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治蜀興川新成就】達州宣漢縣交通:敢叫雄關變通途

2020-12-24 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達州9月8日訊(記者 餘開洋)2012年以來,宣漢縣連續六年獲得達州市交通水利建設「甘露杯」,相繼承辦了「全省交通運輸工作現場會」「達州市道路管養工作現場會」,宣漢縣交通運輸局被評為「全國交通運輸先進集體」……

  走進宣漢縣交通運輸局,一個個獎牌、獎盃、獎狀映入眼帘,宣漢交通的嶄新面貌猶如一幅壯錦展現在面前。

  數據佐證,截至目前,全縣通車裡程突破1萬公裡,其中村道及以上等級道路5800公裡,通組入戶路4885公裡,實現了100%的鄉鎮、建制村、貧困村通水泥(油)路,通組入戶率約67%。前河、中河、後河、洲河通航總裡程94.6公裡,大小碼頭12個。鐵路通車裡程37.5公裡,火車站3個(宣漢站、毛壩和石柱槽貨運站)。有客運站場40個,客運企業5家,客運車輛557輛,貨運企業29家……

  這是近年來宣漢縣委、縣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把改善交通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以捨我其誰的擔當和攻堅拔寨的勇氣,奮力實現繁榮美麗新宣漢目標的結晶。

巴山大峽谷茶仙壩景區道路   (王利  向海濤 攝)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宣漢縣位於四川省東北部,大巴山南麓,山高路陡,峽谷幽深,壁立千仞。

  解放前,宣漢縣只有漢渝公路51.7公裡穿越大成、雙河、胡家、毛壩四個鄉鎮。解放後,1955年至1956年建成宣雙、宣開路共計56.4公裡;1958年至1959年間,修建宣南路、碑廟路75公裡。六十年代,宣漢縣積極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於1964年修建了七裡至柏樹、宣漢至魏興、雙河至白沙(宣漢段)、南壩至塔河等共計116.9公裡道路,積極尋求對外連通的路徑。七十年代,堅持「先通後暢」的思路,相繼建成南峰路、南樊路、雙馬路等24條353公裡,解決了大多數鄉通路問題。至1979年底,全縣擁有公路44條681.9公裡,其中:國省道兩條106.2公裡,縣道10條307.2公裡,鄉道17條188.8公裡,專用公路15條79.7公裡;三級和四級公路共三條152.2公裡,其餘都屬於等外級公路或土路;有13個鄉,172個村不通公路。宣漢南行到達州要經過雙河行駛三個多小時,北行到南壩要三個小時,北部山區很大部分群眾未出過山,三分之一的人未見過汽車。改革開放後,宣漢縣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秦巴連片扶貧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大好機遇,持續掀起修路熱潮。八十年代,修建了清老路、黃鳳路等短程路23條255.86公裡;九十年代,借力國務院「糧、棉、布」補助方式撥款,修建了普老路、宣東路等短程路23條213.1公裡,新建城口至開縣公路23.5公裡,改建普光、南壩、天生等場鎮爛路為水泥路3.5公裡……透過宣漢交通的發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宣漢人民為了改變落後的交通面貌,在不屈不撓的抗爭。儘管拼盡全力,路仍像蝸牛一樣在一點點艱難延伸……

  踏平坎坷成大道

  「要致富,先修路」。在克服資金、技術等重重困難下,宣漢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發揚「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精神,發起了一次次交通攻堅戰的集團衝鋒,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地、泣鬼神的時代樂章。

  在新建城開公路的過程中,沿線鄉鎮組織民工2300多人,大打路基工程突擊戰。經過二十個月浴血奮戰,1997年5月城開路全面竣工。

  「十五」時期,宣漢縣連續實施了公路建設三輪大會戰,改造了縣城各進出口要道,實施了「鄉通暢」、「村通達」工程,使全縣通車裡程達到4013公裡,初步形成「三縱三橫」大骨架。「十一五」期,又相繼開展「會戰07、決戰08、再戰09、大戰10」交通攻堅行動,使全縣通車裡程突破5000公裡,實現了鄉鄉通水泥路,80%的村通水泥路目標,構建形成「三縱七橫」骨架網。「十二五」以來,全縣按照「暢通主幹道、打通主動脈、實現大聯網、形象大提升」總體思路,以「暢通新宣漢」建設為抓手,相繼改造宣雙、南上、宣樊、宣清、雙馬、宣七路、普石路等幹線公路484公裡,大馬力推進縣鄉道改善、村道公路、客運站點、安保設施及渡改橋建設,在全市率先實現100鄉鎮、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基本形成了「一縱一橫」高速公路主骨架、「四縱八橫」國省縣公路等級並聯網。特別是2014年以來,宣漢縣圍繞「以構建鄉鎮場鎮連接高速公路『一小時』交通圈」總體目標,加速構建「內暢外聯」交通格局,形成了南北有快速通道、東西有高速公路和國省幹線的交通網絡。當地群眾到達縣城只需一個半小時,「通行靠走」的局面徹底成為了歷史。

  截至目前,全縣通車裡程突破1萬公裡,其中村道及以上等級道路5800公裡,通組入戶路4885公裡,實現了100%的鄉鎮、建制村、貧困村通水泥(油)路,通組入戶率約67%。前河、中河、後河、洲河通航總裡程94.6公裡,大小碼頭12個。鐵路通車裡程37.5公裡,火車站3個(宣漢站、毛壩和石柱槽貨運站)。有客運站場40個,客運企業5家,客運車輛557輛,貨運企業29家……康莊道上盡歡顏

  交通的飛速變化,讓百萬宣漢人民駛上了脫貧奔康的康莊大道,當地經濟如雨後春筍般快速發展……

  「我們是湖南來的客商,準備把這一車脆紅李拉往上海銷售,那一車拉去長沙銷售,後面還有一車準備拉往武漢,現在路修通了很方便,我們的貨車可以直接到產業園裡面來拉貨,省去了很多中轉環節,既節約了成本,還能多賺錢。」在宣漢縣廟安鄉八廟村萬畝脆李標準化示範區,一位來自湖南株洲的黃姓客商對筆者欣喜地說道。

  據了解,以前的廟安鄉村民種玉米、西瓜、稻田,但由於交通不暢,導致農產品滯留,村民常常苦不堪言。

  「現在我們是道路交通四下連,特色農業掙大錢,買房買車不愁錢,外出務工人員都願回家來過年。今年我的青脆李和脆紅李全賣出去預計可以收入40餘萬元,明年我還打算再流轉十幾畝土地種植脆李,把收入再提高百分之二十。」廟安鄉八廟村種植大戶黃孝權信心滿滿。

巴山大峽谷快速通道   (王利  向海濤 攝)

  不僅是廟安鄉因為交通的通暢換了新顏,普石路、天七路等項目的通車,也給沿線鄉鎮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特別是巴山大峽谷快速通道和景區內環線的通車,直接帶動巴山大峽谷片區102個貧困村、9萬餘名貧困人口脫貧,輻射帶動周邊21個鄉鎮46萬餘人增收致富。「現在縣上開發巴山大峽谷,水泥路修到了藥園,我的雲木香、黃柏等藥材一到收穫季節,外地藥商把車開到家門口,僅運費一項我就可以多賺幾萬元錢……」家住海拔2000多米的龍泉土家族鄉「種藥大王」陶化忠說起交通狀況的變化興奮不已。

四好標美路  (張平 攝)

  「未來我們將圍繞『東出北上」綜合交通樞紐總體目標,聚焦脫貧決勝和基礎短板,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抓手,兜底衝刺,加速構建『內暢外聯』交通格局。」該縣交運局長付光華表示。(圖據宣漢縣委宣傳部)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相關焦點

  • 宣漢縣:敢叫雄關變通途
    明月大橋四川新聞網達州9月8日訊(張平 申浩伯)2012年以來,宣漢縣連續六年獲得全市交通水利建設「甘露杯」,相繼承辦了「全省交通運輸工作現場會」、「全市道路管養工作現場會」,宣漢縣交通運輸局被評為「全國交通運輸先進集體」……砼道遠上白雲間 走進宣漢縣交通運輸局
  • 【方志四川•縣區動態】宣漢縣三墩土家族鄉大窩村建成達州第一...
    【方志四川•縣區動態】宣漢縣三墩土家族鄉大窩村建成達州第一個村級方志書屋 2019-11-12 0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達州宣漢縣巴山大峽谷景區
    文|華夏國學堂今天要說的是四川宣漢縣的巴山大峽谷,景區位於四川盆地大巴山南麓,達州市宣漢縣東北部山區,其地理位置處於成都、重慶、西安「西三角經濟圈」的腹心,是國家AAAA級景區、大巴山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自然保護區、天然褶皺造型博物館、野生崖柏保護地
  • 四川達州宣漢縣一個鎮,場鎮位於「半島」上,是紅色旅遊小鎮
    四川達州宣漢縣城位於後河和前河的交匯處,後河在這裡彎彎曲曲,縣城面朝水,猶如「半島」,除了縣城,宣漢縣的一些鄉鎮場鎮也在「半島」上,比如今天要的清溪鎮。清溪鎮位於宣漢縣北部,距縣城約16公裡,後河亂石灘河與此同時,溪鎮鎮比賽,與三水相接,構成「半島地形」。
  • 達州宣漢縣旅遊推薦會在重慶舉行《夢回巴國》即將首演
    9月20日,四川達州宣漢縣「讓世界看見巴文化」系列活動暨《夢回巴國》首演新聞發布會分別在重慶隆重召開。宣漢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縣總工會主席馬春霞,宣漢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李均林,巴山大峽谷景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於宏,巴山大峽谷景區管委會主任向鮮明等領導帶隊參加並作隆重推介。
  • 四川甘孜州成立70年:18個貧困縣(市)全摘帽 高原天塹變通途
    中新社康定9月18日電 (王鵬 劉忠俊)9月17日至19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下稱甘孜州)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系列活動在康定舉行。70年來,這片雪域高原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作為中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70年前,甘孜州地瘠民貧。而隨著18個貧困縣(市)於2019年底全部摘帽,標誌著絕對貧困已在這片土地上消失。「這幾年生活變化很大!」17日,在理塘縣奔戈鄉卡灰村,67歲的牧民洛登在家中喝著酥油茶,通過電視收看70周年慶祝大會的文藝表演。
  • 四川宣漢縣面積「最小」鄉鎮,和達州通川區接壤,擁有花果山景區
    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下轄多達54個鄉鎮(含民族鄉),前面的文章已經說過了面積最大的龍泉土家族鄉(約224平方公裡),那麼你知道宣漢縣幅員面積最小的鄉鎮是誰嗎?它也是一個鄉,名叫廟安鄉。廟安鄉的寬度面積為22.58平方公裡,還不到龍泉鄉的零頭,非常口袋尺寸, 全鄉人口也很少,2015年的戶籍人口約為0.65萬人,廟安鄉,區位獨特,位於宣漢縣西南部、達州市東北部,鄉境與達州通川區接壤, 場鎮距縣城約25公裡,距市區約23公裡,是最接近宣漢縣市區的鄉鎮之一。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我們共同見證邢臺的交通變化!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我們共同見證邢臺的交通變化! 邢臺事點點報,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丨矮寨大橋:一跨驚天地 天塹變通途
    薄霧縹緲中,群山環抱間,深紅色的橋身耀眼奪目,似一首印在大地的詩,又像一條攀上天際的虹——矮寨大橋:一跨驚天地 天塹變通途  8月12日,記者驅車從吉首市出發,沿吉茶高速公路西行約20公裡,就邂逅了這座驚豔世界的「天橋」——矮寨大橋。  僅用了1分鐘,便輕鬆跨越矮寨大峽谷。  而大橋下方,就是有著「公路奇觀」之稱的矮寨盤山公路。
  • 瞰交通,知河北,天塹變通途|南艾鋪村|機場|河北|高鐵|石家莊
    《飛閱河北》——交通篇:天塹變通途從1949年到2019年,70年披荊斬棘、風雨兼程,偉大祖國迎來了70華誕。70年,中國從封閉落後邁向開放進步,從溫飽不足邁向全面小康,從積貧積弱邁向繁榮富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蹟,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70年前,黨中央從河北西柏坡啟程,翻開中國歷史嶄新一頁。70年來,河北人民弘揚「趕考」精神,加速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同祖國一道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 宣漢縣龍泉土家族鄉,位於宣漢縣東北部,境內風景獨特迷人
    四川達州,宣漢縣龍泉土家族鄉,巴山大峽谷景區鄉鎮,位於宣漢縣東北部,境內風景獨特迷人。手機攝影,宣漢縣龍泉土家族鄉,鄉村圖景。
  • 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和四川省達州市開江縣
    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宣漢縣在哪裡?宣漢縣位於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縣政府位於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宣漢縣有哪些景點?東鄉鎮位於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住宿選擇:可以入住達州宣漢麗都城市客棧。達州宣漢麗都城市客棧位於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蒲西路。去東鄉鎮旅遊,可以去魯西肥牛吃飯。魯西肥牛位於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
  • 漫步在宣漢縣石鐵鄉白果村
    四川達州宣漢縣石鐵鄉與宣漢巴山大峽谷景區毗鄰,位於中河上遊,宣漢縣最北端,與萬源市固軍鄉接壤,素有「宣漢縣北大門」之稱。石鐵鄉白果村離景區只有10公裡左右的車程,巴山大峽谷快速公路穿村而過。手機攝影,漫步在宣漢縣石鐵鄉白果村。
  • 宣漢縣勞模先進事跡巡迴報告舉行首場報告會
    報告會現場  四川新聞網達州5月2日訊(陳紅兵 吳波)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崇尚勞動光榮,進一步激勵廣大職工積極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偉大實踐,在聚力脫貧攻堅、建設繁榮美麗新宣漢中建功立業,近日,宣漢縣「弘揚勞模精神、崇尚勞動創造」勞模先進事跡巡迴報告團在宣漢縣職業中學舉行了首場報告。
  • 達州稅務:唱響川陝紅色革命老區扶貧之歌
    宣漢縣桃花鎮三溪村黨支部書記雷波感觸地說:「三溪村的巨變,離不開市稅務局94名幹部職工的結對幫扶,他們巴心巴腸扶窮親,每個月雷打不動進村入戶,噓寒問暖。」2020年,為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收官戰,達州稅務駐村幹部主動擔當作為,不離一線、不推一事、不避一難,「戰疫」不停火,「戰貧」再衝鋒,做到了「戰疫」「戰貧」兩不誤,防疫脫貧兩促進。
  • 達州有望「設市」的縣,坐擁1.6億噸煤炭資源,距市區45公裡
    達州佔地面積為16591平方千米,達州市境內的常住人口為572萬人左右。2019年達州市實現的地區生產總值為2041.5億元,達州市最近幾年正在加快各方面的建設速度尤其是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在不久的未來達州市將迎來一座新的火車站,規模非常大,承接著相當多的高鐵線路。達州的新機場也即將竣工。達州市下轄2個區、1個縣級市,以及4個縣城。
  • 宣漢縣南壩鎮正式開通3條城市公交線路
    南壩鎮首個開通市內公交  四川新聞網達州1月19日訊(趙耀明)1月19日,宣漢縣南壩鎮正式開通市內武家壩至東陽溪、朱家壩至帝師公園和康家嘴至朱家壩等3條城市公交線路,數十臺新能源中型電動公交車在市內主要街道的52個站臺上下乘客,標誌著該鎮的城市公交邁進便捷、高效、環保、安全新時代,成為宣漢縣首個開通市內公交的鄉鎮
  • 繼「達縣」之後,達州又一縣有望「劃區」,坐擁1.6億煤炭資源
    達州建縣史長達1900多年,歷來不是州郡就是府縣。達州是四川省也是西南地區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之一,佔地面積為16591平方千米,境內人口572萬人,其下轄的2個市轄區、4個縣城以及代管的1座縣級市。「達縣」原為達州市的一個下轄小縣城,2013年6
  • 宣漢縣:舉行20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展演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千家萬戶,12月16日,宣漢縣舉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展演。展演活動有11支代表隊、100餘名非遺傳承人參加。展演節目不僅有驚險刺激的峰城舞獅、風趣幽默的薅草鑼鼓、送財神送祝福的唱土地,短手寸勁借力打力的土家餘門拳等非遺絕技絕活,充分展現了宣漢縣非遺保護的成果和魅力。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趙昌平:讓群眾能夠知道,能了解我們巴國的文化和巴國的非物質(文化)是什麼,永遠傳承下去。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劉吉平:我們來參加了薅草鑼鼓賽歌會。
  • 達州北山詩歌陳列館入選我省「詩歌之旅」十條精品線路
    受其影響,當地湧現出70多名鄉土詩人,詩歌文化氛圍濃厚,形成頗具特色的詩歌文化現象——北山詩人群。梁上泉詩歌展廳(袁城霖 攝)北山詩歌陳列館於2018年建成投用,佔地面積440平方米,內設梁上泉詩歌展廳和北山詩群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