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已獲得其授權」
中國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左傳》
最近一段時間,漢服火了!
起因是在成都螢火蟲漫展舉辦的漢服走秀被通知臨時取消,這一消息讓無數商家惱怒、無數模特站在會場裡直接懵逼,這是什麼騷操作?
從現場透露出的視頻可以看到,很多商家為了這場漢服秀耗費了不少資金、心血,也有很多模特為了趕上早上的彩排,一整夜都沒有睡,據說在等待的過程中,還被保安趕出去過!
最後IGS、華裳九州、螢火蟲官方給出了補償方案,除了費用之外,承諾六個月內重新舉辦等同規模的走秀。
而10月3號的漢服走秀,各位參展商家經過協商後決定,壓縮時間,加快步伐走完。
原本日站君還是著重關注事態的發展的,不過看了完整的走秀視頻後,只想從心底發出一聲感嘆:我們的漢服太美了吧!
展示時間被壓縮,但容姿不減半分!
這個小姐姐相當可愛了!幾個袖花兒都要甩到人心坎裡了,表情也是拿捏的恰到好處!
而且這款漢服的配色也很不錯,降低了飽和度的灰綠色與少量的紅色一起就和諧很多,外觀上的感覺就是,沉穩不是沉悶,也不失嬌俏!
問:漢服模特在走秀時如何互動?
答:如下圖,教科書式互動。
這位小姐姐是全場的靈動MVP,一開場就直接跑上來!
唐制衫裙和紙鳶有一種情景再現的感覺,唐朝的豆蔻少女在春日裡放紙鳶!日站君大膽猜測,跑這麼快,可能還是留給商家走秀的時間太緊吧!
形象的理解到「貴氣逼人」的含義了,還有一種姐妹約一起吃茶賞花的既視感!
啥都不說了,祝百年好合,琴瑟和鳴!(僅針對走秀情景)
現代漢元素穿越千年的交流現場!
古言小說裡的閨中姐妹打鬧,也就是這樣吧!
日站君看到這已經腦補出一句臺詞了:「胡鬧」(嬌嗔狀)
那些年,漢服遭到的誤會
說到漢服,可能大多數人一開始會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漢朝人穿的衣服」等等,其實真正的打開方式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
雖然都是字面理解,但是偏差還是挺大的!
既然涉及到漢服領域,那一定要了解「形制」!
形制可以理解為款式,主要有「衣裳制」、「衣褲制」、「深衣制」三種基本形制。這裡日站君要小小的糾正一下,銷量最高、最常見的襦裙,正確的叫法應該是「唐制衫裙」,是「衣裳制」的一種延伸款式。
現如今,漢服一般都是指完全按照出土文物的形製做的衣服;現代漢服則是在此基礎上,做出了更符合現代審美的設計,就是橘色軟體上常見的漢元素、改良字樣!
如果想要強調自己穿的是漢服,那在形制的方面就要嚴謹一點了!
也有很多人對於強調形制這一點表示不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僵化漢服?門檻抬得高了,有利於宣傳漢服文化嗎?
日站君倒是覺得,這種問題完全可以反問回去。如果不強調形制,那麼該如何區分漢服與古裝呢?如何正確承載一個民族的文化呢?
· 誤會:漢服&古裝 ·
說到漢服與古裝,這其中的誤會可是相當深了!還記得那些年,不少圍觀群眾對身穿漢服的人理解就是:這人穿古裝出來幹嗎?拍戲的吧?
當年的漢服愛好者:口乾舌燥解釋不清了,看我臉上的寬麵條淚就行了……
古裝是帶有古代元素的衣服,一般都是拍攝影視作品穿的。
它們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漢服是傳統的,形制可以對應上出土文物的;而大部分古裝都並非歷史上存在的,是經過一番藝術處理的服飾!
· 關於「山寨」 ·
「山寨」簡直是群眾誤會、踩雷的集中點!
日站君指正一下,漢服的山正,指的是圖案的山寨和正版,可不是形制上面的問題!
漢服不像是一般的時裝,可以大批量生產。有很多漢服賣完之後就絕版了,且買且珍惜啊!
其中漢服圖案、暗紋的設計就需要耗費大量的心思和人工力量,這也是漢服版權意識這麼強烈的原因。
漢服上的花紋、暗紋,一般都是用自然事物的抽象組合,除了提高顏值外,「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每一種花紋的產生都帶著美好的祝福!
了解之後再想想山寨漢服,接受度直線下降!
尾聲:希望用平常心對待漢服!
在漢服重新出現在大眾視野的前幾年,除了誤會,更免不了對比,其中就有和服!
這……完全沒有可比性啊!
和服是日本本土的彌生服飾結合了中國古代的吳地服飾、唐代服飾,德川家康時期才被正式更名為和服,之前都是被稱為吳服的!
和服從名字到服裝,都是借鑑了咱們的傳統啊!
而漢服,是「天圓地方」的文化體現,其中與和服的對比點:交領,代表了「地」,即方正、中正氣韻;袖子圓袂代表了「圓」。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每一種事物的出現都蘊含著獨特的意義!
日站君覺得最欣慰的是,現在這樣的對比和誤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著漢家裳,興禮儀之邦」,這背後的意義,不僅是探究一種生活美學,更像是生活方式的延續。
有網友說,漢服不是一瞬間火起來的,而是那些披著床單的人長大了。
這一句話直擊心臟!無論是快意恩仇的俠客,還是世家公子、小姐,誰的童年沒有一個這樣的夢呢?如今可以大大方方的穿出來,這也是圓夢的一種方式吧!
漢服的熱潮中,有時候也會被打上」復興傳統文化「標籤,在日站君看來大可不必。
被標籤化的漢服太重了,我們大可以用一種平常心看待漢服,當一件事物變成「平常」,那就說明傳播方式、速度都有了質的提升,這可能會更有「復興文化」的意味吧!
參考文章:
1.《漢服「破圈」:讓200多萬年輕人「上頭」的十億市場》時尚周報
2、《為什麼年輕人又穿上了「漢服」?》漢服社總部
3、《為什麼漢服總是被當成和服?來看看和服和漢服的共同特徵!》漢服同袍圈
圖片素材:
微博@松溪大曲 @螢火蟲動漫遊戲嘉年華 部分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
模特微博@修老虎 @葵花花花兒 @記憶裡的綠少女 @荔枝蜜ko @川夏厭陽 @聽月小姐姐 @走路搖ZLY @司音兒 @清音音音音 @-芝月- @皮皮要吃三碗飯 @小翰Hanyu @令花羽 @不及丿 @佛叔公子ICBM @彌秋君 @風瘋776 @嘉月月月 (排名不分先後,模特信息有遺漏歡迎在評論區補充哦!)
每日正午十二點,和日站站長說一句:「設計說」三個字,站長會為您推送一條設計物語,365天,365句經典,我們相約每日正午時分,不見不散。
最近一直在讀書,為了感謝一直以來關注我的夥伴們,從今天起,微信公眾平臺將為大家送上一波來自樊登讀書的福利。掃碼就可以進去選購圖書呦~9.9元就可以把好書帶回家。準備好了嗎?如果想成為樊登讀書的會員,我在這裡等你呦~
我喜歡漢服,也喜歡讀書
(編輯:笑小蓉)這是一個自主更新的平臺,沒有什麼實質主題,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愛說什麼就說什麼。當然小編不介意和大家互動溝通哈!
一起high起來吧!
(關注ID:笑小蓉ykk)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正在瀏覽此文章
笑小蓉YKK∣一個有逼格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