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莉
1953年,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上映,至今依然是電影界的傳奇經典。
6年後,1959年,NISSAN第一代Bluebird車型誕生,以帶來幸福的藍鳥命名,寄託對美好汽車生活的祝願。
60年後,2019年,第14代軒逸,在中國,帶著300多萬保有用戶的肯定與選擇,再次帶來幸福。
寫出《追憶逝水年華》的法國作家普魯斯特曾言:「偉大的藝術品不像生活那樣令人失望,它們並不像生活那樣總是在一開始就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了我們。」
生活在一開始就完成了最精彩的段落,於是我們的一生都在回憶童年,回憶青春。而藝術品卻不一樣,它們就在我們眼前,我們看得到聽得到摸得到,它們的存在使我們無需通過回憶就能一下子回到最好的年代。
我們也不用回憶,在從Bluebird到軒逸的14代進化傳承中,今天,我們遇到了最好的軒逸。
在北上廣深的繁忙日常裡,人們常常會忘記生活原來的模樣。這一次,全新軒逸來到了成都,一座遍地是美食,處處是美景的城市。人人都愛成都,就像人人都愛美食,人人都愛旅行一樣。成都成了人們「生活在別處」那個最好的「別處」。
真實的生活,在最平凡的細節裡。
在汽車的百年歷史風雲跌宕中,誕生了數不清的車型與品牌,它們或時髦乖巧,或粗放狂野,或奢華尊貴,或樸實親民。
它們在各自不同的道路和方向中追逐屬於自己的榮譽與勳章。
久而久之,A級車市場,也就是通俗講的中級家轎市場,形成了一個最主流、最廣泛的汽車消費圈層。
比起時髦,他們更注重實用性;比起奢華,他們注重質樸性。
換句話說,這個圈層中的人過著最質樸、最平凡的生活。真實而又珍貴。
比起豐田卡羅拉在全球的風雲跌宕,軒逸顯得過於沉默而平淡;比起本田思域在年輕人心中的狂野與奔放,軒逸顯得過於穩重和老實;比起高爾夫的年輕與性能,軒逸顯得過於沒有稜角。
但正是這樣的一款軒逸,在中國13年的默默耕耘中,悄悄走入了超過300萬中國用戶的家庭。這些用戶或許不是最有錢的,最有成就的,但他們的生活是最真實的,他們把真實融入了每一個最平凡不過的日常細節裡。
在整體車身尺寸變大,軸距從2700mm提升到2712mm同級領先的情況下,第14代軒逸官方公布的百公裡油耗降到了4.9升。在試駕測試中,有一輛軒逸在載了4人的情況下,開出了百公裡3.2升的油耗。不是混動,油耗更勝於混動。大多數人的油耗則在4.0——4.5之間徘徊,普遍低於官方數據。
從車後看過去,第14代軒逸似乎寬了不少,這種視覺感受由兩個原因造成:1、較上一代軒逸,寬度增加了55mm;2、1.254——媲美寶馬3系、奔馳C級的「寬高比」,這樣的比例在車身高度下降了56mm的情況下,不僅沒有影響到車內空間,同時讓整車橫向尺寸更寬,在後排滿員乘坐的情況下,不會感到緊張和拘束。
軒逸本來只是一款中級轎車,本來不必和寶馬3系、奔馳C級來對比,但軒逸的使命是——家轎,家人沒有高低之分,無論身份如何,他們都值得最好的款待。
還有著名的「大沙發」,長期伏案工作讓大多數人都有腰肌勞損的病症。試駕當日,從早上8點到晚上6點,從成都青城後山的曲徑通幽到街子古鎮的鬧事繁華,再到安仁古鎮的恬淡閒適,再到道明竹裡的浪漫愜意…….
鑽進軒逸的大沙發裡,無論秀出怎樣奇葩的坐姿,大沙發似乎都能找到最好的角度去貼合你的身體,一天下來,身體並未受到腰肌勞損的折磨與對抗。
在試駕展示區,第14代軒逸上的Multi-Layer人體工學座椅被單獨展示,這便是「日產大沙發」背後的秘密,軒逸身上的這款零重力座椅基於航天零重力科技理念打造,採用NASA認證的護脊座椅結構,確保主人無論在駕駛還是乘坐之時,都能儘可能處於舒適、放鬆的狀態,有效緩解長時間駕乘的疲勞感。
沒有完美,生活的真諦是不斷取捨。
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生活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取捨和選擇。
選擇了家庭,事業就要犧牲一些;選擇了獨立自主,合群感就差一些;選擇了屬於自己的小眾,就註定要更遠離大眾一些。
生活如此,造車亦如此。當智能化撲面而來,一切都在電子化。在14代軒逸上,依然保留了腳剎這個頗為古老的配置。
為什麼不採用電子手剎?時尚又快捷。
東風日產的工程師非常誠懇:在一款車的成本固定的情況下,日產選擇在更重要的地方花費成本,例如安全性,舒適性以及家轎必須具備的大空間。
儘管腳剎配置在當下看來沒有那麼時髦,就像那些平凡的家庭,他們在進行家庭資金配置時,必須有取有舍,在功能性配置上,不追求最時髦,追求最實在和最安全,是軒逸的基調之一。
又比如在發動機的配置上,當對手都在玩渦輪增壓時,日產依然選擇將自然吸氣做到至真至善,在成熟穩重的前提下,不斷開拓這款明星發動機的邊界。
在駕駛過程中,仿佛始終在等那個渦輪介入的頓挫時刻,但即使將油門踩到底,時速120KM,也沒有那種頓挫感發生。
事實上,除了大眾的MQB、豐田的TNGA,日產-雷諾聯盟的CMF超級模塊化平臺早已運用得非常成熟了。日產明星車型奇駿、逍客均誕生於該平臺。
第14代軒逸則是該平臺誕生的首款中級轎車。據日產工程師介紹,這個CMF超模平臺的零部件通用率達到了85%,甚至超過豐田TNGA架構的75%。
可以說,在技術的較真與執著上,日產比豐田過猶不及。
聊到被網友封神的「懟天懟地對空氣」的對手思域,日產的工程師也欣賞思域的個性,但軒逸不同,自誕生以來,軒逸的使命就是——家庭幸福,軒逸或許不是最個性的,但在家轎這個領域裡,它一定是最周全為家人考慮的那一個。
這就像每個家庭都有這樣一個人,他(她)性格隨和,甘願犧牲,家人的幸福是永遠的首位選擇。那個人就像軒逸一樣。
沒有一個人能做到八面玲瓏完美無瑕,車也一樣,造車就是一個不斷選擇和取捨的過程。
不想做王者,只要平凡的幸福。
也許很遠或是昨天 在這裡或在對岸
長路輾轉離合悲歡 人聚又人散
放過對錯才知答案 活著的勇敢
沒有神的光環 你我生而平凡
……
有一天也許會走遠
也許還能再相見 無論在人群在天邊
讓我再看清你的臉 任淚水鋪滿了雙眼
雖無言淚滿面 不要神的光環
只要你的平凡
駕駛著全新軒逸行駛在成都郊區蔥鬱悠然的街道,耳邊是《樂隊的夏天》裡刺蝟樂隊改編的歌曲《只要平凡》,主唱的聲音穿透車內的空氣,飄向更遠的遠方。
作為一輛車,軒逸當然不是完美的。但去年,軒逸在中國市場的單車年銷量近47萬輛,比許多主流車企全車系一年的銷量還要高。自2006年第一次進入中國市場以來,軒逸已經圈粉了超過300萬個家庭。
正是一輛又一輛平凡的軒逸,組成了這個氣勢磅礴的不平凡的軒逸家族。
「王者」的名號是別人封的,真實的生活裡不需要王者,只要平凡的幸福。
侃車觀點:
許多人喜歡日本人的精緻與堅持,做一個壽司,能做成壽司之神;做一個豆腐店,能做成百年老店,日本的工匠精神更令人欽佩。
就像NISSAN,一款車型一做就是60年,經歷戰爭、災難、激烈的社會變革與動蕩,但軒逸的氣質從未改變——為更多家庭的幸福而戰。
這個夏天,期待第14代軒逸帶來穩穩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