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第14集 大汶口文化

2020-12-12 子沐春秋

1959年6月,山東泰安大汶口鎮鐵路工地發現了古文物的消息不脛而走,一個臨時組建的考古工作隊迅速趕到了現場,沒有人想到,正是這個匆忙上馬的考古發現,揭開了一段塵封了6000年的文明的神秘面紗。

通過數年的發掘、研究,發現了幾處窯址和180多座墓葬,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石器、陶器和玉器。陶器以紅色為主,兼灰色、彩色和白色,一些陶器的造型不同於仰韶文化、龍山文化,被稱為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遺址的面積超過80萬平方米。從大汶口墓葬中發現,墓的大小區別很大。大墓長4米,寬3米,用數十根原木橫豎咬合,壘成「井」字形棺槨,隨葬品眾多,有的隨葬陶器多大百件,還有精美的鏤花象牙筒、鱷魚鱗板、龜甲和玉器等,以示其生前的富足貴重。小墓長僅1米多,寬不足半米,勉強能容身,幾乎沒有隨葬品。

在那個時代,豬似乎是家庭財富的象徵。豬頭是重要的隨葬品,最多的一座墓中發現了14個豬頭。可見,在當時,隨葬的豬頭數目越多,意味著墓主人生前越富有。

男尊女卑的觀念似乎在墓葬中也已經可以體現出來,大汶口的幾處男女合葬墓中,男性佔據中心位置,墓坑較大,隨葬品較多;女性處於從屬地位,墓坑較小,隨葬品也少。

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以紅、灰陶為主,還有少量白陶。白陶燒制溫度更高,選材更精,以前專家認為,這種陶器在商代才出現,大汶口白陶的發現,打破了這一傳統認識,白陶的燒制時間被提前了數千年。

據人類學家研究發現,大汶口人身材高大,男子平均身高在1.72米左右,高於同時代的仰韶文化晚期人,他們更善於使用弓箭,在獵取食物、打擊敵人方面更有優勢。

大汶口文化綿延時間近兩千年,它主要分布在以泰山為中心的山東境內,以及江蘇、安徽北部,河南省東部和中部,是河淮地區的古老文化。

如果說,河姆渡文化和仰韶文化是母系社會的文化代表,那麼大汶口文化以及後來的龍山文化就是父系社會的歷史見證和文化遺存。大汶口文化早期已經處於母系社會的後期,其中、後期正好是父系社會時期,此時,私有制已經萌芽,出現了富裕家族和貧困家族。貧富的分化,逐漸產生了階級,原始公社制度走向歷史的盡頭。

私有製取代原始公有制,平等的氏族逐漸分化成不平等的階級,中國原始社會時代即將過去,文明時代的曙光已經來臨。

相關焦點

  •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第14集 大汶口文化
    陶器以紅色為主,兼灰色、彩色和白色,一些陶器的造型不同於仰韶文化、龍山文化,被稱為大汶口文化。大汶口遺址的面積超過80萬平方米。從大汶口墓葬中發現,墓的大小區別很大。大墓長4米,寬3米,用數十根原木橫豎咬合,壘成「井」字形棺槨,隨葬品眾多,有的隨葬陶器多大百件,還有精美的鏤花象牙筒、鱷魚鱗板、龜甲和玉器等,以示其生前的富足貴重。
  • 中華上下五千年之上古時期:大汶口文化興起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時代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文化,現在已經發掘出來的典型遺址有:泰安大汶口、滕縣崗上、曲阜西夏侯、鄒縣野店、兗州王因、邳縣劉林、大墩子、諸城縣呈子、日照縣東海峪和膠縣三裡河等遺址。大汶口時期的彩陶大汶口文化於1959年首次發現並挖掘,考古界將大汶口遺址和相同類的文化遺址都命名為大汶口文化。之後的幾年又進行過多次的挖掘,遺址內存在著許多的墓葬、房址等。
  •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中華文化,有文字記載的文明史將近四千年,口口相傳的古代文明史一千多年,合起來稱:中華文明史,上下五千年。他們祖祖輩輩,子孫萬代,生活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孕育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在這塊土地上,以漢族為主,融合了在這塊土地上共同生活的各個民族,組成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共同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
  •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第10集 父系社會
    在母系社會,女性是崇拜的對象,在紅山文化中出土的女神像、裸體女神,是女性崇拜的體現;在父系社會中充滿著對英雄,對男性的崇拜,如在龍山文化遺址中出現了陶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龍山文化等等都是父系社會的文化遺址。
  •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第11集 仰韶文化
    我們常說,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度,這個歷史是從什麼時候算起的呢?這個歷史應該從有文字符號記載時算起,而古陶器就是開啟中國古代文明歷史大門的鑰匙。要探尋中華文明的源頭,就不能不講講仰韶文化。第二年,安特生來到了河南省西北部的澠池縣仰韶村,轟動世界的仰韶文化遺址被發掘了!後來,經過中國考古工作者數十年的考察發掘,已知「仰韶文化」的歷史距今5000年到7000年,歷時兩千年,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仰韶文化及受其明顯影響的遺址已經發現了數千處,它們的分布以河南、陝西、陝西為中心,影響涉及甘肅、湖北、河北和內蒙古河套地區。
  • 詩詞傳承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
    詩詞是我們中華優秀的傳統之一,是我們中國人學習古詩的途徑之一,是代表著我們中華上下五千年漫長歷史之一。我們必須好好愛護傳統文化,必須好好傳承中華文化,必須以核心價值觀為本的思想去學習中華文化。織布織女從小學到高中時期,我們學習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經典詩句
  • 中華文化為什麼是上下五千年?
    我們常常說道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但是你知道這五千年是怎麼來定義的嗎?歷史學者認為,「歷史時代」的定義是從產生文字之後算起,根據中國的典籍中的紀錄,中華文明的開端大約是在公元2070年前的夏朝,那到現在也不過是公元2020年也不過是四千年的歷史,那這個華夏五千年的歷史又是怎麼來的呢?
  • 小小故事屋——《中華上下五千年》之嶽飛精忠報國
    小小故事屋——《中華上下五千年》之嶽飛精忠報國 2020-01-18 14: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 第1集 盤古開天地
    《盤古開天地》最早是由三國時期東吳的太常卿徐整歸隱山林多年後撰寫整理的,全文270多個字,分上下二則,上則介紹宇宙的開闢,下則介紹萬物及人類的起源。該文章分別編入徐整自己撰寫的《三五歷記》和《五運歷年記》,這則故事被後世學者文人廣泛引用,成為經典文獻。
  •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是誇大其詞嗎?
    那麼,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是誇大其詞嗎?老謝來聊聊。 我們可以分為時間和性質兩部分來展開探討——時間上,真的有五千年嗎?性質上,是文化還是文明? 我們先來聊第一點,時間問題。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要知道「上下五千年」這個說法從何而來?又是如何發展?
  • 上下五千年-中國文化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約有五千年的歷史淵源,所以"五千年"也就代指整個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為現代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學家林漢達所著,講述了中國的實史,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國發展史、重大歷史事件及名人簡介為一身的優秀歷史讀物。
  • 《中華上下五千年》有聲朗讀版在線聽書MP3 第258集
    按照古代的傳統說法,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現在,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期間流傳有許多的神話,歷史故事等。故有書《中華上下五千年》。在華夏廣袤的大地上,我們的祖先以偉大的創造力、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歷盡磨難,從遠古走到現代,從蒙昧走向文明。五千年來,中華民族走過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鑄成了燦爛的現代文明。
  • 《中華上下五千年》有聲朗讀版在線聽書MP3 第278集
    按照古代的傳統說法,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現在,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期間流傳有許多的神話,歷史故事等。故有書《中華上下五千年》。在華夏廣袤的大地上,我們的祖先以偉大的創造力、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歷盡磨難,從遠古走到現代,從蒙昧走向文明。五千年來,中華民族走過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鑄成了燦爛的現代文明。
  • 《中華上下五千年》有聲朗讀版在線聽書MP3 第299集
    按照古代的傳統說法,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現在,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期間流傳有許多的神話,歷史故事等。故有書《中華上下五千年》。在華夏廣袤的大地上,我們的祖先以偉大的創造力、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歷盡磨難,從遠古走到現代,從蒙昧走向文明。五千年來,中華民族走過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鑄成了燦爛的現代文明。
  •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第10集 父系社會
    在母系社會,女性是崇拜的對象,在紅山文化中出土的女神像、裸體女神,是女性崇拜的體現;在父系社會中充滿著對英雄,對男性的崇拜,如在龍山文化遺址中出現了陶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龍山文化等等都是父系社會的文化遺址。
  • 中華上下五千年 第一期 遠古時代
    在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四個輝煌璀璨的文明,分別是發源於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文明,發源於尼羅河畔的古埃及文明,發源於恆河、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以及發源於長江黃河的中華文明。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其他三個文明都相繼衰落,只有中華文明在歷經了王朝更迭、時代變遷後依舊薪火相傳,綿綿不斷。
  • 論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
    按照古代的傳統說法,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現在,大約有五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期間流傳有許多的神話,歷史故事等。五千年來,中華民族走過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鑄成了燦爛的中華文明。馬克思曾說過:「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它反映人類改造自然、改造社會、不斷推進文明進步的歷程。今天的世界是過去世界的繼續和發展,如果割斷歷史,就不能全面地、正確地理解現實和展望未來。」歷史是我們的過去,我們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足跡,才發展到今天高度文明的社會。
  •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第13集 河姆渡文化
    1973年,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村在建設水電站時,發現了一處古代文化遺址。經過浙江文物工作者歷時4年多的考察、發掘,一個面積2630平方米的古代文化遺址呈現在世人面前,這就是「河姆渡文化遺址」。消息傳出,引起了海內外學術界轟動。
  •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說法最早是誰提出來的?
    「上下五千年」這個說法我們再熟悉不過了,講的是我國的文明史有五千多年,最早從皇帝、炎帝開始,之後經歷夏商周等朝代,才走到今天。但是我們上下五千年的說法是被許多學者所不接受的,畢竟僅僅從文字記載來看是不夠的,要論真正的歷史,就必須有物證出土。
  • 「秒懂」歷史《上下五千年連環畫》第三集: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上下五千年連環畫》第三集: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上下五千年連環畫》《上下五千年連環畫》由歷史專家審定。著名歷史學家、《百家講壇》主講人閻崇年,評價道:這套書把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每個朝代的興盛衰亡,通過一幅幅連環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