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那些流淌數千年,關於愛的告白;七夕,閱讀古人筆下,美麗的愛情
1
七夕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戀人抒發感情的節日,從古至今,這一天裡文人從來就沒有消停過。但也是這樣一個節日,誕生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
七夕作為節日到底有多久,也許沒法考證了。有資料說,誕生於上古,上古是什麼概念,現存文字記載出現以前的歷史時代,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有文字記載已非常久遠了,所以上古一般指的是夏朝以前。當然另一種說法,上古指的是夏朝到戰國時期,夏之前是遠古。但無論哪一種說法,上古都是非常久遠了。
2
而七夕誕生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而現在依然備受追捧,足見這個節日在中國的文化魅力。
七夕節是由心宿崇拜而來的,也由此誕生了很多傳說,當然最著名的傳說莫過於牛郎織女。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於是人們就樂於在這一天抒發自己對於愛情的嚮往。
如果讀一點古詩詞,就不難發現,古代人並不是現在人們常說的思想那樣保守,他們在表達感情上一點都不含蓄,甚至十分火辣。
3
說到古代詩人的多情,就不能不說唐朝的杜牧,沒錯就是寫過《遣懷》的杜牧,「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有多多情呢?後兩句的意思大概是「在揚州混了十年,感覺像是一場夢,醒悟之後,只是在青樓女子這落得一個薄情的名聲。」呵呵,這好像不是多情,是有點濫情了。
也許這首詩不足以表達,那就再看他的兩首《贈別》,第一首:「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第二首:「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是不是覺得很美,也是很熟悉的名句,不過都是贈給歌伎的。
4
在他離開揚州很久之後,還給朋友寫了一首《寄揚州韓綽判官》,「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最後這兩句堪稱千古名句的意思其實是調侃:「此時明月當空,你在二十四橋中的哪個橋上和歌女伎倡們吹簫作樂呢?」呵呵,這兩哥們在一起時應該幹過不少不可描述的事。
以至於宋代詞人姜夔的《揚州慢》中把他拉出來:「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杜牧關於七夕的詩,著名的有兩首,一首《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不用多說,後兩句也是膾炙人口的名句。另一首《七夕》:「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很顯然是寫牛郎織女的愛情詩。這個多情濫情的小杜,在纏綿悱惻上,一點都不含糊,總讓人感覺到難捨和遺憾。
5
而到了宋代,秦觀為我們留下了關於七夕的經典之作《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看吧,是不是自己經常說的那句話,原來出自這裡。
一貫比較婉約的秦少遊(秦觀字少遊)纏綿悱惻絕非等閒,整篇詞寫出了優美與深沉,將愛情謳歌到了一個高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那種對於美好相逢的渴望溢於言表,尤其是最後兩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升華了整個作品的高度,也升華了愛情的高度。
6
當然說到宋代的婉約派,就不能不說女詞人李清照了,她也寫過關於七夕的詞《行香子》:「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這首詞由人間寫到天上,由牛郎織女的可憐,寫到自己的思念,將自己的離愁別緒抒發,牛郎織女經年才能相見,而自己卻只能別恨難窮,豈止是一年,晴也罷、雨也罷、風也罷,都已是天上人間。
7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兩情纏綿忽如故。復畏秋風生曉路。」「織女牽牛送夕陽,臨看不覺鵲橋長。」「玉露金風報素秋,穿針樓上獨含愁。」「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此夜星繁河正白,人傳織女牽牛客。」「鵲橋波裡出,龍車霄外飛。」「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關於這個節日的名言佳句,仿佛是讀不完的詩文海洋。而關於這個節日的話題,也是不斷刷新的愛情話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情觀,也都在給自己的愛情一個美好的表達。當七夕來臨,仰望天空時,不妨靜靜聆聽自己內心關於愛的訴說,或許能夠聽到,那些流淌數千年的,關於愛的告白。
肅竹2020.8.25.16:09於勉縣(原創作品,嚴禁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