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我這個月的訂單還沒完成,這臺機器可千萬不能停電啊。」
「您放心,我們用的是帶電作業,不會影響您正常用電的。」
在當前護航企業生產全面復甦的緊要關頭,有這麼一支隊伍,他們視優質服務如生命,用真心、真情、真意為客戶排憂解難,保障了安全可靠電力供應,架起了和群眾之間的連心橋。他們就是國家電網山東電力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
許下一個承諾,彩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2000年1月23日,山東電力集團公司鄭重向社會宣布,山東電力實施「彩虹工程」,向社會公布10項服務承諾,設立1000萬元行風建設獎勵基金,花錢買批評、買意見、買建議,主動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督,在公司與客戶之間架起理解、溝通、信任的「彩虹」。隨後,以「彩虹」命名的窗口、搶修、應急等服務隊不斷湧現,成為推進「彩虹工程」的重要力量。
2002年7月,第一支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成立,肩負起了架起與客戶之間彩虹心橋的歷史使命。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自成立之初,就將「彩虹連心、先鋒先行,善小而為、有呼必應」作為始終不渝的工作追求,彩虹是他的名字、他的印記,也是對「彩虹工程」的傳承和弘揚。
今年42歲的徐保慶是微山湖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的第二任隊長,多年來,這支隊伍紮根湖區,服務著53萬畝廣闊水域裡的4400餘戶漁民。在他的手裡,有一本從前任隊長劉巨海手裡接過來的、手工繪製的湖區服務地圖,上面準確標註著湖區每一名用戶的具體位置、用電情況。當時,老隊長鄭重地說:「彩虹出來了,天也就晴了。叫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就得對得起這個稱呼,不能讓老百姓說出個『不』字來。」
在徐保慶的印象裡,這些年,服務隊的建設更加規範,人員和船隻也換了好幾茬,但唯一不變的,就是服務隊的精神,就是始終做到「不能讓老百姓說出個『不』字來」。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他們在湖區主動開展「上門服務」「代捎服務」「一船式服務」「吆喝服務」「應急服務」,被當地群眾親切地成為「湖上彩虹」。
「彩虹工程」是一項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是一項永無止境的光明事業。多年來,一批又一批的山東電力人投入到這項事業中來,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從最初的17支、隊員不足500人,壯大到如今的128支服務隊、1380支專業分隊,隊員近1.8萬名,服務範圍覆蓋到了全部經營區域,服務內涵拓展到了重大保電、優質服務、搶險救災、科技創新、志願服務等各個領域,形成了展示公司形象的彩虹名片。
點亮一盞燈火,守護城市脈搏,守候萬家光明
電力是經濟發展的心跳和脈搏,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是萬家燈火的守護者,勇氣、責任、擔當,是他們不變的本色,「頂梁柱、頂得住,不向困難退半步」是他們堅定的信念,不管是面對重大風險挑戰,還是急難險重任務,都有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的先鋒旗幟和紅色身影。
疫情期間,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勇敢逆行在戰疫一線,他們主動對接全省749個定點醫院、集中隔離場所、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實行「一幫一」包保服務,全力守住抗疫防線。
在三奇醫療衛生用品公司,他們用全天候的值守、最及時的搶修,保障了每天百萬隻醫用外科口罩供給抗疫一線。在為雷神山醫院供貨的啟榮新能源材料公司,黨員服務隊用「發電+帶電」的「雙保險」,為企業滿負荷運轉解決了後顧之憂。
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1369名調控運行隊員喊出「疫情不退,我不回家」的錚錚誓言,連續63天封閉堅守電力保障崗位,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向我看、跟我幹、讓我來」。
濟南萬象城是CBD新區最先交付的商業體,建成時留給送電的時間只有40天。當時的項目部徐經理懷著忐忑的心情,撥通了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聯繫人李倩的電話。
「客戶的需求就是命令,一刻也不能耽誤!」接到申請後,服務隊立即啟動「一鏈辦理」,馬不停蹄地對接溝通市政務中心、規劃、交通、綠化等政府部門,僅用7天時間就完成了從規劃到佔路的「一條龍」行政審批。最終,萬象城提前20天送電!
後來,徐經理在送錦旗的時候連說了三個沒想到:「沒想到我們『不太現實的要求』被接受,沒想到還幫著跑手續,沒想到速度這麼快!」
國網山東電力承擔著對口幫扶日喀則完成1區14縣、總投資5.7億元配電網工程建設的艱巨任務。為高質量完成這一重大政治任務,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的57名隊員,分批跨越3700多公裡,來到零下20度的雪域高原。
為了工程早日完工,他們發揚「特別負責任、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電力鐵軍精神,在連續3個月的施工期間,全體服務隊員沒有節假日、休息日,平均每天行車超過6小時,有的隊員開玩笑的說,「我們服務隊員都是鐵齒銅牙,一定會在規定的時間內把這塊硬骨頭啃下來。」
6月24日,隨著主體工程竣工,當地群眾即將告別「無電、缺電、用電受限」的歷史,他們熱情的稱讚服務隊員,「扎西德勒,你們都是光明的使者!」
架起一座心橋,一頭連著黨,一頭連著人民
「彩虹」連著你我他,電力服務進萬家。「彩虹」是共產黨員服務隊最貼切的名片,更是共產黨員服務隊永不褪色的承諾。多年來,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始終堅持「你用電,我用心」,零距離、心貼心,辦實事、解難題,真正把服務做到群眾的心坎上。
2018年8月19日,受颱風「溫比亞」影響,濰坊市羊口鎮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11個村莊受災,3744戶居民停電。
此時,正在電力搶險一線的羊口供電所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李建文接到了來自家中的電話,原來他的家裡進水已達半米深,此時返回搶救家裡重要物品還來得及。面對這種情況,他毅然選擇堅守一線,和隊員們連續奮戰七個晝夜,築起了一道衝不垮的「紅色堤壩」。
洪水退去後,受災群眾返回家中,驚喜地發現,「剛進家門,燈就亮了,讓我們看到了光明、感受到了溫暖。」
在東明縣黃河西岸,有著5.8萬畝耕地,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2018年以前都沒有灌溉電源,「守著黃河澆地難」,成為了灘區群眾「心底的痛」。
群眾的需求就是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努力的方向。一聲令下,服務隊員深入灘區實地了解情況,帶頭踏勘制定跨越黃河輸電線路建設方案。2018年12月4日,山東境內單塔最高、塔身最重、跨度最長的10千伏線路在黃河上空成功架設,把電直接送到了4個農業提灌站,受惠群眾1.3萬,每年僅土地增收就達4600萬元。
送電那天,當地鄉政府領導和村民們共同把一面「電力彩虹心連心」錦旗送到了服務隊員手中。
外出打工是沂蒙老區群眾的重要收入來源,據統計,僅郯城一地就有父母在外務工的留守兒童8707人。為了讓留守兒童享有充滿關愛的成長環境,臨沂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的「彩虹爸媽」們以「二對一」的結對幫扶形式,由服務隊隊員自發組成愛心家庭,為留守兒童開展親情陪護、學業輔導、愛心捐贈等服務。10年來,「彩虹爸媽」大力弘揚「善小而為、善小常為」精神,通過定點結對,幫扶300多名留守兒童,累計開展活動1300餘人次,捐款捐物20餘萬元。
在志願服務中,雙方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次我要走的時候,孩子就拉住我的手問,『你來做我的媽媽好不好』。」一位彩虹媽媽說。
在黃河灘區新建的村臺上,在漁民喜迎豐收的湖面上,在城市發展的轟鳴聲中,在復工復產的企業中,在居民區溫暖的樓棟裡,在一望無際的金黃田野裡……彩虹的身影還活躍在大街小巷、田間地頭,用真心傳遞著小善大愛的正能量,彩虹的故事還在這片土地上不斷上演,用實際行動架起群眾心中的靚麗彩虹。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左豐岐 通訊員 李建飛 徐寧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