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東京罕見舊照,日本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到近四百萬

2020-12-16 越南古與今

日本東京的城市在幾個世紀以來有了很大的變化,逐漸成為旅遊景點之一。圖為百年日本東京賞櫻舊照,當時許多日本人來到這個公園看櫻花盛開的美景。

百年前的東京已經是日本的文化和商業中心,日本最新奇都在這裡。圖為東京擁擠的街道和城市電車系統,當時隨著日本經濟發展電車系統東京在建立。

1910年在日本東京著名景點不忍池的荷花園,在夏天這裡是人們欣賞蓮花以及感受蓮花香氣的理想場所。

1910-1919年左右,歐美的汽車在日本興起,逐漸取代傳統的手推車。圖為汽車行駛和日本手推車一起行駛在街道上。

百年前東京為滿足了人們的需求,開發了鐵路系統。照片中是1910年運營的有樂町站。

圖為在建設期間和完成後的東京站。

百年前隨著日本經濟快速發展,東京人口迅速增長。1920年東京城市的人口增長到370萬。這張照片是1922年東京街頭的人群。

1920年在東京的一條道路上,道路兩旁的廣告牌貼在一起。

1920年代日本東京繁忙的街道,到處都是人群。

東京還在20世紀初開發了一種運河系統,以便船舶順利移動,將貨物從工廠,生產設施運輸到碼頭和倉庫。

相關焦點

  • 百年前越南首都河內罕見舊照,猶如中國南方小城
    百年前越南首都罕見舊照,一家商店賣傳統玩具紙馬,這些玩具是河內舊時代中秋時節兒童的玩具。百年前越南首都罕見舊照,猶如中國南方小城。圖為一出售日常陶器製品的商店。百年前越南首都罕見舊照,猶如中國南方小城。
  • 日本戰敗後,咋讓人口快速增長的?做法令人不齒,不把女性當人看
    ▲侵華日軍劇照經濟發展需要以人口作為保障。1945年日本投降時,國內總人口數為7199萬人,截止到2018年,這個數字已經增長到了1.26億。那麼日本在戰爭時期損失那麼多人,在戰敗後是咋讓人口快速增長的?事實上,這個辦法說出來讓人非常不齒,堪比禽獸,因為它讓日本的婦女幾乎淪為了生育工具,簡直不把女性當人看。02日本女性的地位一直比較低,時至今日日本很多女性都還奉行著以夫為天的原則。
  • 百年前「海上桂林」越南下龍灣罕見舊照,猶如中國南方鄉村
    19世紀末,法國殖民者來此遊覽,將這裡介紹到歐洲,使得廣為人知。圖為百年前在下龍灣划船的女人。百年前「海上桂林」越南下龍灣罕見舊照,猶如中國南方鄉村。百年前「海上桂林」越南下龍灣罕見舊照。
  • 東京不堪重負,恐成首個人口崩盤城市,日本政府:離開就給300萬
    東京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的東京都市圈的中心城市,狹義上指東京都、舊東京府或東京都區部(舊東京市),亦可泛指東京都市圈。 先天條件不足,後天條件來補,在世界發展進程中,日本成功實現了屬於自己的大國崛起。
  • 觀察|日本東京為何不再為人口湧入而困擾?
    受老齡化和低生育率影響,日本總人口不斷減少。儘管如此,首都東京人口卻持續增加。人口向東京匯聚,既帶來活力和財富,也帶來種種社會和經濟問題。如何布局城市,如何疏導功能,成為東京這座人口密度超高城市自我優化的發展經。
  • 日本東京大學向河南登封捐贈嵩山百年前照片
    新華網鄭州9月28日電(記者桂娟)記者從河南省登封市文物局獲悉,日本東京大學近日向登封市捐贈了77張嵩山地區百年前的照片,為了解百年前嵩山歷史面貌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 百年前庫頁島珍貴舊照,還是中國的領土,島上卻有大量俄國人!
    庫頁島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在百年之前,他屬於我們中國,圖中可以看到庫頁島上面留著辮子的中國人。 百年前的庫頁島珍貴舊照,還是中國的領土,島上卻有大量俄國人!圖為流放到庫頁島做苦工的俄國人。 百年前的庫頁島珍貴舊照,還是中國的領土,島上卻有大量俄國人!庫頁島的自然資源豐富,俄國人拿到這片領土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開採資源,圖為開採資源的俄國勞工。 百年前的庫頁島珍貴舊照,還是中國的領土,島上卻有大量俄國人!庫頁島上面也有原住民,他們既沒有俄國人的面孔,也不像中國人留辮子,就這麼一臉迷茫的看著這片土地的變遷。
  • 東京都市圈的發展與治理
    東京的歷史源遠流長,其作為日本的政治和經濟中心最早可追溯到四百多年前德川幕府時期的江戶時代,並於1868年正式成為日本首都。儘管在1920年東京已是一個擁有330萬人口和35個區縣的工業化大城市,但真正以都市圈模式開始發展始於戰後復興階段的20世紀50年代初。東京都市圈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歷史時期,最終形成了當前「多核心、多圈層」的空間結構和高度互補的功能布局。
  • 日本人口連續第11年負增長 近半數集中在大城市
    本文轉自【海外網】;越來越多的日本人湧入東京(共同社) 海外網8月6日電當地時間5日,日本總務省公布的人口調查結果顯示,截至今年1月1日,日本國內共有1.2427億人口,與前一年相比減少據日本共同社5日報導,雖然日本政府在大力推進地方開發,流向大城市的人口還是在不斷增加,近半數人口集中在三大城市圈——東京圈、名古屋圈和關西圈,所有47個都道府縣中,只有東京都、神奈川縣和衝繩縣的人口出現增長。 報導稱,日本的少子化問題依然嚴峻,2019年的新生兒數量為86.5234萬,首次降至90萬以下。
  • 日本人口繼續湧向東京圈
    所謂東京圈,即東京都、神奈川縣、埼玉縣和千葉縣。其中,東京都2018年淨遷入人口最多,達到79844人;埼玉縣次之,24652人;神奈川縣,23483人。日本共同社報導,與往年相比,2018年數據把居住在日本的外國人涵蓋在內;如果不算外國人,則東京圈淨遷入人口連續23年增長。
  • 帶你看東京都市圈人口變遷
    又到浪漫櫻花季!約好了哈,我們在4月24日周五15:00下午,直播雲遊東京都市圈,陪你去看城市生長,陪你一起聊圈裡的芸芸眾生。點擊此處觀看直播回放東京,不僅是日本的首都、全球城市金字塔頂端的城市,也是全球屈指可數的世界級大都市圈所在地。東京都市圈,作為日本三大都市圈之首,是日本乃至世界最大的城市集聚體。
  • 日本:高生活成本控人口
    日本東京作為世界級的國際化大都市,在其經濟高速增長期也曾伴隨城市化的快速推進,面臨過與北京現在相類似的人口問題。面對嚴峻的人口膨脹問題,東京政府在不限制人口和勞動力自由流動的情況下,從城市發展戰略高度出發,採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導和疏散人口,取得良好效果,其經驗值得借鑑。
  • 百年前日本武士舊照:身材瘦小,面露兇光,女武士很漂亮
    在昔日的歷史上,說起和中國淵源頗深的國家,日本絕對要佔據一席之地,在吸收中華文化的基礎之上,日本結合自己本土的神道教,加上近現代西方元素,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文化氣息,而同樣也有一個職業,和日本文化如影隨形,這就是武士。
  • 百年前日本武士舊照:身材瘦小,面露兇光,女武士的顏值堪比佳人
    ,在吸收中華文化的基礎之上,日本結合自己本土的神道教,加上近現代西方元素,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文化氣息,而同樣也有一個職業,和日本文化如影隨形,這就是武士。  到了日本幕府統治期間,武士作為職業化的軍人,更是被地方各個領主階級所廣為招募,成為了一股戰鬥力十分強大的部隊。在豐臣秀吉統治日本的時代,武士已經有了十分高的地位,無需從事生產和勞作。
  • 同樣是經濟中心,中國上海與日本東京的相比,究竟差了多少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世界各國都在蓬勃的發展,這個世界進入了一個高科技的資訊時代,在發展速度方面有著前所未有的提高,像是中國在近幾十年來的發展速度更是迅速,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短短時間內超過了許多國家。
  • 日本人口問題的「頑疾」與「新症」
    8月26日,一名女子在日本東京舉辦的風鈴展上拍攝風鈴。本版圖片均為新華社發眾所周知,近些年來人口問題一直是困擾日本經濟發展的一大頑疾。日本人口問題中的「少子化」越來越嚴重。「少子化」代表著未來人口可能逐漸變少,對於社會結構、經濟發展等各方面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如果新一代增加的速度遠低於上一代自然死亡的速度,更會造成人口不足。總務省的數據顯示,在14歲以下孩子中,男孩774萬人,女孩738萬人。如果按照每3歲一個階段進行區分,年齡層越低人口就越少。
  • 罕見!強冷空氣從我國千裡奔襲日本,東京迎來「5月奇寒」!
    近日,隨著強大的溫帶氣旋在北太平洋地區形成,西風帶中的寒冷空氣從亞洲北部傾瀉到日本,日本多地迎來了5月上旬罕見的嚴寒,日本本州多地寒冷的東北風呼嘯,多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超過5攝氏度。在這次罕見的嚴寒中,日本經濟中心之一、人口密度最大的關東地區影響相當嚴重,東京都迎來了10年來第一次5月連續兩天的最高氣溫低於15度,最低氣溫更是降到了10度,要知道,這已經是5月份,前幾天日本的氣溫還在20多度以上。事實上,這一股寒冷空氣也就是不久之前讓我國新疆多地降溫降雪的那一股強冷空氣,即便是奔襲千裡衝下日本,威力仍然不可小覷。
  • 「黑洞」東京,正在吞噬日本
    要知道,在日本連續9年人口負增長的大環境下,東京都市圈卻連續22年人口正增長,遷入人口連續4年超過10萬。相比之下,中小城市和鄉村地區人口大幅減少,連傳統比肩東京的名古屋、大阪都市圈已經連續5年人口淨流出。即便有如此高額的補貼制度,日本高層仍然擔心國民會不買帳。因為日本人的心和肉體,早已在東京都市圈生根發芽。
  • 都市圈觀察|逃離與回歸:從東京看超級都市圈人口未來
    東京都市圈不僅人口增長表現出單極化趨勢,政治、經濟和交通中心地位也在不斷強化。儘管首都圈規劃多次提出「分散政治功能」的策略,但東京作為全國政治中心的地位並未改變。與此同時,首都圈企業數量佔全國比例始終維持在30%左右,東京證券交易所交易量始終佔日本總交易量的95%以上,經濟單極化特徵依然十分突出。
  • 防止「東京跌落」,日本為何寄希望於TOD發展模式?
    從1872年開通第一條鐵路,到戰後隨著經濟高速增長進入鐵路發展期,再到上世紀80年代形成成熟的鐵路網,東京走過了百年曆程。 隨著鐵路網持續擴大,城市邊界也得以不斷外擴。1950~1980年間,由於東京人口急劇增加,大量私家車和路面有軌電車導致道路十分擁堵,為解決「城市病」,東京都首先廢除路面電車,同時加強建設地鐵、往新城區建設鐵路以及增強國營鐵路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