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果實爛在樹上沒人摘,如今價格漸高,村民:自己砍樹砍得太早

2020-12-18 棒奔霸

隨著樹木的品種越來越多,很多原有的樹木,現在很難在看得到,有的是因為生長速度過慢,有的則是因為經濟價值較低,也有的是其他的原有造成的,在農村一般情況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紛紛更換一些樹木,有的在前幾年很吃香的樹,現在也成為了被砍倒的對象,也有的是前幾年效益不好,被大家已經砍掉的,這幾年卻又成為了香餑餑,大家又開始紛紛種植,這樣的現象每年都在上演。

過去在農村常見的一種經濟價值很高的樹木,很多地區都是大力開展種植,這種樹木適應性很強,對於環境和土壤要求都不高,很容易種植,而且生長速度很快,經濟價值也是很高,花開繁密,猶如一片片的雲朵,花開之後會結出果實,這種果實經濟價值是很高的,大家都會在果實成熟的時候,進行收穫,把這些果實拿去賣錢,這種果實含油量很高,雖然不能食用,但作為工業用油,價值還是頗高的,這種樹木就是大家很熟悉的油桐樹。

油桐樹在前些年是大力開展種植的,很多地區都是連片的種植,尤其是一些山區,更是種植了很多很多的油桐樹,大家依靠這種油桐樹的果實,取得不錯的收益,可最近幾年裡,滿樹的果實卻沒人採摘,只能熟透之後自己掉落,大家對於油桐果也不再當回事,果實不值錢,而且採摘相當的麻煩,這也讓很多村民認為這種油桐樹是沒有了什麼價值,很多的油桐樹都被大家紛紛砍掉,這種樹木生長著,也沒有什麼經濟價值,還不如砍掉之後,從新種植一些其他的,這樣的想法根據當時的情況,也是很正確。

油桐果這兩年價格卻開始上揚,尤其是今年的價格更是暴漲,桐油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而且日漸稀缺,價格也是猛漲,作為原料使用的油桐果的價格,自然也是水漲船高,一斤價格已經上漲到了三塊多,這樣的價格對於油桐樹來說,經濟價值也是極高的,油桐樹產量喜人,一棵樹採摘的果實,按照現在的價格計算,是收入不少的,這樣的情況,讓哪些早早把油桐樹砍掉的村民後悔不已,認為自己:砍得太早了。

其實不止是油桐樹,其他很多的種植產業。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有很多都是種植多年收益不佳的,即便是再有耐心,這樣的情況也是很難在堅持下去的,採取不再種植、砍樹這樣的情況出現,也是很容易被理解的,市場的需求誰也不會知道明年會是什麼樣的態勢,價格的走向和銷量的多少,更是讓大家難以捉摸,村民採取不賺錢就放棄的做法無可厚非,這樣的情況也造成其他一些堅持下來的村民,賺到了不錯的收益,就像現在的油桐樹,就又成為了香餑餑,花開似錦果實諸多的油桐樹,你的家鄉種植的數量多嗎?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這種南方的水果,爛在樹上都沒人吃,到了北方卻貴到買不起
    推薦語: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真的是非常喜歡吃水果的,而且我們也都知道在南方水果種類是比較多的,有的人在吃水果的時候就是非常的喜歡吃一些南方的水果,畢竟這種南方的水果在北方是不常見的,雖然說他們的價格可能就是比較的貴,但是吃起來卻是非常美味的下文轉載自作者
  • 它的果實可入藥,曾是受人追捧的綠化樹,如今被人嫌棄,希望砍樹
    導讀:以前多地用來綠化,如今嘗到苦頭被嫌棄,網友:希望砍樹改種 前幾年的時候,苗木種植特別火爆,很多農民朋友盲目的進入到這一行業,不少人都賠了錢,我家附近也有人包地種植,如今樹已長大卻沒有賣出去一顆。
  • 和柿子是親戚,新鮮的沒人摘,樹上「爛」了10元1斤,價值不小
    並且在古代的時候,棗子還被稱為「木本糧食」,也就是說它是可以當充飢的糧食來吃的,原因是棗子的產量高,也耐存儲,關鍵是含糖量高,這樣人在吃了以後就能抗餓了。如今已經沒有人把棗子糧食當糧食吃了,它主要是當成零食,或者是煲湯來吃了,因為它有很好的美容養顏的功效。那大家都喜歡吃哪些類型的棗子呢?
  • 這水果6月熟,以前爛在樹上沒人要,如今15元一斤,只吃皮不吃肉
    下午的時候,筆者看到村裡的一位農民朋友在用竹竿子打著果樹上的水果,筆者看著很好奇,這水果長的挺像石榴的,咋長在這麼高的樹上呢?經過這位農民朋友的介紹才了解到,原來這種水果叫做「蒲桃」,是南方一種常見的水果,特別是在廣東、海南一帶最是常見,不過在以前,這種水果其實並不太受農民朋友的見待,很多農民朋友也不喜歡它。
  • 廣東從化柿子大豐收 價低村民懶摘熟爛無人收(圖)
    今年秋季,廣州從化江浦街的大紅柿迎來豐收,但碩果纍纍的果樹卻讓村民倍感頭疼。由於傳出「吃柿子可能會得結石」的傳言,今年銷量小了很多,紅柿的價格低至幾毛錢。因為勞動力成本高,又沒銷路,讓不少村民放棄了採摘紅柿,由它們熟爛掉落地上,甚至拿來餵雞。  廣州從化江浦街的大紅柿今年豐收,但許多柿農卻笑不出來。
  • 它曾是皇族的貢品,如今江湖地位每況愈下,掛樹上餵鳥沒人摘
    而直到現在,相信大家也有這樣的感受,那是給那些大明星,或者是一些有錢人,甚至是國家領導人專供的東西,肯定也是最好的東西,那麼價格自然也是非常昂貴的。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在以前只有古代皇帝才可以享用的碭山梨。
  • 農村常見的野楊梅,古人稱它為「腎之果」,卻常爛樹上沒人要
    導讀:農村常見的野楊梅,古人稱它為「腎之果」,卻常爛樹上沒人要農村有著許多的野生植物,而在這些野生植物當中最受農村娃喜愛的,筆者個人認為非野果莫屬,因為這些野果不僅好吃,還不要錢,特別是對於很多90年代以前在農村長大的人來說
  • 曾是民間常見香料,一摘幾十斤,如今常爛一地沒人要,太可惜了
    導讀:曾是民間常見香料,一摘幾十斤,如今常爛一地沒人要,太可惜了在農村野外有著許多的野生植物,它們不僅常見,還有著十分多的用途,因此以前的時候深受農民們的喜愛。其中就有一種叫做「木姜子」的野果,它曾經是民間十分常見的香料,深受農村朋友的喜愛,每年果期的時候,一摘幾十斤,然而如今卻常爛一地沒人要,實在是太可惜了。
  • 爛在樹上也沒人買?越南芒果滯銷,又要讓中國「買單」?
    引言夏天正是各種水果成熟的季節,但是這個國家在失去我們國家的買家之後,芒果爛在樹上了都沒人去買,現在後悔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對於我們國家來講,我國自身就是一個農業大國,很多的產品都能自給自足,有的卻需要對外進口,比如榴槤和芒果。
  • 又一水果價格跌破谷底,2毛一斤,果農:爛在樹上也不想摘
    由此也能看得出來今年的桔子價格依舊很低,甚至比往年還要低。 農村親戚表示今年他們家摘了有3萬斤桔子,但是收購商去到家裡收桔子,一斤才兩毛錢,那就意味著3萬斤桔子只有6000塊錢。如果按照往年的價格再少也會有上萬的收入,今年的桔子價格也算是跌破谷底了。
  • 這植物的果子,曾經爛在樹上沒人要,殊不知價值珍貴,還能明目
    以前的農村孩子,因為家裡條件不好,買不起零食,她們就會到山郊野外去尋找一些野果來吃,這樣子的話不僅不花錢,而且還又健康營養,記得有一種植物的果子,在筆者印象裡比較深刻,它的外皮是皺巴巴的,但成熟的時候其顏色還特別鮮豔,看著都很有食慾,也很有誘惑感,如果誰想要摘來吃,那是不被允許的,因為大人們說那是蛇的食物之一
  • 一斤可以賣到40元,國內農戶卻不願種植,果實爛在樹上沒人吃
    如今很多人都養成了茶餘飯後來一盤水果的習慣,既美味可口又解膩。有不少女孩為了保持身材,甚至將水果當正餐一樣吃。釋迦果的外表有很多多角形小指狀的瘤狀凸起,就和如來佛的頭型差不多,因如來佛即佛教教祖釋迦牟尼,這種水果因此取名叫「釋迦果」,也有的人叫它「佛頭果」、「佛系水果」。釋迦果原產於南美洲,後來引入中國,如今在我國南方部分地區有小面積的種植。釋迦果的外觀和「荔枝」也比較像,加上是從「番邦」引進,也有著「番荔枝」的稱號。成熟之後的釋迦果會呈炸開狀態,輕輕一掰就能打開。
  • 長在樹上的「紅豆」,小時候摘來吃味道酸甜,如今吃過的人不多了
    長在樹上的「紅豆」,小時候摘來吃味道酸甜,如今吃過的人不多了。大家都知道,在農村有非常多的植物,各種野花野草一到春天和夏天就長得特別茂盛,還有野果也是非常多的,一年四季的野果都不一樣,像八月瓜、山莓、竹節子、地念子等都是很常見的。
  • 過去農村很常見的樹木,現在有人收購果實,村民:都砍沒了
    有的能夠起到很好的遮蔭效果,也有的是花開繁密觀賞性很強,也有的是木質堅硬花紋細膩,是很好的家具建材使用的木料,這幾年的農村種植的樹木,明顯的有些單一,這也很容易理解,現在種植的大都是一些速生的樹木,種植沒幾年就有不錯的經濟效益,所以農村過去很多常見的樹木,現如今已經消失不見。
  • 這種野果爛在地上沒人要,如今成了難得工藝品,用來做手串最好
    這種野果以前爛在地上沒人要,如今卻成了難得的工藝品,用來做手串最好過去農村的生活條件並不是特別好,一家人一年到頭就只靠著有限的土地栽種一些夠自己家吃的糧食,對於小孩子的管束也不像現在這樣,大人們忙著勞動,小孩子們白天上學,晚上回家了還得幫家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 農村地區的一種水果,爛在樹上也沒人吃它,卻在超市賣出了天價!
    農村地區的一種水果,爛在樹上也沒人吃它,卻在超市賣出了天價!眾所周知,我國南方地處亞熱帶和熱帶溼潤氣候區,這樣的氣候類型造就了很多水果的生長條件,因此我國南方地區生長的水果種類,要遠比我國北方地區多得多。而且其中的很多水果,由於冷鏈運輸成本高,還在超市賣得特別貴。
  • 農村這種果子,曾掛滿枝頭沒人摘,如今磨成粉後賣到100元1斤
    所謂的「野果」就是生長在農村中或者大山中的一些野生的果樹的果實了,因為數量比較稀少,但是生長環境很「封閉」,所以現在普遍在我們的印象中,無論在口感上還是營養價值上,都堪比保健品。別看現在的野果都非常的搶手,售價也很昂貴,其實在很多年前還是一種白送也沒人要的東西。
  • 長在高樹上的愛玉果子價格奇貴,是鄒族的特產
    野生的愛玉的銷售價格已飆升至每公斤1200元,這不僅是因為愛玉是臺灣特有的水果,也是因為它很難生產。長在高樹上的愛玉果子價格奇貴,是鄒族的特產。他們的目標是一種叫做愛玉的野果,一種常附著在幾十棵高大樹上的藤蔓上。只有鳥類、猴子等動物和善於爬樹的鄒部落的人才能得到果實。不過這個果實生吃不是一種美味,但對鄒族人來說,水果有更神奇的魔力,值得冒這個險。現年65歲的方朝贊在他20多歲的時候就開始與樹木搏鬥,直到五年前有年輕人接管了這項工作。
  • 又一農產品面臨困境,價格3年下跌近7成,農民不摘果子直接砍樹
    看到某些產品價格高企的時候,往往會一窩蜂地去種植,結果就是導致這個產品的價格暴跌,不僅沒賺到錢,還導致整個行業大滑坡。出現這樣的情況,不能完全怪農民,主要在於他們掌握的信息不全,而且相對滯後,但是帶來的後果卻很嚴重。2017年的時候,一種農產品的價格高達16元一斤,吸引了不少農民種植,但是3年時間裡暴跌近7成,使得農民無奈直接砍樹。這種農產品是什麼呢?
  • 柿鄉幾十年來的故事 以前柿子是寶貝 現在有時爛在樹上
    摘個軟柿子破皮後將瓤和汁液吸入嘴中,甜絲絲地沁人心扉。60年代,在那個食品匱乏的時候,它更是多少人的美味,記得當時秋天上學時我常帶點暖熟的硬柿子,課間餓了既充飢又解渴, 其滋味永遠難忘,所以80年代初我拿起相機後不由地就拍開了和柿子相關的圖片。 圖為1985年永濟吃柿子的孩子。1989年,我來到陝西省孟塬車站(現改名華山車站)送妻子女兒回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