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閒來無事,在杞縣的大街上溜達了一下,想親身感受近段時間以來縣城管理取得的成果,感覺到近段時間由於杞縣縣城加強了對城市的綜合治理,街道上確實變得乾淨有序了,在感受變化的同時也留心看來一下縣城的綠化效果,無論法國梧桐還是國槐,以及其他的行道樹都鬱鬱蔥蔥,給炎炎的夏日留下了一片綠蔭,讓燥熱的縣城有了一絲的清涼。
但走到建設路和銀河路交叉口的西北角意外地看到了五六棵掛滿「豆角」的樹,小編連連稱奇,如果不是看到結滿的「豆角」一下子還真看不到和梧桐有什麼區別,只見串串的「豆角」猶如瀑布懸掛在樹上,平均有一尺長,和平常購買的豆角長度差不多,這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樹種,再看兩旁的綠化樹也就這幾棵,相比是在綠化的時候無意添加的,於是小編詢問了住在這裡的群眾他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樹,剛開始見到樹上開滿了紫色的小花和我們種植的豆角花差不多,沒想到竟然結下了「豆角」,因為他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樹,很多人問其乾脆說是「豆角樹」。
迫於好奇小編就急忙回到家裡,打開電腦直接輸上「豆角樹」,沒想到很多的網友都詢問過這樣奇特的樹種,經過查詢小編才知道這種樹叫做梓(zi)樹,梓樹是紫葳科梓屬喬木,樹型較高,葉大蔭濃,春夏黃花滿樹,蒴果絲狀懸垂,是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樹種。南北方均有廣泛分布。嫩葉可食;樹葉、樹皮、果實均可入藥;木材亦可作家具。
生於海拔500-2500米的低山河谷,溼潤土壤,野生者已不可見,多栽培於村莊附近及公路兩旁。分布於長江流域及以北地區。適應性較強,喜溫暖,也能耐寒。土壤以深厚、溼潤、肥沃的夾沙土較好。可利用邊角隙地栽培。
古代曾把「桑梓」、「梓裡」做為故鄉的代稱,就是因為古代宅居旁常栽梓樹和桑樹。 又見「《說文解字》載:梓,楸[qiū] 也。」原來這梓樹就是以往木匠們津津樂道的楸子樹。至於它的觀賞價值,該種在適地生長頗速,春日滿樹白花,秋冬英垂如豆。是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樹種。可作行道樹、庭蔭樹以及工廠綠化樹種。木材白色稍軟,可做家具,制琴底。嫩葉可食;葉或樹皮亦可作農藥,可殺稻螟、稻飛蝨。目前已經是園林綠化常用的樹種。
生活永遠是多樣性的,大自然給了我們很多的未知,也讓我們不斷地接受新的事物,就像我們感受到很貴重的櫻花、桂花、香樟等一些南方的樹種隨著人們栽培技術的日益成熟都會走進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生活的世界更加斑斕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