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愛情片《愛在黎明破曉前》,又名《情留半天》,豆瓣8.7分

2020-12-19 裙群講人生

美國愛情片《愛在黎明破曉前》,又名《情留半天》,豆瓣8.7分 

我覺得一個更可能的故事是:同一列火車上長相平庸的男女,也許真的能聊得非常非常投契,他們看過一樣的書,喜歡同一部電影,講的笑話能讓對方哈哈大笑,甚至能理解彼此的某些小怪癖。但他們的面目是如此模糊啊,兩個人的目光都沒有在對方的身上停留過,下車的時候,大家也就這樣擦過肩去了。「1989年,29歲的導演在費城與20歲的Amy相遇。兩人渡過浪漫一夜,聊藝術、電影、科學。這段經歷促成Before Sunrise,導演一直以為Amy會看到這部電影。可惜Amy早在1994年就因車禍去世,導演三年前才知道這個消息。終究是錯過了」。「如果真的有什麼形式的上帝存在,也不會是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恰恰在我們相隔的方寸之間;如果世上真的有什麼奇蹟,那一定在努力理解什麼人或分享什麼東西的過程中……」 「我經常有種奇特的感覺,我覺得自己仿佛是一個躺在床上垂死的老婦人,而我的一生就是她的回憶。」

美國青年傑西(伊桑·霍克 Ethan Hawke 飾)在火車上偶遇了法國女學生塞琳娜(朱莉·德爾佩 Julie Delpy 飾),兩人在火車上交談甚歡。當火車到達維也納時,傑西盛情邀請塞琳娜一起在維也納遊覽一番,即使傑西翌日便要坐飛機離開。與傑西一見鍾情的塞琳娜接受了傑西的邀請。   他們一邊遊覽城市,一邊談論著彼此的過去 ,彼此對生活的感想,兩人了解越加深刻。他們非常珍惜這美妙的晚上,這對戀人一起經歷了很多浪漫的經歷因為他們約定在半年後再見,而此次約會將會在日出之間結束。這本電影最大的特色是充斥著大量的對白以及極為短暫的時間節點,他們在火車上偶遇,度過了愉快的一夜,黎明到來,故事也就結束了。

沒有什麼複雜和過於戲劇性的情節,人物的性格和層次全部通過對話來呈現,因為也只有這樣才來得及將人物關係挖掘得足夠深,從而闡述明白,愛情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儘管這也花費了三部電影的時間。我很難將三部電影完全分開來評論,因為在對話之外存在著太多關聯和隱喻,在第一本中出現的許多對話後來則完全投射到了第三部中,成為了第三本的情節,相對來說,第二本作為整個三部曲的高潮,更為獨立一些。雖然場景已經簡化,但愛情故事中的要素全部都是存在的,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偶遇。在所有的愛情故事開端,男女主人公基本都是以偶遇的形式初次見面的,他們要麼在拐角撞到,要麼拿錯了對方的行李,要麼認錯了人,總之隱含著一種特殊和驚喜的意味(即為不同尋常),反之你很少見到男女主人公第一次見面是因為相親,如果是這樣那就不神聖了,也不會讓人有命中注定的感覺,而命中注定這種感覺是有魔力的,讓人覺得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於是愛情就開始了。

如果不神秘、不神聖,讓你覺得不是命中注定的又怎麼會是愛情呢?所以偶遇非常重要。但是所有的愛情難道真的都是命運的安排嗎?是上帝決定讓你們相遇,又決定讓你們相愛的嗎?把這個問題簡化一下,就是,愛情之中到底有沒有神明?這個問題,在這本電影中,男女主人公分別回答過一次,答案都是沒有。如果你接受了神明在這裡是一種隱喻,那麼所有出現過的關於宗教的話題和教堂其實都是隱喻。你可以發現每一次他們關係有所進展後,他們都會談論到宗教與神,每一次都會重新強調一遍,他們並不信教,其後的一番對話都是隱喻。在現實中的愛情也許並不會都像愛情電影中的那樣驚心動魄,更多的可能充滿著疑惑,誤會以及看到對方種種缺點後的恍然。所以這部影片中的男女的對話也正是現代男女在面對感情的困惑。一見鍾情以後的生活會怎樣?在激情退卻後的婚姻該怎麼辦?我們應該和自己不愛的人在一起嗎?這種種生活中的問題都被置於維也納的夜景之下。導演並沒有給出答案(況且他也不能),但是通過這委婉地敘述方式,我們都被那一對男女所吸引住了,接下去他們該怎麼辦呢?

很聰明的是,這反正是男人在歐洲的最後一夜,他們既無力,也沒有必要去回答這一切,他們只需要享受這在一起的最後一段美麗時光,然後記住就可以了。既然卸掉了包袱,那麼帶有一點點貌似的輕鬆和內裡的憂傷,不就成為了特別的風景了嗎?我認為這是電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剎那的心靈的歸屬以及永久的懷念,這似乎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誰說只有東方人的感情才細膩呢?兩位演員的表演同樣值得提起。其實與其說是「表演」,更不如說是與生俱來的「氣質」更特切。似乎他們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Jesse的坦率、幽默、實際,Celine的聰明、狡黠、溫柔,對每個看過電影的觀眾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已至於到了電影的最後,都不忍心看見他們就這麼分手。

,最後生下我是一個大錯誤。這對我的思想影響很大,我總覺得我並不屬於這個世界。而事實上,我對此事頗為自豪,仿佛我的生命是我自己創造出來的,就像參加一個沒被邀請的大聚會一樣。我討厭被街上的陌生男人搭訕,好像一個微笑就可以讓他們覺得生活不那麼無聊。我憎恨遠在千裡之外的戰爭,人們在死亡,但沒人知道該做些什麼,當然,也許他們根本就不在乎。我討厭媒體試圖控制我們的思想,這很微妙,但它是一種新型的法西斯主義。我討厭生活在美國,實在糟透了,每當我穿黑衣服或是發脾氣,說不著邊際的話,他們總會說,哦,法國味十足,真可愛。

五萬年前,人口還不足一百萬。一萬年前,地球上大約有二百萬人。而現在,世界上大約有五十億到六十億人口,如果我們都有自己獨有的靈魂,那它們是從哪兒來的呢?現代人的靈魂只是古代人靈魂的一部分嗎?如果是的話,就表示每個靈魂在過去五萬年裡分裂成了五千個。而五萬年對地球而言只是一個瞬間,我們最多只是人類史上微不足道的一粒微塵,所以我們才這麼分散?所以我們才這麼獨特?我一直很嚮往,一個無名無姓的人無聲無息地從世上消失。當我還是小女孩的時候曾經想過,如果沒有任何親友知道你已經死了,那你就不是真的死去,大家可以替你做最好或最壞的設想。人們能在謊言中生活一輩子。當年我的祖母結婚,我一直以為她過著簡單的愛情生活,但她向我承認,她窮其一生在夢想著她愛的另一個男人。她屈從於命運,太可悲了,不過我對她心中埋藏的那份我從來想不到會發生在她身上的深情感到非常著迷。看完這部才知道為什麼許多人都夢想在外國來一場終身難忘的邂逅,時限只有二十四小時的相愛讓他們把自己最美好的一切展現給對方,音樂試聽間還有打電話的戲有趣而美麗,再到永不相見的約定還有告別前的爽約,遺憾卻又那麼美。 有些電影的存在會讓你忘記自己正在看電影,它特別在於最後又把我拉回電影。文德斯說過電影是關於表面的藝術,卻能直達核心。在最後那一幕幕閃過的時候我忽然明白了愛情真的只是兩個人的事。生活是痛苦的,唯有它才是真實,就算是謊言,夢想和愛情永遠是美酒一般的存在。它們不是真實的,確是美的。 如此深愛,唯恐對方不愛自己,才在最後一刻說出,不希望就此分開永不再見。其實,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讓自己更加被愛,不是嗎?

潺潺河水邊的流浪詩人,公園草坪上的星空,隨清晨窗邊大鍵琴的旋律而起的舞。人生有很多遇見,也有很多別離;可當遇見是不期而遇的驚喜,但別離卻是迫在眉睫的註定。那肯定是要用盡全力去說想說的話,做想做的事,把一整個自己告訴對方。這麼小小的時間裡,展現出來的全是美好。 偷得浮生半日,換取相知一世。常看常感動的一部電影,在散漫的時光裡兩個人相遇相知,異國他鄉的河畔一段美麗的情感,不單純是愛情,還有一種惺惺相惜。如果僅僅是一見鍾情,隨性地牽起手默默走過一段美麗的旅程,天亮道別,各自東西,那Before Sunrise將故事如此講完,已經完美了——永遠有人喜歡這種玻璃花般的愛情。這樣理解這部影片的話,那9年後的Before Sunset,我認為,則純粹是畫蛇添足的了。這種怦然心動的愛情,之所以美,不就是因為它只一瞬,便永存心底?但這不過是自欺欺人的遊戲,真的相見相知了,倒不一定會相戀。很多時候,這種默片般的愛情裡,你愛的並不是具體的誰,只是自己當時的心情罷了。這種愛情,幾乎註定從產生那刻起,主要存在意義就變成了,用來緬懷。

Jesse和Celine,卻是不同的。因為他們彼此吸引,是從交談開始。交談是可觸摸的,真實的,直接的——嘿,這就是我,和我的世界。影片(特別是續篇before sunset)最動人之處,我認為,就是兩人靜靜地聊天。無論坐著走著倚著睡著,無論周圍多喧囂多熱鬧,旁若無人,兩人靜靜地聊天。從旅行的體驗,生活的趣事到對生活的態度、對宗教的理解,無話不談。感情如此快速卻自然地發酵,是因為彼此都了解,在這世上,有一個人,與你相談甚歡,其實並不容易。能聊天的戀人,需要氣質相投,而氣質,不是一個人所獨有的嗎?所謂完美的戀人,不過是另一個性別的自己。所以不像那些司空見慣的旅行中的豔遇,過去了就過去了,最多老了時翻出來懷念一番;Jesse和Celine,九年了,在內心深處還是思念著彼此,無論怎樣掩飾,體內那曾開口說話的靈魂,從離開那一刻起,就開始想念另一個自己。九年裡,怕是再也沒有一個人能和你,聊一整夜的天吧?所以九年後再見,他們不僅相視一下,道聲你好;而是能像九年前一樣,繼續聊天,最後那一支舞曲,也就一直沒有結束。

相關焦點

  • 話癆電影《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黃昏日落時》劇本出中文版了
    《愛在》三部曲被影迷戲稱為「話癆電影」、「相聲電影」,從頭到底都是對談,談人生、談世界,談愛情、談婚姻、談生活,三部電影完全靠兩位主角的表演和精彩臺詞推進,這也使得《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黃昏日落時》電影劇本具有了可讀性。
  • 伊對:愛在黎明破曉前,亦在日落黃昏後
    此次演出共分兩場進行,其中清晨 6 點的「日出場」於戶外開唱,地點位於香港維多利亞港畔,而下午 5 點的「日落場」則在紅館室內進行。黎明破曉和落日黃昏都陪你一起度過,這是Eason獻給廣大粉絲的一份獨有的浪漫。正所謂「愛在黎明破曉前,亦在日落黃昏後」,單身男女可以在伊對遇到真愛的另一半,伴隨著Eason的美妙歌聲,一起共度每一個朝夕。
  • 想去《愛在黎明破曉前》維也納 一切符合旅行豔遇想像的樣子
    Before Sunrise 《愛在黎明破曉前》是被無數人奉為經典的愛情電影三部曲。那是在一個交流還靠寫信、打電話的年代裡,一個關於邂逅、關於靈魂伴侶soulmate的故事。 它的第一部,也是最浪漫的一部,就拍攝於維也納。
  • 《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三部曲,我們遇見皆因心的碰撞
    愛在黎明破曉前新鮮感,如何保鮮?匆匆相遇,幾遇的碰杯,說過幾句話,在心門徘徊著,進去?不進去?說了再見,何時會再相遇,這一個站口等好嗎?時間的話,明年的今天好嗎?早上就說再見——《愛在黎明破曉前》你順著時間的長河蔓溯而來,心底泛著微妙的感覺,該如何解釋,再次遇見這件事。
  • 25年前的破曉黎明,姍姍來遲的第一個吻
    「今年是理察·林克萊特導演《愛在黎明破曉前》 Before Sunrise公映25周年」前不久,《愛在黎明破曉前》男主伊桑·霍克(Ethan Hawke)與女主朱莉·德爾佩(Julie Delpy)分別參加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關於該片在創作的問答活動,網友Rob Stone將他們在疫情期間的在線視頻剪輯到了一起,試圖開啟《愛在》系列的第四部。
  • 2010-2019的十年中必看的10部愛情片,情人節與最愛的人一同分享
    1、《怦然心動》(2010)2010年上映的《怦然心動》,豆瓣評分高達9.1分,位列豆瓣電影Top250第24名,也是我心中的2010年代愛情片的No.1。4、《愛在午夜降臨前》《愛在午夜降臨前》是《愛在》三部曲的第三部,前兩部分別是1995年上映的《愛在黎明破曉前》和2004年上映的《愛在日落黃昏時》。
  • 沒有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愛在黎明破曉前》觀後感
    五年前,我在操場上和朋友跑完步後談起《愛在黎明破曉前》和《愛在日落黃昏時》兩部電影。相比起《破曉前》,我們都更喜歡《黃昏時》。它描述男女主人在彼此一見傾心卻無緣相聚的十年後,男的成了小有名氣的作家來巴黎籤售,他們再次相見。
  • 3分鐘看完電影《愛在黎明破曉前》,真的有一見鍾情這回事!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部愛情電影《愛在黎明破曉前》,影片主要講述了落魄的美國青年傑西和法國女學生塞琳娜在火車上相遇,兩人一見鍾情在維也納度過最難忘的一晚之後而又不得不分別的故事。疾馳的火車上,一對正在爭吵的夫婦打擾到正在讀書的賽琳娜,她拉著行李坐到了同樣正在讀書的傑西的旁邊,你知道他們為什麼爭吵嗎,傑西首先打破了兩人互相偷看的尷尬氣氛,並邀請她去休息室坐會,落魄的傑西因為經費不足而選擇乘坐火車旅行,並打算在維也納下車搭乘明天一早的飛機返回美國,而賽琳娜出於對飛機和死亡的恐懼,乘坐火車返回巴黎,從美國到法國,從工作到價值,從父母到人生,從生命到死亡,兩人無話不談,相見恨晚
  • 2002年國內懸疑劇,豆瓣8.7分
    國內懸疑劇,豆瓣8.7分!近年來,國內幾十部電視劇屢屢劃出底線,這與「河蟹」神有關,但更多的是編劇、導演和演員不分心。例如《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克服了各種困難,給觀眾帶來了驚人的收視效果!還有一部國內懸疑劇,豆瓣得分8.7分,即使現在,他看起來還是很吸引人,是《情有千千劫》!《情有千千劫》是一部由李幼斌、於小慧等主演的刑偵懸疑劇。第一例大明星李正杰被殺死,警察很快找到了兇手,並用空白紙帶作了辯解,但是兇手找不到了!
  • 《愛在黎明破曉前》:讓美好延續的欲望,給愛情提供了生長的土壤
    而在影片《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三部曲」之一)就描寫了這樣一段美麗的相遇。美麗的背後,難免會伴有一定的沉重,或許也正因此,才讓那短暫的美麗更為珍貴。在酒吧,傑西向賽琳娜坦白了自己這趟旅行最初的目的,不是去看望好友,而是去與女友或者更為準確的說是前女友團聚,他原以為女友會因為他的到來而感到開心,然而事實上,他只感受到女友的抗拒與陌生,因此原本幸福之旅,成為了獨自一人的分手旅行,與女友分手後,他購買了從維也納回到美國最便宜的機票,因為中間有一段時間,便漫無目的的坐在火車上旅行,就這樣恰巧遇見了賽琳娜。
  • 愛在黎明破曉時,維也納拍攝地點打卡指南
    ——《愛在黎明破曉前》Before Sunrise《愛在黎明破曉前》是被無數人奉為經典的愛情電影三部曲。那是在一個交流還靠寫信、打電話的年代裡,一個關於邂逅、關於靈魂伴侶soulmate的故事。 它的第一部,也是最浪漫的一部,就拍攝於維也納。
  • 《愛在黎明破曉前》:卸下一見鍾情的浪漫外衣,剩一地生活的瑣碎
    廖一梅說:「我們這輩子,遇見愛 遇見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見了解。」電影《愛在黎明破曉之前》講述的就是一個關於遇見與相互了解、最後墜入愛河的故事。兩個人無處安放的小眼神,想說話又縮回去的緊張,導演用1分15秒就將兩個人簡單單純但又蠢蠢欲動的情感描摹出來了。塞林格在《破碎故事之心》中這樣寫道:有些人覺得愛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點鐘的吻和一堆孩子,或許愛是這樣的……但我覺得愛是想觸碰又縮回去的手。
  • 《少年的你》豆瓣8.7?詳細解析這部電影值多少分
    《少年的你》,不是青春片,不是青春片,是青春犯罪片,豆瓣開花8.7分把我嚇了一大跳,要知道豆瓣8.7分,都是些像《喜劇之王》、《阿凡達》、《頭號玩家》這樣的電影啊。再加上大量對於角色面部的手指特寫鏡頭,在渲染壓抑氛圍的同時,代入感也非常的強這樣的電影,在前30分鐘很好地展現了受害者的內心狀態,我也能難得的體驗一次校園欺凌受害者的心路歷程。另外兩位主角的演技幾乎無可挑剔,周冬雨對於這樣的角色早已駕輕就熟,算是正常發揮,相較於過去出演的角色沒有特別大的突破。
  • 18年,3部,豆瓣穩居8.8!都說它之後,再無愛情片
    AWaltzforaNightJulieDelpy - 愛在黎明破曉前電影原聲帶BeforeSunsetandBeforeSunrise(MusicfromtheMotionPictures)咱們來聊一聊放鬆時刻,看看那些「在路上的事兒」,聽一聽聊天和對話。
  • 愛陳奕迅,從黎明破曉到日落黃昏
    7月的驚喜是和陳奕迅一起,從黎明破曉到日落黃昏。當聽著陳奕迅舒展、暢快的歌聲,才意識到再過十幾天,就要到他46歲的生日了。原來他把自己的20多年都裝在了太陽照耀的歌聲裡,那樣炙熱、透徹、真實。根據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三大在線音樂播放平臺的數據,由你音樂榜匯總了陳奕迅近兩個月播放量前十的歌曲:01聽陳奕迅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而且如果聽得時間越長,說明故事在心底藏得越深。
  • 《愛在黎明破曉前》:最話癆的電影,最浪漫的歐洲一晚
    《愛在黎明破曉前》由理察·林克萊特執導,,是著名的「愛在」三部曲的第一部。它講述了美國青年傑西在火車上偶遇了法國女學生塞琳娜,兩人相談甚歡,最終做了一個瘋狂的決定,在維也納一起下車從午後遊蕩到第二天清晨,傑西一早就要坐回美國的飛機。一場註定的分別在等著男孩和女孩。不同於一般的愛情劇情片,這部電影幾乎都是靠兩人的交談推進,所以也被戲稱為「話癆」電影。
  • 豆瓣上排名前10的愛情片,你都看過哪一部!
    今天帶大家看看豆瓣上排名前10的愛情片都有哪些!10、《雨中曲》,1952年,豆瓣評分:9.0《雨中曲》被譽為歌舞片之王、美國國寶級影片,更是影史上為數不多集娛樂性、觀賞性以及藝術性於一身的電影!9、《怦然心動》,2010年,豆瓣評分:9.0《怦然心動》改編自文德琳·范·德拉安南的同名原著小說。豆瓣評分和《雨中曲》同為9.0,《怦然心動》排名靠前是因為評分人數比《雨中曲》多。
  • 《愛在午夜降臨前》系列電影敲定 將赴希臘取景
    《愛在午夜降臨前》系列電影敲定 將赴希臘取景 《愛在黎明破曉前》劇照
  • 一部極簡的愛情電影:初遇情懷總是詩,愛在黎明破曉前
    《愛在黎明破曉前》這般直白的名字不會讓人誤會此片的類型,但也沒人料到它如此直接的展開了一副不沾染任何雜質的愛情故事。故事發生在一列火車上,一對中年夫婦因為瑣碎事情吵了起來,車上的人雖然不勝其擾但也沒人多嘴加入這場紛擾。美國青年傑西在目送這對夫婦走出車廂時注意到了通道對面的女孩賽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