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要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這不僅對廣大思想政治課教師提出了殷切期望,更為新時代思想政治課建設指明了努力方向。
那麼思政課有什麼重要意義?如何上好思政課?讓思政課充分發揮育人功能?怎樣讓思政課堂「活」起來?興平市秦嶺中學校長李力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李力說:「上好思政課,就是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辦好思政課 關鍵在教師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鍵在教師。「思政課教師只有自己信仰堅定,對所講內容高度認同,做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典範,才能講得有底氣,講深講透,才能有效引導學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李力表示。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因此思政課教師要向著「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新時代思政課教師目標前進。李力說:「秦嶺中學為配齊建強思政課專職教師隊伍,建設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就是要不斷地給思政課教師提供培訓、學習、交流的機會和平臺。」
讓思政課堂「活」起來
傳統的思政課堂不乏單調枯燥的灌輸,強調理論特別多,學生多聽之無味。再加上更多的以死記硬背為主,理論聯繫較少,思考較少,無形中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效果。
如何讓思政課堂「活」起來,李力認為,教師首先要熟知課程標準,然後把課標逐層分解到每一節課,再結合這一節課教材內容創設情境和問題,創新教法,讓學生邊學邊進入情境、邊靠近問題,最終得到問題的答案。有必要的情況可就這一節課的知識提前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掌握第一手的資料再進入課堂。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思政,讓學生在感悟中學思政,讓學生在理解中學思政,這樣的思政課堂一定是很有效果的課堂。
把思政教育滲透到所有課堂中
每一所學校思政課教師應該是領舞者,其餘教師也應在各自的課堂上把思政教育合理的與專業知識相結合,把思政教育滲透到所有課堂中。比如在數學課堂,針對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從每天國內各省份、各地區疫情數字中累計確診、累計治癒、累計死亡、現有確診等數字變化,一方面可觀察到各地疫情防控的效果變化,另一方面可分析各地疫情防控措施執行的力度、投入力度和疫情防控效果的關係,從而建立函數關係,並進行預測。也可把國內和國外數字進行對比,結合各個國家對疫情防控的態度和決心,從而分析得出我國 「人民利益至上」的結論等。
本報記者 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