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環抱,風景秀麗,民風淳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好一派田園風光。這是許多遊客對古村落馬趵泉的印象。
明清風格的古宅民居、古樸淳厚的民俗風情、奇絕秀麗的原生態自然景觀,古村落馬趵泉吸引了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眾多遊客。
中國傳統古村落——馬趵泉村,位於山西稷山縣汾河以北西社鎮深山馬壁峪深處,屬馬家溝村所轄的一自然村。該村僅有150餘口人,耕地530餘畝,村民以林果種植和養殖業為主。
以優美的山水風光、奇特的明清古建、深厚文化底蘊而稱奇的馬趵泉,也叫馬跑泉。其村落始建於唐代,盛行於明代,興建於清代。該村三面環山,植被茂盛,環境幽靜,背靠陡山,依山而建。村莊整體建築布局分為上下結構,從山上往山下延伸,現大部分居民已遷至山下。
該古村落裡的大多數巷道還保留的是清代時期的石板路。村莊的生活用水來源於古泉馬趵泉,依靠人力肩挑。現存韓氏民宅6處,為清代建築,建築主體以石券窯洞與木構架為一體,其中一處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創建,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重建)。
走在古村落馬趵泉蜿蜒盤旋的石板路上,尋找古村落的歷史傳承與文化韻味。馬趵泉與雲丘山景區一山之隔,是賞秋、健身、休閒、徒步的好去處。
沿著彎曲的小路前行,兩邊山勢逶迤、亂石突兀,山坡上的柿子樹掛滿成熟的柿子和山上的紅葉互相映襯,非常迷人。步行約1.5公裡,突然轉一個彎,馬趵泉村豁然出現在眼前。穿過古村莊,直奔村外山腳下的馬趵泉。
馬趵泉,是個有故事的古村落。隋朝末年,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其子唐太宗李世民領兵在稷山蟠龍山一帶與隋軍激戰。一天,他被圍困在一個三面環山的山坳裡,時逢正午時分,人馬饑渴勞頓,眼看追兵將至,李世民不由仰天長嘆:天要滅李!
忽然,李世民坐騎飛龍駒舉足直立,趵地數下,所刨之處竟然冒出一股清泉!李世民大喜,與馬狂飲泉水,士兵頓時精神大振,隨後躍馬衝出包圍……於是,後人將此泉水命名為「馬趵泉」。
千餘年來,馬趵泉一直噴湧不息。馬趵泉的神奇傳說、千年不竭的奇特現象,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前來遊賞題字。在泉水旁邊石壁上,鑲嵌著地山氏書寫的「神泉」二字,字跡揮灑自如,筆走龍蛇。
馬趵泉村依山而建的古老房屋 ,大多陳舊樸實,石板鋪路,石塊壘牆,更顯古色古香。穿行於馬趵泉村,恍如進入以農耕文化為主的明清時代,不時看到石碾石磙、犁耬耙耱、扇車推板等傳統老式農用具。村中一棵隋槐古樹,已有1600年的歷史,一棵1500年歷史的唐槐古樹,雖經千年風雨,古樹依然根深葉茂。明代戲樓、韓家舍糧舊址等遺存遺址,可觀可賞,意義非凡。
數百年來,馬趵泉很少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對於村中的奇景,古村落居民則用「一泉一景一寶地,一鼓一術一家族」來提煉概括。
馬趵泉村採集蜂蜜的土蜂窩,是村民們智慧的結晶;至今延續的許多生產生活形態,在外人眼中已實屬新鮮;牲畜,依舊是村民們忠實夥伴,是貨物運輸及田間地頭生產的主要勞動力,而傳統的生產生活器具,依舊在後人手中延續。
馬趵泉村中的每一個角落,傳承著歷史的滄桑。對於遊人來說,馬趵泉的古老神奇,無不凝結著村民順應自然、樂觀處事的人生智慧。正因人跡罕見、生生不息的地域風貌,在這片大山深處留下了如此珍貴的文化遺產,既可觸摸到古村落的石牆、院落,又可觀賞到花鼓戲、太極拳。
馬趵泉古村的建築遺存、歷史文化、文物保護單位級別、非遺項目保護、所處地理位置、優美的山水風光、深厚的文化蘊等鄉村振興文化旅遊優勢,令人嘆為觀止!
古村落馬趵泉歷史悠久,人文厚重,群山環繞,風光秀美,休閒旅遊,天然氧吧,如此等等。
以馬趵清泉、和諧四柏、古槐抱軟、香山疊翠、明清古建、自然景觀而著稱的馬趵泉村,先後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山西省歷史文化名村、榮獲山西省鄉村旅遊示範村等稱號,在北京舉辦的全球網際網路十科技創新成果表彰大會上榮獲」千年古村落,長壽文化村"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