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國家旅遊局確定將浙江作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省創建單位。時至今日,從免費開放西湖景區,到培育25個全域旅遊示範縣(市、區)、百個旅遊風情小鎮和萬個A級景區村莊,浙江省域大景區、省域大花園又有了更為縱深的意義。
為什麼選擇浙江作為全域旅遊示範省創建單位?浙江如何由點及面地把全省當作一個大景區來謀劃建設?
桐廬:詩意棲居的江南「美麗鄉村」
步入江南鎮荻浦村,一個有著千年的歷史村落,村內香樟林立、溪水潺潺。在綠樹濃蔭環抱下,一棟棟明清老屋錯落有致、恬靜自然,恰如一幅幅隨意點染,卻又處處精緻的水墨畫。
桐廬在城市規劃中立足全域,按照「縣城—中心鎮—特色鎮—中心村—特色村」,形成梯次銜接的網絡化空間結構體系,按照再造現代富春山居圖思路,先後編制完成了縣域總體規劃、全縣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縣域村莊布局規劃,11個鄉鎮總體規劃、183個行政村村莊建設規劃,形成「覆蓋全縣、統籌兼顧、層次分明、彰顯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規劃。
淳安:秀水富民路·康美千島湖
憑藉錦山秀水、生態綠意等多樣元素,這裡曾被美國CNN評為中國最美的景點之一。有人說千島湖是心靈的綠洲。
淳安提出要在未來五年「堅定秀水富民路,建設康美千島湖」,以一湖秀水為核心的一流生態環境,是淳安的最大優勢,也是淳安發展大旅遊、綠色農業、康體養生等康美產業的基礎。今後五年,淳安將以「世界山水公園、東方休閒名湖」為目標,以極致的思維推進千島湖保護,以景區的理念推進城鄉建設,努力成為全國縣域大景區建設的樣板和示範。
奉化:連點成線遍生創意 跨界融合催開百花
長約3公裡的金溪,串起了奉化區西塢街道的5個小村。再過幾天,總投資近千萬元的金溪漂流項目將試運營。與沿線的農莊、遊步道、露營基地等景點抱團發展,這裡的鄉村旅遊正從「小打小鬧」邁向「大展拳腳」。
奉化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躍升,傳統的旅遊業有了更多新出路。「旅遊+」產業風生水起,與農業、工業、體育、文化等業態跨界融合。雪竇山景區依託佛教文化體驗、休閒養生、特色素食等產品拉長旅遊產業鏈。溪口鎮擁抱影視文化產業,打造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建設民國文化小鎮。各地鄉村旅遊你追我趕,西塢水鄉風情小鎮、尚田七彩運動小鎮、大堰民宿風情小鎮漸入佳境。去年全區實現鄉村旅遊綜合收入12.24億元,同比增長36.8%。
象山:扮靚海山仙子島,揚帆正起航
每到周末,象山縣牆頭鎮方家岙村遊人如織。正是因為村中青山綠水花田,吸引著都市人群回歸田園。滲透著全域旅遊的因子,方家岙村對村莊再設計,把一個村子打造成一個景區,把獨特山水資源和優美村落環境有機融合。
象山縣居浙江省中部沿海,三面環海,兩港相擁,是全國少有的兼具山、海、港、灘、塗、島資源的地區。近年來,象山融合「區景一體、產業一體」,全域旅遊正在開啟嶄新的篇章。
寧海:讓好山好水成為靚麗的寧海金名片
一個城市,有了山就有了仙境,有了水就有了靈氣。對寧海這個山水兼優的小城來說,保護好這一方山水,是寧海搞好旅遊產業,發展寧海經濟永遠不變的命根子。
幾年來,這座東海之濱的「魚米之鄉」旅遊業拿出了漂亮的數據。全縣旅遊接待人次從2011年的687萬增加至2016年的1188多萬人次,年均增長13%以上;旅遊總收入從2011年的62.8億元增加至2016年的131.1多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旅遊業成為現代服務業的龍頭產業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
永嘉:行駛在「全域旅遊」的快車道上
通過「三巖」(大若巖、獅子巖、石桅巖)風景區的打造,逐步把「永遠的山水詩,最後的桃花源」傳播出去,成為國內不能不去的「最美」之一。
永嘉堅持全域化、產業化、精品化導向,高標準編制全域旅遊總體規劃,進一步深化旅遊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深入整合全縣旅遊資源,加快推進甌窯特色小鎮、景區綠道、嶼北古村落文化創意谷、蒼坡古村提升改造、九丈甸園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小若巖景群二期、石桅巖旅遊服務中心,建成楠溪雲嵐養生中心、石桅巖環山遊步道,爭取通過楠溪江5A創建國家評審和世界地質公園中期評估。著力提升旅遊發展軟實力,深入開展旅遊市場專項整治,全力辦好一批具有永嘉特色的旅遊節慶活動和文體品牌賽事,力爭全年接待遊客數超9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超90億元。
蒼南:「點線面」聯動,創建全域旅遊示範縣
蒼南不斷完善體制機制,縣旅投集團還積極發揮融資平臺作用,成立了10億元的縣級旅遊產業發展基金,按照「一線一帶八區」的全域旅遊發展空間格局,採取「點、線、面」聯動發展新舉措,加速推進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工作,打造「浙江山海生態旅遊目的地」。
文成:劉基故裡創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剛落腳縣城大公式鎮,遊客可以先去文成縣旅遊集散中心,了解該縣所有景點和旅遊項目特色、路程、價位等信息,再挑選線路。喜歡人文的去南田,喜歡靜心的去西坑、黃坦,喜歡看山的去百丈公式、二源,喜歡森林的去銅鈴山,喜歡親水的去公式口、巨嶼、珊溪,喜歡慢遊的去玉壺、周壤。
為打造全省最佳旅遊目的地,文成推進全域旅遊化和旅遊主業化,通過優化產業布局、打造精品景區、推動產業融合、加快配套建設等工作,致力將旅遊發展成優勢產業,統領經濟社會發展。
德清:主客共享 三大平臺
德清,作為湖州旅遊的傳統強縣,也是浙江省旅遊經濟強縣之一。 緊緊圍繞「縣域大景區」和「中國國際鄉村度假旅遊目的地」目標,積極實施「項目雙進、品質提升、品牌打響、服務優化、隊伍保障」五大行動。
放眼未來,德清將以休閒度假為主題,全面推進「一核兩翼」建設,實現中、東、西三大旅遊板塊聯動發展,把德清建設成為全域旅遊示範縣,使旅遊業成為支撐我縣未來發展的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
長興:大旅遊時代已經到來
長興旅遊業態越來越豐富、人氣越來越旺。去年,全縣共接待遊客近1600萬人次,同比增長23.8%;旅遊總收入162.2億元,增長35.4%。品質越來越高、特色越來越顯。堅持整治提升和項目引推兩手抓,已形成鄉村遊、文體遊、濱湖遊等特色旅遊線路和品牌。
安吉: 打造「中國最美縣域」
安吉搶抓機遇、趁勢而上,以創建全省首批全域旅遊示範縣、靈峰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為載體,全力打造全域旅遊的示範標杆,推動安吉縣旅遊業實現轉型發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大花園」建設行動綱要和「萬村景區化」的要求,緊緊圍繞打造「中國最美縣域」、建設「兩山『重要思想實踐樣板地模範生的總目標,全面推進全域旅遊,取得一定成效。
嘉善:吹響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號角
嘉善突出「兩核一心一帶」的總體框架,優化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全面提升西塘和大雲兩大旅遊業發展主平臺,著力打造以華夏幸福風情水街等為主體的城市旅遊綜合服務中心和以汾湖、縣域北部溼地為主體的水鄉風情休閒帶,全域推進鄉村A級景區、休閒旅遊示範村建設,加快形成「旅遊空間全區域、旅遊產業全領域、旅遊受眾全民化」的發展格局,推進旅遊全面接軌上海。
桐鄉:開啟全域旅遊新徵程
未來2至3年,桐鄉將圍繞「一核、兩區、三融合、四標準、五舉措」,以「抓重點、項目化」為推進策略,突出抓好全域旅遊示範區的重點要素,力爭創建為浙江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新昌:打造美麗新昌升級版
新昌縣山水豐富獨特,經過多年整合發展,目前已初步構建景區遊、文化遊、工業遊、鄉村遊「串聯融合」的發展格局,並形成以「唐詩之路、佛教之旅、茶道之源」為核心的旅遊文化。
突出「生態興縣、旅遊富民」,積極探索景區引領、抱團發展、市場運作的發展路徑。重點推進「百村成景」工程,積極補上「全域旅遊」最後一塊短板;有效推進「百業增效」工程,激活「全域旅遊」的源動力;大力推進「百姓致富」工程,讓綠水青山轉化成為金山銀山,讓全縣農村成為一方投資創業的熱土。
浦江:時時處處可旅遊
幾年前的浦江縣花橋鄉童塢村,髒、亂、差是不少人對其的第一印象。近年來,童塢村開展「黃皮房」整治、綠化美化行動,還利用原生態環境及蜜蜂資源自主開發蜜蜂谷旅遊景點,增加了村民收入,更吸引了源源不斷的遊客。
浦江充分發揮農民美化家園的主動性,通過每月一次的「環境衛生十佳村、十差村」評比以及星級精品村創建,在全縣營造出「你追我趕,美化家園」的局面。浦江還通過打造提升的7條生態旅遊精品線,把全縣鄉鎮串聯起來,不斷「傳播」美麗。
磐安:拉開創建工作大幕
磐安地處浙江中部,素有「浙中之心」的稱號。縣域內旅遊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是長三角遊客的重要旅遊目的地。通過堅持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三路兩側」和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等組合拳,營造一個良好的旅遊投資環境。強化自身優勢的同時,為磐安旅遊產業的開拓與發展奠定基礎。
開化:唯一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地區
經過多年發展,開化已經形成一個集景區遊、生態遊、文化遊、鄉村遊為一體的旅遊格局。根宮佛國文化旅遊區成功創建衢州全市首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古田山景區、七彩長虹景區為國家4A級景區,根緣小鎮列入全省首批特色小鎮,甲殼蟲動漫產業園列入第一批市級特色小鎮。在開化,基本可以滿足遊客所有旅遊需求,無論是祈福、研學、尋茶、賞花、田園、漂流、探險都可以找到對應的旅遊業態。
江山:「四個確保」助力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江山積極發揮職能作用,以「四個確保」為抓手,一是注重引導,確保旅遊景區經營者守法意識濃厚。二是嚴格把關,確保旅遊景區經營者主體資格合法。三是高效維權,確保旅遊景區安全放心消費。 四是強化監管,確保旅遊景區市場經營秩序井然。
普陀:美麗海島新蝶變
普陀立足自身優勢,以特色小鎮、主題島、示範島為平臺,以旅遊業與各行各業跨界互動為推手,打造旅遊月亮產品、星星產品,形成星月同輝的多元化產品體系,做足「旅遊+一切、一切+旅遊」的跨界融合新文章,讓這座濱海之城湧動著勃然的生機。
嵊泗:打造差異化主題島嶼
嵊泗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列島型風景名勝區。 「離島·微城·慢生活」一直是嵊泗旅遊發展的核心理念。在全域旅遊建設的航海之路上,嵊泗乘風破浪,實實在在地將旅遊作為富民惠民工程,實現百姓生活與旅遊發展的「雙贏」。近年來,差異化的主題島嶼打造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在旅遊產業形態增長的的同時,嵊泗始終堅持著生態環境的保護。
天台:融合之花別樣紅
在素有「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美譽的天台,旅遊是當之無愧的「一號工程」。從「景區旅遊」到「全域旅遊」,簡單的兩字之差,卻勾畫出了不同的前程美景。天台以全景化體驗、全業化融合、全時化產品、全民化共享,順勢推進全域旅遊的創建試點工作,勇當創業時代的弄潮兒。
仙居:新起點,新徵程
漫步在永安溪綠道上,移步換景,一幅幅山水畫卷徐徐展開。仙居綠道連接起了散落在沿線的山水田園、灘林溪流、古村古鎮,是仙居全力打造的「全域景區化、景區一體化」的一條主軸。
仙居縣牢固確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打造國際旅遊目的地的戰略目標,按照「全域景區化、景區一體化」和「旅遊即城市、城市即旅遊」要求,充分挖掘仙居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和生態優勢。以綠色化發展改革為統領,構建「全域謀篇、全業融合、全程服務、全民參與」的全域旅遊發展模式。
蓮都:全域旅遊建設催動生態之花綻放
蓮都之美,美在四季,美在一草一木,都別具特色。蓮都的旅遊品質,在於畲族村落裡一聲聲嘹亮且質樸的山歌,在於網絡銷售額高達1200萬元的明星產品「倪老醃」辣椒醬;在於一草一木皆滲透著光陰底蘊的古堰畫鄉,也在於「不讓一個遊客受委屈」的堅定信念。而真正串聯起這些「高品質」生態旅遊項目的,是蓮都上下齊心「全域旅遊」建設的信念。
遂昌:以「節」為媒 打造全域旅遊新亮點
遂昌旅遊要素齊全,擁有優秀發展條件,緊抓優勢,發掘亮點,「大過中國節·端午遂昌行」大型活動,以「端午節」為節點,結合遂昌當地特色的民俗民風,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打造遂昌傳統節慶民俗體驗旅遊目的地。
松陽:建設田園松陽生態大景區
作為浙江省內森林覆蓋最高、傳統文化風貌保存最完好的地區之一,浙江省松陽縣在發展養生旅遊、鄉村旅遊、文化旅遊上擁有獨特優勢。隨著麗水進入「高鐵時代」,原本藏於「深閨」的松陽縣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和底蘊深厚的文化積澱,圍繞打造「長三角田園休閒旅遊勝地」的目標,以「全域景區化」為發展方向,建設田園松陽生態大景區。
浙江對於全域旅遊的探索從早幾年就開始了,浙江不少縣市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從嫻雅古鎮到牧歌田園,從瑰麗島嶼到新業郵輪,「詩畫浙江」旅遊大品牌下,不僅催生了一大批區別於傳統旅遊景區的新旅遊區點,推動全省走向「處處是風景、行行加旅遊、時時可旅遊」的全域旅遊願景,更重要的是,能夠增加整個經濟發展的活力,體現出產業獨有的開放性、包容性和關聯性價值。(記者 郭海峰 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