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濟南水系最為發達的片區,小清河、劉公河、楊家河(趙王河)、土河、巨野河等十幾條市域內河流的中下遊均匯聚於此,域內河道縱橫交錯,總長度達80多公裡,最終全部在遙牆街道轄區進入小清河流向市外。作為小清河復航工程濟南港的所在地,這個片區備受關注。而這裡也正是辛棄疾出生地四風閘村所在地。
歷經800多年,這裡因為近兩年的一場河道水系大整治,正迎來一次蝶變之機,吸引了總投資216億元的稼軒文旅城項目的落地。當下,作為「文化濟南」的重頭戲「二安文化」,已成為全市一張重要的文化名片,稼軒文旅城項目的落地更讓濟南市民對濟南詩詞文化、甚至「詞都」建設和弘揚充滿期待。
項目效果圖
河道衛士
辛棄疾故裡正在變美
「河暢了,水清了,景美了。」這是近年來遙牆轄區內80多公裡沿河兩岸老百姓的共同聲音,辛棄疾故裡正在變美變靚。而這都得益於遙牆的一支河管隊伍——2018年組建的遙牆戎威遠河管隊。這支由67名隊員組成的河管隊每天都奮戰在護河一線,沿著河道兩岸清理各類汙染物,防止水汙染,保護著辛棄疾故裡的水環境。
他們無論是三伏酷暑還是數九嚴寒,無論是風雨交加還是漫天飛雪,始終戰鬥在河道最前線,守護著辛棄疾的故鄉。他們始終堅守團結負責、嚴謹奉獻的河管精神,每天都要巡查河道兩岸,撿拾大量生活垃圾及汙染物;工具打撈不到的地方,他們就穿上水褲,下水徒手打撈;發現排汙口洩漏時,立即拍照,及時上報;有時河道內發現動物屍體,他們不畏危險,及時打撈並掩埋。有時甚至冒著湍急的河水,下河清理水生植物。2020年入汛以來,他們按照各級政府、高新區管委會及駐地辦事處的要求,第一時間組建了應急防汛隊伍,隨時待命,24小時值守。炎炎夏日,是水草、浮萍瘋長的季節,他們不僅要清理河道淤堵垃圾,還要每天一遍又一遍地打撈浮萍。秋天到了,他們每天不但要清理兩岸枯草,還要時時清理河面大量落葉。2019年颱風「利奇馬」過境時,轄區巨野河等河流水位突漲,他們以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第一要務,全體河管隊員在職在崗,堅守6天7夜,確保了轄區各條河流、水域周邊人民群眾的生命及財產安全,得到了上級部門的高度讚揚和認同。正是他們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的付出,讓轄區的河流終於變美了。「經過兩年多的整治,河道拓寬了,水清景美了。當前河管隊仍然以飽滿的熱情繼續為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工作總目標前進及堅守著,讓辛棄疾故裡成為美麗家園。」遙牆戎威遠河管隊隊長李龍向記者表示。
河管人員清理垃圾。
小人物,大作為。拾金不昧、樂於助人這樣的「美麗故事」時常在這個英雄故裡的河岸兩邊上演。去年夏天,一位來自東北的小姑娘因為感情受挫試圖跳河,被正在巡查的河管隊隊長李龍救下。在得知其身無分文後,李龍及時召集隊員捐款,最終將小姑娘送上了回老家的火車。像這樣的故事似乎只能在影視劇中看到,而在河管隊隊員身邊卻經常發生,因此河管隊每年都會收到十幾面錦旗。
「宋詞+」泛文化旅遊產業
致敬稼軒居士
正是因為近兩年的河道整治,沿河景色正在變美;再加上轄區水系發達的固有優勢,讓辛棄疾故裡迎來了蝶變之機。規劃中的稼軒文旅城項目正在「豪放」崛起。
對於辛棄疾故裡——四風閘村,很多人都是慕名而來,這個只有百戶人的小村莊存在了800多年,由於歷經金宋戰亂,這裡僅留下了藏書樓、辛家林、古槐樹等遺蹟,另外村裡的辛家墳也被保留著,而這裡也正是辛棄疾時常回望北方的方位。
據記載,自從23歲奉表歸宋,辛棄疾就再也沒能回到濟南,南共北,正分裂,故土難回,他只能把思鄉之情化作泣血的文字,「層樓望,春山疊;家何在,煙波隔」,「恨此中風物本吾家,今為客」,心中有淚,字字嗚咽。
800多年過去了,辛棄疾出生地四風閘村周圍將建起稼軒文旅城,以此向幼安致敬。這裡將依託辛棄疾故裡及宋詞文化,打造以「宋詞+」為核心的泛文化旅遊產業集群,建設詩詞文旅小鎮、稼軒故裡文化園、康樂田園綜合體三大文旅核心,而辛棄疾故裡的歷史遺蹟都會儘可能保留、修繕,包括辛棄疾紀念館。稼軒文旅城的打造尤其結合周邊小清河等河流水系,布局環城沿河生態公園,增強居民的親水性,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記者了解到,依託辛棄疾故裡打造的稼軒文旅城既非傳統旅遊景點,也不僅是毗鄰機場的國際購物中心,亦非傳統意義上的康養中心,更不只是簡單疊加一些中國文化元素的居住社區,而是一個以稼軒文化為主導,文旅、商貿產業為推動,醫療、健康、科技、文教、傳媒等多項產業共同支撐,傳統文化體驗社區為保障的綜合產業生態系統。
原標題:河暢了,水清了,景美了,辛棄疾故裡迎來蝶變之機 稼軒文旅城正「豪放」崛起
值班主任:李歡
【來源:舜網-濟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