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 大年初一到十五,年俗都在這兒!

2020-12-20 CCTV4

初一到正月十五

有哪些節日習俗?

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

小編這就給你梳理

請點擊收藏哦!

正月初一(2月16日)

新年伊始

春節象徵團結、興旺,是一個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大年初一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拜年是春節裡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裡兒那祝賀新春。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

正月初二(2月17日)

回娘家

正月初二,回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習俗,這一天嫁出去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裡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然而,卻反映了人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正月初三(2月18日)

禁忌多

傳說中,正月初三是「老鼠娶親」的日子,入夜後必須早早熄燈就寢,以讓老鼠家族舉行婚禮;並在家中各處撒鹽與米,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不許摔壞東西,若是不小心摔破了東西,趕緊說:「碎(歲)碎(歲)平安。」這是提醒人們過年別得意忘形,也應小心翼翼、以求吉利。忌打掃,忌將垃圾掃出門外。忌跟還在睡夢中人拜年,須等到對方起床後再拜年。

正月初四(2月19日)

迎灶神

按照傳統習俗,這是諸神降臨人間的日子,要供上三牲、水果、酒茶,拜諸神。若是經商之人的話,應該閉門歇業,民間認為若不這樣做的話,會導致虧待諸神,引起諸神不滿。

正月初五(2月20日)

「破五」吃餃子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因中國民俗認為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於這一天承擔了太多人們的希望與憧憬,所以古代這一天的禁忌就特別多,比如在這一天必須吃餃子、不能用生米做飯、不準婦女串門等。《清裨類鈔》也載:「正月初五日為破五,婦女不得出門」。

正月初六(2月21日)

下田備春耕,窮氣送出門

農曆正月初六 又稱馬日,在這一天要送窮,是中國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在中國各地還有自己的送窮辦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於送走窮鬼。反映了中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正月初七(2月22日)

人類的生日

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 傳說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民俗專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祈福納吉和求平保安的願望以及對「人」本身的尊重。

正月初八(2月23日)

放生祈福

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動,就是把家裡養的一些魚、鳥拿到外面,放歸野外。初八放生,不僅體現了古人尊重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品德,也表達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間各種生物興旺發達的美好願望。

正月初九(2月24日)

天公生

在中國民俗信俗中,正月初九為玉皇聖誕,俗稱「玉皇會」,傳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這一天都要隆重慶賀。

正月初十(2月25日)

石頭節

正月初十日,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稱為石頭節,為石頭神生日,稱「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動」等。這一天不準搬動石頭和碾、磨、石臼等石器,俗信否則會傷了莊稼。正月初十亦稱老鼠娶親日,俗稱十指。

正月十一(2月26日)

請紫姑,請子婿

正月十一是嶽父宴請子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

正月十二(2月27日)

十二搭燈棚

從即日起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選購燈籠,搭蓋燈棚。有童謠雲:「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正月十三(2月28日)

灶下點燈

南通舊時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正月十八落燈,有「十三、十四神看燈,十五、十六人看燈,十七、十八鬼看燈」之說,並有「上燈圓子落燈面」之舉,即正月十三上燈之日吃圓子,正月十八落燈之日吃麵條。

正月十四(3月1日)

試花燈

在古代,為了準備正月十五的上元宵節,中國民間和朝廷都會在這天搭建燈棚,懸燈結彩,並做一些遊藝節目的預習活動,稱為「試燈」 以便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至於市面上賣燈籠的小販,早就準備了各式各樣的花燈,準備販賣,稱為「燈市」。

正月十五(3月2日)

吃元宵,點花燈,猜燈謎

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習俗

你都記住了嗎?

是不是看完

讓你又燃起

對過年的一份期盼呢?

更多精彩內容 請戳下文↓↓↓

■ 在這個闔家團圓的日子,請為她們點讚!

■ 這才是新中國第一場「春晚」,節目單裡全是大咖

■ 看哭了!有一種幸福,叫回家過年!

相關焦點

  • 從小年到正月十五,所有春節習俗都在這兒!
    其實,「過了臘八就是年」,從農曆臘月十五開始,過年正式拉開序幕,到次年的正月十五,過年才接近尾聲。除夕夜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南方新年有吃餛飩的習俗,新年吃麵,是預祝壽長百年。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守歲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包餃子。
  • 年俗小知識get!初一到十五,雲南年俗大不同(第一彈)
    不知不覺已經大年初四啦在過去的三天裡大家是不是都在不同的地方感受著不同的年俗風情呢?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實際上一方水土也生成一方文化要知道雲南各地都有著獨特的地理區域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這些因素決定了它們獨特的地域文化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從保山等地州了解了解民間這些有趣的年俗吧!
  • 大年初一到十五的禁忌大全,這些風俗你都知道嗎?
    初一午飯吃齋,用粉絲、腐竹、髮菜、冬菇等煮一鍋「羅漢齋」,寓意這年該吃的素菜都在這天吃完,往後就可大魚大肉,祈求來年順利,所以有「年初一吃齋,勝過吃一年齋」的說法。吃餃子除夕、大年初一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不過現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餃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時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
  • 洪澤年俗:三十晚上貼對聯 大年初一敬祖先
    洪澤年俗:三十晚上貼對聯 大年初一敬祖先 2015-02-15 13:57:45;  到了初五過小年;正月十五鬧元宵。沒人能弄得清來歷,它已經成為家鄉的風俗。直到今天,我們還在按照兒歌裡的「路數」來過年。  二十七,殺雞鴨。  春節時,有親朋好友來訪,就殺雞殺鴨待客。這些年,不少在外打工的農民,已經很少養雞養鴨,但到市場上去買雞買鴨,卻是很平常的事。村子裡到處飄溢著香味,孩子手上、嘴上都油光光的,眼睛不知看什麼才好。
  • 大年初一到十五的禁忌大全,不知道就虧大了!
    3.大年初一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這樣會讓對方整年都被人催促做事。   4.正月初一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
  • 【長知識】大年初一到十五元宵節的習俗
    從除夕開始到正月十五有哪些習俗講究嗎?看到這些感覺年味越來越濃了,老禮兒增加了年味和濃濃的親情,一起看看.
  • 從臘月二十五到大年初一,宜昌土家的傳統年俗你知道幾個?
    土家的年,從臘月二十四開始土家的年是從臘月二十四開始的,傳說這一天是老鼠嫁姑娘的日子,老鼠們都忙著自己的喜事去了,無暇顧及人,人們也乘機忙開了。從這一天開始,人們都開始為過年做準備了。到了晚上,要吃宵夜,人們將做好的「醪糟」(米酒,但比米酒濃)端出來,放進「爐鍋」中煮沸,將湯圓或餈粑投進去,等到湯圓或餈粑浮起的時候就可以吃了,有「甜蜜和團圓」的意思。零時整的時候,一家人到院子裡「放天星」,將年前買回的煙花爆竹在院子裡燃放,迎接新年的到來,此時所有的人都必須在家。
  • 你不知道的臺灣趣味年俗!
    歸納臺灣的年俗禁忌,主要意義在:  一、祈求好的開始:如不可說不吉利的話、不可爭吵、哭泣等,都是希望新年新希望,有好的開始。  二、讓勞動者休息:過年期間不可掃地、動利器,其實是要讓終年勞苦的婦女、勞動者得以休息,而以民俗禁忌來強制勞動者休息。
  • 2020年大年初一鼠年已到
    2020年鼠年,在新的一年裡祝所有人,新年快樂,全家幸福,心想事成,萬事如意。畫個句號祝福你們,寫個感嘆號感動你們,圈個括號鎖定你們,一行省略號能縮千言萬語。大年初一春節到,生活更美妙。願在新的一年獲得,快樂之財,健康之本,平安自由,好運之言,財富之多,愛情之美,友情之茶。
  • 深圳人大年初一都去哪?
    深圳是一座年輕的移民城市,不像歷史悠久的城市有很多年俗,那麼大年初一,深圳人都喜歡去哪了?在深圳,大年初一去仙湖植物園弘法寺和鳳凰山祈福,是很多人首選。不過市民朋友需要注意交通信息,以免影響行程。弘法寺交管部門於2019年2月4日至2月10日(除夕至正月初六)依法對仙湖植物園及弘法寺實行入園網上預約
  • 順德年俗:年初一講究多,要「講意頭」
    編者按:農曆新年已經到來,這個時候總會勾起不少人對年俗的美好回憶。在順德,新年的傳統習俗有很多,而且處處有講究。順德年俗你知道多少?都有哪些講究?順德城市網推出系列報導《順德年俗》,帶你感受濃濃的順德年俗、順德年味。
  • 年俗文化,大年初一開財門,什麼時候開最好?有什麼講究?
    大年初一是辭舊迎新的好日子,也是新的一年第一天,所以這一天一般所有村子裡的店鋪都會關門歇業,家裡不讓動菜刀、剪刀等。大年初一早上開財門後,放鞭炮,大拜年。所以大年初一的早上通常有很多講究,但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圖個吉利,圖個喜氣洋洋。
  • 大年初一,我們這兒早上吃青菜煮年糕,你們呢?
    除夕晚上的團年飯必須全家到齊,圍桌團聚。這一餐也是極其的豐盛,滿桌都是好吃的菜餚。春節有很多習俗,食俗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同的時間吃不同的食物,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和象徵意義。大年初一的早餐,老南昌人是非常講究的。在我記憶中,哪怕大年三十那晚剩下了再多的葷菜,大年初一早上都是不能吃的。
  • 十五之前都是年,元宵節前老北京人還要幹這些事兒
    有句老話說得好:「十五之前都是年!」不出正月十五都是在年裡,這個年還沒算過完呢!按照咱們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來講,每年春節的熱鬧歡慶都會持續到正月十五之後才算收場,人們那顆過年的心才算收住嘍。眼看著離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越來越近了,大家來抓住這春節的尾巴,感受一把元宵節前僅存的「年味」吧!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哪裡的人們對生辰八字很痴信,所以民間對於嬰兒的出生時間是極為看重的,甚至很多人都相信八字能夠決定一個人的榮華富貴程度。因而八字也就分出了高低貴賤,三六九等。在農村有些日子是被忌諱生子的,一個是正月的初一、十五;一個是三月初三;一個是五月初五(五毒日);一個是七月十五。
  • 大年初一萬萬別犯這幾禁忌,再有錢都會變窮光蛋,聰明人都懂!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爭了個第一,因為極想聞聞那香氣撲鼻的爆竹煙味兒。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聲音真大,四處飛濺,仿佛要把每一個祝福送到千家萬戶,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裡啪啦的,熱鬧非凡。 那麼大年初一有哪些習俗和禁忌呢?
  • 大年初一!綿竹沿山全是人!簡直被擠爆了…
    「登高撿柴」的習俗,也不知從何時開始的,不少地方都盛行,而且大都在大年初一。登高,即爬山登高,取步步登高之意;撿柴,即撿拾乾柴,取撿(抱)財歸家之意。看看我們綿竹人是怎樣歡度新年第一天!大年初一抱財歸,輝哥可以選擇的是三溪寺、遵道山和九龍山。
  • 大年初一各地吃什麼,這6道美食少不了,一上桌過年的感覺就有了
    哈嘍,小魷魚上線啦~還有半個月的時間就要到春節了。小時候的春節,張燈結彩,鞭炮聲聲,滿目的紅色都在宣告節日的喜慶。現如今,鞭炮基本見不到了,要說更能體現年味的,還得是美食。那麼大年初一,各地都在吃什麼呢?快跟上小編的腳步,一睹為快!
  • 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應該怎麼過?都有哪些習俗?
    我們都知道大年三十那一天要守歲,也就是熬夜要過了晚上十二點才能睡,不過能看春節聯歡晚會,時間還是很快樂的就過去了,現在的年輕人十二點睡不是很正常嗎?那大年三十我們就不多說了,今天主要說說大年初一到十五應該怎麼過?
  • 紅樓夢裡賈元春大年初一出生,為什麼被所有人贊有大福氣?
    賈元春出生大年初一,算是很巧的事。被家裡送進皇宮,經過幾年的苦熬,最終飛黃騰達,晉封賢德妃。人生達到新高度。可謂賈家榮耀。賈家上下都引為自豪。那么元春做貴妃與她正月初一出生有關係麼?我們看看書中人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