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草莓育種從哪兒起源?
當今世界各地進行經濟栽培的草莓均屬於栽培種鳳梨草莓,是維吉尼亞草莓和智利草莓兩種野生草莓雜交的後裔。
1714年,一位法國軍官從智利將5株草莓帶回法國。由於這5株都是雌株,草莓又是雌雄異花繁殖,為提高結實率,各地將智利草莓與維吉尼亞草莓混合栽培。
現代栽培種大果鳳梨草莓於1750年起源於法國,很快引種到英國、荷蘭等國。
Q2發達國家草莓育種經過了怎樣的歷程?
鳳梨草莓從法國引種到歐洲其他國家後,英國人較早開始了草莓育種工作,在19世紀育出了一系列草莓品種,其中Keens Imperial(1814)、Downton和Elton(1828)、KeenSeeding(1821)幾個品種主宰了歐洲草莓市場近半個世紀。
1851年,美國培育出第一個現代草莓品種,它使草莓栽培有了很大發展。在20世紀,美國先後推出全明星、常德樂、甜查理和卡姆羅莎等一系列世界知名的品種。
20世紀初,日本加快了草莓育種工作,先後育出了福羽、寶交早生、春香和豐香等一系列適合促成栽培的品種。
Q3我國草莓育種經過了怎樣的歷程?
引種:我國是野生草莓的起源地之一,但最初大果型栽培草莓品種全部從國外引進。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瀋陽農學院、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農科院品資所等單位先後從蘇聯、東歐等引入一批草莓品種。迄今為止從國外引進草莓品種300餘個。
實生選種:我國草莓新品種選育是從國外引進品種的實生種子的選育工作開始。1948年中央農業實驗所在國內最早開展了草莓實生選種工作,1953年選出紫晶、金紅瑪、五月香3個品種。
瀋陽農學院從1957年開始開展草莓實生選種工作,先後選出綠色種子、大四季、沈農102、明晶、明磊等品種。
雜交育種:1958年,瀋陽農學院在國內最早開始草莓品種間的雜交育種。
20世紀70年代後期尤其是進入80年代,我國草莓育種工作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國內許多單位先後開展了以早熟、大果、優質、抗旱(抗寒)為育種目標的雜交育種工作,先後育成了20餘個草莓品種。
2012年,世界草莓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辦。世界草莓大會每4年舉辦一次,被稱為「草莓界的奧運會」,2004年中國代表團首次參加世界草莓大會,八年後大會在中國舉辦,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了中國草莓生產的現狀。
Q4我國草莓種質資源是怎樣分布的?
我國野生草莓種質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天山山脈、長白山山脈、大興安嶺、小興安嶺、秦嶺山脈、青藏高原、雲貴高原是天然的野生草莓基因庫,蘊藏著資源豐富的野生草莓,存在較多的種、變種和類型,其中許多為珍貴、珍稀的種質資源。
Q5我國草莓種質資源保護情況如何?
從1981年開始,我國建立國家果樹草莓種質資源圃,分別設在北京(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林業果樹研究所院內)和江蘇南京(江蘇農科院園藝研究所院內),標誌著我國草莓的引種、資源保存等方面步入了一個新階段。
一些省級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也建立了草莓資源圃。如河北省農科院石家莊果樹研究所保存200餘份,上海市農業科學院林木果樹研究所保存種質163份。
一些地方研究所或私人單位也保存了一些草莓種質資源,如遼寧省東港市草莓研究所、河北省保定市草莓研究所、吉林省蛟河市草莓研究所都保存了100份以上的草莓資源。
目前全國共收集保存野生草莓、地方品種、引進品種、國內各研究所新育成的品種(系)等種質資源1000餘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