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蘭友來諮詢:「你的春蘭幾個荷瓣傳統銘品『翠蓋荷』、『大富貴』、『鄭同荷』等為什麼花莛拉升得那麼高?有什麼秘訣可以傳授嗎?」每當遇到這樣的話題時我都沒有辦法系統性地回答,因為我在樓頂上開花也是望天收的狀態,沒有辦法做到有經驗的人那樣細緻地把花品開好,例如一盆多莛多朵花朝一個方向並且整齊劃一地展開。關於蘭花的開品問題以前也與溫曉春交流過,我們大多數蘭花愛培者很少有人在研究如何開好花品,都是在望天收。沒有辦法做到什麼階段該給什麼樣的溫度或光照來控制花莛的拉升與花色的形成,對於花守的開品上更是雙眼一摸黑,這就造成了蘭花開品上也有大小年之分了。
其實說蘭花開品大小年現象就是一種自我安慰,實際就是望天收的心理狀態,這與鄰國藝蘭者確實存在不小的差距。人家的蘭花文化底蘊確實是沒有大中華源遠流長,但是他們的研究精神卻是可圈可點的,例如:蘭花栽培應用技術的專業領域已經遙遙領先,這是他們的重視結果。當然,這也是離不開在農業科技發達的大背景下作支撐。
最近,我有緣認識了上海周繼光先生,周先生與我的老師盧益民先生年齡相仿是蘭界前輩,周先生亦是《紀念沈淵如先生百年誕辰》的作者。我現在就在向周先生學習蘭花鮮花的標本製作,周先生最早製作的標本是2002年距今已經有18個年頭了,標本依然是鮮綠如初,栩栩如生,這太令人震撼了。周先生說此技術還是當年沈淵如老先生傳承下來的。聞聽此言我頓覺慚愧不已。沈氏《蘭花》雖然看了N遍,依然還是走馬觀花吶!很多的寶貴經驗依然是沒有學到。這猶如我在上一篇寫的《春蘭皇后「綠雲」的天地之分》經今日頭條推出後有蘭友回覆說,開正格花就是組培的,原生的才是多瓣開品,我就建議他重新翻看一下沈淵如、沈蔭椿先生的《蘭花》一書。沈老在當時手中收藏的「綠雲」應該是很多的了,故實踐與理論的功底是非常深厚的,該書內頁「綠雲」的黑白照片就配了多張,各種開品都有呈現,在沈老雅培「綠雲」的時候世界上還沒有任何的蘭花組培,總不能那個時候也是組培出來的了吧!另外,當時沈老的定向選育已經很有成就,在「綠雲」的栽培研究上更是屬於那個年代的領先者。
該蘭友的言論與我閱讀沈氏《蘭花》多遍依然會錯失寶貴的標本製作經驗是一樣的道理,總之,藝蘭無止境,唯有虛懷若谷方能學到真知,這是真理,虛心還須再虛心,這樣我們才能穩步地成長。
春蘭「鄭同荷」2018年開品
鄭同荷
花藝:春蘭荷瓣
產地:浙江蘭溪山。
歷史:原先名「意園團蓮」。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春,由浙江蘭溪蘭農莊春龍在蘭溪山中尋得,後賣給鄭同梅,「鄭」以自己的姓氏和瓣型命名為「鄭同荷」。
特徵:株型緊湊,葉姿半垂、扭曲。葉片4-6枚,葉質厚糯,葉色翠綠富有光澤。葉面呈淺「V」字型,有行龍,緣齒細。葉尾起兜,甩尾,鼻龍開闊,葉尖鈍。葉長30-33釐米,寬1.2-1.5釐米。
新芽紫紅色,短圓。該種易感炭疽病,容易焦尖。不易大肥勤管。
外三瓣寬大,收根放角,拱抱綻放。瓣質厚糯。短圓捧心合抱蕊柱,大劉海舌開久反卷。花色淨綠偶見瓣子中間紅線。花色初開碧綠,開久後有泛黃顯現。
花苞:水銀紅殼布紫色筋紋稀疏通頂,沙暈好,彩佳,脫殼佳。小籜衣綠紫相混,質薄如玻璃狀有透明感,筋紋粗稀疏通頂。
花莛:花莛開足有10釐米左右,粗0.4釐米,少見葉上花開品。
鑑賞:花瓣碧綠或翠綠色,外三瓣收根放角急收尖,細收根,厚重開品形守不變,鋪舌下宕反卷。舌面「U」或「兩豎」偶有散斑出現,形紫紅色塊粗而豔麗,綠白紅三色對比度佳,整體感呈大富大貴。由於拱抱度較佳,故肩平,瓣長3釐米,寬1.8釐米,主瓣微蓋狀,花守直徑在3.5-4釐米。幽香,春蘭荷瓣代表。
春蘭「鄭同荷」2018年開品
PS:在望天收的自然開品下,花莛越高綻放時間就越久,因為像「翠蓋荷」、「大富貴」、「鄭同荷」開花特點就是低開高走,越往後花莛則拉升得越高,這更見花守緊緻的重要性,很多守不住形體的在月餘的綻放下就拆開了。當花形散了就缺少那令人震撼的美感來,這就是開品失敗。當然,藝蘭無止境吾輩尚須努力再努力!照片於2018年02月由萬雲坤(國香居)拍攝
說明:本文配圖是春蘭「鄭同荷」2018年開品。
2019年09月23日萬雲坤於國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