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好去處」當潮語遇上霓虹招牌 香港往事也能在天台回味!

2021-02-19 香港玩樂購物

香港霓虹招牌買少見少,拆的拆,壞了的也由得它壞,而潮語日新月異,每天都有新花樣,兩者結合究竟會產生什麼效果?

(香港舊照片)

香港曾有「不夜城」的美譽,滿街的霓虹招牌為不夜城增添了一份迷幻、不真實的感覺,也曾書寫下香港最風光的年代。如今,香港依然越夜越精彩,城中人依然可以徹夜不眠地玩樂,但「沒有黑夜」已不再是香港的賣點,街上的霓虹招牌也逐漸褪去了色彩,有些因為不符合建築條例而要拆去。

彌燉道兩邊滿布的霓虹燈,見證了香港曾經的繁榮。(香港舊照片)

由於霓虹招牌的官能刺激,它映照的繁榮總流轉著城市人的欲望,或者它自身就是一個欲望勾引的幌子。

潘國靈

當霓虹招牌不再是商家一種招徠顧客的宣傳方式,它在視覺語言、城市美學上的價值卻重新獲得人們重視,M+博物館更將霓虹招牌作為收藏項目之一。

近日,位於荔枝角的D2 Place,在天台上放置多個寫上潮語的霓虹招牌,成功吸引不少年輕人前往拍照、打卡。然而,霓虹招牌無論是放在天台,還是放在博物館裡,那或許已經是另一種味道。

由D2 Place舉辦、為期兩個月的夏日嘉年華已於月初開幕,活動包括室內遊樂坊、市集、本地品牌歷史展等,天台的潮語霓虹招牌展為其中一個項目。

日期:即日至8月31日

地點:D2 Place(荔枝角長順街15號)          

潮語霓虹招牌展:D2 Place一期 天台花園

相關焦點

  • 「香港招牌」承載老香港文化 細說你不知道的招牌大小事
    【香港招牌】承載老香港文化 細說你不知道的招牌大小事除了霓虹燈招牌外,還有手寫字招牌也是香港重要的文化產物。為了突出香港特色,想把「香」字放進店名,又想有佐敦的地區性,於是構思了一個「好名」,但麥師傅聽過店名,隨即提醒店主:這個招牌造出來會被人取笑的。那個店名是──「香佐小食」(「香佐」與廣東話「香咗」同音,意思是「死了」)。店主也接受麥師傅的建議,改別的名稱就是了。說到行業的禁忌或歧視,很多招牌師傅是不接色情招牌生意的,我老爸就是一例。
  • 「6月好去處」香港7大吃喝玩樂市集!龍舟嘉年華 村上隆藝術展
    【6月好去處】香港7大吃喝玩樂市集!龍舟嘉年華 村上隆藝術展轉眼又到了六月,此月份當然要配合陽光與海灘,大玩戶外活動,有龍舟嘉年華和鬧市沙灘派對;若然喜歡靜態活動,村上隆藝術展、浮世繪調原畫展可讓你提升藝術氣息,為你預告6月精彩活動合集,等你bookmark隨時計劃周末好去處!
  • 不能到香港,那就來行,重慶首家純正豪橫打邊爐!
    如果你和身邊的北京朋友提一嘴「打邊爐」,他們一定會脫口而出「行運打邊爐」。這家神級網紅在帝都開1家爆1家,甚至還沒開門就有老饕在門口排隊,說是最in的神店都不誇張。摘牌裡都是原汁原味的港風話語:掂 靚 正、好味 好彩 好意頭,風水寳地濃縮香港搬進店裡,發個朋友圈一秒到HK,行一條龍,時來轉,好來財。一街一鋪港味十足,肉檔、水產、士多...各種菜品直接從檔口到餐桌,現點現撈,超真還原真實香港街頭檔頭。
  • 尖沙咀歷史地標 | 1881公館呈獻「夏日紛呈嘉年華」
    香港2019年7月19日 – 由富衛保險重新打造的尖沙咀歷史地標1881公館推出「夏日紛呈嘉年華」,於炎炎夏日為本地市民及遊客帶來豐富多彩的活動,打造今夏絕不能錯過的香港周末好去處於7月20日至8月25日期間,位於香港繁忙購物區的1881公館將首度舉辦「The Market @ House 1881」周末市集,搜羅了多個香港創意品牌,售賣本土出產並以可持續發展、有機及環保理念為先的產品。除了各式各樣的養生飲品、特色甜點和人氣小食外,於1881公館庭園裡更有出售環保手制飾物及精品的攤位。與此同時,現場還設音樂表演和街頭演唱。
  • 「天際100 100%好香港」暑期伴您高空漫遊香港 感受100%香港情懷
    此外,Café 100 by The Ritz-Carlton, Hong Kong亦會推出升級版下午茶、全新周末早午餐及招牌特飲「Above the Clouds」,讓您可以悠閒地賞美景、嘗美食,享受一個輕鬆寫意的暑假。您還可參加「天際100 100% 香港」攝影比賽,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分享您鏡頭下美麗的東方之珠,贏取豐富獎品!
  • 溏心風暴3:粵語潮語,你都聽懂了嗎?
    雖然「憨鳩」是粗口,但「硬膠」在網上普及化,變為比較風趣的侮辱詞語,乃一級潮語。「真心膠」是由「膠」演變而來的潮語之一,指一些真真正正發自內心的膠人,並不是如假膠一般是故意造作出來引人注意或上位。而「堅」,在之前的「粵語正字」中,我們已提及過,是「的確、非常」的意思,所以「堅離地」就是非常不接地氣、非常離譜。
  • 法籍攝影師重組香港招牌文字
    當我穿梭於香港街道當中時,我非常喜歡欣賞店鋪招牌及大廈名稱上獨創的繁體中文字體。他愛以攝影紀錄街上各種充滿視覺魅力的招牌,再帶回家中讓太太協助翻譯,漸漸便學會了解讀滿布大街小巷的文字密碼。他儲下了大批這樣的文字照片,中文知識亦隨之加深;他更運用這些文字照片拼砌成有「詩意」的句子,巧妙地集合「視覺」與「語文」於一身。
  • 香江漫話:香港——如果霓虹都市的霓虹不再
    中新社香港4月3日電 題:香港——如果霓虹都市的霓虹不再  中新社記者 盧哲  交錯轟鳴的車輛在奔馳,車窗外飛速向後的是色彩斑斕的霓虹招牌,「大酒樓」、「麻雀館」、「大押」、「酒吧」、「書店」……鏡頭一轉,或在天橋或在街角,面前依舊是狹小道路上密密麻麻的霓虹招牌,各色字體用玻璃管曲成不同的顏色閃閃發亮,甚是晃眼。
  • 香江時評|五一香港遊 「非常」好去處
    編輯:亦佳、石玲雯來源:香港文匯網如果你已經厭倦了「買買買」的香港之旅
  • 香港旅遊新姿勢——「字遊行」
    北魏楷書仿佛成了流竄香港街頭的「都市傳說」,最初的字稿已不可考,招牌的書寫者多成匿名,只留下氣宇軒昂的北魏楷書體,在招牌上,門牌上,廂式貨車上,見證城市的起落更迭。香港自然是個「上相」的城市,無數文藝作品曾在此上演,只因為這座城市從宏觀到細部都耐人咀嚼。如果說街道是一個城市的筋肉,街道文字就像覆於其上的皮相,給予觀者最直接的視覺印象。和大陸千篇一律的印刷字體招牌不同,參差多態的手寫招牌裝點了香港的城市景觀,也裝點了觀者對香港的視覺幻想。
  • 在寒冷的冬天,回味最炙熱的《夏日往事》
    圖說:《夏日往事》海報本周四,院線轉網絡發行的新片《夏日往事》來到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406劇場,總製片人藤井樹、導演孫時、製片人補菀詩瑪、愛奇藝市場總監劉昕華、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副院長陳曉達五位嘉賓,進行了「電影發行業態新觀察」的映後對談。在回憶各自的夏日往事之餘,也共同探討了當下電影發行的各種可能。
  • 香港沙田新城市廣場夏日好戲派MovieLAB電影體驗所
    【MovieLAB】10大心心眼打卡點 回味閨蜜友情歲月  電影院是好友閨蜜們的密會場所,納悶時會相約一起看套浪漫小品憧憬愛情;失意時會一起看場喜劇抖擻心情…電影院是友情的土壤,是閨蜜好友的搖籃。  在沙田新城市廣場【MovieLAB】的電影院大堂,「Now Showing」的電影廣告燈箱正為蜜友們留下美好的印記,讓你們成為自編自導電影中的主角,見證與保存友誼的永恆。拍完電影美照,記得在身旁的MovieLover心形霓虹光管牆下,拍下一幅彼此對電影熱愛的初心。
  • 香港PMQ元創方打造夏日「蜻亭」活動 創意演繹清涼
    PMQ元創方夏日創意企劃 -「蜻亭」7月18首度展出夥拍KaCaMa Design Lab及The Cave Workshop散發看不見的「清涼」 感受看不見的「人之連結」
  • 從河街往事到港島街道|經典廣場購物中心設計「室內街區篇」
    引昔日之經典,築今日之典範|經典廣場購物中心設計「盒子篇」今天小巷、小河、小情節,老城、老街、老故事,雖說時世易變,河街已成歷史,但往事所打下的烙印卻永難磨滅,它仍然深深地銘刻在人們的記憶之中。於是我們希望把那記憶中的一景一物植入項目的室內主題街區,通過「好恰街」和「邊度街」以不同的主題讓人們在今日的經典廣場裡感受昔日的經典畫面。
  • 西安的「殯葬風」招牌,日本設計師看了會流淚
    不過下面這個「逼死強迫症」的店頭設計,或許就更加「膈應」人了——這是本月初西安蓮湖區四府街邊店面的「統一門面招牌」,整條街一溜的全是黑底白字的設計。在6月11日經各大媒體曝光後,還被網友們戲稱為「殯葬一條街」、「靈堂一條街」。
  • 香港特色小巴路線牌,原來都是出自他的手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香港的本土文化正悄悄流逝,需要耐性和恆心的傳統手藝,似乎都都會面臨失傳的境地。紅色小巴「紅Van」作為香港的特色交通工具,陪伴著無數人走遍香港各地。而擺放在擋風玻璃前的白底紅字和藍字路線指示牌,更是小巴的標示性配件,亦是一種香港文化。過去全港的小巴牌都是靠職人手寫而成。麥錦生,作為香港目前唯一一位堅持手寫小巴牌的師傅,他用三十多年將實用的招牌,變成老香港文化,並一直堅持到現在。
  • 香港探店!藏在尖沙咀裡的「澳門茶餐廳」
    今期探店,我們就來聊聊頗具特色的「澳門茶餐廳」。 I 開在香港的澳門茶餐廳 I 「澳門茶餐廳」,始創於澳門1998年,在不少網絡評價與攻略書(如大熱的《搭地鐵遊香港》)都有口皆碑。是能讓人小心心亂如麻的滿足感。本著入鄉隨俗的原則,Aeriuns也嘗試了港人的洋氣吃法,搭配豬仔包來吃。/豬仔包/豬仔包是港式麵包,由法棍演變而來,被稱作「短法包」。
  • 正在消失的霓虹燈: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如何挽救霓虹文化
    霓虹燈師傅胡智楷,香港第二年輕的霓虹招牌師傅,但在目前僅存的十來位霓虹燈師傅中,大家都無徒可授。 霓虹燈做成的廣告牌是香港獨特的文化風景線。重疊交錯的霓虹燈宣告著香港的繁華與熱鬧。看著這些色彩明豔的霓虹燈,初次來香港觀光的遊客更能體會到大都市的夜是多麼明亮。對於很多香港人來說,霓虹燈招牌不僅僅是一個做生意的招牌,它還蘊含了香港的日常消費與影視文化。王家衛導演的《重慶森林》與《墮落天使》中,霓虹燈對劇情發展,人物心理的塑造都有重要的作用。
  • 一 香港西區街頭的霓虹招牌,早已成為了這個東方大都會的獨特城市...
    二  霓虹燈招牌從1910年代開始出現在巴黎街頭,在1920年代就在「東方巴黎」之稱的上海迅速流行,在1950年代左右大量地出現在了另一個東方大都會香港。他們雖然也能符合柏右銘的描述,也在創造著它們所代表的空間秩序,卻比不上霓虹燈招牌那神秘迷人的曖昧和性感。
  • 夏日「結緣風鈴祭」,單身狗的祈福打卡點!
    「川越氷川神社」。這個「結緣風鈴祭」,其實是川越冰川神社每年的傳統節目,在神社內掛上了各色的風鈴,讓風鈴沐浴在夏日的陽光下,微風吹過的時候,就會傳出清脆的風鈴聲。用這些透明可愛的風鈴打造出一條特別的「風鈴小路」,無論什麼角度都能拍出浪漫的感覺,每年都會吸引很多網紅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