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信玄究竟是怎麼死的?他打贏過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嗎?

2020-12-15 穿越古今的愛情

在黑澤明的《影武者》電影裡,描寫了武田信玄和德川家康對抗的故事。在歷史上,武田信玄真的是被火槍打死的麼?他對自己的兒子勝賴真的是不夠信任麼?當時,戰爭的具體情況又是怎麼樣的呢?

一四六七年到一六一五年,是日本的戰國時代,人民為了生存紛紛揭竿起義。一時間各地硝煙瀰漫,戰火紛飛。武田信玄憑藉優秀的軍事能力在亂世中脫穎而出,他酷愛孫子兵法,並把其中的風林山火作為信條。這使他的武田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實力強大的信玄並不想安居一隅。他想要上洛號令整個天下,然而想要實現這個夢想困難重重。上洛,就意味著他要與戰國三傑中的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為敵。信玄行事穩健,從不打沒有把握的仗,一五七二年,越後之龍受制於暴亂,自顧不暇。而信玄趁此機會直接率兵上洛,此行,他第一個要殺死的目標就是德川家康。德川家康一看甲斐之虎武田信玄打來了立馬寫信給織田請求幫助。

而此時織田信長也被戰火包圍,一時分身乏術沒有辦法幫助他。當時家康身邊只有八千多人,而武田信玄帶了將近兩萬人前來攻打。就在此時德川家康的家臣本多忠勝挺身而出,帶領一部分軍隊和自己的主君打算和對方來個遭遇戰。但是人數相纏過大於是就讓德川家康先走自己在這裡斷後,對方將領看著他忠義的份上,就主動的讓開一條路。在這位敵方將領的幫助下,德川這批軍隊損失並不大。經過此戰德川家康一直就守在浜松城說什麼也不打算出來了,當時武田信玄也沒有打算要他的腦袋。信玄有條不紊的佔領了其他的戰略要地,孤立了浜松城,而家康這邊也終於等到了信長派來的支援部隊。織田軍的加入給了德川軍信心,兩軍聯合,大戰一觸即發。但是家康在城裡等了半天也沒有等到信玄來攻城,武田信玄在這時也犯了難,他不想為了消滅德川而損失大量兵力。

但如果放任不管,就必然會影響到上洛的計劃。於是他召開了作戰會議,會議上各家臣各抒己見,但是誰都不能讓信玄滿意。這時他的兒子武田勝賴提出了一個想法:用法子將德川家康騙出來。其他人聽後並沒有接話,畢竟想將德川家康這個老烏龜騙出來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信玄看向他的兒子眼神中充滿了期待,但是勝賴似乎只有一個想法。這時一個家臣提議道可以找一個對敵方有利的地形,然後將他們引誘出來,信玄聽後拍手叫好,立刻讓所有人開始戰前準備。一五七二年的冬天,家康他們都還蒙在鼓裡等著信玄攻城,而且信玄也沒讓他失望,帶著所有軍隊前來。家康手裡捏了把汗,生死存亡在此一舉。不過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信玄馬頭一調,理都不理他們,往三方原的方向走。家康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氣不打一處來並且想到他們前進的方向並不適合打仗。於是家康一聲令下,率領聯軍出擊,而這一切都在信玄的掌握之中。

家康帶領全軍飛奔而來,準備打信玄一個措手不及,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信玄早已擺好魚鱗陣,做足了準備,家康知道自己上當了而且退無可退,當下就擺出了鶴翼陣準備決一死戰。因為信玄熟讀孫子兵法,一眼便看出這個陣法的缺點,在他的命令下,眾將士牽制住了聯軍的兩翼。並憑藉兵力的優勢主攻家康所在的本陣,就在這生死存亡之際。更由於聯軍這邊的佐久間信盛不戰而退,使得聯軍的處境雪上加霜。而本來人數就處於劣勢的聯軍終於在信玄猛烈的進攻下土崩瓦解,家康狼狽的逃回浜松城,下馬的時候還帶著惡臭。追兵在不久之後來到城下,他們看到敞開的城門但心裏面有詐,不敢進去便在附近的犀之崖就近駐紮下來。

犀之崖直峭聳立,稍有不慎摔下去就會斃命。而熟悉地形的德川軍愣是在懸崖邊搭起了一座假布橋,他們趁著晚上,夜襲武田軍。而毫無防備的武田軍在慌亂中紛紛踏上布橋,頓時死傷無數,經過三方原的激烈戰鬥家康損失慘重。而對於信玄來說,拿下家康也只是時間問題。至於下一個打擊目標織田信長,信玄早已做好充分的準備,現在所有人都認為信玄是統一天下的不二人選。然而就在形勢一片大好,信玄即將實現夢想時他的身體不行了,武田信玄以為肺結核病意外病逝。死前他所說的話就像電影裡的一樣:我死之後敵人一定會攻打過來,你們一定不能洩露我的死訊並且最少保密三年。並把大權交給了自己的兒子武田勝賴,他看著自己父親充滿希望的眼光,鄭重的點了點頭。

就這樣甲斐之虎武田信玄永遠的閉上了眼睛,而和他有過正面作戰的德川家康也把信玄視為偶像,而且還命令畫師畫了一幅自己滿臉驚恐的畫像來警示自己。而這或許就是和黑澤明《影武者》不同的武田信玄死亡的真正歷史,雖說這裡面有許多都是民間流傳下來的故事,而根據史書對於日本戰國歷史的記載也有出入。就比如本多忠勝和武田軍的遭遇戰,日本江戶時代的著名兵書《甲陽軍鑑》是這樣描寫的但是得情況是本多忠勝奮勇廝殺才換來自己和主君的安全撤離。至於上面所說的放走本多忠勝的將領,則屬於民間傳說,而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例如:德川家康的空城計,犀之崖的布橋等。作為歷史雖然他們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但作為故事來說還是相當的精彩。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戰國時期的最後得到天下的 ,既不是武田信玄也不是織田信長,而正是德川家康。

相關焦點

  • 織田信長為何那麼忌憚武田信玄?他畏懼過武田信玄嗎?
    武田信玄實際上,織田信長忌憚的是武田信玄的軍事實力,更忌憚的是他背後的信長包圍網。德川家康織田信長之所以和德川家康聯盟有很多原因,1個是當時他的實力和武田信玄沒得比,差距太大了,1個是織田信長在桶狹間殺了今川義元,而今川、北條、武田三家曾經籤過同盟協定,是同盟關係
  • 德川家康殺繼承人,全是織田信長的錯?信長:怎麼又怪我?
    摘要:德川家康殺繼承人,全是織田信長的錯?信長:怎麼又怪我?日本戰國時代是一個下克上的時期,也是父子相殘造成人倫悲劇的時代。武田家父子的悲劇歷歷在目,隨後德川家康與嫡子的悲劇同樣上演。按照19世紀的記載,家康嫡子之妻五德姬(織田信長之女),因為發現婆婆慫恿夫君信康意圖聯合武田勝賴顛覆德川家,隨即寫信告訴父親織田信長,信長大怒立即命令家康殺妻、殺子。萬般無奈下的家康,只能殺了妻子和兒子。那麼,這起人倫悲劇的兇手,真的是織田信長嗎?
  • 德川家康與織田信長結盟後,德川家的這些年
    引言:1562年,織田信長派遣了家臣瀧川一益前往三河,希望可以和松平元康(德川家康)和談結盟。這時候的松平元康糾結了一陣後,最終選擇了與織田信長結盟。幸運的是他的選擇是對的,織田信長看重他們之間童年結下的深厚友誼,信長的才能與進步也讓他們之間的結盟更加穩定。1563年,三河爆發了一向一揆,當時松平元康手下的部分家臣都加入了一揆軍,其中包括本多正信、夏目吉信等。三河的一向一揆可以說是松平家康一生的第一次大的危機。
  • 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真的是因為友情而聯盟嗎?雙方各取所需
    摘要: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真的是因為友情而聯盟嗎?雙方各取所需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這對戰國聯盟典範,絕對是當時最穩固的聯盟,沒有什麼困難和危險能夠動搖德川家和織田家的聯盟。無論是信長包圍網,還是面對武田信玄的進攻,雙方都聯手應對,互相化解雙方面臨的壓力。這一切都是因為兩人的友情嗎?德川家康的幼年極為不幸,原本作為人質被送往今川家,沒料到家臣謀叛,半路上把家康劫走送往織田家。此時的德川家康10歲,而織田信長已經19歲。不少作家對此大做文章,在小說中描述德川家康下定決心,此生一定要追隨織田信長。
  • 德川家康殺掉妻兒,只為安撫織田信長,堪稱日本版的司馬懿
    之後,曾經擔任他的家奴的豐臣秀吉繼承了他之前的勢力,成為了日本的「關白」,他進一步完成了織田信長未完成的統一日本的大業,之後他野心勃勃地入侵了我們隔壁的半島,萬曆皇帝派出大明朝的軍隊和他們對抗,雙方大概打了個64開,我們是6,豐臣秀吉也在不久之後就死了。
  • 德川家康,豐臣秀吉,織田信長誰更厲害?
    德川家康,豐臣秀吉,織田信長這三個都是日本戰國時,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都是很了不起的。日本近代以來,抹黑德川家康、鼓吹豐臣秀吉。其中司馬遼太郎的觀點流毒甚廣。什麼「西軍必勝」的段子、「真田日本第一兵」,「前田利家死得早」等等,無疑都是把家康與運氣、怯懦、活得長掛鈎。事實上,德川家康比豐臣秀吉,織田信長小的多。但德川家康的資歷相當豐富,這也是秀吉為什麼極力籠絡他的原因。
  • 織田信長為什麼要強迫德川家康殺掉長子德川信康和正室築山殿?
    他女兒相當目中無人,整天趾高氣昂,不知道在那拽什麼拽,德川家康你這隻猥瑣無情的老烏龜!你對待她哪像公公對媳婦?完全是孫子對大爺吧!哼!你怕織田信長是吧?!我不怕!我要反抗!要讓你們這些三河農民嘗嘗我們今川後人的厲害!
  • 織田信長、德川家康都不是對手,武田信玄的軍隊為何那麼強?
    德川家康德川家的軍隊強在凝聚力上,首先是思想上高度統一,廣大家臣緊密團結在以德川家康為核心的三河統治集團周圍,創建和諧的東海道發展環境;其次是軍隊制度高度統一,以至於大叛徒、德奸石川數正叛逃到豐臣家後武田信玄德川家康的軍隊實力很強,但和武田信玄比起來依然不是對手。
  • 織田信長上洛,德川家康為何不作壁上觀,而是全力支持
    有人說到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之間的同盟。德川家康自小在織田信長家裡做人質,其時織田信長也年幼,兩人是小夥伴。 除了同盟和親家,更重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利益。織田信長曾經聯盟武田信玄,幫德川家康護住東邊安全,還一起協議瓜分了今川。
  • 德川家康明明對織田信長忠心耿耿,為何織田還要殺家康嫡長子
    被殺掉的是德川家康的嫡長子德川信康。他驍勇善戰,十幾歲就開始四處徵戰,是德川家康寄予厚望的繼承人,然而在他20歲時卻被織田信長逼迫切腹自殺,這是怎麼回事呢?長大後,織田信長靠武力先後掌握了美濃和尾張,成為威震一方的大名。隨後織田信長決定以「天下布武」的策略奪取天下。1560年,織田信長在桶狹間今川戰役中,消滅了東海道最強大名今川義元,德川家康趁機獨立,成為三河國的大名。不過,三河國境內的貴族大家,不肯聽命於德川家康。
  • 織田信長的12子8女下落如何?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怎麼對待他們?
    織田信長織田信長身死本能寺,之後織田家族逐漸沒落,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相繼崛起。那麼,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是如何對待織田信長的子嗣的呢?或者說織田信長的子女後來都怎樣了呢?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怎麼對待他們?織田信長兒子信忠、勝長都死在本能寺之變。信忠之死很可惜,他對內對外都有表現出才能,本是信長最好的繼承人。
  • 才能平實、強敵林立的德川家康,為什麼能夠結束戰國亂世?
    在清洲同盟後,德川家康一直追隨織田信長打江山,也為德川家帶來發展,逐步脫離小大名的尷尬地位,特別是織田信長在桶狹間合戰後,取下今川義元首級,這讓德川家脫離今川家的控制,重新復興,反而獲得今川家的土地。後又織田、德川聯合軍打敗、消滅了武田家,使德川家身邊沒有了威脅,有了蓬勃發展的空間。
  • 清洲同盟——織田信長攜手德川家康
    引言:桶狹間之戰後,原本向今川氏稱臣的德川家康趁機返回岡崎城宣布松平家獨立。今川義元之子今川氏真,十分惱怒,次年就派了手下家臣殺死德川這一方的人質。德川家康為了集中精力應付今川氏的攻勢,派了石川數正與織田信長商議結盟。
  • 看似無敵的信長包圍網,並非滴水不漏,看織田信長如何破局
    三是波及戰國大名之多,這個包圍網參與的戰國大名有十餘家,包括本願寺、延曆寺、淺井、朝倉、三好、六角、毛利、松永、武田、上杉等多家知名的勢力。而被包圍的目標織田信長,也並非孤立無援,他的鐵哥們德川家康分攤了包圍網的部分壓力,幫助織田信長撕破包圍網。
  • 日本戰國時期10大名將,第一織田信長,第二武田信玄
    1、織田信長:織田信長是日本戰國時期著名的大將,可以說沒有之一,而且無論在日本國內還是國外,他都是最受人喜愛和尊敬的歷史人物。2、武田信玄:武田信玄被稱為日本戰國時代第一兵法家,而且心狠手辣,他流放自己的父親從而奪取權力。
  • 他是織田信長之子,被德川家康重用,為何後世卻說他活的窩囊?
    要說活得窩囊,又活得長的織田信長的兒孫,一定要算織田信雄一份。本篇介紹第六天魔王之子織田信雄。就戰國時代來講,除了德川家康以外的一些有頭有臉的諸侯,幾乎沒有幾個活到這樣的高齡。 再說他的名字的話,在發生本能寺之變之前,他不是姓織田,也不叫信雄。名叫北畠信意,是跟織田家八竿子也打不著的別人的養子。永祿12年,信長攻打南伊勢的北畠氏,談和條件就是他們要收養信雄為嗣。
  • 三方原之戰,德川家康明知不敵武田信玄,為何還要挑戰武田軍?
    摘要:三方原之戰,德川家康明知不敵武田信玄,為何還要挑戰武田軍?三方原之戰是日本戰國時代,德川家和武田家第一次在戰場上一決勝負,此戰德川家康明知不敵仍向武田信玄發起挑戰,有人認為這不愧是後來的日本霸主!不過,這根本就是一場沒有勝算的戰鬥。
  • 毛利元就晚生30年,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能吃得下飯嗎
    毛利元就在日本戰國時代名氣很大,只可惜他和戰國三英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活躍的時間錯開了。毛利元就74歲病故之時,上杉謙信41歲,武田信玄50歲,明智光秀43歲,織田信長37歲,德川家康29歲,豐臣秀吉35歲,伊達政宗4歲。那麼,如果毛利元就晚生30年,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能吃得下飯嗎?
  • 織田信長的盟友德川家康,本能寺之變後做了什麼?你的就是我的
    摘要:織田信長的盟友德川家康,本能寺之變後做了什麼?你的就是我的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這對日本戰國時代的最佳盟友,在同盟的時間內大家相安無事,家康更是緊緊跟隨信長,從未背叛過信長,堪稱戰國時代的奇蹟。但在本能寺之變後,這對奇蹟組合陰陽相隔,從此家康踏上了另外一條道路。在本能寺之變發生時,德川家康按照織田信長的建議前往堺遊覽,得知本能寺之變發生後,德川家康極為驚慌,他預感明智光秀會追殺而來,還有專門狩獵武士的落武者也有可能對他發起襲擊。按照記載,家康身邊的護衛人數極少,想要穿越混亂的京畿地區,一路逃回德川家難度可想而知。
  • 日本戰國三傑—德川家康
    但這時武田信玄也想奪取全國政權,為掃清進軍道路上的障礙,屢次出兵遠江和三河。德川家康東進的同時,織田信長也邁出了統一全國的第一步。此時,足利義昭與織田信長關係已經破裂,足利義昭曾經引誘德川家康參與信長包圍網,並賜予副將軍一職,不過德川家康拒絕了,決心繼續協助織田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