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裡,合適的手段很重要。
最近公司有個員工要辭職,過來要籤字的時候,問她原因。她一臉不情願的說:「別人都欺負我。」
進一步問她原因,原來是老員工總是把活丟給她做,讓她很累。
工作中,也有一些人,一副慈眉善目,但卻沒人敢指手畫腳。
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不僅有菩薩心腸,還有有霹靂手段。
高手都有兩面性
我們回想一下,陪伴成長的電影《西遊記》。
觀音菩薩,慈眉善目,普度眾生。但是每當孫悟空解決不了,求助於觀音的時候,她都能一招制「敵」,力挽狂瀾。
很明顯,觀音的能力太強,掌握每個妖怪的弱點,其他妖怪無法抗拒的。
另外,我們也會經常在拜訪寺廟的時候,會看到一些佛像,會出現一類是怒目圓睜的「相貌」,讓人看著就不寒而慄。
從佛教的知識看,這類佛被被稱為「明王像」的「忿化身」,雖是一臉「猙獰」,但「心相」與其它相同,都是普化眾人,尤其是那些「壞傢伙」。
實際上,也可以更進一步地說,每個菩薩都有一個「忿化身」,比如彌勒佛的「」忿化身」是大輪明王。
顯而易見,高手都是具有兩面性的。
一方面要有以利他為根本目的,另一方面對於一些不好的現象又能具有懲戒手段。
職場裡有些人便是如此,尤其是在領導崗位的一些領導力較強的人。
當然,會有些人是只有「手段」,但根本不是利他而是利己。
有時候,菩薩心腸和霹靂手段,是高級領導力人才的標配。
但並不是說我們作為普通職場人就不行。我們在具有「利他心腸」的時候,應該還要鍛鍊「霹靂手段」,這主要包含如下的3招。
要有「絕招」
「絕招」可以認為我們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我們具備的差異化能力。
就如回答,公司為什麼要用你?
作為個人核心競爭力的打造,主要是我們可以為公司帶來的價值。
比如,我們的專業能力,積累的資源,銷售技能等等,總體打造自己的不可或缺性。
一個擁有實力的人,說話才有底氣,才能有基本的話語權。
程咬金的「三板斧」便是他的絕招,據傳他的斧頭非常之重,常人是無法揮動,在如此力量的兵器,再加上「三板斧」的招式,就會顯得非常的厲害。
要有「殺招」
「殺招」是有最後一招制敵的能力。
我們在下象棋的時候,每個人可能都有些「殺招」的「套路」,每次走的時候都會沿著這些套路,一步一步推進。
比如,我們通常所知道的「馬後炮」,炮車抽殺等。
職場裡也是如此。
我們發現有些人,在面對喜歡刁難,喜歡致使他人,特別利己主義的人時,會說一些話,讓別人啞口無言。
還有的「輕易不出手,出手必傷人」的狠角色。甚至讓對手「丟盔卸甲」,鎩羽而歸。
打蛇要打七寸。
比如在領導崗位要有人事權、招聘權、決策權以及KPI控制等。
如果是在具體的行為動作上的場景,就可以是在「醜話說在前」,但當出現了問題,就需要採用必要的手段進行快速處理,哪怕是「淘汰」也是快速執行。
做到「無招」
金庸筆下有幾個絕頂高手都是「無招勝有招」。比如張無忌,比如風清揚。
「無招」被稱為武功的最高境界。
無招的基本要領便是有強大的「內功」。張無忌的劍術高,不在於其招式有多麼強大,而是在於其「劍訣」的高深。
馬雲之所以偉大,並不是他有什麼特別的本領,甚至自嘲「做網際網路公司,卻最不懂技術」。而是他對未來的趨勢的洞察,「押對」了阿里的方向。可以每年投10億,連續投10年的阿里雲,讓阿里每年實現了千億營收。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不斷修煉自己的「內功」,不斷增加自己「內力」,來積累實現「無招勝有招」的能力。
寫在最後
古語有云:慈不掌權,義不經商。
並非我們一定要做個「惡」人,而是我們要有「制惡」的能力和思維。
職場裡,比的是生存能力,大部分人認為還是適者生存。
在生存壓力之下,「菩薩心腸」代表我們的品質道德,「霹靂手段」就是我們的「灰度」,甚至是黑度。
(本文完)
作者│流傳風若隱若現看世界,亦深亦淺聊故事。我們一起橫著看,豎著聽,職場裡的那些事兒。本文由流傳風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