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人文歷史系列:東山現存最早希臘式建築,源自美國基督教

2020-12-12 法朵的一路狂想

俗語說:有權住東山,有錢住西關

我作為一個廣州東山的「土著」,在老東山各處探尋歷史建築一直是我的一份執著,不僅僅是欣賞古建築的外表,還可以從中讀到許多隱藏背後的故事。今天我有幸走訪了東山賓館,想不到遇見3棟被遺忘的珍稀建築,讓我看得如痴如醉。

位於三育路的東山賓館
追夢東山的石刻,體現了東山人的一份執

消失15年的「東山」僅存的老字號,東山賓館

話說「東山區」已經被寫進歷史15年之久,2005年東山區因為面積小,行政功能少,被併入越秀區,從此消失在名冊上。而還留存著「東山」二字的老字號越來越少,1957年開業的東山酒家因經營不善終於在2006年被廣州酒家所取替。

東山賓館是少數僅存有「東山」老字號的商業之一,證明了「東山區」確實存在過。這是一家老賓館,位於老城中央心臟地帶的【東山口】,縱使歲月不饒人,但「追夢東山」的石刻依然清晰可見。我很開心有機會來體驗一把,而且入住這裡最大最豪華的套房。

整個賓館400餘間客房,面積150平方米的套房為數不多。我入住的這房間是的家具全是實木古董,衣櫃、書桌、椅子等都以古色古香的原色木調為主,使房間顯得格外雅漾風致,淡雅飄逸,就連門把也是精雕細琢。

淡雅古香的廳堂
房間全是實木家具
精緻的衣櫃及門把
寫一封信給未來的自己

茶具固然是精品,不落俗的紫砂工藝配上晶瑩剔透的玻璃器皿,營造出一種難得的溫馨舒適,就連茶葉也是精挑細選的英紅9號,一口甘甜醇香。

茶具齊全
正在沏茶

而最讓我驚喜的是,每個套房還自帶桑拿浴室,是可以自己在浴石上淋水調溫的那種,內部每一個角落都十分乾淨,毫不馬虎!在房間裡也可以體驗酣暢淋漓,實在是爽快!

桑拿房
可以自己調節溫度

現存最早希臘式建築,話說源自美國基督教

東山賓館的大院裡除了主樓外,還有幾棟被寫入歷史的古樓,其中一棟被編為4號樓的,是現在賓館行政人員的辦公大樓。大樓坐北向南,平面呈倒轉的「凸」字形,大門入口外立面為石米裝飾,而建築主體的左右兩翼則為紅磚外牆。而最為醒目的是大門入口中部的希臘式三角形山花,向外突出,是典型的西洋建築風格。

百年建築
兩翼是紅磚牆,中間的設計是希臘式

樓高3層,內部每層被間隔成約十個房間,都是賓館內部的辦公區域,雖然功能現代化,但走廊以及公共樓梯間仍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水磨石地板,已有上百年歷史,被磨得十分平滑,且潤色有光澤。

包涵歷史底蘊的裝飾
水磨石地板

歷史文檔中對這座樓的記載特別少,甚至這裡的員工也對其不甚了解,我還是從一位培正中學退休教師曹老師的《回憶錄》裡面找到了一點蛛絲馬跡。據記錄在1931年安息日會在三育路開辦了一所醫院,名為「廣東衛生療養院」,最初設備簡陋,只有五個小房及幾張病床,兩年後開始建成一座三層高及一層地下室的大樓,以希臘式山花裝飾門廊入口,變成一家稍具規模的貴族醫院,收費相當高。而這裡的外科手術在廣州名列前茅,連宋美齡和陳濟棠也曾在此就醫。

《回憶錄》上雖沒有指出此醫院的具體情況,但根據地點和對建築的描述,可以聯想到這座4號樓毫無疑問就是「廣東衛生療養院」。而此建築的風格需要追溯到清末鴉片戰爭前,話說當時基督教傳入中國,清政府卻十分排斥,對傳教士實行禁教政策,被驅逐的傳教士只能在南方沿海的廣州和澳門雲集,直到鴉片戰爭前廣州都是作為唯一的通商口岸存在,也是基督教的傳教中心。鴉片戰爭以後,各國教會擴張勢力,但為避免利益衝突而各據一方,英法兩國搶佔沙面為租界,德國選芳村為據點,而美國的浸信會就選擇了東山為基地。美國第三任總統託馬斯·傑佛遜曾說,他認為希臘式建築最能反映美國民主制度與學術自由,因而這種建築理念被廣泛採用。除了三育路這座醫院,還有寺貝通津、培正路、恤孤院路、煙墩路、新河浦等一帶都有不少相似風格的建築。

辦公樓正門
辦公樓的樓梯與地板,依舊保留舊時的樣

被評為廣州市第一批歷史建築的16、17號樓

除了辦公樓,我還參觀了在東山賓館大院中的16、17號樓,這兩座樓緊密挨著,外觀和內部構造十分相似,一眼看過去以為只有一座建築物。外表看上去已經青苔滿布,藤蔓糾纏,日久失修的樣子,連門把都一碰就掉。但歲月並不能掩蓋古樓的底蘊,淡黃色的石米外牆,紅色的磚瓦房頂,精緻的小陽臺,圓拱形的窗花,還有一座圓柱形的塔樓,從這種羅馬式的建築風格看得出來這曾是外國權貴居住過的地方。

16號樓
17號樓
精緻卻破舊的外立牆面
只是想拍照,想不到弄壞了門把

我得到了賓館工作人員的允許,入內參觀。因為這裡已丟空2年之多,現在不通電,只能靠手機那微弱的照明找路。屋子很大卻沒有一件家具,空空蕩蕩的,門窗地板都塵封已久。但在鏡頭光下,別致的窗花與水晶吊燈依然顯得高貴優雅,純白的天花板卻流露了一絲蒼白。

16號樓內部

我順著工作人員的指引,來到了一條華麗麗的旋轉樓梯前。黑色的護欄與窗花互相襯託輝映,盡顯工匠之心,白色的樓道通往漆黑的樓頂,猶如在童話城堡裡,公主與王子追逐的旋轉樓梯,很有感覺。在黑暗之中映射出樓梯的影子,也別具一格。

黑色的護欄與窗花互相襯託輝映
優雅的旋轉樓梯
樓梯的影子

參觀這兩座樓最佳的角度並不是仰望,因為在下面很難看清全貌,然而透過旁邊一棟建築物的窗戶向下俯瞰,卻能將其看得一清二楚。兩棟樓被深藏在茂密的大樹中,殘舊的外表與周邊的建築格格不入,卻獨顯一番風味。

俯瞰兩座樓

對於這座樓的故事,大家似乎都不清楚,只知道很大,還有地下酒窖和倉庫,十足貴族之家。2年前這裡曾租給隔壁樓盤做銷售中心,之後就一直放著了,現在有計劃重新出租,希望能找到懂得欣賞的商家接手,將其打造成為一個可供參觀的文物建築。

高聳的塔樓,右邊是地窖入口

紅樓,傳說陶鑄也曾在此辦公

在大院內還有一座值得參觀的建築物,因其紅色的外表這裡的人稱它為「紅樓」,小兩層加一個小院子。之前是一家私人會所,後來軍區物業不能出租,便收回放空了好一段日子,略顯破落。

鮮豔的紅樓
無人打理,略顯破舊
緊閉的大門
紅樓

這座建築沒有什麼特色,但樓梯的護欄卻很特別,同樣很有西洋的味道,或許也曾經是外國教會的物業吧。

特別的樓梯護欄
小院子
紅樓一角

聽說民國時期,這裡曾是革命根據地,陶鑄等先輩也曾在此辦公。但這一切都是沒有經過考究的道聽途說,我真的很想在歷史文案中找到多少與這裡相關的信息,讓這些歷史建築增添更多人文的氣息。

紅樓

後記

參觀的那天傍晚突然下起了大雨,影響了後面的拍攝,非常可惜。很希望能再有機會拜訪,細看每一處角落,用我的鏡頭帶給大家更多角度的欣賞。

【東山賓館】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三育路44號

交通:地鐵一號線【東山口】站及六號線一號線交匯站【區莊】站,步行5分鐘

價格:300-500元/晚,套房3000+

Tips:上述的歷史建築都歸東山賓館所有,現在是大門緊鎖,不能隨意入內參觀的,如果想參觀可與前臺的工作人員聯繫,或許可以安排。賓館旁邊還有一家傳統百貨商店,王府井百貨,雖不及北京的王府井熱鬧繁華,但也是東山興盛的一個代表,是地道老廣的特色。

東山賓館

相關焦點

  • 廣州人文歷史系列:東山現存最早希臘式建築,源自美國基督教
    桑拿房可以自己調節溫度現存最早希臘式建築,話說源自美國基督教東山賓館的大院裡除了主樓外,還有幾棟被寫入歷史的古樓,其中一棟被編為4號樓的,是現在賓館行政人員的辦公大樓。大樓坐北向南,平面呈倒轉的「凸」字形,大門入口外立面為石米裝飾,而建築主體的左右兩翼則為紅磚外牆。而最為醒目的是大門入口中部的希臘式三角形山花,向外突出,是典型的西洋建築風格。
  • 東山現存最早西式建築 見證東山百年城市史
    據東山堂信徒唐啟望回憶,這座1915年落成的百歲建築是兩廣浸信會神道學校舊址。如今,這裡是中國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青年聯合會的辦公用地。該建築樓高兩層,外立面淡黃色,整體設計簡潔大方。最有特色的是,在大樓正立面及背面的第二層正中位置,各有一個呈三角形的希臘式山花。「和我1945~1957年所見的樣子相比,它的外立面基本無改動。」唐啟望說。
  • 浮居在東山口|基督教東山堂 東山天主堂
    去基督教東山堂那天還下著溼漉的春雨,雖然那天星期五,沒有教會活動。但是籍著雨,觀瞻老教堂同樣也讓人心靈淨化。 廣州基督教東山堂始建於1909年,位於安靜的寺貝通津9號,寺貝通津這名字很好聽,古時這附近有座東山寺,「貝」通「背」,「津」為渡口,寺貝通津的意思是東山寺背後的一條通往渡口的小路。
  • 探訪廣州新河浦民國別墅群,感受中西合璧建築特色,美到亞洲拿獎
    作為廣州現存最大規模的中西結合的低層院落式建築群,新河浦共有493棟歷史建築,大部分建築為獨立式低層西式古典建築,以清水紅磚牆、民國水刷石、西洋風格為主要特色,印證著廣州多元文化並存的歷史。2006年4月16日,新河浦建築群被劃歸為市級歷史文化保護區。
  • 探訪廣州新河浦民國別墅群,感受中西合璧建築特色,美到亞洲拿獎
    作為廣州現存最大規模的中西結合的低層院落式建築群,新河浦共有493棟歷史建築,大部分建築為獨立式低層西式古典建築,以清水紅磚牆、民國水刷石、西洋風格為主要特色,印證著廣州多元文化並存的歷史。2006年4月16日,新河浦建築群被劃歸為市級歷史文化保護區。
  • 拉斐爾《雅典學院》基督教和希臘人文遺產研究
    拉斐爾《雅典學院》基督教和希臘人文遺產研究
  • 廣州一座公園被命名為東山少爺(圖)
    工程對歷史文物保護建築,解放前、後建築物的外立面的現狀進行分類處理,共整飾房屋立面67棟,改造道路17條,面積為39550平方米,新增綠化及配套設施6400平方米。  經過整治,新河浦地區出現兩個綠地公園,這些公園究竟叫什麼名字呢?  反方:東山少爺是紈絝子弟  有關部門對公交車總站西面公園開始命名為東山少爺公園,沒想到卻遇到一些市民非議。
  • 發掘廣州歷史建築:東山華僑房 落葉歸根情
    發掘廣州歷史建築:東山華僑房 落葉歸根情   「驅車出東門,循百子路而進,遙望樓臺層起,與崗陵上下,紅牆碧瓦,萬戶千門,已可窺東山壯麗之概……」儘管「東山區」一名已隨2005年的行政區劃調整而在廣州地圖上消失,但東山一帶留下的僑房別墅向世人直觀展現了廣州近代城市發展史
  • 民國時期隱藏的西式建築有東山和廣州,他們奢華、低調、獨具匠心
    說到廣州西式建築,我首先想到的是東山,然而在另一個地方,卻有著中華民國的大型建築,他們低調而不加修飾地存在著,很少有人知道他是「昌華苑」。根據地圖,當你從多寶街進入時,你可以看到竹筒屋與中西組合在一起,首先,他被嵌在牆上的石頭「信箱」吸引,現在他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從「信箱」的細節來看,你仍然可以想像原始的外國風格。
  • 包子+ 拱+半圓頂=羅馬式建築?三明治+三角門楣=希臘式建築...
    除了豐富的自然景觀,歐洲還有著悠久的人文歷史和文化底蘊……這些都可以通過那些著名的教堂、城堡、宮殿等建築,來窺知一二~整個歐洲都是建立在希臘、羅馬文明之上,然後逐步發展延續……  1   希臘式建築
  • 式 柱 希臘 古 建築 柱 式
    來源:琅沐創意文化(ID:lungmo)本文由琅沐整理編排本文已獲得授權『 希臘古建築 -- 柱式 』古希臘的建築從公元前7世紀末,除屋架之外,均採用石材建造。著名的雅典衛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農神廟(Parthenon)即採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 廣州越秀公園公園,是廣州最早的公園之一,內有廣州現存古老城牆
    如今在對廣州的許多旅遊景點中說,在不同的城市內看,許多城市都是有自己的代表性文化旅遊景點,湖泊、山川和人文古蹟等多個方面都是有差別的,這也是廣東旅遊業發展的基礎,雖然如今只要一說到廣東,就有許多的人是認為經濟很發達,但在廣東的許多優勢產業中,旅遊卻也是很強的一方面,廣州越秀公園公園
  • 南京現存最早的基督教堂
    南京聖保羅堂位於太平南路396號,教堂於1923年落成,距今已有80餘年的歷史了。
  • 帶你穿越民國,遇見東山少爺
    廣州,位於中國的南部,珠三角的北緣,是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這裡是粵食之鄉,購物天堂。廣州,作為廣東的省會,不但是中國的第三大城市,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而且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對外通商口岸,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有「千年商都」之稱。
  • 法隆寺:日本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
    法隆寺夢殿日本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在哪裡呢?這許多讀者都知道,正確答案是「法隆寺」。
  • 第二期:老廣帶你玩轉廣州東山,當東山少爺是一種什麼體驗?
    正所謂「東山少爺,西關小姐」,既然上期介紹完廣州的老西關(第一期:老廣帶你玩轉廣州西關,看看廣州到底有多好玩!),今天當然要講講我們大東山啦。老廣州有句話:「有錢住西關,有權住東山。」此話何解?在西關是位於廣州城西的地區,西關也是中國最早與洋人做生意的地方。所以這裡住的大多數都是為商賈人士。例如著名的十三行就是位於西關。
  • 希臘——歐洲最早出現的文明
    位於巴爾幹半島南端的希臘,是歐洲文明最早出現的地方,但文明成果長期被人們遺忘,直至中世紀時才被再次發現。它的消逝距我們生活的時代已有兩千餘年。誕生在希臘的哲學先賢和文學巨匠、舉世聞名的文學作品、精緻典雅的建築,至今仍然受到世人的推崇。
  • 地鐵穿過廣州「文脈」東山口,老建築能否像Prada榮宅那樣傳承?
    隨著古老建築的一座座消失,人類歷史也將變的不可觸摸,許多年後,我們也許只能在腦海中抽象的描畫歷史的樣子。所幸,東山口是廣州為數不多保留較為完整近現代建築群落的地方,是「可以觸摸的歷史」。秦代,這裡是一片茫茫的森林和丘陵。
  • 盧丹《廣州東山》
    盧丹 攝影《廣州東山》,起源於明代的東山寺,因廣州人習慣把崗地稱為「山」,故此「山」與「崗」混淆。原東山區位於廣州城東,地理位置東起廣州大道(接天河區),西面是廣州市中心越秀區,北以廣九鐵路為界。明清隸屬番禺縣鹿步司,民國後屬廣州市,1917年設廣州市東山區公所,1951年改大東區,後來又改東區,1961年改東山區。其一直以來以優質教育而著名,還成功申報成功為國家「教育強區」。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美麗的人文景觀和歷史足跡。例如,東山舊建築群、東山湖公園、中共三大會址等。
  • 城牆、城堡、護城河,查士丁尼一世為何在希臘做起了「建築設計」?
    如果說,古羅馬建築突出的是框架和拱卷結構,那麼古典建築,則呈現的是柱式風格。但對於拜佔庭建築而言,"集中式建築形制",高大的穹窿頂,才是建築史上的偉大發明。它解決古羅馬建築師沒有解決的問題,在色彩的使用上,更加彰顯宗教信仰。聖索菲亞大教堂——拜佔庭建築最經典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