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2020-07-28 ECOLAND易蘭國際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城在水中、水在綠中、綠在人中、人在畫中」,是北京市朝陽區崔各莊鄉騰退地、留白增綠建成的黑橋公園要實現的藍圖。

黑橋公園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崔各莊鄉,是城市發展中留下的騰退用地,設計目標是打造成為集中連片的大尺度森林景觀生態郊野公園。滿足周邊市民的休閒娛樂需求,營造林地、溼地、水體等種類多樣的動植物棲息地。建成後的園區生態友好,景致宜人,設施完備,已成為當地全域景觀生態示範性項目。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區位圖 Site Location


黑橋公園的設計從生態性、適用性、文化性三個維度與場地進行對話,通過水系、路網、種植連接人與活力、生態、文化之間的互動。本著「藍綠交響、生態朝陽」的設計理念,建立以「綠」為主題的都市綠肺體系,在公園中構造多樣性的動植物棲息地;以「藍」為主題的防洪排澇系統,淨化黑橋公園所在水系的水質。

公園整體空間布局留白增綠,功能布局預留大片空白區域為未來發展留下空間。依託濱水公共空間激發城市活力,以規劃主路——東營路為軸,串聯園區內各景觀核和功能區。功能分區設置了濱水景觀區、童趣樂園、悅動天地、老年活動區、生態保育區、林地體驗區、耕讀文化體驗區等七個不同功能區。打造舒適宜人的休閒環境、生態永續的生態環境、品質高雅的文化環境,以更好地發揮公園的生態和社會功能,最終形成高質量現代化生態公園。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總平面圖 Master Plan


The 68.4 hectare Heiqiao Park transformed derelict vacant land into serene, contemporary gardens with state-of-the-art community activity spaces surrounding a water way system. The park show cases a welcoming waterfront activity plaza, sports facilities and playgrounds to meet the diverse needs of the multi-generational residents in the nearby neighborhoods.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The project goal was to create an ecological, suburban park serving the area’s citizens, as well as an adjacent farming community who lack recreational spaces, meeting their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needs while creating a natural environment for animal and plant habitats that include woodlands, wetlands, and bodies of water.

The design team realized 「A Dialogue with Nature」 by bringing energy and esteem to the project. Showing great respect to existing topography, vegetation, local climate and culture, the park encompasses a broad range of amenities. A network of paths and platforms links the lake, islands, ponds and landforms, allowing visitors to have a walking-through-nature experience. Pavilions, trellises, platforms and seating placed along the waterways enable people to have close contact with nature.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設計與生態對話


黑橋公園的設計充分保留場地基因,結合當地山水林田湖等生態資源,將「藍綠交融」作為公園主題:打造以「綠」為主題的城市綠肺體系,在公園中構造多樣性的動植物棲息地;打造以「藍」為主題的防洪排澇系統,淨化黑橋公園所在水系的水質。按照崔各莊鄉地區「大生態建設總體規劃」,將鄉域內河湖水系串聯起來,新增水面和溼地共 17.6萬平方米。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生態保育區:水畔木屋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生態保育區:觀鳥平臺


黑橋公園從北小河引水入園內進行淨化和過濾,可持續、節能地解決景觀水質、水量和防洪排澇問題。以人工溼地、溼地浮島、雨水花園、生態明溝等諸多的生態工程和設施對水源進行滲透、滯納、涵養和利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對雨水進行回收利用和有序排放,補充景觀用水。水體將成為公園整個系統及各種功能實現的有機聯繫和紐帶。按照「水圍城繞、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標準,加快建設「綠色覆蓋、廊道銜接、水景共融」的水生態空間,形成完善的排水體系,優美的藍網體系。同時黑橋公園水系,為北小河水系分擔蓄洪壓力,降低了洪水期周邊流域常水位,從而有效提高了整個流域的蓄洪能力,可以滿足朝陽區50年一遇的蓄洪量。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濱水景觀區位於公園南園的核心位置,結合場地內溼地、生態廊道等郊野景觀,設置溼地遊賞、生態感悟等類型的活動項目,增加了景觀的延續性,豐富景觀多樣性,為遊客帶來多樣化的遊憩體驗。駁岸以自然形態為主,韻律十足的流線型濱水廣場上置石點綴、種植鑲嵌形成層次豐富的親水空間,從而增強了自然、樸野的氣氛。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曲岸荷風


設計與人對話


設計團隊秉承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滿足市民「多樣性、多層次」的需求。打破公園與城市界限,讓公園服務於城市,讓城市回歸自然,建設一所百姓喜愛的休閒娛樂公園。

The Rainbow Pavilion and plaza fountainmaximizes flexibility for multiple purposes, the main feature being acustom-designed pavilion with a reflective roof that showcases rainbow-coloredposts. Seasonally-activated fountains accentuated with rainbow bands of PVC paving,attracts families to the park during the summer months. While the curved and terraced waterfront stepswith intimate pavilions and shade trees are an aesthetic choice, they alsofunction to bring people close to the water throughout the seasonal fluctuatingwater levels. Engineering measures are in place to ensure that water-flow inthe ravine is not impeded in times of high rainfall.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彩虹廣場方案設計圖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彩虹廣場

彩虹廣場由鏡面亭、涉水池、L形樹陣等組成。一條3m寬斜向白色道路打破規整的鋪裝形式,將樹陣、涉水鋪裝、鏡面亭串聯。

彩虹廣場共有43個完整的噴泉出水點,噴水不開放時,噴頭可以藏起來。楔形石材收邊做出無邊際靜水面效果,遊人可自由出入。噴泉設備噴出地面的水通過線性篦子排入地下排水溝,最終匯入地下泵坑,再通過泵坑中的潛水泵將水揚入地下管溝中的給水管道中,實現噴泉水的循環利用。不僅滿足了溢水排水的需要,而且使廣場在視覺上更加有整體性。彩虹廣場可以組織各種戶外活動,夏季季節性開放水景,吸引來眾多遊人,成為園區亮點。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悅動天地區


悅動天地區布置有籃球場、羽毛球場、排球場、桌球臺、足球場,打造健康活力園區。


為了增強各個區域的聯繫性,同時為周邊居民提供更好的休閒健身空間,各景點之間以1.5m寬的彩色健康步道串聯,步道全長3.8km。人們可以漫步在天然氧吧中,拋棄都市的煩惱,用心感受生活的閒適。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健康步道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童趣樂園區


童趣樂園區為不同年齡段的兒童提供活動區域,打造全齡活動場地。為2-4歲的幼兒設置簡單安全的遊樂設施:搖馬、網兜鞦韆等。為4-6歲兒童提供趣味性活動設施:攀爬網、吊橋、挖沙機等,為6歲以上的兒童提供金字塔攀爬架、蹦床、獨木橋等。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設計與文化對話


曾經的黑橋村,現在的郊野生態公園,黑橋承載著周圍居民對黑橋村的感情和記憶,是城市歷史發展的重要見證,隨著城市的更新,這片土地有了新的歷史使命。


古代漕運時期,黑橋村的北小河是漕糧從通州運往都城的重要通道,黑橋則是北小河上的一座石橋。經文物部門勘察發掘,昔日黑橋重見天日,一同出土的還有三隻石雕探海鎮水獸。經鑑定,黑橋始建於元末明初,距今約有600年歷史。

黑橋公園的設計發掘了場地文脈特色,不僅設置了黑橋博物館、保留了黑橋遺址,記錄了場地記憶;並以橋和駁岸為設計元素,設計了大量親水空間,延續了場所精神。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六道院


黑橋公園自8月16日,一期正式開放,即時吸引周邊百姓、 遊客、兒童流連忘返,成為首都市民親水休閒的好去處,日遊人數已超過兩千。尤其是涉水廣場和兒童娛樂區,其精心打造的親水環境和益智遊樂設施吸引了大批慕名而來的市民,成為了兒童遊樂、家長遛娃、消夏避暑的打卡勝地。

未來黑橋將成為城市社區活力聚集、文化創新孵化的新樂土,使黑橋村居民及遊客有了休閒娛樂的郊野公園。作為定義活躍的社區生活的典範,黑橋公園成為周邊住宅、企業、商業開發項目增長的催化劑,為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創造更多可能性。


黑橋公園探索城市郊野公園新模式

鳥瞰圖 Aeroview Plan


項目名稱:黑橋公園

項目地點:北京市朝陽區崔各莊鄉黑橋村

項目類型:郊野公園

項目規模:138公頃

建成狀態:一期建成,二期在建

設計單位:易蘭規劃設計院

相關焦點

  • 黑橋公園第一批「居民」入住啦!
    大山子、望京一帶高新產業園區相接地處首都東大門的交通要道為了徹底解決問題,提升居住環境黑橋村努力做好疏解騰退工作如今的黑橋公園已經徹底脫胎換骨,變了模樣~目前,黑橋公園一期地形改造任務基本完成公園總佔地面積約122.5萬平方米其中綠地面積
  • 香港另一面的美麗:「野」趣十足的郊野公園
    覆蓋半個香港的美景  如果從天空俯視香港這顆「東方明珠」,就會發現,翠綠是這座城市的主色調,從新界到港島,大約2/3的土地仍然保留著原有自然生態,其中大部分被劃定為24個郊野公園及22個特別地區,廣泛分布在香港各區,都市只是點綴其間的星星點點。  不同於建於市區的市民公園,香港郊野公園在開發過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地區原有風貌。
  • 公園城市是城市發展的新模式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瞭望東方周刊》2020年第20-21期封面文章《成都:公園城市示範區》中寫道:城市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也是人類進步的結晶。如何建設現代化城市?
  • 顧村公園:上海最大的城市郊野公園
    位於上海市寶山區顧村鎮的顧村公園裡,百花競豔,洋溢著濃鬱的春情。公園佔地430公頃,是一座大型的城市郊野森林公園。走進公園,開闊平坦的陽光大草坪首先映入眼帘。初春裡,黃綠色的小草悄悄探出了腦袋,好奇地打量著這個世界。在陽光的撫摸下,整個草坪變得更加柔和。櫻花林裡,粉嫩與雪白相綴其間;二月花叢裡,紫色獨佔鰲頭;藍色的婆婆納與豔黃的迎春花零星點點,美不勝收。
  • 環形鐵路中的新天地(上),黑橋公園一個略顯寂寞的綠色溼地
    若要是把北京地圖鋪開來看,在北京東北部五環外有一個圓圈,叫做環形鐵路,那個圈相當大,佔據了好幾個鄉的地盤,有南皋,北皋,草場地,黑橋等,我上個十年曾經去過裡邊獵奇,裡邊有點像一個小城市,有公交總站,有富人的會所,有別墅,還有村子,垃圾站等等。
  • 天津西青郊野公園一日遊
    天津郊野公園中西青區郊野公園設施配套最為齊全,得到遊客體驗滿意度較高。西青郊野公園面積很大,東至大沽排河,西至團泊快速路,南至獨流減河,北至榮華道,綠化造林12800畝,整理提升農田3600畝,設施農業240畝,保留葦塘、溼地等地貌,水域面積大而且還漂亮,適合全家來此郊遊野餐遊,呼吸新鮮空氣。
  • 天津西青郊野公園門票
    「天津西青郊野公園門票」是一個經常被問到的問題,答案是這樣的:天津西青郊野公園是沒有門票的,遊客免費入園,而且提供免費的停車場。到了天津西青郊野公園還能玩到什麼,裡面有什麼成為了遊客更關心的問題。軌道火車是西青郊野公園的一大亮點,今年成了天津網紅打卡必去地,好多遊客來打卡拍照,曬圖發朋友圈。坐上火車悠閒自在,穿過綠樹花草,有人說像是綠野仙蹤,像是漫遊綠色大自然,總之感受是美好的,帶上家人孩子坐一次網紅火車,全長五公裡的鐵軌,就在這時還有什麼比陪伴家人孩子更重要的,有個體驗就是一個好回憶。
  • 郊野的紅葉谷,福州的這座休閒公園很紅
    福州的休閒公園是越來越多了,周末再不用擔心無處可去。金雞山棧道,福道等等,都是穿行在這座綠色城市的景觀大道,徒步健身的同時還能欣賞沿途的風光與城市美景,成為很多人周末旅行休閒的新選擇。2020年,福州最熱門的打卡點一定是福山郊野公園。
  • 鄭州市郊野公園專項規劃,高清規劃大圖來了
    擬分兩步組織實施,第一步,2019年至2020年,結合現有的風景遊憩綠地,建設21個郊野公園,構建鄭州都市區郊野遊憩空間;第二步,2021年到2035年,建成其餘郊野公園(特別是大家最為關注的鄭州市第二植物園、鄭州市第二動物園根據公開的信息今年要展開前期工作,計劃2023年底前建成),形成複合郊野創新示範生態園林城市。
  • 畫說北京丨50處城市綠肺,北京郊野公園大全
    公園佔地面積55.7公頃。因園內有一座始建於1538年的明代十方諸佛寶塔(市級文物),故得此名。園內建有4個主要景區,即:西大門區、中心湖區、山花園區及古塔區。其中中心湖區為主景區,取名七彩春花園,建有花王臺、海棠廣場、亭廊組合、平泉疊水等景觀,將古塔郊野生態環境特色與城市公園園林景觀特色有機結合,環保公共服務設施配備齊全。
  • 天津郊野公園哪個好玩呢?
    天津郊野公園哪個好玩?雖然每個人的視角不同,但對比一下還是會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價,比如風景怎麼樣?有沒有休息的地方?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有沒有廁所?這件事情一點都不搞笑,而是很意外,建了郊野公園,不建廁所,這該怎麼解釋,最起碼的廁所還是要先有的吧!
  • 沒有圍牆的郊野公園越來越好玩
    廊下郊野公園長廊內,當地百姓正在展示傳統織布機織布工藝  東方網記者王潔敏、曹子琛7月16日報導:廊下郊野公園位於金山區廊下鎮西側,是上海首家開園的郊野公園。是以「生態、生產、生活」為主題,以「農村、農業、農民」為核心的,集現代農業、文化體驗、農耕互動、科普教育、休閒旅遊於一體的「主題農場」型的郊野公園。2018年接待遊客數80萬人次。  廊下郊野公園以四季主題節慶活動帶動旅遊發展,民俗年味節、田野百花節、廊下果蔬節、農民豐收節四大節慶的舉辦已成為廊下的一張張靚麗名片。廊下已經連續三年成功舉辦上海半程馬拉松賽事。
  • 上海松江廣富林遺址公園將運營,西側就是更大的廣富林郊野公園
    同時,松江廣富林遺址公園的門票也在公示,現在看來公園的票價還是比較親民的。對於上海市松江區來說,松江區廣富林文化遺址是在佘山國家旅遊區、上海歡樂谷之後有一大王牌旅遊資源。上海松江廣富林遺址公園的西側就是更大的廣富林郊野公園,從旅遊景點的角度,如果玩得不過癮,還可以繼續遊玩廣富林郊野公園。
  • 郊野公園全接觸 感受自然野趣的香港
    香港自然保育工作出色,在全港1100餘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有400餘平方公裡是郊野公園,包括24個郊野公園及一些特殊地塊和海岸公園。香港人把郊野公園看做「後花園」,是他們在喧鬧世界中抽身而退的休憩之地。
  • 北京東北五環將建百萬平方米黑橋公園
    東五環與機場高速之間將新建佔地面積百萬餘平方米的黑橋公園,為京旺家園居民提供休閒娛樂場地。記者4月17日獲悉,朝陽區崔各莊鄉已同步規劃建設何裡棲地公園和山水乃園,將串聯鄉域內河湖水系,為朝陽區東北部新增水面和溼地近40萬平方米。
  • 不斷營造公園城市新場景 簡陽市大力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按照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領導小組工作安排,簡陽市正緊緊圍繞6種公園城市形態,積極進行《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簡陽市總體建設規劃》編制,認真踐行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理念,加快打造「城山相映、人水共生」的活力文明城市。
  • 港澳郊野公園盤點(二)——香港篇
    《港澳郊野公園盤點》第一期已經為大家盤點了10個香港郊野公園(點擊此處回顧),第二期將繼續盤點另外10個香港郊野公園,它們主要分布在新界西北部、中部以及香港島附近。香港郊野公園分布圖(點擊可查看大圖):
  • 深圳馬巒郊野公園優美的自然風光,位於深圳坪山
    相信很多來深圳旅遊的朋友都會想到去深圳最繁華的城區去看看,但除了深圳的密集的高樓群外,深圳還很有許多風景優美的山區景點,比如深圳的梧桐山、陽臺山等,不過現在小編帶大家來看看深圳東部一個有名的森林公園,這個公園就是位於深圳坪山的馬巒山郊野公園。
  • 上海政協委員楊文悅:提升郊野公園服務,打造市民「後花園」
    近日,市政協委員、民盟盟員楊文悅遞交社情民意信息,建議增加市級財政投入,提升郊野公園服務能級,使郊野公園真正成為「市民休閒遊樂的好去處、後花園」。楊文悅提出,一些郊野公園在發展過程中,作為「郊野」,沒有充分考慮所在區域當地農民的自身意願和區域本身的承受能力,存在「為了郊野公園而郊野公園」的現象,在交通組織、安全防控、遊園服務等方面能力明顯不足;作為「公園」,其設計嚴格按照《上海市郊野公園建設設計導則(試行)》的要求,缺少個性化與差異性,普遍難以滿足公園遊客需求,導致體驗性欠佳、吸引力不夠。
  • 青龍綠帶瑞龍郊野公園打造賞梅勝地,建設生態景觀廊道
    好消息,江北的青龍綠帶將為南京市民新增一處賞梅勝地——瑞龍郊野公園,江北人民不久後家門口就將有一個「梅花山」。圖片來源網絡:南京梅花山青龍綠帶瑞龍郊野公園、明龍園藝遊園、龍德養生花園、飛龍麗景公園、啟龍親江樂園五個公園分別以梅花、桃花、海棠、玉蘭、櫻花為綠化主題,形成各具特色和風貌的城市公園,宛如五朵盛開的茉莉花一般,鑲嵌在新區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