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嘴分水堤,又稱「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位於都江堰最深處,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中最壯觀最值得一看的地方,可視為都江堰的精髓。
傳說當年日本侵華期間,曾派轟炸機來炸毀都江堰,但是轟炸機在空中盤旋,並沒有發現想像中的大壩,結果就保住了都江堰這個奇蹟。事實上,魚嘴就是起到分流內江和外江的大壩。
都江堰不僅是舉世聞名的中國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都江堰附近景色秀麗,文物古蹟眾多,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玉女峰、靈巖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魚嘴分水堤位於景區的最北端,是將滾滾岷江水分隔為外江和內江的關鍵設施,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基礎。從此向北面岷江的上遊望去,層巒疊嶂,在霧氣中若隱若現。岷江水流至魚嘴被魚嘴分流,左側是外江;右側的江水流向了人工挖掘的河道,被稱為內江。
內江是成都平原灌溉的主要水源,水量控制至關重要。都江堰代表的不只是最早的設計建造者李冰父子的功勞,更是凝聚了之後歷代人民的智慧與汗水之作。1974年國家建成了永久性的現代化水閘,能夠對水流實現更方便與精確的控制,取代了古老的榪槎。
從魚嘴望向內江方向,江上的是安瀾索橋,左側山上的建築物是秦堰樓,是觀看都江堰全景的絕佳地點。魚嘴的設計真是鬼斧神工,2000年外國專家才開始研究流體動力學,而李冰在兩千多年前就想明白了這件事,運用這個原理造福歷代百姓和生靈。
魚嘴的存在意義,在於發揮分汊河流的分水分沙作用,如冬、春枯水季節,岷江水位較低,河流主流線多靠近河谷凹岸流去,分水堤將約十分之六的江水流入內江,十分之四的江水流入外江,保證了灌區的用水量,簡稱"四六分水";夏、秋洪水季節,岷江水位相對升高,河流主流線相對變直,大部分江水流向凸岸,故分水堤又將十分之六的江水排入外江,十分之四的江水注入內江。充分展現了古人的聰明智慧!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