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排排,買買買……下午1時多開門,但一大清早,就有鐵桿「米粉」開始排隊。正式開店前,門口的長龍已經排了近1公裡。
和火爆的人氣、網絡的吐槽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上海迪士尼旗艦店開業前並沒有投放廣告,卻引來「米粉」無數,還有許多老記們自發前來,即使正式開店前不能進店,也早早在天橋上擺出了長槍短炮。排了幾個小時終於一睹旗艦店真容,不少消費者表示,與期望中的落差不小。
鐵桿「米粉」千裡來血拼
韓麗和丈夫俞磊都是80後,堪稱鐵桿「米粉」。聽說上海要開出迪士尼旗艦店,兩人特地從北京打「飛的」趕來嘗鮮。
韓麗告訴記者,兩人也是因迪士尼結緣。他倆在一次非官方的迪士尼論壇上認識後,相識、相知、相戀,相約要一起走遍世界上所有的迪士尼樂園。2009年,熱戀中的他們一起來到香港迪士尼,在之後的5年內,兩人成功實現了這一約定。也正是因為他們對迪士尼品牌的痴迷,他們幸運地成為上海迪士尼旗艦店的「開鎖人」,開啟了神秘的上海迪士尼旗艦店大門。
韓麗坦言,在上海迪士尼旗艦店的不少商品在國外的旗艦店也看過,但過去有些商品到國外不方便攜帶,比如喜歡的《星球大戰》的光劍,這次看到,馬上買了兩把。還有米奇、米妮、白雪公主的娃娃、玩偶等,因為是經典,忍不住又買了一些。她說,在這次上海迪士尼旗艦店中的不少商品,都有上海元素,很有紀念意義,所以特地買來收藏。
對於價格問題,韓麗表示,沒有仔細比較,結帳才發現不知不覺買了3000多元。「至少比飛到國外成本低些。」韓麗說。
生意長久還需多創新
不打廣告,卻引起了遠超廣告投放的效應,這是消費者的「軋鬧猛」,還是另有深層次的原因?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副教授張喆表示,在營銷界有這樣一句行話:營銷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營銷。這次表面上看似沒做硬廣告,卻取得了這樣的轟動效應,實際上源於品牌溢價的長期積累效應。由於上海迪士尼樂園即將建成,之前的每次宣傳實際上都是一種傳播行為,可以說是一種預發布。加上迪士尼品牌的積累效應,讓消費者主動形成口碑傳播,往往會起到比直接發布廣告更強烈的反響。
對於店內部分商品雖然中國生產,售價卻高於全球其它旗艦店的情況,迪士尼方面解釋為匯率、關稅等原因。張喆對此並不認同,她認為,在中國的定價偏高,更多的是迪士尼基於中國市場消費群體的分析定位。「和國外一些成熟市場相比,中國仍是新興市場,對國外品牌的追捧容易造成高溢價。」張喆說,星巴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星巴克在國外只是普通消費品,但在中國卻價位偏高,因為人們把它當做一種身份、階層的標誌,國外成熟理性的消費市場已經不需要這種身份的標識了。」
但是,上海迪士尼旗艦店要將這種熱度保持下去,張喆認為,除了靠品牌的「老本」外,還必須不斷提高創新能力;也就是說,在保持全球特質的同時,要不斷推陳出新,加入更多的上海元素等,讓「米粉」們能保持忠誠度。不僅僅將其視為一種商品,更融入童年記憶、和下一代的情感關聯等,這樣才能最終產生持久的品牌共鳴,開業的盛況也就不會只是曇花一現。
吸金大法摸透傳播規律
對於上海迪士尼旗艦店在上海一開張就火爆的情景,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副院長俞振偉對記者用了「可怕」二字來形容。
俞振偉連夜研究了2014年迪士尼公司的財務報表後發現,可愛的迪士尼背後有個龐大的複雜的全球「吸金網絡」。迪士尼公司稱之為「消費者產品」,主要包括特許經營、出版和零售三部分。有故事和電影版權產品的特許經營,有公司在世界各大城市的直營店,有公司直營網絡商店,有主題公園內的禮品店,還有世界各地特許批發商開出的實體店和網店。由於這些「吸金網絡」都是獨立運營,各自有一套嚴格的授權開發設計和生產營銷推廣體系。再加上匯率等因素,有時候價格差別還真不小。
「上海迪士尼旗艦店雖然不做開業吆喝的廣告,其實為首家中國旗艦店的開張卯足了勁。」俞振偉認為,它的開業時間選擇在2015年5月20日13時14分,特地選用「我愛你一生一世」的社交媒體代碼,就是想和中國的年輕人拉近距離。
事實上,迪士尼公司在全球直接擁有和運營的商店並不多,到2014年為止,北美210家,歐洲73家,日本45家。上海陸家嘴核心區的中國首家旗艦店是最新的一家。迪士尼直營店的全球版圖,就是要佔領國際大都市的頂級購物中心和商業綜合體。「不容置疑,陸家嘴旗艦店一定會貢獻可觀的零售收入。」但是,俞振偉認為,更重要的是,這家旗艦店在上海地標強大的傳播力,成為面向中國大陸消費者的一個巨大的「顧客接觸點」,其信息「增值」效應超乎其上。「迪士尼從此和上海捆綁,相互增值,難分難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