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伴們,你們最近有沒發現,
最近發布的新手機,電池容量都變大了?
2020年新機趨勢電池容量一個比一個大
從誕生至今,智慧型手機就一直與手機續航展開艱苦卓絕的鬥爭。
動態調整SoC的內核運行頻率、協處理器、快充以及系統內置的「省電模式」,不管廠商在產品中採取各種省電設計,智慧型手機在續航上保持著一天一充的節奏。
似乎廠商為了解決續航用盡了渾身解數,都無法讓智慧型手機獲得功能機那樣的待機時間,提升電池的容量以及各種節電方法仍擋不住越來越耗電的手機元件。
屏幕、處理器、蜂窩網絡無時無刻不在消耗著電池電量,更重要的是手機電池的容量提升到3000mAh之後,再難獲得更大的容量。
但今年情況似乎有所不同。
各家手機廠商仿佛商量好了一樣,都將目光投向了更大容量的內置電池。
於是由被爆炸門搞得膽小了好幾年的三星帶頭,新機電池容量一個比一個大。
平時 3000mAh 的,現在 4500mAh 起步。
小米10拆機
平時 4000mAh 封頂,現在百元機都上了 6000mAh...
而且也沒多厚
就連去年已經加過一波容量的蘋果,今年的 iPhone 12 據說也要再加。
嗯?難不成有什麼黑科技出現了?
電池黑科技的大門打開了?
這是一次談不上革命的進步
從鋰離子電池逐漸取代鎳氫電池後,看上去我們現階段使用的電池並沒有革命性的進步了。
其實,伴隨著手機技術的發展,手機電池也在不斷地進步。
鎳氫電池到鋰離子電池,再到Li離子聚合物電池,不斷進步的電池技術已經給了我們這個時代最好的商用級的電池,能量密度提升、電池體積縮小以及更多充放電次數的鋰離子聚合物電池支持了現階段手機的發展。
而這次進步,則是因為對鋰離子聚合物電池封裝結構的重新優化。
早在19年中,就有報告稱韓國當地的 ITM 已開始為三星 Galaxy S20 提供下一代電池保護模塊封裝(PMP)。使用 ITM 的 PMP 封裝技術,能夠讓電池的整體尺寸縮小 57%,從而在增大電池容量的同時,使得電池的體積不會變得更大甚至可以縮小體積,為其他元器件預留空間。
而今年年初發布的三星 S20 系列就利用該技術就把旗艦機電池容量直接提升到 5000 mAh 水平,為電池新技術的開發又爭取了些時間。
追求超大電池真的有用嗎?
有用,當然有用。
2020年算是 5G 手機集中發力的一年,不支持 5G 的話,都不敢說自己是中高端手機。
支持 5G 還不夠,屏幕也得加速,大量的高幀率屏幕被搬上了手機。
性能是高了,可耗電也蹭蹭往上漲。
高幀率開啟後,單位時間屏幕刷新的次數增加了,對圖形處理性能的要求也增加了。帶來的是超過10%以上的額外耗電。
5G+高幀率,以往的3000mAh電池,在當前的使用環境下甚至撐不到回家。必須要有更大的電池來滿足這些「電老虎「。
除此之外,快充技術的突破也是新手機搭載大電池的底氣。
肉眼可見的充電速度
在動輒30W以上,高到65W的快充加持下,電池容量劇增,充電時間反而在減少。
半小時充滿
這不禁讓人想到科技圈的「安迪比爾」定理:
「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安迪提供什麼,比爾拿走什麼。)
這裡的安迪指英特爾前CEO安迪·格魯夫,比爾指微軟前任CEO比爾·蓋茨。
這句話的意思是:
硬體提高的性能,很快會催生出新的軟體功能。
軟體功能對性能的需求,反過來又推動了硬體的發展。
同樣,技術的進步增大了對電池的需求,也推動了電池容量的進步。
更大容量的電池能讓我們在手機這個平臺上實現更多的可能性。從這個角度而言,超大電池有用嗎?
當然有用,而且非常有用。你覺得呢?歡迎來評論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