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6來源:中國旅遊報作者:王玉創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初秋時節,走進安徽省肥西縣官亭鎮,鬱鬱蔥蔥的官亭林海讓人流連忘返。近年來,官亭鎮依託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做活「綠」文章,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旅遊扶貧,走產業融合發展之路,讓這顆「江淮明珠」迎來鳳凰涅槃。
生態資源成為旅遊發展原動力
肥西縣地處江淮分水嶺腹地,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使這裡生態優勢凸顯。官廳林海景區就是利用這種生態資源優勢打造的一個省級森林公園,也是安徽省目前唯一的國家級生態公園。
據了解,近年來,肥西縣官亭林海景區依託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加大景區創建力度,成功創建了國家4A級旅遊景區和國家級生態公園。景區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投入1150萬元實施豐祥湖生態水質改善示範項目,目前已完成整體工程量的90%。此外,景區加快旅遊發展布局,投資1.93億元建設的花千谷旅遊景區,已經完成一期工程建設,並於今年4月開園迎客。
如今,官亭林海景區精品花卉苗木面積已達6萬多畝,核心集中區2.4萬畝,成為合肥市郊最大的觀賞花園和綠色森林。景區全年接待遊客近300萬人次,旅遊經濟收入達1500多萬元,「國家生態公園」成為官亭鎮的響亮名片。
據官亭鎮鎮長王書國介紹,為了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官亭鎮在優化規劃布局、合理發展旅遊經濟的同時,先後舉辦了「行走的格桑花」毅行活動、合肥森林生態旅遊節、「5·20」萬人相親會、張祠油桃採摘節和十一肥西縣青年集體婚禮等活動。「這些活動激活了人氣,打響了名氣,生態資源逐漸成為官亭旅遊發展的新動力。」
綠色經濟下活產業發展一盤棋
如今,除官亭林海之外,官亭鎮內其他地方也都悄然換上了「綠衣」。2011年起,官亭鎮依託安徽省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招商興林,吸引農民入股土地12萬餘畝,建成精品林,通過「苗木花卉+扶貧」等模式帶動全鎮貧困戶脫貧致富。
招商興林成為官亭鎮域經濟的一大特色,「綠色經濟」成為當地發展的清晰思路。目前,官亭鎮造林面積達到17.8萬畝,森林保護面積達到10.14萬畝,先後引進省內外園林苗木企業38家、社會資本100多億元投入到林業產業。
綠色經濟的發展為官亭鎮帶來的變化,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實寫照。官亭鎮依託花卉苗木基地,探索實踐「森林+」「旅遊+」模式,通過舉辦各類旅遊節慶活動,帶動了自駕遊、鄉村旅遊、生態旅遊的發展。目前,官亭鎮生態旅遊業已躋身於安徽省鄉鎮前列。
植被更綠了,空氣更清新,昔日的廬州後花園成為而今的「江淮一枝花」,「綠水青山」已成為強鎮富民的「金山銀山」,在保持著良好發展態勢的同時,也美化了鄉村,激活了經濟,富裕了百姓。
產業融合走出鄉村脫貧致富路
在依託生態資源大力發展旅遊產業、綠色經濟的同時,官亭鎮還把旅遊業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大力實施鄉村旅遊扶貧工程,推進產業融合,取得了顯著成效。
官亭鎮以建設扶貧產業園為抓手、以發展特色種養業為載體,按照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的「三有」脫貧模式,助推貧困戶增收。王書國說,「從2014年共有貧困戶1266戶到2016年摘掉貧困帽,產業扶貧成為官亭鎮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
產業融合發展,為官亭鎮老百姓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一批批實力雄厚的企業先後入駐,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除了每個月可以領取土地租金外,還能在園區裡打工掙錢。
2018年,官亭鎮新建晶谷農業、金華蠶桑、豐祥、張祠、黃店等扶貧產業園5個,帶動727戶貧困戶累計增收46.3萬元,實現戶均增收500元至800元。
「官亭鎮在實施精準扶貧方面,注重政策引導扶持,把產業發展放在優先位置、把扶貧與扶志相結合,努力解決貧困戶後續發展問題,不斷鞏固脫貧成果。」王書國說,「今年,官亭將繼續紮實開展精準幫扶,著力促進生態旅遊產業持續發展,為2020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