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咣噹噹,咣噹噹……」鑼鼓聲響起,燈光亮起,在海拔1700米的黃山之巔,營造出另外一個光影的世界,一個沉浸式演出的空間。只要是晴好天氣,每天晚上六點,白雲賓館大門前的這場特殊的演出一定準時開場。專業的,或者不專業的,遊客,或者員工,都在這裡找到了一份快樂和收穫。
▶ 他是一名普通的廚師,他的一雙巧手,能製作出地道的徽州風味,也能舉著重達十幾公斤的龍頭翻滾挪移。
▶ 他是一名保安人員,他的兩隻大腳,能巡遍賓館的所有角落,也能踩著鼓點帶著獅身翻騰躍動。
▶ 她是一名前臺服務員,她的一副好嗓,能給疲憊的旅人家的溫暖,也能唱出黃梅戲的婉轉腔調。
這是一群懷著滿腔熱血的黃山人,從毫無表演經驗的「素人」到全員「C位出道」,他們的平凡人生裡,藏著許多不平凡的故事。
從只是旁觀到積極參與其中,從觀眾隊伍中主動站上舞臺與大家分享,很多的遊客在這裡被感動,這場演出成為他們再來黃山的牽掛。
自2018年演出創辦以來,一年多來已連續舉辦了280餘場,場場爆滿,造就了白雲賓館「不落幕的夏季嘉年華」。
與其說,這是一場演出,不如說,這是一個故事。一個連著你我,串起山內山外的故事。
員工們的故事:
這份熱愛讓我快樂
他們是賓館一名普通的員工,他們脫下身上的工作服,用平時端盤子、炒菜或者修理水電的雙手,舞起獅子,扛起龍頭,拿起話筒……在一場場表演中,有著他們的小快樂和小滿足。
鑼鼓隊陳春和
「享受這種大家一起團結努力的感覺。」
為了確保每一場演出都能正常舉行,整個演出團隊由50多號人組成,每一個上臺的角色都有AB角,一場演出根據實際情況至少安排30人配合出演。個別人員甚至可以做到身兼多職,陳春和便是其中一員,主攻威風鑼鼓,「有需要時也能舞獅」。
白雲賓館因為住店客人多,後廚的工作量並不輕鬆,身為廚師長,陳春和每日的工作日程排得比其他員工更滿一些,從早晨8點直到夜間客人散場,他在主樓廚房和天海美食廣場兩個戰場一直忙個不歇。但是對於演出他一直樂在其中,主動利用下班休息時間,練習動作。「假如今天沒安排我演出,還會有點不開心呢」。
據陳春和介紹,整個後廚共有33人,有21人參加了民俗演出,廚師每天炒菜顛勺,手上不缺力氣,大家本來就在一起工作,特別是要一同登臺演出的人員,相互之間的默契度就更高了,時常在工作間隙討論動作細節,「一般表演完回來我們還要繼續炒菜的,順便就討論討論,有啥小缺點下次改正了,保證演出效果」,陳春和笑著說。忙碌是常態,開心也是常態,看到大家喜歡自己的演出,就像看到自己炒出來的菜得到遊客肯定一樣。
龍頭蔣濤勇
「給客人帶來了歡樂,特有成就感。」
保安部的領班蔣濤勇在白雲賓館已經待了8個年頭,作為部門的骨幹,在工作上他一直兢兢業業、踏實肯幹,時常受到遊客的表揚。個子高、形象好、力氣大,他加入表演隊之後,成了團隊裡的「Dancer」擔當,主要負責舞龍頭,幾乎每一場演出都缺不了他。似乎是在表演方面有天賦,蔣濤勇在最初的舞龍動作學習上只花了半天時間。為了將表演做得更好,下了班,他還與夥伴們一起跟著網絡視頻學習表演動作,自行編排舞蹈、研究臺上造型、增加互動環節。
為了道具穩定,舞龍的杆子從木製換成了鐵製,僅龍頭便重達三十斤,這無疑增加了表演的難度,但是絲毫沒有打擊大家表演的積極性,有時也會來個「偷梁換柱」,幾個人輪流當龍頭。蔣濤勇特別愛笑,舞龍頭的過程中最矚目的是他的一口大白牙,讓遊客們覺得心裡暖暖的。他坦言,自從參加表演以來,大家的精神狀態越來越好,做起本職工作也越發有幹勁,累一點也值得。
音響師姚立勇
「享受這種大家一起團結努力的感覺。」
一場演出裡,臺前的表演有多精彩,幕後的配合就有多勤懇。46歲的姚立勇師傅是個話不多卻很踏實的人,一直負責民俗表演的音響調試,幾百場下來從未出過錯。
據姚師傅介紹,高山上娛樂活動少,要想做到留住客人,就要給他們不一樣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必須把保障工作做到位,自己非常喜歡電腦技術,平時就會學習鑽研相關知識,音響師這門手藝全靠自學成才,每次演出之前必定會事先演練一次,確保順利進行,不辜負大家的信任。
不止在民俗表演的後場保障上全力以赴,在其他工作中姚師傅同樣表現優秀,2019年8月,「迎客松酒店管理系統」切換上線,他作為酒店「網管」全程跟進,不斷配合技術人員進行調試、改進,最終成功完成系統切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日常工作中,遇到什麼設備故障難題,姚師傅總是第一時間到達現場解決,高效率完成任務。「我的本職工作,這都是我在賓館裡本該做的嘛。」他笑著說道。
遊客們的故事:
這份執著讓我感動
真正讓這場演出被大眾所關注,歸結為一條發在人民網上的視頻。那是2019年的8月,一位人民日報記者在黃山旅遊時入住白雲賓館,當晚他觀看了賓館的這場演出後十分震撼。當後來得知所有參演者都是賓館員工時,更是深為感動。「這些員工們敬業的熱情和執著讓我深為感動」,於是他拍攝並上傳了這條視頻,讓更多人分享這場高山之巔的演出,也讓更多的人關注到了這個默默表演的群體。
這樣的小故事還有很多……
經常有遊客在觀看演出之後,積極參與到演出中,主動獻歌一曲。還有遊客就著當時的音響,來了一曲《芳華》的舞蹈。高山之巔,舞姿妙曼、衣袂飄飄,讓人忘卻世間種種,只覺得光陰美妙,生活有趣。
「印象深刻的是一群福建的客人,他們看完了我們的舞獅表演之後,專門來跟我們的員工進行探討,提出了一些特別好的建議」,賓館負責人介紹說。這場演出他自己默默地看了200多場,每看一次,還是依舊很感動。還有遊客聽了朋友介紹,專程選擇入住白雲賓館,就是為了在高山之巔有這樣一場不一樣的體驗。
這場取名為「印象天海,難忘白雲」的民俗演出,自推出以來已成為白雲賓館乃至黃山對外展示的一張名片,亦是黃山旅遊提高遊客入住感受、提高產品附加值的一項重要舉措,以及創新活動舉措,豐富產品業態的探索之舉。今年的8月5日,是因疫情原因停了半年的民俗演出恢復的第一場,傍晚時分,白雲賓館門口的階梯上,坐滿了早早就期待而來的遊客們。熟悉的鑼鼓聲響起,熟悉的燈光亮起,是員工們等待了許久的一場「回歸演出」,亦是遊客們等待了許久的一場「嘉年華盛會」。
(來源:黃山旅遊60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