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要介紹一本經卷,從磚裡摳出來的經卷。這本經卷的就是過去的臺灣省首富家族所擁有。
佛陀紀念館舉辦的《穿越時空法寶再現》展覽當然跟其他的博物館展覽一樣,都是無價之寶,可是難免,大家會想算算這些無價之寶的市場價,這時可以看看展品的同類藏品在拍賣市場的表現。
展覽當中的一件藏品《一切如來心秘密寶篋印陀羅尼》相同的來源的另一件曾經在中國大陸拍賣,原來最早的這個物主是著名的文人吳湖帆。拍賣結果你知道嗎?那薄薄的經卷賣了多少錢,算一算要三千多萬人民幣,這就足以彰顯一場重量級展覽當中展品的價值有多高了。
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塔,因為白蛇傳而聲名大噪,原來是五代吳越王錢俶所建的用於供養舍利的佛塔。下圖就是傳統國畫當中的南宋時期的雷峰塔
這是美國福瑞爾博物館所藏一幅西湖清趣圖
下面你看到的雷峰塔大約是元末明初時期之後的。
雷峰塔又越來越面目全非了,嘉靖年間因為掃蕩倭寇,這裡被放火燒了一次,民間又傳說這塔的磚有金子有傳說,塔磚可以鎮煞闢邪,你可以見到民國初年時所拍攝的照片,雷峰塔搖搖欲墜。
民國13年9月25號,雷峰塔塔身塌陷,不過磚裡的寶藏出現了。不是黃金,是佛經。很多人撿走變賣,而且越賣越貴,比黃金還貴得多。
那這部雷峰塔經就是吳越王錢俶為了他的妃子造了雷峰塔,他造塔的時候就發願說要印84000卷,但是究竟有沒有印了84000卷?我們不知道?但可以看到他把經做得很小,大概只有5、6釐米,然後經會被捲起來藏在這個造塔的磚裡面,磚其實分成空心跟實心,經書被藏在空心磚當中,再把它封起來。錢俶認為有了這個陀羅尼經雷峰塔就可以永遠不倒。
當然最後雷峰塔還是倒了。那為什麼雷峰塔會倒呢?其實還是人禍。因為江浙地方是養蠶的,養蠶的民眾認為如果挖一塊雷峰塔的磚回去,自己養的蠶就能比別人大,吐的絲比別人漂亮。所以就一傳十十傳百,所有養蠶的人都去偷挖磚。
雷峰塔的地基就被掏空了,下了一場雨就倒了。
雷峰塔倒了之後,臺灣省的望族林家林熊光得到了其中的三卷經卷,其中一卷給了一個叫做中村不折翁,此外,林熊光將另外一份經卷賣給了日本的藤井有鄰館。藤井有鄰館是日本京都的一家私人博物館,它的名字取自於《論語》「德不孤,必有鄰」。有鄰館曾經收藏米芾的《研山銘》。2002年12月7號,國家文物局以2999萬人民幣在拍賣會買下,目前是北京故宮博院的收藏。有鄰館所收藏的另一幅黃庭堅的《砥柱銘》,先是輾轉賣到臺灣,然後在2010年在中國大陸賣了人民幣4.368億元,這樣的博物館就可以看出他們當年多麼重視雷峰塔經。
為什麼塔會放經呢?是因為這一部經叫《一切如來心秘密寶篋印陀羅尼》,它大意是說凡是在蓋塔裡面有放這一部經就能夠讓所有眾生繞塔或祈福的時候,隨心滿願。因為這部經有這樣美好的記載,所以之後佛教史上凡是要造塔,都會放這部經,而且大量的放。當時錢俶因為學佛,所以造了很多的《一切如來心秘密寶篋印陀羅尼》放在磚塊裡面,就一個空心磚塞一卷,所以也就解釋了這經為什麼這麼小,就是為了符合那個磚塊的大小。眼前的這部就是當年林先生從上海買的。
這卷經最前面畫了一個當時的雷峰塔,更重要的是大書法家莊嚴所寫的書法以及蓋的印章,所以這一卷跟其他的收行家手上及博物館所藏的不一樣,更顯珍貴。
同樣是在這個展覽當中,還有一部宋代的經卷。這部經竟然是小孩子抓麻雀的時候在廢墟裡面撿到的……
預知後事,關注我,靜待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