幾乎是必到之處。雖說茶卡鹽湖有「天空之鏡」的美稱,但其實青海還有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鹽湖——察爾汗鹽湖。察爾汗鹽湖位於有「聚寶盆」之稱的柴達木盆地南部,是我國最大的鹽湖。這裡的氯化鈉礦藏有多豐富呢?即使按全世界60億人口來計算,察爾汗鹽湖依舊可以持續提供1000年的食鹽。
▲察爾汗鹽湖風景
察爾汗鹽湖的覆蓋面積達到了5800多平方公裡,這個鹽湖的風景非常獨特,在鹽湖周邊是平坦的荒漠,整個湖面就像是一層一層的魚鱗。雖然察爾汗鹽湖不像茶卡鹽湖一樣知者眾多,但是它同樣有著令人心馳神往的魅力。察爾汗鹽湖有一條長達32公裡的「萬丈鹽橋」,這是青藏公路和鐵路穿過鹽湖的路徑。
察爾汗鹽湖的風景沒有經過任何人工修飾,天空倒映在湖水上,透明蔚藍。在水邊和水裡有形狀各異,大小不同的鹽花,渾然天成,全然未經雕琢,美得宛如仙境。走在萬丈鹽橋上,似乎這條路便會帶著遊人通往未知的神秘世界。近年來,察爾汗鹽湖也吸引了大批遊客前往。
▲鹽花景觀
「察爾汗」在蒙古語中的意思便是「鹽澤」的意思,關於察爾汗鹽湖的來源在當地有一個傳說:據說在很久以前,察爾汗是一片聚寶之地,這裡金銀珠寶堆積如山。吸引來眾多山神魔怪爭奪寶物,這些神魔怪之間戰爭不斷,打得不亦樂乎,給當地的平民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西王母知道後非常生氣,便施展法術,下令水神將天水降於此處,從此所有的寶物便沒於水下。
遠遠望去,崑崙雪山似乎就在察爾汗鹽湖的背後,層層疊疊的湖面看上去與雪山融為一體,雪山頂上的皚皚白雪呼應著鹽湖中的獨特鹽花,似乎真的有某種神秘莫測的聯繫。這裡的美景會令人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連往來腳步都要放輕,生怕打擾了這片秘境。
▲萬丈鹽橋
「萬丈鹽橋」也是察爾汗鹽湖獨特的產物,說它是橋,是因為它橫跨湖面,但是它其實是一條公路,它並不是由水泥,卵石,瀝青等建造,而是由厚度達到15~18米的鹽蓋構成。這座橋既沒有橋墩也沒有欄杆,表面光滑如同天路,兩邊便是察爾汗鹽湖,還可以看到大小各異的鹽花,實在是奇觀。
鹽橋的路面非常光滑,所以汽車在這裡必須限速,不然便會由於車速過高導致打滑甚至翻車。在道路兩側每隔一段距離便會有鹽水坑,這些鹽水坑是專門為路面養護而挖出來的。這裡的路面養護方式非常奇特:如果在路面上出現坑洞或者凹陷,養路工人會從附近的鹽蓋上砸下一些鹽塊,然後用鹽水坑裡的滷水澆在鹽塊上,讓其融化,填補坑洞或者凹陷之後,再讓南來北往的汽車碾壓,路面很快又平整如鏡。
▲察爾汗鹽湖風景
察爾汗鹽湖除了風景美麗,這裡也是中國的支柱礦業基地之一。柴達木盆地被稱為聚寶盆,而這個聚寶盆的中心便是察爾汗鹽湖。這裡蘊藏的各類鹽資源總儲量達到600億噸以上,據專家估算資源價值大約為12萬億。稱得上我國境內最「壕」湖泊。從1958年的青海鉀肥廠一直到現在的青海鹽湖工業集團,鹽湖人經歷三次艱難創業,終於在這片厚厚的鹽蓋上,建成了中國最大的鉀肥生產基地。
察爾汗鹽湖的地位非比尋常,堪稱無價之寶。因此當地政府還專門派駐了軍隊駐守於此,全天24小時輪班值守,時刻保證察爾汗鹽湖的安全。來察爾汗鹽湖旅遊的人常常會看見巨大的採鹽船在鹽田中來回工作,這是千萬年來獨特的地質條件形成的寶藏,人們在取用的同時,也不會忘記環境保護。
▲青海省武警部隊
便如《淮南子》所言:「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隨著環保工作日益被重視,察爾汗鹽湖的保護也提上日程,現在政府號召大家文明旅遊。對鹽礦的開採也採取合理適度的開發方式。在生產鉀肥的過程中排出的大量老滷,含有豐富鎂鹽,但是如果長時間廢棄,不但浪費而且會對環境造成汙染,所以目前青海政府也在著力於發展鎂製品的工業,相信以後的察爾汗鹽湖會走上更輝煌的發展之路。
參考資料:
《煎鹽絕句》
《淮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