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市錦界鎮王虎堂:樹高千尺不忘根 黨員回報故土情

2020-12-26 文明陝西

盛夏的神木市錦界鎮大地山巒疊翠,萬物勃發,瑤渠村西凉小組活動室內人聲鼎沸,熱鬧非凡。7月26日,瑤渠村西涼小組舉辦了「不忘家鄉情,回報養育恩」主題慰問活動。該村黨員王虎堂將準備好的30餘份米麵油等生活物資親手發放給小組內年邁的老人。老人們接過慰問品後激動地說:「感謝你經常牽掛著我們,咱們西涼出了你這麼有愛心的孩子,我們心裡很自豪」。

據悉,王虎堂是錦界煤礦的一名技術骨幹,也是一名共產黨員,日常生活中,經常以「勿以善小而不為」自勵,熱心幫助親戚同事。他富而思源,富不忘本,經常組織各類幫扶慰問活動,幫助村裡困難特殊群體,傾情回報家鄉養育之恩。

王虎堂的這種故土之戀和報恩情懷是一種「小善」,但正是這一個個「小善」的「細流」,匯聚成一條「大愛」的「江河」。從個別行為到普遍現象,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黨員致富回報家鄉的「種子」正在瑤渠村乃至整個錦界鎮「疏枝散葉」,未來必將「枝繁葉茂」,激發人民潛藏在心靈深處的道德力量,並把這種力量轉化為推動家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的強大動力。(王豔)

相關焦點

  • 神木市錦界鎮舉辦「歡度國慶、 喜迎中秋」主題活動
    為迎接中秋節的到來,進一步發揮傳統節日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中的載體作用,營造熱烈喜慶、文明和諧、健康向上的節日氛圍,9月26日,神木市錦界鎮友誼路、信義路社區攜手方舟藝術培訓部、紅杉樹智能教育培訓部在政府廣場舉辦「歡度國慶、喜迎中秋」主題活動,組織轄區內居民一起做月餅、品月餅、猜燈謎,為他們送上節日的祝福與溫暖。
  • 俗語「樹高千尺不忘根」,下半句才是精髓,老祖宗教你為人處世!
    說起俗語很多人認為這不過就是一些粗俗沒有文化的人說出的言語,認為其中大多數俗語都是通俗易懂沒有任何可以研究的文化價值,其實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我們知道俗語雖然非常直白簡單,可是他大多數都是我們的老祖宗所總結出來的經驗道理,其中很多深層含義值得我們去學習,特別是那些老祖宗們留下的關於那些為人處事的俗語對於那些涉世未深的年輕人來說,無非就是一個珍貴的寶庫一般,而我們知道有一句俗語叫做「樹高千尺不忘根
  • 俗語「樹高千尺不忘根」,下一句才是經典,老祖宗教你為人處世
    正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在農村就有一句關於勿忘恩情的俗語,叫做「樹高千尺不忘根,人若風光勿忘恩」,這句流傳了千年的老話,即使在當代也值得我們記住,並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還要能貫徹實踐。「樹高千尺不忘根」,這句話是講自然現象,樹木無論長得有多高,它最初生長的地方都在泥土裡,它的根只有深埋土壤,才能在大風暴雨天氣裡,屹立不倒,靠著根部從土壤吸收營養,再輸送的其它部位,方能長成參天大樹。人與樹同理,「人若風光勿忘恩」,人在成功之時,也不應忘那些曾在困難時幫助過自己的人。
  • 神木市錦界鎮人民政府2019年決算公開情況的說明
    (七)負責農村醫療、養老、社會救助、扶殘助殘、殯葬管理等社會保障工作,建立健全應急保障體系,及時處置和上報重大社情、疫情、險情,加強突發事件預警和管理,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積極做好擁軍優屬、徵兵和民兵預備役部隊建設工作。(八)負責鎮區市容、市貌、綠化、環衛等管理工作,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不斷完善公益設施和基礎設施。
  • 神木錦界鎮舉辦「傳承中華文明 粽情大美錦界」端午主題系列活動
    在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端午節來臨之際,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營造濃厚節日氛圍,6月23日,「傳承中華文明、粽情大美錦界」端午節系列活動在神木市錦界鎮友誼路社區拉開序幕。此次活動由錦界鎮黨委、政府主辦,友誼路社區、信義路社區承辦,錦界鎮婦聯幹部、社區志願者、居民群眾約70餘人參與。社區工作人員提前一天買好糯米、紅棗、粽葉等包粽子材料,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活動現場歡聲笑語,其樂融融,所有人圍坐在一起,忙得不亦樂乎。
  • 澄城縣莊頭鎮:樹高千尺不忘根 人行千裡不忘本
    大格局造就大發展,大情懷造就好企業,作為從莊頭起步騰飛的企業,信達泰迅速成為集原煤洗選、新能源開發、倉儲物流、機電銷售等業務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公司這一種「樹高千尺不忘根,人行千裡不忘本」的義舉感動著我們,也從側面展示出企業成功的必然。作為縣城經濟的橋頭堡,莊頭始終張開懷抱,招引過許許多多的企業,他們的性質可能不同、體量可能不同,但都在這次疫情阻擊戰中向我們展示了社會責任和情義擔當。
  • 致「驕傲」的孩子們:樹高千尺不忘根,父憂母難莫忘恩
    樹高千尺不忘根,何況你還只是一棵小樹苗故事從這裡說起:一個18歲的花季少女,長得也挺漂亮,但有天和同學玩耍完回家後,張口就跟爸爸媽媽要幾萬塊錢,說自己18歲生日快到了,作為成年禮,想給自己整個容變得漂漂亮亮的,好幾個同學都整過了,都找到了家庭條件很好的男朋友。
  • 樹高千尺不忘根 飲水思源不忘人
    對黨員幹部而言,保持同群眾的密切聯繫,就是要做到「想」群眾,心裡裝著群眾的事;「懂」群眾,了解群眾的所需所盼;「學」群眾,把群眾當事業導師。「想」群眾,心裡裝著群眾的事。群眾利益無小事,黨員幹部要始終堅持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工作好壞的標準。
  • 【三秦秋實】陝西神木市:2800畝土豆喜獲豐收
    近日,神木市錦界鎮溝掌村2800畝土豆喜獲豐收。溝掌村土豆種植基地是高產高效水肥一體化集成技術示範園之一,這些土豆從施肥、用藥全部採用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全程機械化,最大限度節水節肥、省時省工,有效提高了土豆的品質和產量。
  • 有為不忘桑梓情,回報故土養育恩——羅勤書畫展平山專場開幕啦
    書 畫 展 訊 有為不忘桑梓情,回報故土養育恩。
  • 樹高千尺不忘根 做人民的好公僕
    歷年來,我們黨的幹部隊伍中從來不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公僕,黨員幹部必須牢記一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為人民服務,要常懷敬畏之心,清醒認識到手中的權力姓「公」姓「民」不姓「私」,要懂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權大不忘責任重,努力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 汝南縣留盆鎮:情系故土愛灑桑梓 捐資助學回報家鄉
    駐馬店網訊(記者 王飛 通訊員 李東鋒)「樹高千尺,根脈相連」。
  • 樹高千尺不忘根,人若風光勿忘恩(薦讀,句句真理)
    導語:飲水思源,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文/康小花樹高千尺不忘根人這一輩子,最該感激的人是:在你貧窮時,借錢給你,還不要利息的人,共度患難風雨同舟的人,雪中送炭不求回報的人。這幾種人都是我們一生的貴人,倘若有幸遇到,好好珍惜!樹高千尺不忘根,人若風光勿忘恩。
  • 洛陽新聞博物館——樹高千尺不忘根
    館內的諸多文獻資料,生動的再現了《新洛陽報》創刊經過和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能從這座小院子裡,看到《洛陽日報》的初心,江山萬裡總有源頭,樹高千尺不忘根
  • 記棗強縣芍藥村黨總支書記王文忠:樹高千尺不忘根
    「樹高千尺不忘根。我個人生活好了,不能忘了父老鄉親,要讓他們同樣過上好日子。」樸素的話語,包含著王文忠情牽故裡、造福桑梓的拳拳之心。    從亂到治——「不把村裡問題解決好,我就不走!」    王寶旺是村裡的老黨員,過去跟不少村民有矛盾,走在路上經常挨白眼。兩項工程開始後,他受到感化,主動找到王文忠,要求參加義務勞動。王文忠答應了。在和大夥一起打井、修路中,王寶旺漸漸融入了村民的圈子,後來又跟有矛盾的村民成功達成了和解。
  • 俗語:「樹高千尺不忘根」,下半句才是經典,讀懂了受益終生
    在我們的生活中,肯定會有一些話對我們造成一定的影響,就比如說一些俗語,看似淺顯的話,卻蘊含著古人的生活哲理,「樹高千尺不忘根」,這句話很好理解,就是說樹長得就算再高,也不能忘記自己的根在地上,還有當初大地對它的呵護。
  • 俗語:「樹高千尺不忘根」,下一句才是重點,老祖宗教你為人處世
    「樹高千尺不忘根」,這句話是講自然現象,樹木無論長得有多高,它最初生長的地方都在泥土裡,它的根只有深埋土壤,才能在大風暴雨天氣裡,屹立不倒,靠著根部從土壤吸收營養,再輸送的其它部位,方能長成參天大樹。小時候,父母是你的根本,是撫育你長大的人;在學校,老師是你的恩人,給你知識,教你做人;在社會,朋友是你的恩人,也許還有素未謀面的貴人,只要是幫助過你的,都要記住,懂得回報。喝水不忘掘井人。要不是「眾人拾柴火焰高」,你不會有偉大的成就。你單打獨鬥,力量是有限的,在強大,不過是千斤之力。
  • 樹高千尺不能忘根 距離再遠根系相連
    俗話說,「樹高千尺不能忘根,距離再遠根系相連。」王寶祥贈送給高秉涵老先生的黑陶陶壺,是選用家鄉的黃河土燒制,上面印有「歸根」二字和落葉圖案,曾榮獲山東省大眾藝術節「儒風泰山」金獎。王寶祥表示,他早就知道高秉涵的事跡,對老先生非常敬佩,得知老先生回鄉省親、賞花的消息後非常高興,想到要代表家鄉人民把自己的得意作品,代表著濃濃鄉情的黑陶陶壺贈送給老先生。
  • 神木市高家堡鎮 黨員幹部到貧困戶家中話家常
    本報訊(通訊員 曹斌 劉驍月) 近日,神木市高家堡鎮組織全體鎮村黨員幹部進村入戶,對全鎮33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邊緣戶開展全覆蓋大排查大走訪,通過與他們拉家常、話扶貧,查找短板、破解難題。今年66歲的劉矦換是高家堡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女兒在榆林學院就讀,自己患有高血壓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