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詩神蘇軾,同寫廬山,都不如他的詩寫景自然、氣勢磅礴

2020-12-09 劉悟空學詩詞

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譽。最早關於廬山名稱的文字記載出現在《尚書·禹貢》中。

古人為廬山作詩數不勝數,其中最為著名的應該數詩仙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和詩神蘇軾的《題西林壁》。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詩仙的詩描繪廬山瀑布的奇偉景象,朦朧雄壯,勝在誇張和浪漫的想像。

詩神的詩中有畫,藉助廬山的形象通俗地表達哲理,勝在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唐朝詩人孟浩然也寫過一首關於廬山的五言古詩。描寫的是詩人在張九齡幕府作幕僚時,因公去揚州出差,途徑彭蠡湖時遠遠望見廬山的情景。

全詩氣勢磅礴,寫景自然,我們不妨也來看看這首詩。

《彭蠡湖中望廬山》

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

掛席候明發,渺漫平湖中。

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崢嶸當曙空。

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

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公。

我來限於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將半,星霜歲欲窮。

寄言巖棲者,畢趣當來同。

天上的月亮周圍起了一圈光暈,駕船的船夫知道這表示將要起風了。船夫掛起帆,等待天明就出發,這時我們乘坐得船停泊在渺渺茫茫的湖泊之中。

船行到中流,突然看見了廬山,氣勢雄偉,威震九江。山體青黑,在清早的天空中巍然屹立,氣勢崢嶸。香爐峰上剛剛升起一輪紅日,穿過瀑布中飛流直下的水映照出一道彩虹。

看到廬山幽美的景色,讓我想起了東漢的隱士尚長和隱居在廬山中的晉代高僧慧遠,又勾起我長久以來想要隱居的念頭。可是我現在有公務在身,不能有片刻時間休憩山中。

我此行的路途還很遙遠,到淮海才走了不及一半,星轉霜降轉眼一年將要結束。棲隱在山林中的高人逸士,等我這趟公務結束,就來與諸位君子一同隱居。

這是一首古詩,中間卻有很多對偶句,譬如「黯黮凝黛色,崢嶸當曙空」中的「黯黮」與「崢嶸」,意義、詞性、聲調、字形相對;「淮海途將半,星霜歲欲窮」中的「淮海」、「星霜」用時間與地域相對。都是工穩而自然,聲調優美的詩句。

詩中提到的「尚子」和「慧遠」,表明了詩人早有超脫隱逸的思想。在此行以後,孟浩然就再也沒有出入官場,而是回到老家荊州,修道歸隱終身。

孟浩然寫山水詩往往善於從大處落筆,描繪大自然的廣闊圖景。這首詩起句即氣勢磅礴,格調雄渾,中間描寫景物自然,結尾情景交融,表達出自己對隱逸生活的嚮往。

這首詩雖然不如李詩的想像力誇張,也沒有蘇詩隱含的哲理,但勝在寫景自然,氣勢磅礴,也是一首描寫廬山景色的佳作。

相關焦點

  • 詩仙李白、詩神蘇軾,同寫廬山,都不如他的詩寫景自然、氣勢磅礴
    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譽。最早關於廬山名稱的文字記載出現在《尚書·禹貢》中。古人為廬山作詩數不勝數,其中最為著名的應該數詩仙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和詩神蘇軾的《題西林壁》。
  • 蘇軾罵徐凝的《廬山瀑布》是「爛詩」,他的詩就比李白的高明嗎?
    但遺憾的是,詩人沒有正面寫過一句關於廬山的詩,或許是詩人已經同廬山美景融為一體了吧?陶淵明之後的唐宋時期,寫廬山的詩非常的多,但要說名氣,以及讀起來朗朗上口,莫過於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望廬山瀑布[唐] 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首詩重在寫景,詩人一貫的」天馬行空,不落凡塵,氣勢磅礴「的藝術風格,在這裡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 蘇軾罵徐凝的《廬山瀑布》是「爛詩」,他的詩就比李白的高明嗎?
    但遺憾的是,詩人沒有正面寫過一句關於廬山的詩,或許是詩人已經同廬山美景融為一體了吧?陶淵明之後的唐宋時期,寫廬山的詩非常的多,但要說名氣,以及讀起來朗朗上口,莫過於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望廬山瀑布[唐] 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首詩重在寫景,詩人一貫的」天馬行空,不落凡塵,氣勢磅礴「的藝術風格,在這裡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 李白年輕時期的一首五律,寫得氣勢磅礴,可以媲美《望廬山瀑布》
    李白的詩氣勢磅礴,往往可能只是那麼寥寥數語,但是讀過之後,那麼就會難以忘懷,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別是他後期的一首七絕《望廬山瀑布》,整首詩氣勢磅礴,使得人們讀了之後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想要去廬山看看是不是有那麼一道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
  • 小詩人寫的一首詩,白居易誇他超過李白,卻被蘇軾罵得一文不值
    然而,這首詩的故事並沒有結束,它引發一系列的爭議,甚至會讓作古多年的李白也始料未及。即便李白的想像力再豐富,也不會預料會有這樣的反響。在李白寫完這首詩之後,廬山瀑布成為了唐朝詩人的禁區,沒有人敢在詩仙面前班門弄斧。
  • 蘇軾、李白、白居易、陶淵明都寫了廬山詩,你最愛哪首
    廬山,位於江西九江,以雄、奇、險、秀著稱於世。古往今來,不少詩人為它駐足停留、寫下詩篇,這些膾炙人口的詩與廬山的自然風光一起,構成了其亙古永恆的美。蘇軾、李白、白居易、陶淵明等詩人都曾留下千古聞名的廬山詩,你覺得哪首最好?
  • 徐凝的《廬山瀑布》和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你喜歡哪一首?
    同為唐詩,同為寫廬山瀑布,為何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為千古神作,而徐凝的《廬山瀑布》卻被蘇軾稱為惡詩?如果沒有蘇軾拿著兩首詩一較高下,單獨去看的話,哪一首更好?
  • 李白和蘇軾都為廬山寫過詩,一人一首經典,你更喜歡哪一首呢?
    那其中的李白個性最為突出,然而後世的蘇軾也不示弱,同樣極為有個性,這兩個人身上有一些地方還是比較相似,那就是他們都沒有受到重用;李白雖然還好一些,並不像蘇軾那樣一輩子顛沛流離,不停地被貶到各個不同的地方。然而他們的才華也是相當,雖然李白被稱為「詩仙」,但是蘇軾的才華也不遜色,無論是詩詞,還是文章,那也是無人能及。
  • 不知名詩人寫了首廬山瀑布,媲美李白,蘇軾卻不贊同,並大加譴責
    李白的詩有多好?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杜甫說「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李白的粉絲上至唐玄宗、楊貴妃,到同時期的賀知章、杜甫,再到後世的蘇東坡、唐伯虎等,都是重量級人物,都是「詩仙」的超粉。
  • 同寫廬山瀑布,蘇軾為什麼褒揚李白貶低徐凝呢?
    』沒想到徐凝說出了自己用瀑布詩:『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於是一座嘆服,都認為徐凝能夠奪得解元。另有範攄《雲谿友議》記載白居易選了徐凝為解元,並且點評徐凝《廬山瀑布》詩勝過張祜。徐凝的《廬山瀑布》全詩是: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不過,在蘇軾的眼裡,這首詩和李白相比,就是一首低劣的作品了。
  • 李白PK蘇軾,同寫廬山,究竟誰更勝一籌
    《望廬山瀑布》和蘇軾《題西林壁》來說明這一點,這兩首詩都是寫廬山的經典,風格卻完全不同。讀李白的詩,胸中灑脫不羈的情懷頓起,仿佛身處廬山,正在欣賞這壯麗的景色。題西林壁宋代: 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宋代蘇軾遊廬山時寫的詩,相較於李白通篇寫景,蘇軾只在前兩句寫景,而後兩句來講道理。
  • 李白年輕時期的一首五律,寫得氣勢磅礴,可以媲美《望廬山瀑布》
    李白的詩氣勢磅礴,往往可能只是那麼寥寥數語,但是讀過之後,那麼就會難以忘懷,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別是他後期的一首七絕《望廬山瀑布》,整首詩氣勢磅礴,使得人們讀了之後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想要去廬山看看是不是有那麼一道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
  • 李白詩詞裡的雪,3首就夠驚豔,氣勢磅礴,果然「詩仙」本色!
    李白要看盛唐氣象,得讀李白。李白詩詞裡的雪也和別人不同,別人都是雪花像梅花像楊花,他卻用自己超群的想像力寫出了不同的氣象,氣勢磅礴卻不造作。李白其人,眾所周知,正史野史中,起落跌宕,灑脫豪放,千萬言講不盡曲折,詩句中常有及其大氣的詞彙以及數量伴隨心境抒發,這首《北風行》也是如此,明明寫的是思婦詩,卻如此細膩如此闊大,藝術的張力,生命的張力在李白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這才是凡人難以超越的詩仙吧!
  • 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那詩囚詩奴詩傑詩鬼詩豪詩狂又是誰?
    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那詩囚詩奴詩傑詩鬼詩豪詩狂又是誰?中國古代文學幾千年前的發展中,毫無疑問,詩是中國文學的代表。相信大家都聽過李白詩仙,杜甫是詩聖,那詩囚詩奴詩傑詩鬼詩豪詩狂又是誰?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 史上備受爭議的一首詩,白居易和蘇軾對其褒貶不一
    關於徐凝的資料,史書記載的不多,相傳,徐凝與張祜為同科進士,二人同為白居易的門生,當年科舉考試時,張祜與徐凝誰是狀元一直難以取捨,後白居易再三思量,判定徐凝第一,可見,白居易對徐凝的喜愛程度,因此,後來徐凝寫了一首詩,杜牧、蘇軾等人都持批判態度,只有白居易認為他的詩還是不錯的。
  • 佳伊媽媽:講蘇軾寫廬山與李白筆下的廬山有什麼不同?
    大詩人李白最著名的一首描寫廬山的詩,《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是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去探訪陶淵明生活過的地方,從西面登上香爐峰,向南望見瀑布高掛在面前的山川上。由此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畫出了廬山瀑布的氣勢與自然的造化景色,表達了李白對大好河山的感慨以及熱愛之心。
  • 蘇軾與廬山:不識廬山面目,只緣身在此山。山就是身,詩就是心
    唐朝詩人李白,曾經到廬山遊覽,寫下「日如煙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著名詩句,受到後世粉絲的熱烈追捧。對於前朝詩仙李白,蘇軾也自然是非常的景仰。而對於詩仙詩篇裡所描寫的廬山美景,自然也是嚮往之至。元豐七年,朝廷下詔讓蘇軾離開黃州,前往汝州任職,在前往汝州的途中路過廬山,蘇軾便擇機與朋友結伴到廬山訪勝。
  • 李白獨創一種詩體,連題目都沒有,卻寫下唯美的相思,流傳千古
    這是北宋文壇宗師蘇軾的評價。儘管很多人認為,宋代的蘇軾,是才氣唯一能夠比得上唐朝的李白的,但就詩道而言,蘇軾卻自嘆不如,認為古今詩人,都不如李白、杜甫,「古今」之中,當然也包含他了。李白在中國古典詩歌的地位,早已無需贅言。在他踏月而去的一千多年來,無數文人從不吝嗇讚揚之詞,以表達對詩仙的崇敬。
  • 蘇軾、李白、白居易、陶淵明都寫了廬山詩,你最愛哪首
    廬山,位於江西九江,以雄、奇、險、秀著稱於世。古往今來,不少詩人為它駐足停留、寫下詩篇,這些膾炙人口的詩與廬山的自然風光一起,構成了其亙古永恆的美。蘇軾、李白、白居易、陶淵明等詩人都曾留下千古聞名的廬山詩,你覺得哪首最好?
  • 李白家喻戶曉的一首千古絕句,被人「抄襲」,蘇軾寫詩痛罵抄襲者
    提到詩詞,就不得不提到唐詩,而提到唐詩,那麼一定繞不開「詩仙」李白,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縱觀李白一生,留下了太多太多膾炙人口的詩篇,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千古名句,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可是你知道嗎?詩仙李白的一首詩曾經被一個小詩人「抄襲」,還一不小心抄成了名篇,名噪一時,而大文豪蘇軾看不過去,於是寫了一首詩來痛罵抄襲者,居然也成為了千古名句。這是怎麼一回事呢?