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魚產業新城助力區域經濟轉型升級

2020-12-12 荊楚網

「南有嘉魚,烝然罩罩。」

嘉魚這座以《詩經·小雅·南有嘉魚》得名的小城,隸屬於湖北省鹹寧市,與洪湖相望,以三湖連江。

「蔬菜之鄉」「螃蟹之鄉」「鮰魚之鄉」成為嘉魚對外最為熟知的標籤。隨著城鎮化、產業化浪潮的推進,以武漢新一輪產業外溢先導區為依託,這條遊弋於鄂南的「銀鱗之魚」,正成長為一條翻騰於長江的「黃金巨鯤」。

作為國家首批對外開放地區、長江經濟帶重要開發區、「荊楚文旅名縣」,嘉魚正成為湖北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活躍因子。2017年3月,嘉魚縣人民政府與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夏幸福」)籤訂嘉魚產業新城PPP項目合作協議,攜手打造嘉魚產業新城。嘉魚正以新戰略的啟動、新產業的聚集、人口的導入,展開了一場城市動能的「鯤鵬之變」。

交通同網:武鹹同城化黃金焊接點

嘉魚位於武漢西南,長江橫貫全境109.6公裡,擁有60公裡深水岸線。

在嘉魚,白湖、梅懈湖、小湖三大湖泊連接長江,既構成了嘉魚獨特的城市地理地貌,也是嘉魚與長江、與武漢的天然聯繫所在。地處長江中遊南岸,北與武漢接壤的嘉魚產業新城,是武漢產業外溢的第一站,是武漢與鹹寧雙城緊密銜接的焊接點。

嘉魚產業新城坐落在黃鶴樓向南50公裡,位於武漢半小時生活圈。

因地緣相近,武漢與鹹寧之間展開了同城化和一體化發展的求解與探路。通過空間布局合理、結構層次清晰、能力負荷充分、功能銜接順暢的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打通雙城共融的「最後一公裡」。

2013年,武鹹城際鐵路自武昌出發,不到半個小時,越光谷,過江夏,呼嘯而過直抵鹹寧,武漢與鹹寧的城市邊界被迅速打破。

近年來,伴隨武鹹城際鐵路這條交通主動脈的貫通,包括京港澳高速、武深高速、環城高速、法泗連接線、嘉魚長江大橋等在內的「三高一橋一港」實現暢通,「武鹹一體化」正在加速發展。

2018年,《鹹寧市中心城區綜合交通體系規劃》正式發布,其中,規劃引入武漢地鐵15號線,向南延伸至鹹寧北站。依託一張越織越密的交通之網,嘉魚產業新城正離武漢的空間距離越來越近,與武漢的銜接也越來越緊密。根據《武漢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武漢正著力統籌與建設武漢大都市區,強化武漢主中心的輻射與帶動作用,加強與周邊區域協同發展,這些都為武鹹同城規劃和建設指明了方向。

武漢作為鹹寧的北向通道,鹹寧作為武漢的南部大門,二者同城化、一體化發展之間,嘉魚產業新城成為黃金焊接點,通過要素集聚、空間開拓、資源導流,為雙城錯位發展、協同發展、融合發展按下加速鍵。

產業同興:鑄就經濟騰飛的新引擎

嘉魚提出「全力推進工業提質、加快推進農業提效、大力推進三產提檔」的實施路徑,全速開展招商引資工作,推進重點項目與企業的落戶。

針對武漢區域汽車「零配比」與國際通行標準的相對缺口問題,嘉魚搶抓武漢汽車製造、光電製造產業發展機遇,積極做好產業配套承接。

根據規劃,嘉魚產業新城位於嘉魚最北段,總佔地面積40.8平方公裡,依託佔據武漢都市圈「南軸發展第一站」、武鹹同城化「協同發展區」的樞紐位置,圍繞武漢「大車都、大光谷」產業板塊,重點培育汽車及零部件、專用裝備、新材料三大產業集群。

對於武鹹雙城來說,嘉魚產業新城的意義不僅是增速,更是提質——在對城市新興產業承接的同時,也促成新舊動能的轉換。

截至2019年7月,嘉魚產業新城已先後籤約11個汽車零部件、專用裝備製造企業,合計投資額超過50億元。包括中用汽車配件、賽邁斯科技、武漢洛特福、江蘇波鎂特等多家行業巨頭已落戶,也將以「1引N」的強大帶動力,吸引更多的上下遊企業前來。

其中,以嘉魚產業新城新舊動能產業港為例,園區前身為東盛塗料廠。對此,華夏幸福在新城整體規劃打造之前,對曾經的塗料廠近萬平方米的廠房進行了翻修,結合嘉魚產業新城的產業定位,通過優勢產業的導入,助力鹹寧構建新經濟體系,打造新產業動能。

通過產業的集聚、動能的升級,武漢城市南軸產業「大鏈條」與「強磁極」正逐步形成。這一產業新城,預計10年內將成為帶動嘉魚產業發展,鑄就嘉魚經濟騰飛的強勁新引擎。

生活同享:展現宜居宜業的「多面嘉魚」

三年集群初具規模、五年吸引龍頭企業、十年成就產業高地,是嘉魚產業新城對外所描繪的藍圖、所展示的雄心,也是立下的一紙「軍令狀」。

武漢正南,鹹寧以北,於千餘平方公裡的沃土之上,一座有產、有居,有廠房、有小鎮,活力與溫度兼具的產業新城正在崛起。

在新城整體規劃的「兩心、兩區、三帶、兩鎮」的空間結構之中,「兩心」為產業服務核心和公共服務核心,「兩區」為產業示範區和新城綜合區,「三帶」為生態景觀帶、城市發展帶、經濟發展帶,「兩鎮」則為智造小鎮、創業小鎮。

嘉魚產業新城將打造集特色工業與完備城市配套於一體的田園產居新城。秉承「生態優先、產城融合、彰顯文化」的規劃理念,嘉魚產業新城注重保護特色田園系統,預留生態敏感區,利用生態水系構建中央公園體系;通過公園與生態廊道,串聯創業示範區、新城綜合區等功能組團,以及教育、醫療、文化、酒店、商業等公共服務設施,全面提升區域的公共服務和生活配套水平,樹立現代產城融合新標杆;通過文化植入、旅遊展示和新城品牌打造等,添加嘉魚地域特色,建設宜居宜業的武鹹門戶、嘉魚客廳。

在嘉魚產業新城的規劃中,將展現一個「多面嘉魚」——有經濟的飛速運轉,有產業的蜂擁而至,有田園的風光秀麗,更有生活的寧靜美好。

依託武鹹「半小時經濟、交通、產業、生活圈」,從成形,到強化,嘉魚產業新城融入澎湃時代大潮,與武漢交通同網、產業同興、生活同享,成為湖北縣域經濟轉型、武漢智能製造升級、嘉魚城市動能提升的活躍因子與重要變量。

一江共系,雙城共融,鯤鵬擊浪從茲始,嘉魚巨變自此生。


相關焦點

  • 嘉魚:產業新城在崛起
    今起,本報推出「建設轉型發展示範區調研行」系列報導,敬請讀者關注。產業新城——嘉魚縣建設轉型發展示範區的一個樣本。在這裡,農區變城區,農業變工業,農民變市民。3日,記者到嘉魚產業新城採訪,很想弄清楚三個問題。問題一:嘉魚產業新城會是什麼樣子?
  • 武漢之南50km的這座嘉魚新城長大啦!
    ——嘉魚縣建設轉型發展示範區的一個樣本。嘉魚產業新城新舊動能產業港,園區前身為東盛塗料廠。對此,華夏幸福在新城整體規劃打造之前,對曾經的塗料廠近萬平方米的廠房進行了翻修,結合嘉魚產業新城的產業定位,通過優勢產業的導入,助力鹹寧構建新經濟體系,打造新產業動能。這是一座宜居宜業的幸福之城。產業,城市興盛之基;宜居,城市永續之本。
  • 為什麼是嘉魚?
    武漢市汽車產能分布圖作為武漢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汽車產業正在經歷新一輪轉型,新能源和車聯網的產業布局已初具規模,國家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基地,5G場景下的技術試驗達成在望。武深高速公路嘉魚北段已經完工,法泗連接線即將貫通,從武漢市中心驅車至嘉魚產業新城,只需要三、四十分鐘,嘉魚產業新城,正全面融入武漢「半小時經濟、交通、生活圈」;長江黃金水道,縱貫嘉魚全境120公裡,嘉魚產業新城南部的潘家灣港區是距離武漢市最近的深水碼頭,未來將發展成為多種功能的綜合性港區;距武漢天河機場100公裡,距規劃建設的山坡第二機場僅30公裡;
  • 華夏幸福產業新城進駐武漢經濟圈 選址新洲嘉魚江夏
    今年5月以來,武漢新洲、鹹寧嘉魚、武漢江夏先後與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備忘錄,擬就約定區域整體開發進行合作。在即將合作打造的三處產業新城中,華夏幸福與地方政府共同探索的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將繼續成功應用,以助力武漢城市圈經濟產業轉型升級。
  • 國內新能源物流車「領頭羊」籤約落戶湖北嘉魚產業新城
    這是華夏幸福為嘉魚導入的首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龍頭項目,作為國內目前唯一一家打造純電動城際物流產業鏈的企業,天道新能源汽車入駐嘉魚產業新城,將助力產業鏈相關企業聚集發展。嘉魚產業新城實景規模化啟用,新能源物流車站上風口截止到目前,深圳、成都、天津、鄭州、廈門等多個城市已經完成純電動物流車路權電子備案登記。
  • 嘉魚:怎樣打造臨港生態新城
    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李志東說,小湖將打造成為兼顧水利、生態、休閒娛樂於一體的嘉魚核心區水生態公園。嘉魚坐擁109公裡的長江岸線,沿江建有五大港區和一座長江大橋,建成嘉魚經濟開發區、高鐵工業園和潘灣工業園。聽縣裡的幹部講,全縣形成輕工紡織、先進裝備製造、精細化工等六大工業主導產業,驅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 郴州:發展電商產業 助力實體轉型升級
    郴州播商產業示範基地籌備處成立儀式。商家現場直播銷售服裝。紅網時刻5月2日訊(通訊員 安志恆)4月30日下午,粵泰華泰城首屆電商論壇暨郴州播商產業示範基地籌備處成立儀式在華泰城綜合體舉行,標誌著郴州實體商家轉型升級邁出重要一步。近年來,隨著電商的發展,給實體店銷售帶來很大的衝擊,網絡銷售非常活躍。今年的疫情給電商發展帶來良好發展機遇。
  • 岢嵐:做強全域旅遊產業 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2020年09月15日忻州新聞——《深入轉型發展第一線》專欄報導:岢嵐:做強全域旅遊產業 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 綠色生態田園都市,溫柔硬核幸福新城
    」和「大光谷」延伸上下遊產業鏈條,進行智能、綠色和人才方面的升級,助推區域經濟「往優轉、往高走」。通過產業的集聚、動能的升級,武漢城市南軸產業「大鏈條」與「強磁極」正逐步形成。這一產業新城,預計10年內將成為帶動嘉魚產業發展,鑄就嘉魚經濟騰飛的強勁新引擎。
  • 常州高新區: 數字經濟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數字經濟正助推著常州高新區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12月3日,2020中國(常州)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與合作推進大會上,該區在5G、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等領域,又集中簽約12個項目,總投資15億元。
  • 超級蜂巢助力房山樓宇經濟 聚合區域產業效應
    北京作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將持續推進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促進區域發展與功能定位相協調、相適應、相一致,將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將持續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大力發展服務經濟、知識經濟、綠色經濟,加快培育金融、科技、信息、文化創意、商務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激發城市活力。  在房山十三五規劃中,已經明確了「生態宜居示範區、中關村南部創新城」的功能定位。
  • 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河南福田智藍新能源工廠開工建設
    河南省商丘市委副書記陳向平表示,商丘市位於河南、山東、安徽三省交界,該項目的開工建設,對於加快該市調整產業結構布局,打造裝備製造業新城,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促進帶動中部地區就業增長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面對能源危機和環保壓力,新能源汽車正在成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發展路徑。」
  • 百姓直通車關注:岢嵐:做強全域旅遊產業 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2020年09月15日忻州市廣播電視臺·忻州新聞——《深入轉型發展第一線》專欄報導:岢嵐:做強全域旅遊產業 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 助力石材產業轉型升級,卡奧斯牽手南安政府共建石材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開幕式上,卡奧斯COSMOPlat與南安市政府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石材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總部基地;同時,卡奧斯COSMOPlat、南安市政府、中民石材、南安石材工業協會籤訂「石材產業投資基金框架協議」,助力石材產業尤其是南安石材產業的轉型升級。
  • 安平經濟開發區:產業轉型升級 奏響跨越發展最強音
    &nbsp&nbsp&nbsp&nbsp長城網衡水6月29日訊(張佳 李志開 記者 張梅勝)今年以來,安平經濟開發區高揚「協同創新、綠色崛起」主旋律,緊緊圍繞打造千億元級智慧開發區,通過創新驅動、招大引優、招新引強,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奏響縣域經濟跨越發展最強音。
  • 舒城產業新城 打造大合肥產業生態圈「樣本」
    未來五年,合肥市將推動新型顯示、集成電路、光伏太陽能、智能語音及人工智慧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成為世界級產業集群,促進汽車、家電、裝備製造等優勢產業升級成為全球製造研發基地,搶佔量子信息、大數據、機器人、生命健康等未來產業發展先機。合肥製造將謀求更高層級的發展。
  • 期貨助力傳統蘋果產業轉型升級
    不過,經過十幾年的高速發展,蘋果產業目前進入到消費飽和、供大於求的產業格局,產業急需改變,而蘋果期貨的適時推出為蘋果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效的抓手,期貨的交割標準強化了產業的標準化分級理念,公開透明的盤面價格也為萬千果農及實體企業提供了參考依據。
  • 朔州:打造右玉馬世界公園,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馬世界公園項目位於山西省朔州右玉縣城東南郊,與南山森林公園、右玉精神幹部學院毗鄰,一二期總規劃面積為6300畝,其中一期4000畝,已經形成了國際化、高端賽馬產業鏈;二期新增規劃面積2300畝,將在一期深厚的賽馬產業基礎上,以馬文化為靈魂,以馬術經濟等第三產業為戰略增長點,以馬文化主題公園為核心定位,以數字沉浸科技為創新特色,周邊七個城市人口達2000萬,馬文化旅遊消費市場潛力巨大,以世界馬文化大百科為項目核心競爭力
  • 新興產業強勢崛起,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數字經濟引領澄邁逆勢增長
    多年來,海南生態軟體園堅持圍繞綠色科技主線,不斷創新和升級產業定位,始終站在產業前沿風口不斷完善相關配套,建成包括教育、醫療、商務、居住等於一體的產業微城,讓企業「在公園裡工作,在生活中創新」。「目前,園區入駐企業累計5159家,今年一季度新增企業326家。」
  • 武漢南的這座田園新城,藏著多少精彩?
    武漢和嘉魚,正加速邁向「武漢(嘉魚)」。已建成運營的嘉魚產業新城,則正處在嘉魚北上、武漢南下的交匯點上,區域價值不言而喻。從「你、我」到「我們」,嘉魚產業新城將不僅僅是區域利好的受益者,也正逐步成長為區域價值提升的引領者、大武漢都市圈發展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