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財網
原標題:首批終身續保防癌醫療險面世,細分市場將崛起
在期限和風控的平衡之下,未來或許會有更多針對細分風險的長期限醫療險出現。
在長期醫療險費率可調的政策之下,保險公司開始紛紛向更長期險進軍。不僅平安健康推出了20年保證續保的「百萬醫療險」,首批終身續保的防癌醫療險也橫空出世,支付寶聯合人保健康、微保聯合平安健康紛紛將目光投入了這一細分市場。
相對於目前比較普遍的「百萬醫療險」,這批防癌醫療險顯得更為特殊,它們的保障內容集中在癌症風險上,但最大的優勢是可保證終身續保,並且覆蓋高年齡和部分慢性病人群,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他們「無保可投」的痛點。
以騰訊微保聯合平安健康近期推出的「微醫保·終身癌症醫療險」為例,從其購買頁面信息來看,這是一款專門保障癌症的終身保證續保的醫療保險,用於報銷癌症治療所需的費用。該產品覆蓋0-70歲人群,三高及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亦可投保。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提供的《2014年最新研究解析中國腫瘤流行病譜》數據顯示:人一生中患癌的概率為22%。據醫學數據不完全統計,癌症治療的平均費用為15~60萬元,一旦患癌將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隨著人們風險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尋求合適的保險產品來對衝癌症可能帶來的經濟負擔。
而終身保證續保的防癌險出現也就意味著無論被保險人生病理賠還是產品停售均可按原保障責任續保,且保證續保至終身,讓用戶即使到了癌症高發年齡也能利用保險來對衝高額的癌症醫療費用,不必擔心保障「落空」。不過,反過來這對於保險公司的精算、風控、經營等方面來說是不小的挑戰。
和目前市場上已有的給付型終身重疾險的給付金額相對確定不同,報銷型的醫療險除了要考慮發病率等因素之外,還需要考慮醫療技術的進步、醫療「通脹」上升的風險,這對報銷型的長期醫療險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因此目前市面上的醫療險大多數是1年或6年期的中短期產品。對於用戶來說,如果產品停售或期間發生理賠,將面臨保障中斷的尷尬局面。
為解決短期醫療險停售及發生理賠後帶來的續保難題,自2019年11月以來銀保監會便發文明確長期醫療保險可以進行費率調整,鼓勵保險公司開發長期醫療險,促進長期醫療險的健康發展,滿足公眾對長期醫療的保障需求。今年4月,銀保監會明確了長期醫療險費率可調的政策細則,給國內更長期限的醫療險誕生創造了條件。
業內人士表示,即使在長期醫療險費率可調的背景下,無論是保險公司還是監管面對長期醫療險態度還是相對謹慎,目前市場上普通型的長期醫療險的期限最多為的20年保證續保,但這也是「鳳毛麟角」,更多產品還是集中在更低的期限上。而險企在終身保證續保的期限中以其中的癌症風險作為切入口也是較為現實的選擇,這也為此後更多長期醫療險產品的研發提供了新思路。
1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促進人身保險擴面提質穩健發展的措施,提出促進開發適應廣大老齡群體需要和支付能力的商業醫療保險產品,鼓勵保險公司將醫保目錄外的合理醫療費用納入保障範圍。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政策支持和疫情之後公眾日益增長的健康保障需求,醫療險無疑會是保險公司的重點發展領域,在期限和風控的平衡之下,未來或許會有更多針對細分風險的長期限醫療險出現。同時隨著大數據的不斷升級,針對高齡人群和慢病人群也將不再是「一刀切「拒保,或許可以根據個人不同的健康狀況以單一風險為模塊組合成」千人千面「的定製化醫療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