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遊客所處的這家首爾免稅店裡,不管是洗手間還是自動扶梯的引導標語,都只寫著中文,而非韓英雙語。而且,廣播也只有中文。另外,店裡的優惠活動也只對中國人充滿善意:用中國人習慣的銀聯卡結帳,可以獲得贈品。
11月21日下午,樂天免稅店擠滿中國遊客,多為代購
海外網12月5日電「這裡是中國還是韓國啊?」2日下午,一位來自日本的遊客,在逛完韓國首爾一家免稅店後發出這樣的感嘆,帶著些許不滿情緒。在他看來,眼前的種種便利設施和優惠活動都專為中國人設置,自己雖然也是遊客,卻「並沒有感受到首爾的歡迎」。韓國媒體認為,這顯示出韓國旅遊業十分倚重中國遊客,也有韓媒將這種現象稱為「結構性弊端」。
一位遊客的樂天購物袋裡,塞滿了化妝品
韓國《東亞日報》5日報導稱,日本遊客所處的這家首爾免稅店裡,不管是洗手間還是自動扶梯的引導標語,都只寫著中文,而非韓英雙語。而且,廣播也只有中文。另外,店裡的優惠活動也只對中國人充滿善意:用中國人習慣的銀聯卡結帳,可以獲得贈品。難怪日本遊客會感慨,「中國再怎麼是最大的市場,這種讓我不受首爾歡迎的感覺還是令人難受。」
12月1日,中國遊客在濟州新羅免稅店外排起40米長隊
一些韓國媒體由此認為,「韓國旅遊」中的「韓國」元素已經消失殆盡。吸引大量的中國團體遊客,再拉他們去免稅店買買買,這種倚重中國遊客的單一盈利方式,已經在韓國旅遊業界固化。有媒體還稱,如果不遭遇「薩德」風波,「恐怕韓國旅遊生態業已退化的真實面貌不會輕易現形」。
對於這種現象,儘管韓國政府開出了「市場多元化」的藥方,建議多吸引中東、東南亞以及歐美等地的客源,但業界對此反應冷淡。一位免稅店從業者直言不諱地說,「現在中國遊客又回來了,覺得沒必要改變營業的慣例。」
12月1日,中國遊客在濟州新羅免稅店外排起40米長隊
此外,之前飽受詬病的「韓國廉價觀光」,改善的成果依然是收效甚微。報導指出,儘管中國遊客絕跡後,韓國旅行社開始大力招攬東南亞市場客源,但仍然打的是價格競爭的牌,所以旅遊質量不升反降。
韓國漢陽大學觀光學教授金南朝(音譯)說,「如果不站在國家層面意識到相關問題,制定治本的方案,韓國旅遊業的危機最終將演化為韓國國家品牌的退步。」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國會預算政策處3日發布數據推算,由於今年年初以來訪韓中國遊客大幅減少,韓國旅遊銷售減少7.4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55億元)。去年,訪韓外國人中訪問首爾和濟州的佔98.2%,因此這些地區相關行業受到的打擊較大。(編譯/海外網 劉強)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責編:劉強、劉凌
31196763,.日本遊客稱在韓國免稅店遭嫌棄:中國人才是主兒,.2017-12-05 10:59:16,.204280,.劉強、劉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