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深圳人到香港買日用品被熱炒 調查稱非常態

2021-01-12 中國江西網

在中英街,一位男士幫助購買較多日用品的深圳女士推車。

傍晚,從香港採購物品的市民經羅湖口岸返回深圳。

近日,深圳,「2010時尚深圳購物節」,由於商品價格低於市場價,吸引了眾多市民前往採購。

   【深圳調查】   赴港買日用品,並非消費常態

  「深港物價倒掛」、「深圳人到香港打醬油」、「內地客赴港狂掃食品日用品」……近日,相關報導見諸媒體。

  相對於沸沸揚揚的媒體,深圳市民的反應卻顯得有些平和。

  「換城消費」言過其實

  深圳大多數超市和農產品市場,大多數商品的標價還是低於香港市價;深圳大多數普通居民表示不會去香港「打醬油」。他們只希望「把家門口上漲的物價降下來」。

  讓他們高興的是,深圳最大的布吉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的監測數據表明,11月蔬菜均價每市斤1.87元、比10月份下降26.67%,許多「一元菜」又出現在家門口的菜攤。

  深圳布吉青青家園的一對「深港配」夫妻,港人老公不時捎帶「港貨」回家、內地主婦時常赴港採買。但夫妻倆的購物籃裡,很少有近日深圳人抱怨漲價最多的肉、菜;近來雖買些衛生紙、洗髮水之類,「也是老公回家捎帶」。

  儘管有了香港「自由行」,但在「打工族」佔絕對比例的深圳,十有八九不能像這對夫妻一樣時常赴港採買。

  一位「的哥」說,香港的衛生紙、洗髮水、醬油之類多年前就比深圳便宜,但他既耗不起辦出入境證件的時間、「也打不起香港的醬油」;有一位「準媽媽」耗時、花錢,去香港買回進口「美贊臣」奶粉,但「想買高檔的,不是圖便宜」。

  12月3日,回家過周末的這對「深港配」夫妻說起物價,感覺香港市場上不少商品、特別是內地進口的副食品也悄然漲價,「豬肉比年初至少漲了三成,姜、蒜也都翻了番」。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11月29日表示,香港物價上升壓力明年可能更為明顯。

  當地一位資深媒體人認為,所謂「換城消費」言過其實,更非深圳市場目前的消費「主流」。

  價格倒掛僅限於少數商品

  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長黃髮玉說,香港某些商品價格比深圳低是一直就有的事情,在許多深圳人眼裡,趁「打折」赴港「揀便宜」、往返兩地捎帶些日用品回家「再正常不過、不是什麼新鮮事」。

  皇崗口岸工作人員黃俊生說,最近從香港購買日用品的深圳人確有增多,「但一般都是順便捎帶」。

  據深圳市市場監管局調查,該市近期肉、奶、食用油等商品零售價確是高於香港,但這種「倒掛」僅限於少數商品和個別商場,並非普遍現象。

  這些「不是什麼新鮮事」和「並非普遍現象」,卻讓許多媒體「炒」得異常熱乎。

  當地的一位資深媒體人說,深圳一些商品近來價格上漲,因此赴港購物的深圳市民增多等都是事實,但由此就斷言「『赴港打醬油』已成為深圳人消費常態」、「深圳興起『換城消費』」等,則是「以偏概全」的炒作。

  深港「同城消費」才是趨勢

  儘管這位資深媒體人不認為「換城消費」是深圳市場目前的消費「主流」,但他覺得,從赴港購物的現象中,可以看到深圳人的日常生活目前出現的新變化。

  他認為,這種新變化就是「深港同城化步子的加快」。

  去年4月,深圳開始試點實施「一籤多行」,持此類籤注赴港客流總量現已突破780萬人次。有調查統計,在80多萬已辦理「一籤多行」的深圳居民中,一半以上把赴港購物的頻率提高到每月2至5次、至少每月1次的超過25%、近兩成居民調高至每月6到10次。12月6日深圳市公安局已經將辦理赴香港「個人遊」籤注人員範圍擴大至常住深圳的非廣東戶籍居民。

  另據港府公開的調查結果,約有6.2萬名香港人、4.1萬個住戶在深圳安家,在深圳就業、經商、置業的香港居民更是遠遠超過這一數字。

  這位資深媒體人認為,深、港往來逐步便利化、無障礙帶來的「雙城消費」或「同城消費」、「即興消費」,才應該是兩地居民真正初顯的消費趨勢。

  財經專欄作家鍾林說,隨著「深港一體化」進程的提速,所謂「打醬油」不過是非主流的觀察和深港融合大趨勢之下的一個「快閃鏡頭」而已。

  【香港調查】   是相互串門,不是單向掃貨

  

  每天出入深圳羅湖口岸的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顯得格外醒目:大多是女性,隨身「裝備」是行李箱或購物袋。近年來,這些家庭主婦往來兩地購物儼然已經成了一種生活方式,深圳人,被戲稱為到香港「打醬油」,而香港人則是「北上掃貨」。

  深港互通,各取所需

  家住深圳蓮塘的李先生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到香港採購日用品,行程並不遠,過關之後坐一站地鐵到上水站就要下車,「因為家裡有小孩兒,像奶粉這樣的商品我就願意到香港來買,而且已經持續好幾年了,倒不是圖便宜。」雖然最近深圳物價接連上漲也給他帶來了一些壓力,但他的購物目標依然很明確,「順便捎些新鮮蔬菜或者日用品也是常有的事,這和下班後在超市順手買點兒菜回家沒多大區別」。

  對深港兩地居民來說,互通有無「串門」的歷史已有多年了,因為香港物價高消費貴,很多港人每逢周末都會帶全家北上深圳,一頓豐盛的晚餐可能也只是在香港普通茶餐廳一餐飯的價格,而對普通家庭來說,回程中把購物袋裝滿食品,在高物價的香港也是一種勤儉持家的好選擇。開放自由行後,深圳居民雖不至於到香港「打牙祭」,但鑑於兩地市場互補性強,化妝品、日用品、奢侈品等香港質優價低的產品,吸引了大批深圳市民。兩地互通,各取所需,深港市民一直都在尋找著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日用品,偶爾捎帶才划算

  「本來香港日用品就經常有折扣,現在人民幣不斷升值,到香港購物更等於折上加折,這對我們具有相當吸引力。加上一些日用品便宜耐放,只要過來購物也就順便多採購些」,隔幾個月就來香港購物的羅太太給記者算了筆帳:一支190克的「黑人」牙膏在深圳賣到12.5元人民幣,同樣的牙膏而且是200克一支,在香港只賣9.9元港幣,折合人民幣只有8元多。香蕉在深圳超市售價4.5元(人民幣,下同)一斤,香港只要約2元錢一斤;冷凍雞翅,深圳售價14.8元一斤,香港售價約12元;娃娃菜深圳售價4.9元一斤,香港則只要3元左右一斤。

  當然,類似採購也是有選擇性的,大部分蔬菜、肉類還是香港貴得多,「特別是牛肉,香港超市好多牛肉都是國外進口的,哪怕是減價銷售的冷凍牛肉,也比深圳的貴差不多20%,更貴的那就要高好幾倍了。」

  對於專程到香港「打醬油」的說法,羅太太表示並不認同,「我也只是偶爾到上水採購,這是最近的一站,即使這樣在香港境內往返路費也要40多港幣,還沒算上消耗的時間和精力。如果只是為了買幾捆青菜或者幾袋橙子就專程跑過來一趟,未免也太不值了,除非是耐儲存的日用品,而且數量要足夠多。」

  奢侈品,內地客購物首選

  相比較醬油,價格高昂但人氣不減的蘋果電子產品,以及首飾、手錶、皮包、高檔化妝品等奢侈品始終都是內地遊客赴港購物的首選,每年幾百億港元的消費額中,絕大部分內地遊客都花在了類似方面。

  香港旅遊發展局11月30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內地訪港旅客約為1853萬人次,超越去年全年,其中近60%都是「過夜旅客」。他們在港期間的消費指向也非常明顯,特區政府統計處稱,10月份香港電器及攝影器材、鞋類、珠寶首飾及奢侈品的銷量分別增長了39%、33.8%和30.2%。在此背景下,「打醬油」的銷售額完全被「淹沒」在上百億的遊客消費中,看不出絲毫波瀾。

  除此以外,在世界經濟形勢相對嚴峻的大背景下,香港日常生活用品也開始面臨漲價壓力。

  香港特首曾蔭權6日出席香港經濟峰會時表示,由於美國實行量化寬鬆政策,加上人民幣升值,香港已經開始面臨輸入通脹的壓力——10月份通脹率是2.3%,稍高於第三季度的2%,其中食品價格上揚對低收入家庭影響特別顯著。「豆豉鯪魚價格上升,午餐肉價格上升,麵包價格上升……我留意到罐頭食品、番茄等蔬菜的價格也在上升!」財政司長曾俊華已將今年全年的基本通脹率預測由1.5%上調至1.7%,並稱會在需要時採取相應措施。

相關焦點

  • 深圳人到香港買日用品被熱炒 換城消費言過其實
    在中英街,一位男士幫助購買較多日用品的深圳女士推車。 袁水靈攝(人民圖片)「深港物價倒掛」、「深圳人到香港打醬油」、「內地客赴港狂掃食品日用品」……近日,相關報導見諸媒體。儘管有了香港「自由行」,但在「打工族」佔絕對比例的深圳,十有八九不能像這對夫妻一樣時常赴港採買。一位「的哥」說,香港的衛生紙、洗髮水、醬油之類多年前就比深圳便宜,但他既耗不起辦出入境證件的時間、「也打不起香港的醬油」;有一位「準媽媽」耗時、花錢,去香港買回進口「美贊臣」奶粉,但「想買高檔的,不是圖便宜」。
  • 深圳人流行赴港買鹽打醬油 購物延伸到日用品
    到香港買日用品的深圳人越來越多。 深圳商報記者 薛雲麾 攝  深圳人買瓶醬油也願意跑趟香港!深圳商報記者發現,周圍越來越多人去香港購物的目標,已經從化妝品、藥品、奢侈品等延伸到油鹽醬醋等日用品。  記者昨天登錄市民經常光臨的深圳房地產信息網論壇注意到,有人甚至把一年的日用品一次從香港買回來,還稱「划算」。
  • 深圳主婦瞄上香港屯門 生活日用品物美價廉
    深圳主婦瞄上香港屯門香港的生活日用品種類豐富,價格便宜,吸引深圳主婦目光。記者 薛雲麾 攝深圳新聞網訊 (記者 鄭 愷 通訊員洪光)太古砂糖、李錦記醬油、消化餅、洗髮水、沐浴露、內絨手套、棉籤,甚至食用鹽……這些在深圳司空見慣的日用品,如今成了深圳主婦們逛香港購物的最愛。據調查,自深圳灣等口岸開通以來,隨著人民幣升值、一籤多行、金融危機等多種因素影響,香港物價平過深圳。隔三差五到香港購買質優價廉的日用品,已成為深圳家庭主婦的日常生活內容之一。
  • 深港物價倒掛:10元錢買蘋果 深圳3個香港5個
    2009年4月,香港對深圳居民實行可辦理一年多次往返的籤注後,深圳居民赴港更頻繁,每個月至少一次甚至數次。在一些典型的深港家庭記憶中,以往多是香港親戚來深圳相聚時,順便帶些便宜的肉菜返港。  從南下香港買奢侈品、名牌,到如今去香港買食品、日用品……在內地物價飆升、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大背景下,港深兩地的消費生活正在發生戲劇性的變化。
  • 深圳人購物風景線:赴港買名牌 還去打醬油(圖)
    據執勤的民警說,這種現象已經出現了近半年,深圳一些家庭主婦去香港成批購買日用品幾乎成為了常態,被網上戲稱為「醬油一族」。有人把深圳近期的日用品價格和香港做了比較:「食鹽:深圳2元人民幣1包,香港超市1.1元港幣;750毫升裝的飄柔:深圳39元人民幣一瓶,香港30元港幣;紅富士蘋果,深圳12元人民幣一公斤,香港5元港幣;10卷裝的維達衛生紙:深圳32.5元人民幣,香港28元港幣……」造成這個差價的原因,經濟學家稱是「人民幣對內貶值,對外升值」造成的,由於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造成和美元掛鈎的港幣對人民幣持續貶值
  • 民建聯調查顯示:香港10種日用品超市最高貴30%
    民建聯調查顯示:香港10種日用品超市最高貴30% 2008年04月02日 14: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超市購物雖然方便,日用品價格卻普遍較一般藥房等貴。
  • 為何到香港買內地產品更便宜
    以前,她買的東西大多數是幫朋友帶的化妝品、電子產品或者燕窩等名貴食材,但最近,她從香港帶回的都是些日用品。「發現香港的有些東西比深圳便宜,而且還更好用」。李小姐常用的一款洗髮水,家庭裝的1000毫升香港售價折合人民幣才34元,而深圳超市裡要50多元;另一款常用的大陸產牙膏,深圳賣15元,香港折算下來僅13元,而且分量更多。
  • 港媒:深圳富人愛到香港買日用品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4日文章,原題:深圳富人到香港購買基本生活用品  深圳的富人定期會到香港購物。他們不僅購買昂貴商品,而且還購買例如牙膏這樣的日用品,每年花費200億元。  根據深圳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的統計,深圳人在香港的花費大約相當於深圳去年零售總額的6%。
  • 香港購物攻略之--如何省錢省時省力購買日用品
    居住在深圳,有地理位置的優勢,辦一年多次的港澳通信證後,往來深圳就變得非常方便。因為自己經常去香港買東西的緣故,便總結了一些去香港怎麼花錢少,還省時省力的一些心得,分享出來,供未來想去香港買東西的朋友,做一些參考。
  • 香港公交車站現辱罵內地人口號:「滾出香港」
    據香港《星島日報》2日報導,香港警員1日凌晨巡邏屯門巴士總站時,發現7處地點,包括巴士站牌、電箱、廣告牌、圍牆、飲料機及人行道等,都被人以紅色和黃色油漆噴上「滾出香港」「支那蝗蟲」「光復屯門」及「賣國賊」等侮辱性字句。警方調查後,相信是有人趁巴士站深夜收車、車站又無人留守時犯案,將翻查附近大廈閉路電視,了解是否拍到可疑人出沒情況。
  • 定點藥店騙保亂象調查:買的是日用品 刷的是醫保卡
    記者實地走訪了沙坪垻區、兩江新區部分藥房了解相關情況。 記者 馮司宇 攝但近日,有網友向華龍網報料,市內一些醫保定點藥店在國家醫保資金上動了歪心思,公然刷卡銷售衛生紙、大米、食用油等日用商品,套取百姓保命錢。對此,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 深圳嚴查「地下港澳籤證」 82人被帶回接受調查
    深圳嚴查「地下港澳籤證」 82人被帶回接受調查 此前,央視曾做過一期深圳、珠海「地下簽證」亂象的報導。記者12日通過百度和淘寶嘗試通過旅行社「用護照和機票去香港」,工作人員稱這種方法依然奏效。
  • 香港公交站被噴漆 現「滾出香港」等辱罵內地人口號
    據香港《星島日報》2日報導,香港警員1日凌晨巡邏屯門巴士總站時,發現7處地點,包括巴士站牌、電箱、廣告牌、圍牆、飲料機及人行道等,都被人以紅色和黃色油漆噴上「滾出香港」「支那蝗蟲」「光復屯門」及「賣國賊」等侮辱性字句。警方調查後,相信是有人趁巴士站深夜收車、車站又無人留守時犯案,將翻查附近大廈閉路電視,了解是否拍到可疑人出沒情況。
  • 香港巴士站現辱罵內地人口號:支那蝗蟲、滾出香港
    據香港《星島日報》2日報導,香港警員1日凌晨巡邏屯門巴士總站時,發現7處地點,包括巴士站牌、電箱、廣告牌、圍牆、飲料機及人行道等,都被人以紅色和黃色油漆噴上「滾出香港」「支那蝗蟲」「光復屯門」及「賣國賊」等侮辱性字句。警方調查後,相信是有人趁巴士站深夜收車、車站又無人留守時犯案,將翻查附近大廈閉路電視,了解是否拍到可疑人出沒情況。
  • 調查顯示6萬餘香港人在深圳居住
    2009-08-21 09:19:06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孫浩   據香港特區政府
  • 「黑色星期五」打折季 深圳客赴香港掃貨
    上周末,深圳市民赴港購物再迎高峰。記者25日赴香港商場採訪調查發現,人民幣對港幣本周末為0.9上下,貶值幅度雖大,但商家折扣更吸引人。香港大部分商場、超市推出了今年以來最大幅度的折扣,大部分商品在5-7折,小部分甚至低至3折。在尖沙咀、沙田、上水等地,各大商場人氣火爆,買單處大排長龍,其中內地客佔比超一半。  「黑色星期五」當天,香港各大商場、超市推出了堪稱今年以來最大力度折扣。
  • 深圳7女工被拐香港賣淫 因涉嫌非法入境被調查
    深圳七女工被拐香港賣淫 獲救後因涉嫌非法入境留港接受警方調查  赴港前疑被灌食迷藥,獲救後因涉嫌非法入境留港接受警方調查  前日深夜,香港警方根據深圳一市民的報警電話展開行動,成功在旺角救出7名深圳女工。
  • 「黑色星期五」打折季 深圳客赴香港商場掃貨
    香港某商場客流量比平時翻倍,人流量爆棚「雙十一」的包裹剛拆完,「黑色星期五」打折季又到。上周末,深圳市民赴港購物再迎高峰。記者25日赴香港商場採訪調查發現,人民幣對港幣本周末為0.9上下,貶值幅度雖大,但商家折扣更吸引人。香港大部分商場、超市推出了今年以來最大幅度的折扣,大部分商品在5-7折,小部分甚至低至3折。在尖沙咀、沙田、上水等地,各大商場人氣火爆,買單處大排長龍,其中內地客佔比超一半。「黑色星期五」當天,香港各大商場、超市推出了堪稱今年以來最大力度折扣。
  • 深圳人去香港「買菜」
    返回深圳時,由於過關人流擁擠,僅排隊就耗費了近1個小時。  至此,阿珍的跨境購物宣告完成,共計耗時5個小時,往返車費港幣42元,折合人民幣35元。  二  阿珍購物的地方上水,規模頂多相當於內地的縣城。然而,在這個香港城市群的邊緣部分,香港作為「購物天堂」的魅力已經得到充分展現。
  • 樟木頭:從「香港人的家」到深圳後花園
    證券時報記者 吳家明  松山湖、鳳崗、塘廈……深圳(樓盤)樓市的火熱讓臨深片區也火了起來,深圳客把東莞(樓盤)的臨深片區炒了一遍,但曾經有「廣東外銷樓盤奇蹟」的樟木頭卻似乎沒有在這輪樓市熱潮中拔得頭籌。有「小香港」之稱的樟木頭,這一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稱謂正在發生著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