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提升公安機關動態條件下社會面動態管控和快速反應能力,宜春市公安局本著「全面覆蓋,突出重點,以快制動,有效控制」的原則,從宜春整體治安實際出發,積極創新勤務機制,著力整合警力資源,最大限度將警力下沉一線、屯警街面,全面強化社會面巡邏防控和警情處置工作,形成動靜結合、相互呼應、整體聯動、快速反應的巡邏防控網絡格局,最大限度提高了街面見警率、管事率和處置率,擠壓了違法犯罪活動空間,公眾安全感和群眾滿意度測評連續多年位於全省前列。
巡警在開展日常巡邏
強化街面巡邏防控
目前,宜春中心城區有特警支隊、巡警支隊和各分局巡警200餘名警力,在街面開展武裝巡邏,特巡警駐守街面主次幹道,流動巡邏,動中備勤,各分局巡警和派出所民警擔負起轄區小街小巷的巡邏控制。
宜春市公安局始終堅持「控制了街面就基本掌控了治安」的理念,著力強化組織保障,強化社會面巡防控隊伍建設,努力打造一支專業化的巡防力量,全面加強街面巡邏防控工作。
該局並依託「天網」、「地網」工程建設,大力推進「平安智能社區」建設和「十戶聯防」報警系統。目前,城區街面安裝視頻監控800多個,已有300多家學校、醫院、商場、金融機構等單位場所安裝視頻報警系統。
工作中,該局在城區商業繁華區域、人員密級場所、城區出城口等重點部位高標準建設了8個治安崗亭,併科學設置治安卡口。各實戰單位相繼建立執勤點,重大節假日將市公安局和城區分局機關警力也適時投入到街面巡邏工作中。各縣(市、區)公安局也大力加強治安崗亭建設和鄉鎮離境公路、進出城區的高清治安卡口視頻系統建設,基本形成「城外有卡點、城內有巡邏,空中有監控、室內有報警」的立體化防控網絡。
為切實加強巡特警裝備建設,該局還為特巡警部門配齊現場執法記錄儀、搜排爆裝備、雲臺警務車和各項武裝巡邏必備的警務裝備,確保特巡警日常工作中追得上、打得贏、說得過、判得明。
「三聯」彌補警力不足
在此基礎上,該局構建了集成化指揮機制。一有警情,宜春市公安局指揮中心根據警情性質,科學調度治安崗亭執勤、110處警、街面巡邏和動中備勤警力,加強信息共享,對突發事案件做到高度敏感,及時處置,協調配合,合成作戰。
宜春市公安局還注重以實戰檢驗巡特警戰鬥力,多次開展縣市交叉拉動演練,讓巡特警在實戰中得到鍛鍊,並針對特巡警建立了科學的考評機制、激勵機制。
近年來,宜春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萬秀奇多次為維族、回族同胞解決生產生活上的困難,加強日常交流、開展幫扶等工作與他們共慶佳節,有效增進了與在宜維族、回族同胞互信。
此外,該局還開展了「警的」共建活動,以「三聯」(聯防、聯巡、聯動)為主要內容,與義務巡防車義務巡防員結對共建,充分發揮計程車司機晝夜不間斷在中心城區大街小巷穿梭,接觸社會面廣、信息來源多、動態覆蓋面大等行業職業特點,將計程車行業優勢有效轉化為公安機關治安管理工作優勢,彌補了街面巡警警力不足和巡邏車覆蓋面有限的缺陷。
「三道防線」遏制犯罪
如今,在萬載縣,以街面巡特警為中堅力量,按照「網格布警、屯警街頭」的巡邏模式,築牢街面「三道防線」:即城區5分鐘處警反應防線、近郊10分鐘攔截反應防線、郊區15分鐘包圍反應防線。按照「疑車必攔、疑人必問、疑物必查」的要求,對來往車輛、人員進行重點檢查,加強對流竄犯罪和現行犯罪活動的攔截、盤查和打擊,讓犯罪嫌疑人「進不來、幹不成、逃不掉」。
萬載縣公安局立足社區警務室,積極開展各項防範、管理工作,逐步形成以社區民警為主、群防群治力量為輔的社區防範力量。依託居委會,整合社區資源,充分發揮社區保安員、物業人員等治安輔助力量的作用,落實防範措施,有效預防和減少入室搶劫、盜竊等可防性案件的發生。
此外,萬載縣以落實安全責任制為核心,確定了該縣黨政機關、金融網點以及水電油氣等部門為重要部位,通過建立警情通報制度、開展治安巡邏等方式,把單位內外治安防控工作有機銜接起來,構建了內外結合、聯防聯動、全面設防的內部單位治安防控網絡。
◎文/圖 張興 楊劍 記者龔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