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從開始釣魚到現在,堅持野釣已有十多年,尤其酷愛釣鯽。但是受制於如今的釣魚資源,喜歡野釣的朋友都知道,想在野生環境裡釣獲大個體的鯽魚是比較難的一件事!因為我所處的家鄉水系遍布,認識的釣友也有很多,這就給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經過多年留心觀察,嘗試總結,我覺得垂釣野生大鯽魚,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寫出來供釣友們參考。
一、天時
垂釣野生大鯽魚的最佳季節是冬季和初春。大個體的鯽魚很狡猾,夏秋季節很難釣到,進入冬季後,食物比較匱乏,魚的活性也降低,感覺像是大鯽魚變「傻」了。初春大鯽魚要產籽,這段時期需要補充大量體能,所以攝食慾望很高,也增加了釣獲的機會。
在食物匱乏的冬季和初春,大鯽魚為了保持體能,為來年的產籽保存能量,攝食慾望很高,另外低溫下魚的活性降低,警惕性較小,因此冬季和初春是垂釣野生大鯽魚的最佳時節。
二、釣餌
釣魚發展到今天,傳統七星漂釣法已經不多見了。但遺憾的是,正常調釣情況下臺釣釣獲野生大鯽魚的概率要比傳統七星漂低。本人分析原因如下:
上面已經說過,垂釣野生大鯽魚的最佳季節是冬季和初春。餌料呢,個人感覺商品餌的效果遠不如蚯蚓,紅蟲等高蛋白的天然餌料。說白了,就是餌料的營養不如蚯蚓和紅蟲,大鯽魚此刻更需要蚯蚓和紅蟲。
夏季來說,餌料和蚯蚓的差距不是那麼明顯,但我認為還是蚯蚓更有優勢。野生鯽魚長到半斤以上要2年以上時間,這已經養成了它習慣天然餌料的食性,而餌料中大多有香精等化學成分,會引起經驗豐富的大鯽魚的警覺。
臺釣呢講究誘釣合一,這樣就帶來較高的揚竿頻率和窩內較多的散落餌料。大鯽魚機警的天性,使他經常吃窩子內靜止的散落餌,而不是釣餌。野鯉難釣也是這個道理,這種高智商的魚對運動的釣餌會有所警惕。
三、釣技
1、釣鈍。大鯽魚喜食靜止在河底的餌,這點與大體型的魚類似,在野釣中,我留意到兩個概率性現象:一、「水平低」的釣友,釣獲大鯽魚的概率大於「高水平」的釣友;二、傳統釣方式釣獲大鯽魚的概率高於臺釣。究其原因,我認為:「水平低」和玩傳統釣的釣友無意中採取了釣鈍的方法,同時揚竿頻率較低,釣餌的穩定性高,恰好符合了大鯽魚謹慎的吃食特點,因此釣獲率較高。
2、冬季採用紅蟲,蚯蚓等動物性餌料,夏秋採用純穀物型商品餌。天然的餌料能有效降低野生大鯽魚的警覺性,也加大了釣獲概率。
3、不釣窩點中心,改釣窩點邊緣。窩點中心聚魚最多,但往往是「不知深淺」的小鯽魚,加上窩點中心經常有釣組提起放下,穩定性差,大鯽魚一般會避開,而在相對安靜但又有殘落餌料的窩點邊緣進食。我釣獲的大鯽魚80%是在窩點邊緣釣獲的。這個現象,歸根結底還是大鯽魚的警覺性。
4、小鉤細線。垂釣大鯽魚,最好使用細鉤條的袖鉤,4號左右就行。子線最好控制在0.4之內。我冬季常用0.2的子線,注意手法,在水草不多的場合拉斤鯽是沒有問題的。
5、善於觀漂。野生大鯽魚的漂像通常有兩種。一種是類似大體型魚的黑漂,常見於生口魚情,更多的是較小的「點動」漂像,吃口非常輕,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野生大鯽魚吃口很文靜」,這就需要觀漂有一定的基本功。
總結:以上5點就是我們在垂釣野生大鯽魚時需要注意的地方,其核心方向就是圍繞野生大鯽魚膽小謹慎的特點展開的,每個因素都很重要,「釣鈍」是核心中的核心,希望我的經驗能幫助釣友釣獲更多的野生大鯽魚。
漁友小夥伴,我想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