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旅遊地理美國費城1月13日訊(通訊員 沈安娜)費城,為美國第五大城,並且是賓夕法尼亞州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城市。費城是美國最老、最具歷史意義的城市,它在美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18世紀時,費城是美國第二大城與人口最多的城市,在當時,它的政治與社會重要性超過紐約與波士頓。費城全稱「費拉德爾菲亞」。英文簡稱為 Philly。該詞的由二個希臘單詞組成,Philos 意思為 愛,adelphos 意思為兄弟。所以費城也被稱為「兄弟之愛之城」。費城是著名歷史古城,始建於1681年。1776年十三州在此宣布獨立,1787年在此制訂聯邦憲法,1790—1800年成為美國第一任首都。是起草與籤署獨立宣言的地方。貝茜·羅斯在這裡設計並升起了第一面美國國旗;國父喬治·華盛頓也在此留下了不少歲月。這裡是美國和美國民主的誕生地。儘管幾百年過去了,她仍然保持著特有的小鎮風情,前不久筆者有幸走進了費城,發現這裡處處綠茵,鮮花盛開,一派春光明媚的美好景象。
費城印象
行駛的汽車把我們帶離了新澤西州,登上了通往賓夕法尼亞州的建於1926年的班傑明富蘭克林大橋,這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單孔橋(1.75英裡),它橫跨德拉瓦河,這邊是新澤西那邊是費城。賓夕法尼亞州是美國最初建國時13個州裡的一個,由於它的地理位置處於正中,北邊6個州,南邊6個州,而且由於它在美國建國時的特殊作用,所以被稱為「拱頂石州」。
費城位於賓夕法尼亞州東南部,德拉瓦河與斯庫基爾河的匯流處。市區東起德拉瓦河,向西延伸到斯庫基爾河以西,面積達334平方公裡。費城以北為藝術區,博物館、美術館多聚集在此。以東為歷史區,以西為中心區。主要觀光地多集中藝術區及歷史區,旅館與購物中心則在中心區。
費城是個徒步就可以走完的城市,在歷史區逛一天、藝術區兩天,則是最理想的行程。綠意盎然的費城,每年從全世界各都會湧進不計其數的遊客,都是專程前來欣賞這個國家的誕生地。因此,費城也是著名的觀光都市之一。進入費城,費城交通比較擁堵,從而建立大量的隧道以保護老城區的原貌。費城看著是老,不愧為最具歷史意義的城市,只是老得有些舊,很多地方都有年久失修的痕跡。漫步在費城的大街上,給我最深的感觸就是舊,哪兒哪兒都舊,斑駁的建築和鏽跡斑斑的鐵橋,真是美國最具歷史感的城市。仔細一想,1790年到現在也就200多年,比起我們的首都北京那可是實打實的青春少年。
自由鐘博物館
費城對美國的歷史意義極為重大,目前流通的美元紙幣上有兩個地方就是費城的著名景點。獨立宮印在了100美元紙幣的背面。我在老城附近下了車,以便參觀費城的所有歷史。先參觀的是自由鐘博物館,門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原因不是人多,而是進去得做安檢。所謂自由鐘,按中國標準,並不大,只有一米高。這是自由鐘博物館的鎮館展品,這座銘刻著「向普天下所有的人宣告自由」的大鐘不僅是美國獨立的體現,也是自由和正義的象徵。
終於進到了自由鐘博物館裡了。首先是一段關於自由鐘歷史的圖片展,接著便是傳說中的裂了一個開口的自由鐘真品。展覽非常簡潔,並沒有太多花裡胡哨的東西,那口有兩百多年歷史的老鍾也並無任何奇特之處。所以建議進去之前要先做做功課,了解一下美國的歷史。我這裡就給大夥簡要介紹一下:自由鐘,又稱「獨立鍾」,是美國獨立戰爭最主要的標誌,也象徵著自由和公正。1776年7月8日,大陸會議的代表約翰·尼克森上校宣讀獨立宣言前敲響此鍾來召集費城的市民,此鍾因而出名。1774年大陸會議和1775年的列剋星敦和康科德戰役都敲響過此鍾。1837年之前,該鐘被稱為「獨立鍾」或「老揚基的鐘」。19世紀中葉美國反對蓄奴運動興起,廢奴主義者把鐘上的銘文大肆宣傳,這鐘才被世人稱為「自由鐘」。
據說,獨立鍾在美國建國時曾作為自由的象徵在費城敲響,南北戰爭時,它又作為解放黑奴、還其自由的象徵在美國全國展出。自由鐘被安放在展廳的一個凸形玻璃房子裡,光線十分好。據悉,1752年美國人自己無力造出大鐘,要在英國倫敦澆鑄成後運到費城。自由鐘運到費城在試音的時候就裂了,有兩名費城的工人用原有的金屬重新製造了大鐘。1846年2月22日華盛頓生日紀念日,大鐘在鳴響了幾個小時之後又出現了鋸形裂紋,從此以後這個大鐘再也沒有敲響過。看著有一條長長裂縫以致於不敢再敲的費城獨立鍾,心中有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何故?我國所有寺廟幾乎都有鐘樓和鼓樓,而那些老古董的鐘和鼓,有誰聽過有那一個鍾發生過被敲得裂開不敢再敲的?我國古代的鑄造技術已經獨步天下了。與我國澆鑄技術相比,他們(英國與美國)簡直望塵莫及。美國人用一個偽劣品當做國寶,我是打心眼裡佩服,真佩服他們這種嘎子勁兒。這要換做中國,不知道又該有多少人懷疑中國的歷史了
參觀完自由鐘之後,離參觀獨立宮還有段時間,環顧四周,發現有很酷炫的老頭牽著很酷炫的馬車,而且價格不貴,最多可以坐6個人,而且還外帶炫酷老頭的炫酷講解。於是我們一行五個人迅速地坐上了一輛馬車,朝獨立宮背後一大片的老城區逛去。馬車載著我們穿過鬱鬱蔥蔥的林蔭小道,碾過凹凸不平的石頭路,眼見的是古樸低調的磚房,每座磚房背後還都藏著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一趟逛下來,真有種走進了歷史的感覺。
美國獨立宮
下面要去的是獨立宮,1776年7月4日,包括傑弗遜和富蘭克林在內的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的代表在這裡籤署了美國獨立宣言,像全世界宣告美國的誕生,1777年,第一面美國國旗在這裡展開,1787年在這裡誕生了美國國家憲法。這是一座兩層的舊式紅磚樓房,乳白色的門窗,乳白色的尖塔,塔上鑲嵌著一座大時鐘,塔頂就是當年懸掛自由鐘的地方。獨立宮的兩翼還有兩座對稱的小樓,一樣的紅色磚牆,一樣的建築風格,分別是當年的舊議會大樓和舊市政廳。這裡參觀是免費的,只是為控制參觀者數量得領免費票。
進入獨立宮之後,首先在一個小房間裡排排坐,由一個導遊軍官給大夥介紹了半天美國歷史。軍官講得激情飛揚,但是坐我對面一對中國老夫婦估計是聽不懂英語,直接就睡了……接受完這段確實有點長的美國歷史教育之後,我們終於隨著導遊軍官進入了獨立宮的內部。獨立宮只開放非常小的一部分區域供遊客參觀,即一樓的原賓夕法尼亞州最高法院法庭和會議室,兩個房間正對面,都不大,但在美國歷史上可是舉足輕重的地位。
首先是原賓夕法尼亞州最高法院法庭。這個房間設置於1700年。1776年7月8日,一群賓夕法尼亞的民兵闖進了這個地方,毀壞了當時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盾徽,以此挑釁英國的殖民統治。這個地方由此聞名。其次,便是獨立宮重中之重的會議室。為什麼說它重要,是因為這裡是美國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的籤署地。1787年5月至同年9月,來自最初十三個殖民地的十二名代表在此共同商議聯邦憲法的內容,喬治·華盛頓主持了這次討論會,並最終形成了由前言和七個章節組成的草案。該草案經過九個州的批准後生效。這個會議室仍然保留著當年華盛頓、富蘭克林、傑斐遜、各州代表用過的桌子、椅子,以及用來籤名的鵝毛筆、墨水等,讓人仿佛置身於美國歷史最重要的時刻,見證美國國家的誕生。
旁邊的小樓裡還展出女裁縫羅斯夫人製作的第一面美國國旗,由於當時的美國只有13個州,那時的美國國旗的左上角肯定不是現在的方形排列的50顆星,而是組成一個環形的13顆星。其它的13條紅白相間的條紋為底,左上角的藍色方框都和現在的美國國旗一樣。也就是說現在的美國國旗是星條旗,那時的美國國旗是星圈旗。這面旗子1777年在國會上被正式採用為國旗,羅斯夫人的家也因此被稱為「古老的光榮誕生地」。
市政廳
市政廳藏身在一群高大乏味現代建築之間,顯得無比鶴立雞群。費城市政廳建於1901年,高167米,建成後曾成為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樓,現仍為世界最高的砌體建築,是美國國家歷史地標之一。屋頂上站著的是威廉·本先生的雕像,雖然筆者表示不太熟,不過看他的姓就知道此人不簡單,據說在費城,只有五座建築能高過這位先生的帽子。
在市政廳的頂端豎立著的威廉·本的雕塑是個龐然大物,它高37英尺,重27噸,而這一雕塑也僅僅是這座建築裡裡外外由亞歷山大·考爾德創作的250座雕塑中的其中一個。整個市政廳擁有600多間房間,而且均布置在一個中央庭院周圍,很多房間中都有極為奢侈的裝飾,這包括擁有藍色和金色天花板和紅色大理石圓柱的接待室,以及裝有一盞華麗樹枝型裝飾燈的會議廳。在費城市政廳的塔樓上還有一個對公共開放的瞭望臺,遊客可以在此一覽費城的全景。室內有很多房間都是可以遊覽的,遊客可以在市政廳東入口處的市政廳遊覽信息中心獲取旅遊信息和門票。
費城市政廳是美國費城的社區會堂,人們也將他稱為「費城大會堂」,這座建築是美國所有市政廳中規模最大、高度最高、花費最大的一座。在1901年至1908年間,它還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可居住建築。這座建築的設計者是小約翰·麥克亞瑟,這個雄心勃勃的建築工程使之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但是它的修建時間非常長,整個修建時間持續了30年,直到1901年才全部完工。不過,它的出現的確讓華盛頓紀念碑和艾菲爾鐵塔也黯然失色。
從市政廳的正中間穿過,所到之處的天花板、屋簷等高處都裝飾著非常精緻的人體雕像,有些略顯驚嚇。穿過大廳,前面是一個小庭院,四周環繞著高高的建築和整齊的窗戶,不知道是不是公務員們辦公之所在。庭院中間的地板上,有一個環形的指南針,似乎預示著這裡就是整個城市的中心。從庭院的右側出來,穿過另一個布滿雕像的大廳,便回到街道。市政廳的周圍有很多很棒的大建築和大雕像,古典或現代的,趕緊合影留念。
獨立宮。
費城水陸兩棲車上觀光的遊人。
費城唐人街。
費城街頭。
列隊的衛兵。
美國第一任首都--費城。
世界第五的賓夕法尼亞大學。
自由鐘。
費城感恩節巡遊美女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