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左一為王健,右一是陳峰。1993年。
1993年的4月13日中午,一架波音737飛抵海口,註冊編號B2578,這是海南航空買的第一架飛機。
這個日子對海南有著特殊的涵義。因為五年前這天,海南從廣東劃出,正式建省;二十五年後也選在這天,中央宣布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
那天在機場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接機儀式,領導有副省長陳蘇厚、劉名啟,省委常委蔡長松,省委老領導鮑克明等,主持儀式的,就是海南航空常務副總裁王健。
陳峰和王健走下海航B2578。
這是陳峰、王健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那晚海航包下了整個東湖國際俱樂部慶祝。
海航的航徽,是請新加坡人設計的,靈感取自海南黎族的美麗傳說「鹿回頭」。早在1986年,海南還隸屬於廣東省時,海南航空就開始了籌備,那時候的海南,出島坐船要30個小時,坐車要20個小時,飛機只飛廣州。
1989年9月5日,海南省政府同意了建立海航,註冊資本1000萬元,由省財政投資,幾天後,文件正式下發。
海航的成立,是由當時的海南省長、後來調任民航總局局長的劉劍鋒一手推動,他的航空事務助理陳峰,從成立到現在一直擔任著海航掌舵人。
右起為王健、陳峰。
海航的模式不可複製。當時的海南剛建省,有奔著特區去的理想,乃是一方熱土,吸引了現在有名的潘石屹、陳小魯、王功權等各種豪傑。在推動建設時有著高效率和各種優惠減免。
比如海航沒有飛行員,陳峰就組建了一個招飛小組,由退休的民航總局航行司副司長畢春芳、退休的空軍某師副參謀長黃守財直接到軍隊飛行員裡面招,最後落實身體合格的46名飛行員,飛轟炸機的有36名,能飛四種氣象的有43名,平均年齡不到31歲。
一架飛機沒買,海航就這樣招到了26名飛行精英,還省下了巨額的培訓費。
海航最初由政府投資那1000萬元,連買半邊機翼都不夠,所以首條航線批下來後,海航向澳大利亞的Ansett租了兩架波音737,談判小組由陳峰和王健共同負責。
在海航建立之初,王健擔任著常務副總裁,負責主持的是公司運營管理和運輸生產,他還肩負著另外一項工作:公司資金籌措和飛機重大設備租賃小組組長。
資本,是王健的特長;找錢,是王健的第一要務。
1992年9月,海南航空改制,在1300多萬淨資產上,增發股份2億2600多萬,每股面值人民幣1元。公司股權中國家佔股5.33%,法人佔股74.67%,職工佔股20%。
融資加上銀行貸款,海航湊了8.5個億,買了兩架自己的波音737飛機,後來海航拿著飛機去銀行抵押貸款,銀行稀裡糊塗的把抵押後的飛機還是算給了海航,於是海航拿著抵押的飛機再次抵押,拿到錢又買了兩架飛機。
海航首批買的四家波音737,運營方案制定和實施,是由王健一手操辦的。
王健是天津人,1961年生,小了陳峰8歲,1983年畢業於中國民航大學。他和陳峰一樣,都在中國民航總局工作過,同是處級幹部,還在一個辦公室裡。
在加入陳峰的海航創業團隊前,王健是中國興南(集團)公司的負責人。這家公司與海南省政府有比較密切的關係,公司成立的目的,就是為海南從國內外融資,在國外融資中拿到了亞行的貸款;國內融資的主要方式是從內地金融機構拆藉資金,給海南企業貸款。在80年代,這家公司的資產規模就達到30億元,投資了房地產、汽車等行業。據說,王健當時的想法就是要把中國興南公司建成金融控股公司。
創業維艱。海航最初的四人核心團隊,都來自中國民航界,創業之初也不風光。搞建設時他們自己開卡車、住工棚還自己做飯,有航線後陳峰自己賣過票,首航上他還到飛機上客串了一把空乘。
1993年5月2日,海航HU7181上,陳峰給乘客送水。
1991年,南航想收購連一架自己飛機都沒有的海航,海南領導也看中了南航的實力和經驗,一度同意了收購計劃。陳峰和王健為此痛苦不堪奮起直追,等到11月,海航拿到夢寐以求的航空經營許可證,終於逃過一劫。
到1994年,海航已經有四架波音737,兩架多美—23支線小飛機,一架Learjet 55公務機。
那年十月,新華社第二重要的內參《國內動態清樣》上,刊登了一篇《海南省航空公司奮力開拓取得喜人成績》,把海航成績逐一介紹了一遍。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做了批示:請陳光毅局長參閱。民航總局局長陳光毅又批示:請辦公廳轉發,供各地參閱。
海航從此站穩了腳跟。儘管民航總局原定兩年內不再批准引進飛機,海航還是拿到了領導批示。
王健好攝影,還自費出過攝影集,連他最後出事身亡,都與拍照有關。下面幾張照片,是王健在泰國用手機拍攝的,也算是他的作品吧。
在海航成為一方巨頭後,王健和陳峰有個相同的愛好:信佛,這甚至成了海航的一種企業文化。
新海航大廈,陳峰說樣子是盤腿而坐的釋迦牟尼佛。在海航內部,據說每個員工的胸牌吊帶都是找高僧開過光的,海航機長的工作牌背後都印有佛像。陳峰喜歡相面,喜歡大臉盤的長相,所以在海航的空乘人員中,東北人比較多。曾經有一段時間,海航員工之間,甚至見客戶,都是單手施佛禮;海航的高管一旦犯錯,要被罰到山上的禪院隨高僧靜修思過,寫下的心得合格過關後,方能下山。2004年,陳峰和王健一起捐建了西安終南山千年古剎淨業寺的禪堂。
王健在2014年海航的年度工作會議上講話,主題就叫「大道至簡,
王健一直低調,隱身於陳峰身後。王健說,當初海航有過規定,「要宣傳只有宣傳公司,宣傳個人只宣傳陳峰,我們不允許出現第二個聲音,第二面旗幟。海航的代言人,代名詞就是一個:陳峰 。」
於是小時候就在天橋上練說書的陳峰成了海航前臺講故事的人,而王健則是集團裡的操盤手。
在陳峰和王健的合作下,1999年末海航在A股上市,也就此開展了國內外的併購重組狂潮,到了2014年,王健說成立20年的海航已經擁有了4000億資產。而今,海航的總資產則高達萬億。
激進的海外併購、非常高的公司負債,也讓海航在近幾年一直處在風口浪尖。胡舒立發布的一條消息說,2018年海航將處置資產3000億左右,在去世前王健已處置了1000億。
王健的去世非常突然。
王健事發時遊玩的法國教堂。
法國當地的消息說,7月3日中午,57歲的王健和十來個朋友在法國普羅旺斯Bonnieux(中文名叫奔牛村)的山頂教堂遊玩,他想爬上一堵矮牆拍個有身後雪松森林的全景照片,第一次沒爬上去,於是他助跑了一段,結果一下翻出了牆外,跌下十幾米,當場昏迷。重傷的王健被送往醫院搶救,搶救過程中他只對醫生說了一句「腳疼」,沒有搶救回來。他的朋友告訴法國憲兵:這是一場意外。
屬牛的王健,去世在了奔牛村。
王健身亡,他名下資產的去向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根據海航集團的股權結構圖,王健和陳峰一樣,持有14.98%的股份,這是一筆不菲的財富。
根據12名董事會股東籤署的承諾,如果他們中的任何人離開集團或在任職期間死亡,他們的股份將由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會在紐約和海南的分公司共享。
王健說這是他的主意,他還為此做過陳峰工作,「兒孫自有兒孫福,你給他留下錢,恐怕就是禍害。」
現在王健第一個身亡,這意味著,按照這份協議,王健在海航集團的股權,將全部為慈航基金所持有。
這個慈航基金故事也不少,沒法細說。
這多事之秋裡,海航、陳峰和王健都承受著各種壓力。
意外身亡的兩個多月前,一直隱身幕後的王健罕見的接受了一次媒體專訪,在《中國經濟周刊》的這次專訪中,「腦袋都大了」的王健說海航與安邦不同,不是搞的保險、金融而是實業,他激動的說:「海航經營這25年,如果說攀附任何一個權貴,海航也不可能活到今天。你看那些攀附權貴的企業,有活著的嗎?不可能。」
不過還沒等到這篇專訪發表,王健卻已不在人世,留下一片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