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澤明的《影武者》電影裡,描寫了武田信玄和德川家康對抗的故事。在歷史上,武田信玄真的是被火槍打死的麼?他對自己的兒子勝賴真的是不夠信任麼?當時,戰爭的具體情況又是怎麼樣的呢?
一四六七年到一六一五年,是日本的戰國時代,人民為了生存紛紛揭竿起義。一時間各地硝煙瀰漫,戰火紛飛。武田信玄憑藉優秀的軍事能力在亂世中脫穎而出,他酷愛孫子兵法,並把其中的風林山火作為信條。這使他的武田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實力強大的信玄並不想安居一隅。他想要上洛號令整個天下,然而想要實現這個夢想困難重重。上洛,就意味著他要與戰國三傑中的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為敵。信玄行事穩健,從不打沒有把握的仗,一五七二年,越後之龍受制於暴亂,自顧不暇。而信玄趁此機會直接率兵上洛,此行,他第一個要殺死的目標就是德川家康。德川家康一看甲斐之虎武田信玄打來了立馬寫信給織田請求幫助。
而此時織田信長也被戰火包圍,一時分身乏術沒有辦法幫助他。當時家康身邊只有八千多人,而武田信玄帶了將近兩萬人前來攻打。就在此時德川家康的家臣本多忠勝挺身而出,帶領一部分軍隊和自己的主君打算和對方來個遭遇戰。但是人數相纏過大於是就讓德川家康先走自己在這裡斷後,對方將領看著他忠義的份上,就主動的讓開一條路。在這位敵方將領的幫助下,德川這批軍隊損失並不大。經過此戰德川家康一直就守在浜松城說什麼也不打算出來了,當時武田信玄也沒有打算要他的腦袋。信玄有條不紊的佔領了其他的戰略要地,孤立了浜松城,而家康這邊也終於等到了信長派來的支援部隊。織田軍的加入給了德川軍信心,兩軍聯合,大戰一觸即發。但是家康在城裡等了半天也沒有等到信玄來攻城,武田信玄在這時也犯了難,他不想為了消滅德川而損失大量兵力。
但如果放任不管,就必然會影響到上洛的計劃。於是他召開了作戰會議,會議上各家臣各抒己見,但是誰都不能讓信玄滿意。這時他的兒子武田勝賴提出了一個想法:用法子將德川家康騙出來。其他人聽後並沒有接話,畢竟想將德川家康這個老烏龜騙出來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信玄看向他的兒子眼神中充滿了期待,但是勝賴似乎只有一個想法。這時一個家臣提議道可以找一個對敵方有利的地形,然後將他們引誘出來,信玄聽後拍手叫好,立刻讓所有人開始戰前準備。一五七二年的冬天,家康他們都還蒙在鼓裡等著信玄攻城,而且信玄也沒讓他失望,帶著所有軍隊前來。家康手裡捏了把汗,生死存亡在此一舉。不過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信玄馬頭一調,理都不理他們,往三方原的方向走。家康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氣不打一處來並且想到他們前進的方向並不適合打仗。於是家康一聲令下,率領聯軍出擊,而這一切都在信玄的掌握之中。
家康帶領全軍飛奔而來,準備打信玄一個措手不及,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信玄早已擺好魚鱗陣,做足了準備,家康知道自己上當了而且退無可退,當下就擺出了鶴翼陣準備決一死戰。因為信玄熟讀孫子兵法,一眼便看出這個陣法的缺點,在他的命令下,眾將士牽制住了聯軍的兩翼。並憑藉兵力的優勢主攻家康所在的本陣,就在這生死存亡之際。更由於聯軍這邊的佐久間信盛不戰而退,使得聯軍的處境雪上加霜。而本來人數就處於劣勢的聯軍終於在信玄猛烈的進攻下土崩瓦解,家康狼狽的逃回浜松城,下馬的時候還帶著惡臭。追兵在不久之後來到城下,他們看到敞開的城門但心裏面有詐,不敢進去便在附近的犀之崖就近駐紮下來。
犀之崖直峭聳立,稍有不慎摔下去就會斃命。而熟悉地形的德川軍愣是在懸崖邊搭起了一座假布橋,他們趁著晚上,夜襲武田軍。而毫無防備的武田軍在慌亂中紛紛踏上布橋,頓時死傷無數,經過三方原的激烈戰鬥家康損失慘重。而對於信玄來說,拿下家康也只是時間問題。至於下一個打擊目標織田信長,信玄早已做好充分的準備,現在所有人都認為信玄是統一天下的不二人選。然而就在形勢一片大好,信玄即將實現夢想時他的身體不行了,武田信玄以為肺結核病意外病逝。死前他所說的話就像電影裡的一樣:我死之後敵人一定會攻打過來,你們一定不能洩露我的死訊並且最少保密三年。並把大權交給了自己的兒子武田勝賴,他看著自己父親充滿希望的眼光,鄭重的點了點頭。
就這樣甲斐之虎武田信玄永遠的閉上了眼睛,而和他有過正面作戰的德川家康也把信玄視為偶像,而且還命令畫師畫了一幅自己滿臉驚恐的畫像來警示自己。而這或許就是和黑澤明《影武者》不同的武田信玄死亡的真正歷史,雖說這裡面有許多都是民間流傳下來的故事,而根據史書對於日本戰國歷史的記載也有出入。就比如本多忠勝和武田軍的遭遇戰,日本江戶時代的著名兵書《甲陽軍鑑》是這樣描寫的但是得情況是本多忠勝奮勇廝殺才換來自己和主君的安全撤離。至於上面所說的放走本多忠勝的將領,則屬於民間傳說,而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例如:德川家康的空城計,犀之崖的布橋等。作為歷史雖然他們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但作為故事來說還是相當的精彩。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戰國時期的最後得到天下的 ,既不是武田信玄也不是織田信長,而正是德川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